北冥有鱼 (八年级下册语文)

合集下载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文《北冥有鱼》考点详析(《庄子二则》其一·八年级下册)【文学常识】1.庄子本名庄周,“庄子”是对他的尊称。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3.《庄子》是一部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其特点是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瑰丽奇诡,思想博大精深,文笔汪洋恣肆。

鲁迅先生对其评论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意思是说,庄子的文章气势豪放,收放自如,绚丽多姿。

4.课文《庄子二则》(包括《北冥有鱼》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

“逍遥”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约束、自由自在地活动。

《北冥有鱼》考点分析【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大,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考点】〔北冥〕北海。

冥:读作míng,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是指南海。

〔鲲〕读作kūn,传说中的大鱼。

〔鹏〕读作péng,传说中的大鸟。

大鸟“鹏”由大鱼“鲲”变化而成,后人以“鲲鹏”比喻极大之物,以“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以“鹏图”比喻远大志向。

〔化而为鸟〕变化成为鸟。

化:动词,变化,改变。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原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啊;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考点】〔怒而飞〕振翅而飞。

怒: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而:连词,表示修饰,即“怒”是修饰“飞”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垂:动词,悬挂。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北冥有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北冥有鱼

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 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 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 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 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 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课文鉴赏要点
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 “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如文中的鲲、鹏等。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 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 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待, 依靠),都是没有绝对自由。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去以六月息者也 (6)亦若是则已矣
文本探究:
3.“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 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 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 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 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 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 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也好,看 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垂: 悬挂

徙: 迁移

击: 拍打

抟: 环绕而上 去: 离开
。 。
已: 停止 罢了 。
2.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 通 溟 , 意思 海

(2)其正色邪
邪 通 耶 , 意思 语气词,呢,吗

3.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奋发

八年级下册古文:北冥有鱼 原文 注释 翻译

八年级下册古文:北冥有鱼 原文 注释 翻译

八年级下册古文:北冥有鱼【原文】:北冥¹有鱼,其名为鲲(kūn)²。

鲲之大³,不知其⁴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⁵。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⁶而飞,其翼若垂⁷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⁸则将徙(xǐ)⁹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¹⁰也。

《齐谐¹¹》者,志怪¹²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¹³三千里,抟(tuán)¹⁴扶摇¹⁵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¹⁶。

”野马¹⁷也,尘埃¹⁸也,生物¹⁹之以息²⁰相²¹吹²²也。

天之苍苍²³,其正色邪(yé)²⁴?其远而无所至极²⁵邪(yé)?其视下²⁶也,亦²⁷若是²⁸则已²⁹矣。

【重点词注释】:¹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²鲲:传说中的大鱼。

³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⁴其:指示代词。

⁵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⁶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⁷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垂:悬挂。

⁸海运:海水运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⁹徙:迁移。

¹⁰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¹¹《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¹²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¹³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¹⁴抟: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

一作“搏”(bó),拍。

¹⁵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

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

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一、课文原文及译文《北冥有鱼》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kūn)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nù)而飞,其翼(yì)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āi)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cāng)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二、作者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字词解释冥:通“溟”,指海色深黑。

鲲: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运:海水运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水运动的时候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四、课文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身体巨大,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啊;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种鹏鸟呀,在海动风起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齐谐》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一扇动翅膀激起的水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动荡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用气息吹拂。

天色深蓝,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五、课文赏析《北冥有鱼》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通过鲲鹏的巨大形象,描绘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

拓展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 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 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拓展
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
1965年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 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晴天朝下看,都是人间 城郭”。也都源自庄子中的大鹏形象。
译文对背法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 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 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 头呢? 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 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鹏之活动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 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 看天一样罢了。
鹏之所见
读懂
——

冥 有 《
庄 子Leabharlann 鱼 逍遥 游 》·
读顺
北冥有鱼
北冥(míng) 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北冥有鱼》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北冥有鱼》知识点总结

⼋年级下册⽂⾔⽂:《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北冥有鱼》知识点总结《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知识梳理类 别解 释举 例实词是这。

是鱼之乐也全完全,确定是。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循顺着。

请循其本本最初。

请循其本 虚词其话题。

请循其本安疑问代词,怎么,哪⾥。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云者如此如此。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经。

既已知吾知之⽽问我古今异义从容古:悠闲⾃得。

今:处事不慌张,很镇定;舒缓悠闲的样⼦。

鯈鱼出游从容全古:完全,肯定。

今:都,⽆⼀例外。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词多义固固然。

固不知⼦矣本来。

⼦固⾮鱼也之助词,的。

安知鱼之乐代词,指鱼。

既已知吾知之⽽问我 特殊句式倒装句庄⼦与惠⼦于濠梁之上游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 判断句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

⼦固⾮鱼也。

我知之濠上也。

原⽂庄⼦与惠⼦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鱼,安知鱼之乐?”庄⼦⽈:“⼦⾮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我⾮⼦,固不知⼦矣;⼦固⾮鱼也,⼦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请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庄⼦和惠⼦⼀道在濠⽔的桥上游玩。

庄⼦说:“鯈鱼在河⽔中游得多么悠闲⾃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呀。

”惠⼦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是从哪⾥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却⼜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1.濠梁:濠⽔的桥上。

濠,⽔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鲦(tiáo )鱼:⼀种淡⽔鱼中的银⽩⾊⼩鱼,喜欢在⽔层下⾯游动,长约16厘⽶,⼜名⽩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矣);本来(⼦固⾮鱼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知识点梳理及考题汇集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知识点梳理及考题汇集练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n)(传说中的大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
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
古义:流动的雾气。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野生之马 今义:湖泊的名称。 今义:海洋运输
一词多义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名列前茅。(名次)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而: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关系)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关系)
习题练习 1.作者细细描写鲲与鹏的形体之大,有怎样的用意? 它们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实则仍需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游,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 逍遥。 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你怎样理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的内容? 天空是那么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向下看,不过 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人往上看天,与鹏往下看人,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可见鹏与人一样都受 到了限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4.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5.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这样写,在选材上有何特色?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6.如何评价本文?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本文是节选一小段。它的中心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与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 遥”的人生观。这是一种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18张PPT)


盘旋飞翔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
表顺承
离开风Βιβλιοθήκη 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 奔腾如野马

【译文】《齐谐》的记载说:“大鹏飞往南海时,拍打水面 激起来的水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 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 吹拂的结果。
古今通译
同“溟”,海。
大鱼名
北冥 有鱼,其名 为鲲。鲲 之 大,

不知 其几千里也;化 而 为 鸟,其 名
不知道
变化
它的
为 鹏。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 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用力鼓动翅膀
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翼 若垂天之云
。的
悬挂 的
北 冥 有 鱼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 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 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 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 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 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
字词积累
鲲 (kūn ) 抟 (tuán ) 谐 ( xié )
徙 ( xǐ ) 北冥(mínɡ )
练习朗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3.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3.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
齐谐(xié)正色邪(yé)
2.走近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人们评价《庄子》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等。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重点强调“北冥”“鲲”“扶摇”等字的正确读音。

3.指导节奏及韵律。

(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1.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结合小注疏通文意,勾画疑难点。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疑难点。

4.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

(1)重点字词
怒而飞振奋,指用力鼓动翅膀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去以六月息者离开;大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名作形,天然的
(4)翻译重点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重点字词、句子展示竞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翻译出来。


5.理清文章结构,概述课文内容。

文章结构: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主要内容: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

五、品味语言,总结写法
通过小组质疑、合作,我们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试着简要赏析。

1.教师点拨。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赏析:指出了鲲鹏所居之地为“北冥”,即北海,旷远而神秘的地方让鹏鸟也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将徙于南冥。

赏析: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展示了鲲鹏磅礴壮观的形象特点,想象奇特。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赏析: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二)探究写法
我们通过赏析句子,领略了庄子的语言魅力,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文的写法。

讨论后明确:
1.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恃”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等。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五、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结束语: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

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

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布置作业
1.预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完成达标测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