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龙江河流域经济发展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调查评价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调查评价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调查评价岑巩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农业县,农业是岑巩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有机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在岑巩县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进行调查评价。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丰富。

岑巩县农田面积广阔,农产品种类繁多,有机农业发展比较充分。

岑巩县拥有大量的农田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这些农田废弃物是制作有机肥的重要原料,为岑巩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资源。

岑巩县有机肥利用率较低。

调查发现,岑巩县绝大部分农民没有进行有机肥利用的意识,仍然采用传统的化肥施用方式。

部分农田废弃物被焚烧或直接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岑巩县在有机肥利用方面存在管理不完善、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有机肥利用的意识。

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宣传片播放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有机肥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有机肥的好处,提高有机肥利用的积极性。

二、加强有机肥生产与推广。

岑巩县应建立起完善的有机肥生产体系,鼓励农民参与有机肥的生产。

加强对有机肥的宣传推广,向农民介绍有机肥的制作方法和正确使用方式,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

三、加强政府管理和支持。

岑巩县政府应加强对有机肥利用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

加大对有机肥生产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有机肥生产的发展。

四、加强农田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

岑巩县应建立起健全的农田废弃物收集和处理机制,加强对农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资源。

加强对农田废弃物的处置,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有机肥生产与推广、加强政府管理和支持以及加强农田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可以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促进岑巩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调查评价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调查评价

岑巩县有机肥资源与利用调查评价一、调查背景二、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选择岑巩县若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农户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有机肥生产和利用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有机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2. 采访调研: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就有机肥产销情况、利用技术和效果等进行深入访谈。

3. 统计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岑巩县有机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三、有机肥资源的现状1. 有机肥资源丰富:岑巩县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粪便、菜渣等资源丰富。

2. 有机肥生产薄弱:岑巩县农户对于有机肥的生产技术掌握不够,生产工艺简单,品质参差不齐,生产能力相对薄弱。

3. 有机肥利用程度不高:部分农户仍然习惯于使用化肥,对于有机肥的认知不深,使用率不高。

一些农场和果园管理者由于缺乏对有机肥利用的验证和了解,也未能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

四、有机肥利用的主要问题1. 生产技术不规范:有机肥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指导,导致有机肥品质难以保证,影响了有机肥的利用效果。

2. 供需不平衡:有机肥的生产与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对接,导致一部分有机肥无法及时销售,从而浪费了资源。

3. 利用方式单一:有机肥的利用方式主要集中在土地施用,而对于果园、植物园等特殊用地的利用还不够广泛。

4. 缺乏技术支持:由于农户和农场缺乏对有机肥利用的科技支持和指导,导致有机肥的利用效果无法得到最大化。

1. 有机肥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岑巩县农作物产量大、农业废弃物丰富,有机肥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2. 有机肥利用存在问题:目前,岑巩县有机肥的利用方式主要集中在基础农田施用,对于果园、花卉园等特殊用地的利用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

在有机肥生产、供需平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还亟需解决。

3. 推广有机肥利用的方向:应鼓励农户进行有机肥的生产,同时在推广有机肥利用的过程中,注重科技指导和示范引导,以提高有机肥的利用效果。

我爱家乡的龙江河

我爱家乡的龙江河

我爱家乡的龙江河贵州省岑巩县龙田小学六(2)班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它就是美丽如画的龙江河。

龙江河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碧绿的带子,漂漂悠悠直向远方。

春天,龙江河两岸的树木慢慢地发出了嫩芽,沙滩上的小草,也从地下调皮地探出了小脑袋,小燕子们又回到了它们的老巢。

这时,龙江河水变得清澈见底,鱼群穿梭。

那树上争鸣的小鸟,羽毛黄中带白,仿佛是小精灵身上的一条腰带。

那“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尤如艺术家奏响的迎春曲,是这一曲,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醒了冬眠的青蛙,唤来了南去的燕子,唤来了火红的桃花……这时,龙江河水也被农民伯伯们引进了农田,为来年的丰收,做出了铺垫。

夏天,在烈日的照射下,沿河两岸的树木已经绿得生辉,小伙伴们来到河里游泳,他们那一招一势的游泳动作,不亚于奥运会的金牌健将。

姑娘们穿着白绿相间的时髦夏装,披着柔顺的齐肩的长发,提着装满衣服的小桶,迈着纤纤的细步,来到河岸边洗衣服。

无处不显露出青春少女的娇撒和天真。

她们坐在石头上,弓着腰,时而搓,时而槌;又见她们仰着头,时而笑,时而闹。

她们那沙沙的洗衣声,那银铃般的笑声,萦绕在龙江河两岸。

一群穿着红鞋的鸭子,也像凑热闹似的一摇一摆的来到河边,拍打着翅膀,跳进河里“嘎嘎”地叫着,追逐、嬉戏,给夏日的龙江河带来了不少乐趣。

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两岸的稻田一片金黄,到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那“叮叮咚咚”的大谷声,好似乡亲们敲响的丰收锣鼓。

两岸的树木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秋装,一阵风吹来,树叶飘飘飒飒的落下,犹如一只只黄色的蝴蝶。

河水变少了,河面变窄了,鱼儿也少见了,这正是一年的枯水季节。

可是,龙江河仍然极力的供给人们发电,照亮千家万户,供给人们饮用,去换得人们生活的安宁。

冬天,大树们都脱光了衣服,一场大雪过后,那些柳树的枝丫像一根根银条子在狂风中舞动的样子,好像孙悟空在玩弄金箍棒。

这时,小朋友们早早的来到河边,他们郑雪球,堆雪人、打雪仗。

他们喊呀,跳呀,闹呀……那叫喊声,震落了树上的积雪,吓飞了觅食的小鸟。

对新常态下岑巩县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新常态下岑巩县经济发展的思考
1 3 . 0 %; 规模 以上工业增长 达1 3 . 0 %:
好, 结构更优 ” 的特点。需 求结构 、 产 业结构 、 区域 结构等 方面都 有 了新 的
变化。
( 三) 发 展 动 力在 转 换

是增加 资本 、 劳动 力和土 地等
生产要紊 的投入 , 二 是 提 高 生 产 要 素
动 。牢 固树 立创 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结构 , 加快转型升级。案例一 : 岑巩县
通过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 , 积 极 发 动 农
为推 动 岑 巩 县 经 济 发 展 , 一 是 要 增加资本 、 劳 动 力 和 土 地 等 生 产 要 素
共享的发展理 念 , 牢 牢守住发 展和生 态两条底线。根据贵 州省委对黔东南 提 出的“ 守好 两条 底线 , 用好 两个 宝
贝, 打 造 国 内外 知 名 民 族 文 化 旅 游 目 的地 ” 的战 略决 策 , 岑 巩 人 要 主 动 适
民发 展投 资小 、 见效 快、 效 益高 的稻 田养鱼。2 0 1 5 年, 岑巩县在 1 1 个 乡镇 共开 展 了1 6 0 0 亩 的稻 鱼 生态种 养示
发展 演 化 的结 果 。它 既表 明 了岑 巩 县 的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了辉 煌 成 就 , 也 表 明 岑 巩 县 的经 济 发 展 还 任 重 道 远 , 还 有 很 长 的路 要走 。 新 常 态 下 的岑 巩 经 济 新 发 展 , 必
游景区 , 把龙江河 畔建设成 为一个集 宣传 、 展览、 科普、 娱乐 、 饮食 、 康体休 闲、观光旅 游于一体 的公园城市 , 扩
生活的质量。 2 .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来发展 , 加快建成 新思 ( 新兴一思 畅 )

浅析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岑巩县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岑巩县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岑巩县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作者:赵明镜王益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7期赵明镜1 王益海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转变发展方式,是目前岑巩水产养殖亟须调整的思路。

现就岑巩县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工作浅谈几点建议。

1、自然环境及水域资源特点岑巩地处贵州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属亚热带温暖温润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15.7~17.1摄氏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99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在1142.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6天。

县境内河道属龙江河、车坝河、舞阳河流域,共2769.38平方千米;地下水资源总储量1.47亿立方米;水域总面积10860亩,其中水库6450亩、山塘2120万亩、池塘1570亩、溪流水域720亩。

近年来进行水产养殖水域约6000亩。

全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37座、山塘188口、池塘612口。

同时,还有7.5万亩稻田可以综合利用。

2、水产养殖概况近年来,岑巩县水产养殖以健康养殖、产品安全为主题;以渔业增收、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化服务、狠抓落实,做好人才、资金、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工作,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结构不断调优、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呈现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势态。

2019年,全县水产品养殖总产量2965吨,比2014年产量增加1105吨,增长59.41%,年平均递增11.88%。

水产养殖产值6472万元,比2014年产值增加2845万元、增长78.44%,平均年递增15.69%。

水产养殖一直是岑巩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创业增收有效途径之一。

3、制约岑巩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1)基础设施薄弱,防洪抗旱能力低下。

岑巩县地处山区,养殖水域主要是山塘水库、坝拦库湾和池塘,养殖面积较小,区块分散。

干旱时,部分山塘、池塘无法调水补充;瀑雨时,水位暴涨,易发生泄洪逃鱼;坝拦库湾和池塘也时常发生被洪水淹没现象。

岑巩县扶贫战略行动调查研究

岑巩县扶贫战略行动调查研究

岑巩县扶贫战略行动调查研究
岑巩县是位于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县,素有“中国苗族第一县”之称。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岑巩县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贫困地区。

为了改善岑巩县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战略行动。

政府加大了对岑巩县的投入。

通过增加财政资金,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岑巩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

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政府修建了更多的道路,改善了乡村之间的交通条件,方便了居民出行和物资流通。

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岑巩县的农业资源丰富,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政府还组织了培训班,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

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岑巩县的教育水平一直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增加了投资,修建了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设施。

政府还提供了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村家庭送子女上学,并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政府还大力发展旅游业。

岑巩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政府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

政府建设了旅游设施和景区,推广岑巩的旅游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以上就是岑巩县扶贫战略行动的一些情况。

通过政府的努力,岑巩县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岑巩县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岑巩县龙田镇军屯村家乡调查报告范文800字

岑巩县龙田镇军屯村家乡调查报告范文800字

岑巩县龙田镇军屯村家乡调查报告范文800字龙田镇位于岑巩县西部,龙江河上游,距县城53公里,东接注溪乡,南连镇远县,西抵客楼乡,北邻平庄乡。

居住着汉族、侗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辖10村1场1居委会,155个村民组。

全镇总人口2126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67人,少数民族 5169人;总面积146.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5.53公顷,其中田754.2公顷,土231.3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0.67亩,人均纯收入为3168元。

龙田,古名龙颈坳,又名龙家坳,是一座历史文化古镇。

早在明、清朝代,这里商贾集散,素有“水码头”之称,水文化底蕴深厚,路溪、龙马、镇远、都坪3条河流交汇、穿镇而过。

据统计,现有 19个省市的后裔在龙田集镇居住。

尚存明朝洪武年间修建的古建筑群“万寿宫”遗址,有千年古刹的“杨泗庙”,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株木林”,还有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金坛湾”。

龙田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岑(巩)—石(阡)、镇(远)—江(口)两条省道交叉穿过镇区,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无霜期291天,年平均气温摄氏15.6度, 最高气温摄氏36.1度,最低气温摄氏零下5.3度,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

森林覆盖率53.47%。

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通过历届镇党委、镇政府和全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镇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近几年来,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山区农业开发及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集镇建设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逐步实施,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全镇实现72%的村民小组通了公路;100%的村、 100%的农户通了电;实现21个村民小组986户2959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23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寨串户步道硬化工程,建设了702口沼气池;投资330余万元完成了移民街一期“三化”工程。

实施改造了集镇电网工程;新修了农民科技文化中心、龙田中心小学、龙田中心医院、龙田派出所、龙田敬老院、龙田镇文化站及44套廉租住房。

甘肃河流调研报告

甘肃河流调研报告

甘肃河流调研报告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的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众多的河流。

这些河流在甘肃的经济发展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的河流情况,我进行了一次甘肃河流调研。

首先,我去了甘肃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黄土河流。

黄河从青藏高原发源,流经甘肃的南部,然后向东流入河南。

在甘肃,黄河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我发现,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黄河水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黄河沿岸的土地也面临着退化和沙漠化的威胁。

因此,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成为甘肃面临的重要问题。

除了黄河,甘肃还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长江的支流嘉陵江、黑龙江的支流额济纳河等。

这些河流在甘肃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陵江是甘肃五大支流之一,支持着甘肃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供给。

额济纳河则提供了重要的航运和水电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这些河流也面临着类似黄河的问题。

因此,保护这些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也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甘肃的河流资源在旅游业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许多河流如陇南黄河、松潘河等沿线的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河流的周边也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因此,合理开发和保护甘肃的河流资源,加强旅游业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甘肃当地政府对于河流保护和利用问题高度重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加强河流管理、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同时,还在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节水灌溉、水污染治理等技术手段。

这些努力和措施对于促进甘肃河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甘肃的河流资源是甘肃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然而,河流资源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水量减少、环境污染等。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甘肃的河流资源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巩县龙江河流域经济发展调查研究
作者:夏开扬
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04期
龙江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生命河,她哺育了我们,是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的源泉;沿岸风光秀丽,山清水秀,鱼米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的核心产区,盛产柑橘和文旦柚,经济可观。

随着县城的搬迁和岑石公路的改扩建,沿线的开发保护刻不容缓,以此为契机,全面振兴龙江河流域经济,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龙江河流域概况
龙江河发源于镇远都坪、大岭,岑巩客楼、平庄,流经龙田、注溪和思旸,注入舞阳河,最终入洞庭湖,她孕育了思州文明。

岑巩,古名思州,历史悠久,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先发地之一,史学界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明早轫孕育而成的特产“思州石砚”、“思州茶叶”、“思州桐油”乃上贡历代朝廷及畅销中华大地的佳品,盛名远播,史志皆有辉煌的记载,使思州这块古府雄基之地百业俱兴,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思州是两水相交夹一岭,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密,水运发达,客流物资曾一度多走水路下洪江,经济价值巨大,为思州建府置城提供了必要条件。

思州古城文物众多,有四大门,历史悠久,复建思州古城和龙江河流域文化遗址,其具有很大发展前景,能推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领航全县经济。

二、龙江河流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经济发展认识不足。

对于推进经济发展部分干部还停留在口头宣传支持上,离真正付诸行动还有一定的距离;龙江河沿线是我县粮食的主产区,群众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劳动力,实施异地移民搬迁,脱贫致富则不甚理解,意见不统一,致使开发建设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较大,制约了发展速度,影响了经济总量。

(二)政府经济力量弱小。

(三)道路交通地质状况不佳。

(四)环境卫生污染严重。

龙江河沿线村寨较多,乱扔乱倒垃圾现象随处可见,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形象。

(五)沿线名胜古迹损坏严重。

特别是思州古城文物古建筑损坏面积广、程度大,给修复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振兴龙江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规划统筹。

必须创新思路、科学谋划、抓住关键、立足实际,做好项目储备引进,积极落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促进承包经营权流转,组建种养殖等农业化经营合作社,形成经营机制和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让群众安心发展农业生产。

(二)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

沿线山地肥沃,适宜发展茶叶油茶、李子、桃子、柚子等经果林。

适当发展林下养殖,建立清甜香型烟叶生产、优质果蔬和茶叶基地;河流沿線两岸面积较广,可成片种植杂交水稻,附带做强稻田养鱼产业,提升打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核心基地;做强思州柚、水蜜桃等思州系列农产品牌,打造万亩油菜基地增收带旅游吸引城里人视线,建立观光园和水上娱乐城市。

让游客动手参与体验生态农业耕作、收获摘取果品、骑射垂钓和自助饮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做到让游客去而又返。

统筹做好山地种养殖,发展渔业产品,沿线乡村应共同探讨打造品味特色,突出亮增加看点。

打造集避暑度假农业观光及娱乐体验采摘多样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支撑产业,做好四在农家美食和民间文化,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完成沿线村寨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沟渠水库、机耕道、防洪堤坝、活动广场、绿化景观、沿岸步道、生椅公厕、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规范实施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有计划的投入财物人力实施沿线经济带风貌、污染源及河道水质环境整治,重现清澈见底和蓝天白云,达到山绿天蓝水清地洁,保护好河中生鱼、山鸟等野生动物,严禁电鱼炸鱼乱捕鱼的行为;河边培养各种花草,做到鸟语花香,鱼跃龙门的景象。

(四)优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

高规格高标准重点开发思州国际温泉和复建思州古城,把地热水利用起来,建立一个旅游带,拓展相关产业链的落地生根,带动电商经济,推广我县产业品牌和景区路边市场,增加附加值,助农增收。

打造思州古城、龙田古镇及周边修养区和水上娱乐城市,做好农家乐及部分河段漂流项目,做强生态环保特色产业带和风景线,推动沿线两岸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打造家庭休闲旅游为主的乡村风情,解决就业。

开发应用要以文化贯穿始终,尤其强调思州文化,打造龙田杨泗庙、注溪衙院风景区;引入个体商户企业入驻沿线,打造吃穿住行一条龙商业街,借助沿线山水自然和地理优势,两边同步实施改造,复古特色产品,建冷库,做大农产品加工包装产业,再现思州古城热闹繁华的景象。

(五)加强干部和农民培训。

依托党校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

引导沿线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做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美丽家园。

借助工业园区板块优势,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效率质量,把传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做成主导产业,引导农户走合作社集约型道路,增加产业培植力度。

(六)广泛利用信息媒介。

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借助贵州旅游线路和品牌,带动群众加入农文旅宣传队伍,以统一鲜明的思州品牌和形象进行特色包装并推向市场,如思州石砚等,增加知名度。

保持青山绿水,做田园文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财政收入。

就是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以特色农业及当地文化带动旅游效应,发展特色经济,振兴龙江河沿线经济,引领岑巩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同步小康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岑巩县委党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