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52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三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51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三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51

金地分校三年级科学〔学科〕“乐学—共研〞导教案课题2、哪一种资料硬课型课时数 11、能经过比较查验资料的硬度教课目的2、认识金属的特征3、加强资料循环利用、节俭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课重难教课要点:能经过比较查验资料的硬度。

点教课难点:金属的特征教课资源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份,准备幸教师导学学生研学动向福一.导入复习上次上导1、上节课我们理解了生活常有的六钟,还记得是课内容航哪六种吗?今日,我们要把此中的四种取出来比竞赛,比什么呢?2、板书课题:哪一种资料硬。

二.比较软硬1.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这些资料〔金属、木头、纸和塑料〕的硬度,猜一猜,说一说它们中间谁的硬度更大呢?2.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推行比较议论比较硬呢?度的方法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剪、敲、压等方法,老师总结,不易划分。

3.如何才能科学地比较资料的软硬呢?提出:判断一种资料能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假定能在另一种资料表面划出印迹,就表示幸它比较硬,反之那么可能硬度同样或较小。

福4、出示记录单扬5、这个实验究竟怎么做呢?哪位同学能辅助大家帆一下。

议论操作步6、老师解说记录单骤及要求注7、师:每人选一种“用来划的资料〞,去划“被意事项划的资料〞。

出示PPT“实验步骤及注意点〞:(1〕、每人选一种“用来划的资料〞,去划其余三种资料。

(2〕、用适合的力慢慢划,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指。

(3〕、实验过程中要仔细察看,仔细记录。

轻声细语,团联合作。

4〕、实验做好后,组长即时把资料放入收纳盒中。

9、学生实验。

10、整理资料。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展现一组,请其余小组增补〕报告实验结总结:果将木头、纸、铁和塑料四种资料从硬到软的摆列次序是:、、。

这四种中,最硬。

三、理解金属的特色及在生活中的作用过渡:这四种中间属金属最硬,那么让老师考考大家,生活中哪些物件使用了金属这类资料?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一些家用常有的金属物议论金属的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30
赞扬学生节约能源的环保行为和意识,不但是让他们互相借鉴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的科学观,让学生感觉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的身边。
板书设计
哪种材料硬
金属:比较坚硬、有金属光泽、
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物投影展示、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实验比较材料的软硬,从而了解金属的特性。关于金属的“延展性”这个科学新名词,是学生在之前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很少能遇到的,空洞的解释势必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过一段金属加工视频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教学难点。而视频“饮料罐的故事”,介绍了金属从开采到加工再到制作成品,需经历漫长的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能源,不需老师说教,节能环保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悄然萌发。
2.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材料的硬度是相对的。
3.理解金属的特性,将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科学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相机板书:比较坚硬、有金属光泽。
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再次观察比较四种材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发现金属的特性,提升学生的观察辨别水平。
15
播放视频:金属的延展性。
出示各种金属制品的图片。
出示炊具图片。
实物展台上实行演示实验。
学生汇报时,教师即时评价、肯定,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相机板书:
教师清楚地提出“活动要求”,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二次比较做好准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我们周围材料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2(20210225144225)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我们周围材料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2(20210225144225)

科学实验有效探究一、教学目知道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的物体破坏它的外表。

知道材料的硬度的排序和比材料硬的方法。

展物世界的探索趣。

二、教学重点知道材料度的排序三、教学点木条、、塑料尺、卡、、金属、、水、玻璃杯、水槽、橡皮、海四、教学程〔一〕提出、引猜同学,今天个我要上的是哪种材料硬。

上之前老想你和橡皮、海交一个朋友。

在你的小手触摸和橡皮、海。

你能用一个来描述它的硬水准?〔硬、、⋯⋯⋯〕板在分摸摸橡皮、海、比它的硬,并比果〔比海稍硬、比橡皮⋯⋯⋯〕些都是描述物体硬的物体因自身材的不同,会使它硬水准不同。

是老来的四种物品:塑料尺、、卡、木条。

你猜猜它之中最硬,最?能它排个序?〔〕>〔塑料尺〕>〔木条〕>〔卡〕⋯⋯⋯好,我知道在科学当中我要想知道我的猜是否准确,我要行——〔〕来我的猜测。

〔二〕引探究、制定划全班交流,教价同学的都很有道理,都能大致的比出他之的硬水准。

但在我想要更准确地些物体的硬水准行比。

采用什么方法?听蛋碰石?蛋会怎?石呢?我会石比蛋硬,石在碰撞后没有生化,而蛋碎了。

明,但硬水准不同的物体生碰撞后硬的物体生的改不明而的物体生明的化。

所以,在比四种物品硬水准,我能采用划痕来我的猜〔微介划痕〕所划痕就是:硬度大的材料能在硬度小的材料的外表留下划痕同学,明白了它的原理了?在我知道了的方法,那四种物品要怎依次行划痕呢?引〔划木条、卡、塑料尺、⋯⋯⋯〕能根据以上的制定一个表格?学生制定交流。

教引修改好,我知道了方法,有了自己的表格。

在,就一起来制定一下的划吧。

小交流,制定材料:、塑料尺、木条、卡各两根。

等。

步:依次其中一种材料分去刻划另外三种材料。

有划痕打√,无划痕的打×真,填写可重复几次有需要充的?那需要注意什么呢?要做到安静、有序。

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用力大小相同。

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手指。

束后,需要整理好桌面上的材料,准。

同学,有要充的?好各小开始你的〔三〕科学、尊重事教巡、指(使用希沃授助手拍下学生的)各小果〔通⋯⋯⋯所以我得出⋯⋯⋯〕是的,通划痕我在木条、卡、塑料尺上均留下划痕而木条⋯⋯⋯所以我得出:硬水准中硬度最大的是、其次是塑料尺、木条、最后是卡。

第2课 《哪种材料硬》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2课  《哪种材料硬》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它们分别是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是整册教科书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认识物体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主要是在物理性质方面。

材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适宜的认识对象。

因为颜色、大小和形状这些物理性质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物体复杂特性的描述,需要认识另外一些物理性质、使用另外一些物理性质。

根据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物体已成为他们发展的需要。

为此,本单元的任务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物体的认识,帮助他们从材料的角度认识和描述物体。

对材料的认识是从4个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简单测量,通过测量检验常见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并通过调查和观察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完成对木头、纸、金属、塑料等常见材料特性的了解。

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这一课,学生将用比较的方法检验4种常见材料的硬度,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丰富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材料的硬度是相对的,认识金属有颜色、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检验的,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硬度大的材料能在硬度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硬度大的材料能在硬度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54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54

哪种材料硬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研究材料的硬度,从而得出金属是硬度冠军,了解金属有坚硬、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五大特性,并感知金属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我们的回收再利用。

2.学生分析: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各种材料种类基础上,对金属的性质实行深入探究。

绝大部分学生对各种材料的基本属性有了解,知道铁、木块、塑料比较硬,卡纸比较软,也能够从外观去判断是不是金属,感知金属的特征,极少数学生对材料及金属的理解还不太清楚。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行深入探究应该是可行的。

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韧性和吸水性等。

(2)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材料的硬度是相对的。

(3)理解金属的特性,将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科学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生锈铁钉、砂纸、铁锤、铁丝、竹签、开水、电池、小灯泡、铝制饮料罐等。

2.记录表、实验报告(每组一份)。

3.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每组一份)。

5.设计理念:面对三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探究并不需要严肃地按部就班,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如果本课能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那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师生如果能很好地实行沟通,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不但仅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会学习并不难,只要注重身边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原来蕴藏着很多知识,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轻松地学习。

这样通过知识的内化与行动的外显,体现学生的个性价值,使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得以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29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29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2.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坚硬、能导电、传热快、有延展性、有光泽。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刻划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2.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丰富学生对金属材料特性的理解。

3.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木片、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一根。

【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能给海绵、橡皮做做裁判,到底谁软?谁硬?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呀?(生:捏)能分别用个词来描述下它们的软硬水准吗?二、比较硬度:1、今天还有三位不服铁钉,它们分别是木条、卡纸、塑料尺(出示后贴在黑板上),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说)铁钉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呀?(生:金属)2、它们来到我们的课堂,是想分别代表各自的材料实行一次比赛,比一比“哪种材料硬”(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3、你们觉得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怎样排列呢?(学生猜测,板书猜测序号)4、如果只有一种猜测: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有2种以上猜测:到底谁更硬一些呢?这仅仅是大家的猜测,如果老师把这四种物品分给你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比比它们的硬度?(附板书:拧、折……)一会儿,老师就把材料发给大家,每小组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它们的硬度,然后将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排列在桌子上!各组组长来取物品。

(活动结束):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用什么方法实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请三个小组回汇)5、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对这四种物品的硬度实行了比较,但是大家所使用的这些方法有的是不科学的。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比较硬度的方法:刻画(板书)。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53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53

三年级上册《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授课班级:三(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二课《哪种材料硬》。

该课计划由1课时完成,本课设计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硬度。

引导学生通过刻画的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

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培养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寻找事实证实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第二部分:简要理解金属的基本特征。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理解物体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主要是在物理性质方面,本课是硬度方面,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原有理解水平及生活经验,他们会认为用掰、压、撞、捏等方法比较材料的硬度,此时,教师就应该在摸清他们的前概念之后,协助学生区分韧性和硬度,积极引导他们采用刻划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途相联系。

1、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木头、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并对材料实行比较、排序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不同物理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材料的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检验的。

2、理解到用刻划的实验方式检验硬度大小更准确、可靠。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五、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六、教学准备(一)小组准备:木片、卡纸、铁片、塑料片一份;记录单一份; (每组)(二)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材料等。

【板书设计】哪种材料硬猜测:铁片、塑料片、木片、卡纸 方法:刻划结论:铁片>塑料片>木片>卡纸刻 划 实 验 记 录 表组长:_______我们小组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划出划痕的打“√”,无划痕的打“×”以上四种材料按硬度的大小排序是:。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7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_7

《哪种材料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木头、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并对材料实行比较、排序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不同物理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材料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检验的。

2、理解到用刻划的实验方式检验硬度大小更准确、可靠。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准备1.学生: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各16份)、铜和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空饮料罐24个。

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棉花、铁块、橡皮、塑料袋、砂纸、铁丝、榔头、砂纸、生锈铁丝、竹签、烧杯、木片、铁片、塑料片、热水一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一个塑料袋(装棉花和铁块),让学生摸一摸,猜猜里面是什么?你用了什么方法猜出来的?2、出示四种材料,分别是: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思考哪种材料最硬?(师出示材料,生齐答)3、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

二、比较硬度1、小组讨论猜测哪种材料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2、组织汇报、交流。

(1)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2)怎么判断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教师揭示: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3、揭示科学的实验方法:刻划。

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能够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板书:刻划)4、演示实验第一组:木条分别去刻其他四种物品,并填写好记录表。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1号材料,分别去刻划2号4种材料的平面处。

(课件展示)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5、发放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吗? ②试一试。 ③学生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④否定捏的方法,继续提出问题:那你有什么别的办法判断这些物品的软硬? ⑤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判断这些物品的软硬。 ⑥生汇报、师评判方法科学或准确与否,导出“刻划法”(画痕) 2、猜一猜 师:按硬到软的顺序排一排, 这四种材料的软硬。 3、实验验证 ①介绍刻划法。 ②解读表格及填表方法。 ③示范操作,同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被划的 用来划的 材料 材料
木条
木条
划 卡纸
痕 铁片
塑料
卡纸

铁片
塑料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但用同一种材料刻划时不能换人,防止用力大小不同。并
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填
写在记录表上,并把材料整理到材料盘中。
4、学生实验
5、交流汇报(汇报方法,展示记录表,得出结论)。
6、师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教育学生不在课桌刻划)。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材料的硬度,学生依据经验猜测这 4 种材料硬度大
小顺序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种研究方法检验这四种材料的硬度,他们通常会选择摔、
掰等方法,通过实验,他们发现这些方法无法准确判断出材料的硬度大小,激发了学生的
教后 反思
探索欲望。接下来,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同小组对于同一种材料有着不同的结果,如用塑 料来划铁片时,有些小组标记为有划痕,有些标记为无划痕。我提醒学生再试一次,让其 他学生仔细观察,其他学生指出铁片上有痕迹的原因是塑料留下来的粉末,并非是铁片表
三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一个密封盒子(盒子里有:泡沫Βιβλιοθήκη 海绵),请一位同学从盒子里拿出海绵。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请你再次展示你的判断方法。(板书:捏)
师:用捏的方法可判断泡沫的硬度大于海绵的硬度(泡沫>海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软硬(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
二、 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①出示木条、卡纸、铁片、塑料,并提出问题:你还能用捏的方法比较出它们的软硬
三、理解金属
1、由上面的实验得出:金属坚硬
师: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一般金属都很坚硬。你知道金属有哪些用途?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教师的演示用气泡图表示金属的其它特性(有光泽、易传热、
能导电、有延展性)
师:金属的性质不但仅是这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来研究金属的相关知识。
师:金属在生活中使用的很广泛。包括我们喝的饮料罐,易拉罐也是由一种金属——
面的划痕。这样的过程告诉学生,要敢于质疑,在实验过程中应规范操作,并仔细观察。
对于金属的特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课堂中没能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听觉体验,效
果下降。下次课可实行改进。
铝加工而成的。你知道易拉罐是怎样由铝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让我们看看饮料罐的故事。

师:小小饮料罐经过了很多加工步骤才变成一个饮料罐,不过只需要一秒钟的时间就被人
扔了。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它?

总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变废为宝的材料,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这样既能
美化生活,又能节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哪种材料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2、理解金属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易传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