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合集下载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_小学四年级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_小学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数点的位置对小数大小的影响,并能正确移动小数点;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计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难点:独立完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PPT、白板、黑板、彩色粉笔、课件辅助材料;学生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7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个小数0.01,让学生看这个小数的大小;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小数会变大还是变小?3.让学生用练习册上的表格记录并回答这个问题。

二、讲授(15分钟)1.通过幻灯片和教学练习板,向学生展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对小数的大小产生的影响,并解释相关概念;2.讲解小数点移动的两种情况: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3.通过示例和练习板,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并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三、练习(25分钟)1.分组合作,通过练习册上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解答;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践(25分钟)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中的应用题,并在黑板上比赛答题;2.让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解释自己的思路;3.教师点评,提出改进的意见。

五、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肯定;2.让学生自己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记录到本次课的知识总结板书上。

六、作业布置(3分钟)1.发放作业册,布置相关练习作业;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课后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有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和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并通过实践和应用题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进行适当的提示
设计意图:与四年级上册学习的数位、计数单位联系起来,理解性记忆, 使学生更快、更好的的掌握为什么是移动小数点,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2.87×10 3. 9×1000 5. 0.67÷100
2. 34.81÷10 4. 0.003×100 7. 0.148×100
十分之一…个(第一次)…十(第二次)…百(第三次)、移动以后9在百位上,而十位,
个位,什么数也没有,那就就用0去占位,所以结果是900。
总结步骤:1.明确乘以几,2.变成几个10相乘的形式,有几 个10就是依次移动几次。3.移动数位,写出结果。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这样进行适当的提示
3.小组讨论,依次补充完整剩下的两个横式
2、提出问题
这种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问题是开放的、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 可能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是合理的有意义的问题都要给予肯定。关 键是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小数点的位置变化上来,并把这个问 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三. 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根据情境中
小 数点移动引起 小 数 大小的变 化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2 教学目标 3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 元第三小节43页的知识。
教材作用 与地位: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 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与前面讲的 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 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助 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这部分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 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2、例3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这一小节 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 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4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本节课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巩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应用这一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运用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小数点运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

小数点运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节《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教学基础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教材通过孙悟空打妖的连环画主题图让学生直观感知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度变化关系,进而认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与实践应用。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十进制数与小数的意义、性质等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运算与改写(单位换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拟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知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等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

五.教学策略方法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合作交流、引导发现与尝试、归纳法,师生互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点拨作用,调动学说课稿 2生能动性,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提出与分析、解决问题,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训练能力,达成目标。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马袅学校胡子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61页,“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

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根底。

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究出小数点向左。

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三、教学重点:觉察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五、教法及学法采纳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觉察法、商量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老师写出我们班三位同学的身高。

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王新林13.5米,劳有峥1.26米,张斌0.14米生1:王新林的身高不对。

13.5米比房子还高。

生2∶张斌的身高也不对。

生3:只有劳有峥的身高是对的。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授新课1、教学例5〔1〕出例如题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的内容师板书:0.009米=〔〕毫米0.09米=〔〕毫米0.9米=〔〕毫米9米=〔〕毫米指名填空,师板书。

师出示商量题:从上往下观察,第—个式子同下面三个式子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2〕生商量,代表发言。

师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王珂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整数是一样的,也是按照十进制计数的,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数值的大小也不一样。

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决定的,因此小数点移动,必然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思路以及教学过程和设想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三小节43页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是小数的又一性质。

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

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2、例3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3、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及迁移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微课稿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微课稿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知识。

首先我们边听故事边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看看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

牛魔王要孙悟空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一边从耳朵里掏出长0.009米的金箍棒,变!金箍棒变成0.09米,变,金箍棒变成0.9米,再变金箍棒变成9米,一下就把牛魔王打晕了。

我们发现孙悟空的金箍棒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金箍棒越变越大。

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

好,我们把这四个数从上往下观察,先看右边,9*10=90……,再看左边的小数,仔细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各数大小的变化,如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90是9的10倍,所以0.009到0.09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以此类推……由此我们发现……举例来看看
我们再从下往上观察,……,如把长9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0.9米,也就是说0.9米是9米的,9米到0.9米就缩小到原数的,由此得出……
举例来看看
最后我们来学一首小数点移动四句歌
本节知识学到这,你学会了吗?10 1
10
1
10
1。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小数点移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1页-66页,“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

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

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归纳、概括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教学重点: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5、教学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位数不够0补位。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我将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小数的性质。

2、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0.84 () 0.840 2.54 () 25. 4设计这些复习题,为下面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学情、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向各位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首先,来说下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小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小数的近似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教材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如下: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进行实际运用。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参与、体验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及数感。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并且乐于学习数学。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是能实际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根据课程设计,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下面我来对学情进行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都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乃是教学生会学。

下面我来具体阐述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演示法为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桌交流,亲自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个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

接下来我进行说课中的最重要环节,教学过程的阐述。

此环节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提升、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几个环节来展开。

课堂伊始,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连环画――孙悟空打妖怪时金箍棒逐渐变长,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汇报其中的数学信息,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从上到下依次板书与金箍棒的长度,顺势并板书课题《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通过图片讨论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垫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探求新知。

此环节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活动一: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试着从上到下观察板书数据,并思考,如果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变成多少毫米呢?
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会提示学生0.009m=9mm,学生准备分工,记录员做好记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请学生汇报结果。

学生可能得出0.009m,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变成0.09m,又因为0.09m=90mm,也就是相当于原数乘10,扩大到原来的10倍,此时我会表扬学生探究能力较强,并进一步设问,请学生同桌交流,如果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发生怎样的大小变化,小数变成多少毫米了呢?发生怎样的大小变化呢?学生交流讨论后,请学生汇报结果,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给肯定和表扬,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活动二: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首先我会请学生同桌合作从下往上观察板书数据,然后试着探究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交流讨论后,请学生汇报结果,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活动三:实践练习,此时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例2,引导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准备交流结果,接着我会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我会根据学生的板演计算进行订正和评价,并且提示学生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解题,以上过程我觉得是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桌交流,培养运算能力及数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带领学生进入巩固提升,因为新知是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并应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

我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设置了如下闯关游戏:第一关环节,书本上的做一做;第二关谁是数学小医生;第三关,帮妈妈算一算。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而请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此时我会请同学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与疑问。

学生谈完之后,我会适当的总结、补充、点评,并回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根据学生在这节课中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数量的学习奖励,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布置作业。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以下作业:搜集身边能用本节课解决的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交流分享。

最后,我来说一下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各位评委请看,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黑板的最上方我写了课题,然后是本节课重要的算式。

总之在本堂课中我利用多种方法,多种媒体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赋有个性的学生,我相信本节课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的聆听,辛苦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