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合集下载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从多个角度探究人们思考、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内在机制。

它是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对
人类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并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理解。

二、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发展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在这个时期,学者
们对人类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探究,后来心理
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19世纪,人们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并制定了一些研究方法,从而促进了心理学的
发展。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很广,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学习、记忆、
性格、人际关系、发展以及神经生理等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
是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处理和解决人类心理
问题。

四、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与人类实际生活中的
情况相关。

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体
育心理学等,这些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使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五、结论
心理学在当今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和支持,它不断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社会还是工作场所,都需要一种心理学的帮助。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学习、行为、认知及精神状态的科学,它探究心理活动和行为机制,强调认知过程,关注个体心理行为及其之间的联系。

它是一门研究人们去理解和改善他们健康状态的科学,这些人可以是年轻的、老的、儿童的和成人的,这些人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患有压力、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人。

二、心理学的分类心理学由许多不同类别组成,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引起和整合个体的思维过程,研究的对象是记忆、注意力、语言、推理和决策。

它通过对认知障碍的研究来了解认知功能的失调。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它研究一个人如何从出生到死亡,得到他人关系和学习技能,还有他们如何对自己和社会负有责任。

3、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利用实验来研究脑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通过分析和比较人类和动物行为,研究脑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同时还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性。

4、社会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性,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影响、群体行为以及習慣和信念。

它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智力、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行为失调的原因。

5、行为心理学它研究情绪在行为中的影响,关注的是行为的一般结构和变化,同时也研究个体在特定环境、发展过程上的行为变化。

三、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比如,心理学与社会学结合,可以探讨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想法;与生物学一起,可以研究大脑的活动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再比如,药物学、神经科学、病理学以及遗传学也与心理学相关联,可以研究和解释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心理学有许多实际的应用,在健康保健、职业教育、公共政策制定以及社会问题解决中,心理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以它的实验研究以及多领域理论模型,对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进行描述、诊断、治疗和预防,为预防和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带来了重大贡献。

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中的应用。
思维与想象
思维的概念与类型
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
阐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如概念 、判断、推理等,探讨不同思维类型 的特点和作用。
探讨想象和创造力的含义及其关系, 提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和途 径。
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如 算法式、启发式等,并通过实例加以 说明。
心理特征的分类
心理特征可以分为认知特 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 和行为特征等多个方面。
心理特征的评估
心理特征的评估可以通过 心理测验、观察、访谈等 多种方法进行。
个性与心理特征的关系
个性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个性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方式、情感表达、行为方式等心理特 征。
心理特征对个性的塑造
心理特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影响个性的形成 和发展。
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动机对情感的影响
情感可以激发或抑制人的动机,从而 影响人的行为。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 人的动机,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而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人的动机, 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
动机也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当人的某 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积极的情 感;而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则会产 生消极的情感。同时,不同的动机会 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追求成 功的动机会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 避免失败的动机则会引发消极的情感 体验。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的提升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进行心理咨询,而心理咨询的效 果也会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行为 、言语、表情等进行系 统观察,以了解其心理
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ppt课件

心理学ppt课件

案例研究
通过对个别个体或群体 的深入研究,以揭示特 定情境下的心理现象和 行为。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古希腊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人类心理现象和行 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02
近代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冯特创立了实验心理学,标志着 心理学的诞生。
03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心理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涉及了 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多个领域。
03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总结词
环境决定论、刺激-反应论、条件反射论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决定 的,可以通过刺激-反应的条件反射机制来 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05 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定义实验法
1.A 实验法是一种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和测量自变量 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1.B 实验设计是实验法的重要环节,包括确定
研究假设、选择参与者、操作自变量、控 制干扰变量、测量因变量等。
实验操作
1.C 实验操作包括操作自变量、控制干扰变量、 测量因变量等,需要严格遵循实验原则和程 序。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研究工作压力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
临床心理学
心理诊断与评估
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和 评估,为制定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心理治疗
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 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维护
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培 训和指导,提高心理健康 工作的专业水平。
临床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思维、感情、行为和性格的各个方面,以及这些方面如何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定义、历史、分支、应用和挑战几个方面对心理学进行介绍。

1. 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关注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性格的方方面面。

它旨在研究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探讨人类的行为如何受到认知、情感、意识、意向、意义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2. 历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对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本质进行了探究,并为后世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18世纪,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致力于研究人类潜意识,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特·威廉斯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该学派致力于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各个方面,成为了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3. 分支心理学包括多个分支,每个分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略有不同。

其中,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婴幼儿以及孩子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性格特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神经心理学研究神经系统与人类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临床心理学则研究如何诊断和治疗人类的心理问题,如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4. 应用心理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教育、医疗、体育、商业等众多领域。

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课程;体育心理学帮助运动员增强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提高比赛表现;医疗心理学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商业心理学则研究如何在营销、广告和招聘等领域利用心理学知识提高业绩。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灵魂是我们的行动的原因”以来,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逐渐深入,直至形成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观察与描述阶段、实验心理学阶段、行为主义阶段和认知心理学阶段。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指当前正在关注的注意力和感知的内容;潜意识指未被注意或者说不易被注意的记忆、信念、欲望等心理活动。

2.情感和情绪。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普遍评价,而情绪则是较短暂的情感状态。

3.学习和记忆。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记忆则是保存这些经验的能力。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指观察和描述人的行为和思维活动。

2.实验方法。

通过对特定情况和变量进行控制,来研究因果关系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3.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面谈、采访等方式,收集关于个体或群体特征的信息。

四、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心理学。

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评估和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2.工业心理学。

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生产力等。

3.体育心理学。

研究运动员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以帮助他们提高竞技表现。

综上所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有着丰富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临床、工业、体育等领域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人际关系等方面。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心理咨询的过程包括: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咨询评估、制定咨询计划、实施咨询干 预和结束咨询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需要运用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如 倾听、共情、提问、指导等,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并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情绪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根据情绪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短暂情绪和长期情绪;根 据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
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 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05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
心理发展的定义与阶段
定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阶段
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 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
心理发展的理论与影响因素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当人们 感到恐惧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引导人们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以满足自身的 需要。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其 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 远景性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 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 分支:包括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二、主要心理学理论1.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冯特- 主要观点:通过内省法研究意识的结构。

2. 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 主要观点:意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适应性。

3.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约翰·华生、B.F. 斯金纳- 主要观点: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乔治·米勒、艾伦·纽厄尔- 主要观点: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记忆、语言和解决问题。

5. 精神分析学-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强调无意识过程和早期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群体如何影响个体行为。

- 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研究。

五、生物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 遗传心理学:研究遗传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

六、认知心理学- 知觉:外界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 语言:语言的习得、理解和产生。

七、临床心理学- 心理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

- 心理治疗:治疗心理障碍和促进心理健康。

八、应用心理学- 工业/组织心理学: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 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

九、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相关研究- 定性研究十、当前心理学趋势- 正念和冥想- 跨文化心理学- 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以上是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汇总,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探讨。

这个汇总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1.现代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通常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诞生的标志。

2.现代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或情感,动机与意志三大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能力等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3.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变态临床心理学、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4.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个案法。

5.西方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6.简述西方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1)行为主义。

①代表人物:华生、巴甫洛夫。

②基本观点:用刺激—反应公式研究客观的行为,力图有强化程序来控制人的行为。

2)新行为主义。

①代表人物:斯金纳。

②基本观点:承认“中间变量”的存在,但仍然坚持环境决定论的立场。

3)精神分析。

①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②基本观点:注重对潜意识或无意识的研究。

弗洛伊德强调受压抑的性冲动对于心理生活的影响。

荣格认为,人类种族的经验积淀成为现代人的集体无意识,应该使之融合到意识之中,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

4)人本主义。

①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

②基本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主张研究人的本性和存在意义,号召人们面对自我、勇于自由选择并承当责任。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罗洛·梅的“三个个世界”(周围世界、个人世界、自我世界)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鲜明特征。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7.神经系统和内分沁系统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它们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8.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小的结构单元,又称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突起按形状又可分两种:树突和轴突。

9.神经元按突起数目可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结神经元)。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兴奋和传导。

10.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包括躯体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11.脑包括:脑干、间脑(上丘、下丘—体温)、小脑(运动)、大脑皮层。

脑干包括:延脑(生命中枢)、桥脑(睡眠)、中脑(视觉反射)、网状结构(维持兴奋)。

12.大脑皮层:人的大脑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它们将大脑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13.大脑皮层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言语运动区、言语听觉区、言语视觉区)、和联合区四大机能区。

14.大脑半球上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对身体各部位管制方式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15.大脑左半球的优势主要在言语方面,右半球的优势主要在非言语方面。

16.人的内分泌腺主要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性腺。

17.神经—体液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

第三章感知觉18.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19.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相应的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0.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作用于感觉器官后,所产生的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能保留片刻的现象。

感觉后像分为:正后像、负后像。

21.感觉适应:感受性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会发生变化。

(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23.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对某一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4.联觉:同一种刺激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感觉体验。

(甜蜜的嗓音)。

25.感觉一般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距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

26.光波的强度、波长、纯杂程度,分别决定了人的颜色视觉中的明度、色调、饱和度(纯度越高饱和度越高)。

27.关于视觉的一些现象:闪光融合;颜色混合时的: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色觉缺陷。

28.关于听觉的一些现象:音高、音响、音色(波形决定);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

29.知觉: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整体及其关系的反应。

30.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31.主观轮廓(错觉轮廓):人们能看到根据经验和推理假象出来的轮廓。

32.决定物体大小的视觉因素:物体的实际大小、物体的距离。

视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33.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与阴影、运动视差、结构级差、颜色分布、眼睛调节。

34.双眼线索:视轴辐射、双眼视差。

35.时间知觉:人脑对事件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6.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物: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社会的周期现象、人体活动对象的变化、人造计时工具。

3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时间间隔的长短、感觉道的性质、一段时间内事件的数量与性质、个体的情绪与态度、年龄、知识经验与职业训练。

38.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移、运动方向和速度等特征的知觉。

39.运动知觉的条件: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观察者自身的与运动状态、目标物的照明情况。

40.运动知觉的种类:真动、似动。

似动:动景运动、透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41.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视错觉:大小错觉(缪勒—莱耶、潘左、贾斯特罗)、形状—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

其它错觉:形重错觉、方位错觉。

42.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持久、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

43.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我们对客观世界最简单、最直接的认识,也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的形式。

2)感觉活动是人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44.知觉特性。

1)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内容:①对象的特点:差别律、活动律、组合律。

②知觉者的特点:个体的经验、需要兴趣、个人的情绪。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①言语的指导作用。

②个人的生活经历。

③社会文化。

④价值观。

⑤情境与心境。

⑥实践活动的任务。

⑦对知觉对象的态度。

⑧知觉的心象。

4)知觉的恒常性。

分类:①形状恒常性。

②大小恒常性。

③亮度恒常性。

④颜色恒常性。

45.教师如何发展小学生的语音听觉?1)通过组织语文阅读、课外朗读、歌咏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听觉能力。

2)注意对小学生听觉器官的保护,如告诫学生不大声喧哗,不把音量开得过大,长时间讲话后不要立即饮凉水,不让水和异物进入耳内,以防止听觉器官受损。

4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1)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

2)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要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

①加强观察方向引导。

②充分利用多种感官。

③观察时要认真思考,学会运用比较。

4)要展示学生观察的成果。

5)要重视观察的总结、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47.人的意识具有觉知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意识是一个包括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

其含义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和环境中人、事、物及其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48.意识包括不同层面:焦点意识、边缘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49.清醒状态是意识的常规状态,此外还有白日梦、睡眠、梦、催眠、入静等意识状态。

50.白日梦是与清醒的一种意识的变换状态。

白日梦下,注意离开了外部刺激而停留在内部活动上,包括幻想。

51.人类的睡眠过程包括两个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睡眠有助于个体保存能量,恢复身心机能,有助于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

52.失眠与睡眠过多是常见的两种睡眠失常。

前者表现为难以进入或保持睡眠状态,后者则相反。

53.做梦是睡眠时脑的正常活动。

做梦大多发生在快波睡眠阶段。

54.催眠是经由人为的方法所形成的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改变状态。

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心理上将出现易受暗示、反应被动、注意窄化、知觉扭曲、旧事复忆、催眠过后失忆等特征。

55.入静是指经由冥想或静坐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身体放松,意识明晰,可对身心锻炼和戒烟戒毒有一定帮助。

56.注意是心理活动时对一定意识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57.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整合功能、调节功能。

58.根据注意所指向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59.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60.无意注意是既无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主要受刺激物和个人两方面注意的影响。

61.有意注意是既有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主要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对活动目的的认识、对事物的间接兴趣、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生理与情绪状态、意志品质。

62.有意后注意是既有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主要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63.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64.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与之相反的是注意分散。

分心的原因主来自刺激物的特点,个人的一些心理因素也有影响。

65.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个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它受知觉对象、活动任务和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66.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之一是技能的熟练化。

67.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

68.小学生注意有那些特点?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但有意后注意很少存在。

69.如何观察课堂上学生注意的情况?适应性动作学生在注意的时候会有一些显著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全神贯注、举目凝视、眉头紧皱、双眼发呆。

2)多余动作停止。

3)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变化:呼吸格外缓慢,心跳加速。

70.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整个教学中?1)教学预备环节。

①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②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教学组织环节。

①稳定情绪。

②避免一些不适当的做法。

③坚持“起立坐”仪式。

3)教学开始环节。

①阐明内容的重要性。

②以生动的事例引入。

4)教学中间环节。

①注意讲课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