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北片区2016_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704061131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册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年第1章三角形的证

初中数学试卷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6年八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题及答案(北师大版)(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命题: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D的长为()A.157B.125C.207D.2153. 如图,在△ABC中,,点D在AC边上,且,则∠A的度数为()A. 30°B. 36°C. 45°D. 70°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8或10B.8C.10D.6或125.如图,已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6. 在△ABC中,∠A∶∠B∶∠C=1∶2∶3,最短边cm,则最长边AB的长是()A.5 cmB.6 cmC.5cmD.8 cm7.如图,已知,,下列条件能使△≌△的是()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8. 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26,斜边上的中线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5 D.1A.5B.2C.410.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cm,那么△的周长是()A.6 cmB.7 cmC.8 cmD.9 cm第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 ∠BAC=50°, ∠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OEC的度数是 .1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___ ___三角形.13.(2015•四川乐山中考)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AM平分∠,cm,则点M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七下·长岭期中) 若y= + ﹣3,则P(x,y)在()A . 第一象限B . 第二象限C . 第三象限D . 第四象限2. (2分)下列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 .3. (2分)若最简二次根式与可以合并,则a的值为().A . 1B . -1C .D .4. (2分)在算式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大,这个运算符号是()A . 加号B . 减号C . 乘号D . 除号5. (2分) (2019八下·黄石期中) 已知,那么的值是()A .B .C .D .6. (2分) (2019八上·沈阳月考) 若有意义,则的值是()A . 非正数B . 负数C . 非负数D . 正数7. (2分)设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a+b|的结果是()A . -2a+bB . 2a+bC . -bD . b8. (2分)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 等于()A . 25°;B . 30°;C . 45°;D . 60°.9. (2分) (2018八上·青山期末) 在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一组数是()A . a=15,b=8,c=17B . a=9,b=12,c=15C . a=7,b=24,c=25D . a=3,b=5,c=710. (2分)(2017·埇桥模拟) 在△ABC纸片中,∠ACB=90°,AC=6,BC=8,沿过其中一个顶点的直线把△ABC 剪开,若剪得的两个三角形中仅有一个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不可能是()A . 14.4B . 19.2C . 18.75D . 1711. (2分)如图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条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A . 12≤a≤13B . 12≤a≤15C . 5≤a≤12D . 5≤a≤1312. (2分)(2020·福田模拟)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BPF,使得∠BPF= ∠ACB,BG⊥PF于点F,交AC于点G,PF交BD于点E,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 ;②PE=2BF;③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当GB=GP时,;④当P为BC的中点时, .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13. (1分)(2018·武汉) 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_14. (1分) (2017七下·常州期中) 已知△ABC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cm,6cm,若△ABC的周长为偶数,则第三条边的长度是________ cm.15. (1分) (2019八上·盐田期中) 若m< <n,且m,n是两个连续的整数,则mn=________.16. (1分) (2018八上·鄂城期中) 如图,在等边△ABC中,AC=3,点O在AC上,且AO=1.点P是AB上一点,连接OP,以线段OP为一边作正△OPD,且O、P、D三点依次呈逆时针方向,当点D恰好落在边BC上时,则AP 的长是________.17. (1分) (2016八上·宁海月考) 如图所示,用一根长度足够的长方形纸带,先对折长方形得折痕l,再折纸使折线过点B,且使得A在折痕l上,这时折线CB与DB所成的角为:________。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16—17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附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八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2017.4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5. x ≥0且x ≠1; 16. 4cm ; 17.a=2,b=1;18.5或7;19.4或14.三、 计算题:(共63分)20. 解:(1)原式=103-33+23………………………………………………………4分 =93……………………………………………………………………………5分(2)原式=(5)2-4-3+2.………………………………………………………………3分 =5-4-3+2…………………………………………………………………………4分 =0.………………………………………………………………………………5分21.猜想:CE=CF.………………………………………………………………………………1分 证明:∵CE ⊥AB,CF ⊥AD,∴∠DFC=∠BEC=90°.………………………………………2分∵四边形ABCD 是菱形,∴DC=BC.DC ∥AE,BC ∥AF.…………………………………………3分∴ ∠A=∠FDC,∠A=∠EBC.∴∠FDC=∠EBC.………………………………………………4分在ΔFDC 和ΔEBC 中,∵∠DFC=∠BEC ,∠FDC=∠EBC ,DC=BC.∴ΔFDC ≌ΔEBC. CE=CF.…………………………………………………………………………………5分22.解:不对.…………………………………………………………………………………1分 原式=2a-2)2(-a =2a-2-a ………………………………………………………2分 当a=2时,2-a =2-2.………………………………………………………4分 ∴原式=2a-(2-2)=32-2.………………………………………………………6分23.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BC=10,∴AD=10.………… ………………1分由折叠得DE=FE, AD=AF=10..…………………………………………………………3分在Rt ΔABF 中,AB=8,由勾股定理得BF 2=AF 2-AB 2=102-82=36.∴BF=6.∴FC=10-6=4.…5分设EC=x,则DE=8-x,FE=8-x.在Rt Δ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EF 2=EC 2+FC 2,∴(8-x)2=x 2+42. 解得x=3.即EC=3.…………………………………………………………………………7分24.解:在ΔBCE 中,∵BE=3,BC=4,∠CBD=90°,∴由勾股定理得EC=5.……………3分∵AC=10,EC=5,∴ AE=5.∴AE=EC.又∵DE=EB,∴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6分∴S 四边形ABCD=BC ×BD=4×6=24.…………………………………………………………8分25.(1)证明:∵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BC.……………………………………1分又∵EF ∥AB,∴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4分(2)当ΔABC 是等边三角形时,四边形DBFE 是菱形.……………………………………5分∵Δ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B=∠C=60°,AD=DB=AE=EC.又∵EF ∥AB,∴∠A=∠FEC=60°.∴ΔADE ≌ΔEFC.∴DE=FC.…………………………7分又∵DB=EF=EC,∠C=60°,∴ΔEFC 是等边三角形.∴DE=FC=EF.……………………10分∴平行四边形DBFE 有一组邻边相等.∴四边形DBFE 是菱形.………………………12分26.(1)证明:如图,∵MN ∥BC,∴∠OEC=∠ECB.又∵CE 平分∠ACB,∴∠OEC=∠OCE. ∴OE=OC.…………………………………………………………………………3分同理OC=OF.∴OE=OF.…………………………………………………………5分(2)∵CE 平分∠ACB,CF 平分∠ACD,∴∠ECF=90°.……………………………………7分在Rt ΔECF 中,∵OE=OF,∴OC 是Rt ΔECF 斜边上的中线.OC=21EF.…………………8分在Rt ΔECF 中,由勾股定理得EF 2=CE 2+CF 2,由CE=12,CF=5得EF=13.……………9分∴OC=21EF=21×13=6.5 (10)分(3)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11)分理由:∵O是AC的中点,O也是EF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13)分又∵∠ECF=90°,∴四边形AECF是矩形 (15)分。
2016-2017学年度(下)第一学月考试数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下)第一学月考试八年级数学(A 卷)(满分:15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使式子5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是( ) A. 5a ≤B. a <5C. a >5D. 5a ≥2. 下列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的是( ) A.3,4,5B. 5,12,13C. 1,2,3D.2,3,23.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AB ∥CD,AD=BC B.∠A=∠B,∠C=∠D C. AB=CD,AD=BCD. AB=AD,CB=CD4. 下列式子:①22a b +,②xb,③2x xy -,④27ab 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①④B.③④C.①③D.①②5. 如图,△ABC 中,AB=AC=6,BC=8,AE 平分∠BAC 交BC 于点E ,点D 为AB 中点,连接DE ,则△ BDE 的周长是( ) A. 75+B.10C. 425+D.126.等式2111m m m -⋅+=-成立的条件是( )A. m >1B. m <-1C. 1m ≥D. 1m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三边长度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5题图D.三边长度之比为9:40:41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3331-=B.235+= C. 1222= D. 32252+=9. 下列定理有逆定理的是( ) A. 直角都相等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 对顶角相等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0. 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 ∠BAE=30°, 3AB =,折叠后,点C 落在边AD 上的点C 1处, 并且点B 落在边EC 1上的点B 1处,则BC 的长为( )A. 3B. 23C.3 D.211. 四边形ABCD 中,AB=AD,AD ∥BC ,∠ABC =60°, ∠BCD =30°,BC=6,那么△ACD 的面积是( )A.32B.3 C. 23D.93412. 如图,Rt △ABC 中,∠C =90°,∠ABC =30°,AC =8, △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行△A1B1C1,当A1落在AB 边上时, 连接B1B ,取B1B 的中点D ,连接A 1D ,则A1D 的长度是( ) A. 82B. 47C.12D. 83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 。
初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初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2017初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2017年初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更多数学试题尽在我们店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2、把根号外的因数移到根号内,结果是( )A、 B、 C、 D、3、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 )个。
A、1B、2C、3D、44、已知是整数,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 )A、0B、1C、6D、365、直角三角形的二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是( )A、5B、C、D、5或6、如图摆放的三个正方形,S表示面积,求S=( )A、10B、500C、300D、307、若,,则代数式的值等于( )A、 B、 C、 D、28、下列命题中,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个①Rt△ABC中,已知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为5;②有一个内角等于其他两个内角和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若,则∠C=90°④在△ABC中,∠A:∠B:∠C=1:5:6,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A、1B、2C、3D、49、设,,则, ,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10、在平面直角生标家中,四边形0ABC是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4.0).点P 为边AB上一点,∠CPB=60°沿CP折叠正方形后,点B落在平面内点B处,则B'点坐标为( )A、 B、 C、(2,1) D、11.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 )A、 B、 C、 D 、812、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按此规律.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A. 20B. 27C. 35D. 4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3、若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016—2017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月考1试卷

2016—2017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月考1试卷2017.4第Ⅰ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表格中每题3分,共30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第二卷上。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表格中每题3分,共30分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9㎝B.12㎝ C.12㎝或15㎝D.15㎝2.如果b a >,那么下列各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22b a > B. 22ba < C.b a 22-<- D. 11-<-b a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 .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已知:△ABC 中,AB ≠AC,求证:∠B ≠∠C.若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可以假设 ( ) A .∠A=∠B B .AB=BC C .∠B=∠C D .∠A=∠C5.如图,在△ABC 中,∠B=30°,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 ,垂足为D ,CE 平分∠ACB,若BE=2,则AE 的长为(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1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2(第5题图) (第6题图)6.函数y =kx +b (k 、b 为常数,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 .x>0B .x<0C .x<2D .x>27.将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应是( ).8.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53<≤x ,则a b 的值为( ).A .-2B .21-C .-4D .41-9.如图,在△ABC 中,∠C =90°,∠B =3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21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AB=2AC.A. 1个B. 2个C.3个D.4个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B (0,4),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16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 )A .8065 B.8064 C.8063 D. 806213{x x ≥≤A C B D(第9题图)( 第10题图)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11.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山东省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2016-2017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相等。
以上四个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四条边都相等 (C )对角相等 (D )邻角互补 3、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必定是( ) (A )菱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等腰梯形4、如图,AD ∥BC ,若△ABC 面积是15,则△DBC 的面积是( ) (A )12 (B )13 (C )14 (D )155、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
(A )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 )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 )对角线互相垂直6、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OE ⊥AB ,若AC=8,BD=6,则OE 的长是( ) (A )2.5 (B )5 (C ) 2.4 (D )不确定(第4题图) (第6题图)7、下列实数中,71-、311、2π、-3.14,25、327-、 0、 0.3232232223…(相邻两个3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如图,若数轴上的点A ,B ,C ,D 表示数-2,1,2,3,则表示34-的点P 应在( )CBA.线段AB 上B.线段BC 上C.线段CD 上 D 、线段OB 上(第8题图) (9题图)9、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BC=12cm,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A.m 310B.m 3C.m38 D.m 510、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有 ( )①1251144251=,②4)4(2±=-,③22222-=-=-,④209514125116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1. 关于x 的不等式2x -a ≤-1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是( ) A. 0 B.-3 C. -2 D.-1(第12题图)12.已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如图表示,那么这个解集为 ( ) (A )x ≥1- (B ) 1>x (C ) 13-≤<-x (D ) 3->x13、如果不等式组84-1,x x x m +<⎧⎨>⎩的解集是3x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3m ≥B. 3m ≤C.=3mD. <3m-34321-1-2D C B O A( 第11题)DC B O 1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3)1(>-x a 的解集为ax -<13,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0>a (B ) 1>a (C ) 0<a (D ) 1<a 选择题答案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10cm ,24cm ,则菱形的边长为__ ___ cm ,面积为__ ____ cm 2. 16、在R t △ABC 中,∠ACB=90°,若CA=8,BC=6,点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下期数学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题(二)

第一次阶段性考模拟试卷(二)(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5B . =2C .55=5D . =﹣62.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m >1B .m ≥﹣1且m ≠1C .m ≥﹣1D .m >﹣1且m ≠1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B .7+7C .12或7+7D .以上都不对4.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后为( )A .5B .﹣5C .2a ﹣9D .2a+5 5.如图,梯子AB 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为2m ,梯子的顶端B 到地面的距离为7m ,现将梯子的底端A 向外移动到A ′,使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等于3m .同时梯子的顶端B 下降至B ′,那么BB ′( ). A .小于1m B .大于1m C .等于1m D .小于或等于1m6.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A .h ≤17cmB .h ≥8cmC .15cm≤h ≤16cmD .7cm≤h ≤16cm4题图 5题图 6题图7.如图,在Rt △ABC 中,∠ACB=90°,点D 、E 、F 分别是AB 、AC 、BC 的中点,若CD=10,则EF 的长为( )A .10B .8C .6D .4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且AB=5,△OCD 的周长为23,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是( ) A .18 B .28 C .36 D .469.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6cm ,BC=8cm ,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则AF 长为( )A .258cm B .254cm C .252cm D .8cm7题图 8题图 9题图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0.式子= 成立的条件是 .11.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12.如图,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 =90°,若AB=5,BC=8,则EF 的长为 .13.如图,AD=13,BD=12,∠C=90°,AC=3,BC=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 .14.如图,OP=1,过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再过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又过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 = .12题图 13题图 14题图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5.计算:16.已知,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 3,32,34===AD AC AB ,求:BC 的长及ABC ∆ 的面积.四、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b 满足+|b ﹣|=0.18.如图,△ABC 中,AB =BC ,BE ⊥AC 于点E ,AD ⊥BC 于点D ,∠BAD =45°,AD 与BE 交于点F ,连20172016P OP S∆()01521633273248-++⨯-÷B C A接CF .(1)求证:BF =2AE ;(2)若CD = 2,求AD 的长.19.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1=∠2.(1)求证:AE=CF ;(2)求证: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20.如图,将□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 折叠,使点D 落到AB 边上的点D ′处,折痕 交CD 边于点E ,连接BE .(1)求证: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2)若BE 平分∠ABC ,求证:AB 2=AE 2+BE 2.2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F 分别在线段BC 、AB 上,∠EFB=60°,DC=EF .l l(1)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求证:AE=AD.22.如图,已知△ABC中,AB=AC,D为△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C、直线AB于点E、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通过观察分析线段DE、DF、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D在直线BC上,其它条件不变时,试猜想线段DE、DF、AB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等式,不需证明);(3)如图3,当点D是△ABC内一点,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C、直线AB和直线BC于E、F 和G.试猜想线段DE、DF、DG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等式,不需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北片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
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阶段性质量调研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23cm ;14. 1;15. 4; 16. 5; 17. 25;18.6;19.5; 20.1; 21.5或7; 22.7
5
. 三、 计算题:(共54分) 23. (1)解:原式=
324-32+2
228+9813…………………………………2分 =8-32+42+3……………………………………………………………3分 =22+2+3……………………………………………………………………4分 =32+3.…………………………………………………………………………5分
(2)原式=
41
×(26×3-22).……………………………………………2分 =41
×(22×
3×3-22)………………………………………4分
=4
1
×(62-2
2)=4
1
×42=2.…………………………………6分
(3)原式=(63-23+4
3)÷3………………………………………………2分
=83÷3………………………………………………………………4分 =8.…………………………………………………………………………6分 (4)原式=2
53×35+21553⨯-33
515⨯-15…………………………………2分 =2+29-3×5-15………………………………………………………4分 =2+6-30=-22.……………………………………………………………6分 24.解: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B=30°,AB=4cm,∴AC=2cm …………… …2分 由勾股定理得BC 2
=AB 2
-AC 2
=16-4=12,∴BC=23cm.……………………………4分
∴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
2
1×2×23=23(cm 2
)…… ………………………6分 25.解:如图:作AD ⊥BC 于点D,∵ΔABC 是等腰三角形,∴BD=2
1
BC.…………2分
又∵BC=6,∴BD=3.………………………………………………………3分
在Rt Δ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52-32
=16,∴AD=4.…………5分
∴S ΔABC=
2
1
×6×4=12.……………………………………………………7分 26.解:∵BC 、DE 都应垂直于地面, ∴ΔBCA 、ΔADE 都是Rt Δ.…………………1分 在Rt ΔBCA 中, ∵∠CBA=30°,AC=22米, ∴AB=42米...........2分 ∵AB=AD ,∴AD=42米…………………………………………………………3分 在Rt ΔADE 中,∵∠DAE=45°,∴Rt Δ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5分 由勾股定理得DE 2
+DE 2
=AD 2
=(42)2
=32.∴DE 2
=16.∴DE=4.………………………………7分
27.如图,作AD ⊥BC 于点D.………………………………………………………………1分 在Rt ΔABD 中,∵∠ABC60°,∴∠BAD=30°.∵AB=43,∴BD=23.…………3分 由勾股定理得AD 2
=AB 2
-BD 2
=(43)2
-(23)2
=36,∴AD=6.……………………………6分
在Rt Δ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DC 2=AC 2-AD 2=102-62
=64,∴DC=8.………………………8分 ∵BC=BD+DC,,∴BC=23+8.∴B 、C 两点间的距离是(8+23)分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