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合集下载

最新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最新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最新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了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一般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可以引起反复流行和大流行。

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速度极快。

流感的主要表现为高热,伴有明显的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一般在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中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历史上曾经由H1N1、H2N2、H3N2等型病毒造成全球四次流感大流行。

2009年发生的甲型流感是由H1N1病毒的变异型引起的。

【流感的传播】流感病毒主要由飞沫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喷出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吸入这样的飞沫就可能被流感病毒感染。

接触了被含有流感病毒的唾液、鼻涕、痰液等污染过的手或日常用品,也有可能被感染。

潜伏期的病人也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感染流感病毒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由于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所以病人痊愈后仍可能被变异的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轻。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

典型的流感起病急,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寒战,疲倦乏力,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

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嗓子疼、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轻微。

少数流感病人可以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

严重者可并发病毒性肺炎,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绀,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有的病人可以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或病毒性脑膜炎。

【流感的治疗与预后】流感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预后好。

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病毒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病人应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出现高热可以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对症,但是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幼儿园流行性感冒案例分析大全题

幼儿园流行性感冒案例分析大全题

幼儿园流行性感冒案例分析大全题一、幼儿园流行性感冒简介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传染性极强,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播,尤其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学习生活场所容易爆发流感疫情。

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关怀和健康尤为重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流感疫情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一:某幼儿园流感疫情1、疫情概况某幼儿园于2020年1月下旬发生流感疫情,共计约60名幼儿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其中,有约30名幼儿确认为流感病毒阳性。

2、疫情原因病毒传播途径:由于幼儿园孩子们活动范围受限,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都发生在幼儿园内,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多为飞沫传播,加之开学初期天气寒冷干燥,孩子们免疫力较弱,轻易受到感染,从而形成流感疫情。

3、应对措施(1)教师关注:幼儿园各班级要关注幼儿身体状况,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幼儿就医。

(2)消毒防护:对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玩具等用品,要加强清洁、消毒;幼儿如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结伴出行:增强孩子体质,如睡前开展有氧运动;保暖防护,如出门穿暖和的衣服、戴口罩等。

三、案例二:幼儿园流感疫情的控制与预防1、疫情概况某幼儿园于2021年1月上旬出现了一起幼儿流感疫情,共9名幼儿病情较为严重,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幼儿园立即通知家长并送幼儿及时就医,同时也采取了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2、防控措施(1)加强卫生防护:对每日消毒的项点进行签到,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避免交叉感染。

幼儿间的床铺、窗户等要每天开窗通风。

对于孩子的衣服、手帕、毛巾等物品进行单独存放,定时清洗消毒。

(2)学校采取隔离措施:幼儿园对于病情较为明显的幼儿进行独立隔离,避免传播。

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家长遵守相应的预防措施。

(3)加强健康干预:幼儿园加强孩子的营养保健,每日发放果蔬等营养素丰富的食品,出现症状的孩子每日定时检测体温,必要时进行病情评估和送医。

诊断学十三个病

诊断学十三个病

诊断学十三个病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

2009年引发全球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属于甲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

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

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总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了。

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麻疹病毒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内,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可随空气进行传染,不过麻疹病毒比较脆弱,在空气中不能存活很长的时间。

该病毒在公共场所的传染性很强,建议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少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去。

3、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

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

另一种是接触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

多见于1~6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

水痘的预防措施: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

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院感(流行性感冒)

院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通常有如下典型症状: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

【流行感冒临床症状】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

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病症。

一般的感冒是指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

【流行性感传染途径】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2、传播途径:流感病毒的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

飞行旅行中,由于较长时间地与感染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触,造成新的病毒株的传播和将流行株带到新的地方。

3、易感人群: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

季节性流行常有两个高峰,一是在校学生及其邻居中(一般为年轻人),第二是在闭居家中的人和半封闭的机构中(一般为老年人)。

其他普遍易感,【流行感冒分类】一、轻型流感起病急、病情较轻,全身症状(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与呼吸道症状(喉咙痛、流鼻涕、咳嗽、鼻塞、流眼泪)均很轻。

二、典型流感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

除了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也会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

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三、肺炎型流感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

流感防治知识

流感防治知识

一、怎样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烧、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

一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

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个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烧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病人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最近几次的流感爆发中,都有千万人因患流感而死亡。

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

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前多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种措施。

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而预防流感的药物--金钢烷胺却只对甲型流感有预防作用。

我国目前对金刚浣胺的使用已较普遍,即在甲型流感的爆发区域内对所有人员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做预防性投药,使流行的范围逐渐缩小,甚至中止流行。

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

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组预防流感的简易有效措施--食醋消毒法,可与药物预防结合使用。

1.个人防护口、鼻洗漱法:食醋一份加开水一分等量混合,待温,于口腔及咽喉部含漱,然后用剩余的食醋冲洗鼻腔,每日早、晚各一次,流行期间连用5天。

2.空间消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住房,将食醋一份与水一分混合,装入喷雾器,于晚间休息前紧闭门窗后喷雾消毒。

新式房屋或楼房以每立方米空间喷雾原醋2-5毫升,老式房屋每间按50-100毫升为宜,隔天消毒一次,共喷3次在流行严重期间或家庭内部已出现病员的情况下,食醋的用量要增至每间房150-250毫升。

3.住宅熏蒸(煮)法:将门窗紧闭,把醋倒入铁锅或沙锅等容器,以文火煮沸,使醋酸蒸气充满房间,直至食醋煮干,等容器晾凉后加入清水少许,溶解锅底残留的醋汁,再熏蒸,如此反复3遍;食醋用量为每间房屋150毫升,严重流行高峰期间可增加至250-300毫升,连用5天。

流感的防治宣传知识

流感的防治宣传知识

流感防治宣传知识一一、流感定义与传播途径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但孕妇、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通常较严重。

二、流感症状识别流感发病突然,主要有发热、咳嗽、咽痛、身体疼痛、头痛、寒战、乏力等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4天内出现,持续时间约1周。

三、易感人群与防护措施易感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

对于易感人群,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共浴室、商场等。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四、预防流感的方法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一次,以增强身体对流感的抵抗力。

避免接触感染流感病毒的人或物体表面。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共浴室、商场等,佩戴口罩。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五、疫苗接种与药物治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流感的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进行治疗。

对于高热、咳嗽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等对症治疗。

六、避免传播与控制扩散为了避免流感的传播,应采取以下措施:在出现流感症状后,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

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应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在学校、工作场所等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避免人员密集。

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和预防意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中来。

对于出现流感症状的人员,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隔离。

家庭成员应了解基本的防护措施和消毒方法,帮助患者做好家庭隔离和消毒工作。

流感防治知识

流感防治知识

流感防治知识一、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

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二、流感如何预防?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已刊登在卫生部官方网站。

三、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

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人群推荐接种:1、60岁以上人群;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四、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节,所以要多加防护!
1.首先要保护好个人的卫生,不用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被子要经常晒晒防止病毒的侵入。

2.勤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是洗手液洗手,双手如果接触到鼻涕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后一定要立即洗手,洗手时最好要用流动的水,手心手背及手指缝都要洗到。

3.打喷嚏还有咳嗽时应用手帕或者是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通过空气传播,因为感冒病毒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

4.多饮水,均衡饮食。

莴笋和菜花预防感冒最好!保持充足睡眠,不要疲劳。

5.保持每天开窗通风几次,每天起床一定通风换气。

6.清晨早起跑步,做做晨练!增强体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