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小冠花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绣球藤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及机制

绣球藤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及机制

绣球藤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及机制Δ李海山 1*,杨和金 2,郑永仁 3 #(1.云南省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昆明 650106;2.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药理室, 昆明 650111;3.云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昆明 650500)中图分类号 R 965;R 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4-0453-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4.13摘要 目的 探讨绣球藤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及潜在机制。

方法 使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建立急性炎症小鼠模型,以阿司匹林(0.25 g/kg )为阳性对照,1.25、2.5、5 g/kg 绣球藤提取物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

以植入棉球的方法建立慢性炎症大鼠模型,以阿司匹林(0.17 g/kg )为阳性对照,0.88、1.75、3.5 g/kg 绣球藤提取物对大鼠肉芽净重的影响。

以脂多糖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炎症损伤细胞模型,考察12.5、25、50 μg/mL 绣球藤提取物对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 )、前列腺素E 2(PGE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环氧合酶2(COX-2)、p 65、磷酸化p 65(p-p 6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 65蛋白核转移的影响。

结果 5 g/kg 的绣球藤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的耳肿胀度,1.75、3.5 g/kg 的绣球藤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肉芽净重(P <0.05)。

12.5、25、50 μg/mL 绣球藤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O (12.5 μg/mL 绣球藤提取物除外)、PGE 2、TNF-α、IL-6、MCP-1含量,以及细胞中iNOS 、COX-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p-p 65、p 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值(P <0.05或P <0.01);25、50 μg/mL 绣球藤提取物可阻断p 65蛋白的核转移。

打破碗花花活性成分总结

打破碗花花活性成分总结

一、打破碗花花的活性成分研究(2015年5月)根茎70%乙醇提取物,本课题共分离并鉴定得到27个化合物,包含11个三萜皂苷、11个新木脂素苷、3个简单苯丙素苷、1个酚苷、1个芳酸酯类成分。

发现了6个新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1,2,3,6,19和25。

打破碗花花植物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成分,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等作用。

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选取了四个皂苷类化合物10,11,12和15,七个新木脂素苷类化合物1,2,3,19,24,25和26,及两个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5和6,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填缝料D(8),盘条D(9)3-邻-β-d-木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辛基齐墩果酸(10),hederasaponinB(11)、张力计B(12)、张力计C(13)、HederacolchisideF(14)、铁线莲苷a(15),hederacolchisideee(16),3-o-.beta.-d-核糖吡喃糖基-.1.3-.alpha.-l-鼠李糖基1-(1-(1)-[1-(1-(1)-.α-1-(1)-.α-1-(1)-.α-1-(4)-.α-d-吡吡喃葡萄糖基-28-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4-β-d-吡吡吡糖糖基-1.6)-β-d-d-吡吡喃葡糖苷(17),3-α-l-l-l-鼠李糖基吡吡吡吡喃甲-阿拉伯语三-吡喃糖基齐墩果酸28-o-.alpha.-l-鼠李糖基-1.4-.beta.-d-吡喃葡萄糖基-(1,6),.beta.-d-吡喃葡萄糖苷(18);(7R,8S)-愈创木酰甘油-8-O-4’-木麻油基醚9’-O-.β-D-吡喃葡萄糖苷(1),(7R,8S)-二氢去氢二异丙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7R,8S)-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β-D-吡喃葡萄糖苷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3),(7R,8R)-二氢去氢二异丙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4),(7R,8S)-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β-d-吡喃葡萄糖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19),(7R,8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β-d-吡喃葡萄糖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20),(7S,8R)愈创甘油-8-O-4’-Mustapyl醚9’-O-.beta.-D-吡喃葡萄糖苷(21),(7S,8R)-二氢脱氢二苯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2),(R)-2-[5-(4-.β-D-吡喃葡萄糖苷)-3-甲氧基苯氧基丙酯l]-3-(4-羟基-3-甲氧基苯氧基)丙醇(24),(s)-2-[5-(3-.beta.-d-吡喃葡萄糖丙酸丙酯l)-4-羟基-3-甲氧基苯氧基]-3-(4-羟基-3-甲氧基苯氧基)丙醇(25),(7s,8S)-二氢去氢二异丙醇1-邻-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羟丙基-4-羟丙基-。

圆锥绣球提取物(HP)缓解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药理机制研究

圆锥绣球提取物(HP)缓解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药理机制研究

圆锥绣球提取物(HP)缓解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药理机制研究张森;杨敬芝;马洁;张福荣;张东明;陈晓光【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5(31)B11【摘要】目的圆锥绣球是一种被认为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民间用药认为它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构建顺铂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详细研究圆锥绣球提取物(简称HP)是否对此类肾病模型有保护作用,以及它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择♂ C57小鼠,18~20g,预口服给药HP2d(30mg·kg^-1和60mg·kg^-1两个剂量),d3,腹腔注射20mg·kg^-1顺铂造模,之后再继续给予HP3次.72h后,眼球取血,检测各组间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来分析其肾功能的改变;检测血中和肾脏组织中SOD、CAT、GSH、LPO的浓度来分析HP是否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肾脏组织做病理切片,HE和PAS染色来分析各组间肾脏病理损伤的改变;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来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和炎症反应相关的蛋白变化.结果腹腔注射顺铂72h后,昆明小鼠外周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明显上升,而给予HP能够明显的降低上述2个生化指标;通过HE和PAS染色,我们发现HP明显改善了顺铂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空泡变性和管型的形成.HP能够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LPO的含量,增加GSH的含量,增加CAT和SOD 酶活性;HP还能够降低caspase-3,caspase-7和caspase-9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凋亡的效果.另外,HP能够抑制TNFα,p-stat3,NFκB等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巨噬细胞对肾脏组织的侵润,延缓炎症症状.结论口服给药HP能够缓解顺铂导致的小鼠急性肾损伤,其发挥药效的药理机制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免疫和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等.【总页数】1页(P109-109)【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药理机制;提取物;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顺铂;圆锥;Westernblot;缓解【作者】张森;杨敬芝;马洁;张福荣;张东明;陈晓光【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北京10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相关文献】1.左卡尼汀缓解顺铂造成急性肾损伤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J], 纪松岗;吴琼;朱臻宇;董昕;洪战英;柴逸峰2.阻断pannexin-1可减轻肾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缓解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J], 刘崇斌;黄柳维;李彩珍;沈燕婷;王骏3.虎杖苷缓解百草枯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J], 杨瑞霞;晋亚楠4.蒲公英甾醇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陈爽;唐笑梅;麻昊阳5.芪仙汤提取物缓解苯并芘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高表达的机制研究[J], 孙亦鹏;史兆雯;倪振华;缪夏轶;林玉华;毕俊杰;王雄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绣球花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

绣球花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

绣球花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蒋新龙【摘要】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和Duncan法检验,确立了绣球花的花、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1:10(g/mL)的50%(V/V)乙醇水溶液,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h,叶黄酮提取效率较好;用1:20(g/mL)的50%(V/V)乙醇水溶液,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h,花黄酮提取效率较好.在该提取条件下,花、叶的黄酮含量分别为5.25%、2.27%(m/m).【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29)005【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绣球花;总黄酮;正交试验;提取工艺;含量测定【作者】蒋新龙【作者单位】丽水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15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为虎耳草科八仙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中国大陆长江中下游以南和日本本州等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绣球花具清热解毒抗疟作用[1]。

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的抗溃疡、解痉、抗炎及降血脂等系列的生物活性[2],在医药和食品上应用广泛。

文献中有从桑叶、银杏、葛根、竹类、水芹及大豆等植物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等[3-4]。

但对于绣球花,特别是绣球花的花、叶黄酮类提取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试验以绣球花的花、叶为原料,对影响其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以黄酮含量为指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优选绣球花的花、叶黄酮的提取条件,并用优选条件进行含量测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绣球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绣球花的花、叶采自丽水学院智能化大棚。

芦丁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所用仪器为北京瑞利UV-9100型紫外可见光谱仪,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数显恒温水浴锅HH-2。

绣球菌多糖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用途[发明专利]

绣球菌多糖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绣球菌多糖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迪,胡爽,张峻榕,曾浩,权宇彤,逯家辉,闫国栋,滕利荣
申请号:CN201510285844.X
申请日:20150529
公开号:CN104958314A
公开日:
201510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绣球菌多糖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涉及医药技术领域。

用发酵、乙醇提取、真空干燥制备的绣球菌多糖提取物,经体外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作用。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用于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

申请人:吉林大学
地址: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陈宏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植物源除草活性产物研究进展

植物源除草活性产物研究进展

植物源除草活性产物研究进展
谢普清;杨剑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17
【摘要】化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使得研究者日益注重利用天然产物控制杂草,而天然除草活性产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微生物.概述了国内外来自植物的天然除草活性产物,包括植物体及残体、植物粗提物及纯化合物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页数】4页(P10307-10309,10320)
【作者】谢普清;杨剑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36100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4
【相关文献】
1.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李南南;谭洪鹤;滕春红
2.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李南南;谭洪鹤;滕春红;
3.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莫文妍;贺红武
4.萜类植物源除草活性物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徐士超;曾小静;董欢欢;赵振东
5.生物源除草活性物质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张红梅;陈玉湘;徐士超;王婧;蒋建新;赵振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种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六种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六种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常美芳;施余杰;顾海鹏;尹震花;康文艺【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4(026)003【摘要】采用96微孔板法对紫丁香、日本晚樱、锦带花、荆条花、疏毛绣线菊和猥实中不同提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并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进行了比较,发现6种花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荆条花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 =290.57 μg/mL)和日本晚樱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292.72 μg/mL)抑制活性最好,且都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213.38 μg/mL).不同溶剂提取物显示,紫丁香、日本晚樱、锦带花和荆条花的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均大于正丁醇部位;而疏毛绣线菊和猥实的正丁醇部位略大于乙酸乙酯部位,且6种花的石油醚部位活性最低.此外,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与质量浓度呈现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总页数】5页(P410-413,437)【作者】常美芳;施余杰;顾海鹏;尹震花;康文艺【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海南山竹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J], 谭琳;周兆禧;王甲水;马伏宁;康由发2.青稞麸皮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及成分分析 [J], 龚凌霄;曹文燕;张英;张慧娟;刘英丽;王静3.不同成熟度树葡萄果实醇提取物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J], 林宝妹;郑开斌;张帅;洪佳敏;郑菲艳;林国容;邱珊莲4.基于超滤技术的苦荞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J], 李云龙;韩林;王敏5.嘉宝果嫩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J], 邱珊莲;林宝妹;张少平;张树河;张帅;洪佳敏;郑开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绣球化学成分研究

绣球化学成分研究

绣球化学成分研究目的对绣球茎枝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绣球茎枝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1H,13C-NMR,MS等波譜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钱苷元(1),马钱子苷(2),马钱苷酸(3),幼枝含断氧化马钱子苷(4),四乙酰开联番木鳖苷(5),獐牙菜苷(6),阿魏酸(7),对羟基桂皮酸(8),松柏苷(9)。

结论化合物均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Hydrangea macrophylla. Methods Nine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over macroporous resin,silica gel and preparative HPLC.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MS,1H and 13C-NMR data. Results Nin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Hydrangea macrophylla and identified as loganetin(1),loganin(2),loganic acid(3),secoxyloganin(4),secologanoside (5),sweroside(6),ferulic acid(7),p-hydroxy cinnamic acid(8)and coniferin (9). Conclusion Compounds 1-6 are isolated from Hydrangea macrophylla for the first time.[Key words] Saxifragaceae;Hydrangea macrophylla;Chemical constituents;Iridoids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绣球属(Hydrangea)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绣球小冠花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研究作者:余海涛王玉灵胡冠芳赵峰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8年第05期摘要:以黄瓜、小麦、油菜和高粱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绣球小冠花地上部分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3种溶剂提取物的除草活性。

结果绣球小冠花的乙酸乙酯、乙醇溶剂提取物对4种供试作物均显示出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质量浓度达100 mg/mL时对黄瓜、小麦、油菜和高粱幼苗、幼茎的抑制率均为100%。

低质量浓度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幼根及幼茎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0.5 mg/m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黄瓜、小麦、油菜、高粱幼茎和幼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1.57%、73.35%、3.06%、47.20%和65.06%、61.8 5%、29.96%、2.98%;1.0 mg/mL的乙醇提取物对黄瓜、小麦、油菜、高粱幼茎和幼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2.07%、22.58%、12.23%、0.93%和84.57%、24.47%、56.25%、0。

表明绣球小冠花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具有优秀的除草活性。

关键词:绣球小冠花;提取物;除草活性中图分类号:S4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5-0010-03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05.004Study on Herbicid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Coronilla varia L.YU Haitao, WANG Yuling, HU Guanfang, ZHAO Feng(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Abstract:The herbicidal activities of petroleum ether, ethyl acetate and ethanol extracts from aerial parts of Coronilla varia 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eed germination method in Cucumis sativus L., Triticum aestivum L., Brassica campestris L. and Sorghum vulgare P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thyl acetate and alcohol extracts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crop seedlings, the inhibition rate to all the seedlings were 100% when mass concentration was 10 mg/mL.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had high inhibition to the stem and root growth of T. aestivum L.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to the stem and root growth of C. sativus, T. aestivum, B. campestris. and S. vulgare seedlings were 11.57%, 73.35%, 3.06%, 47.20% and 65.06%, 61.85%,29.96%, 2.98%,respectively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0.5 mg/mL; but of alcohol extract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mg/mL the rates were 52.07%, 22.58%, 12.23%, 0.93% and 84.57%, 24.47%, 56.25%, 0,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thyl acetate and alcohol extracts from C. varia had the potential herbicidal activity.Key words: Coronilla varia L.;Extracts;Herbicidal activity植物源除草劑是当前生物农药研究的新热点之一,由于它具有易降解、低残留、研发周期短、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方式独特等常规化学除草剂无可比拟的优点,其相关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 ]。

筛选具有优秀除草活性的植物以及进行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改造,从而开发出新型除草剂,已经成为当前除草剂研发的重要方向[2 ]。

绣球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为豆科小冠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具有生长迅速,覆盖度大,抗逆性强,病虫害发生较少等特点,是常见的一种绿化植物[3 ]。

有关绣球小冠花的农用活性研究较少[4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其根的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粘虫的卵具有强烈的触杀活性,在干样200 g/L质量浓度下致死率均为100%,但并未进行除草活性研究[5 ]。

为寻找新型植物源除草剂,我们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绣球小冠花提取物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以期为绣球小冠花的综合开发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提供新素材。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绣球小冠花地上部分(含花),2013年8月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田。

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种子均购自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种子市场,选取饱满、健康的种子作为供试对象。

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均为工业级溶剂,经过室内重蒸使用。

1.2 方法1.2. 1 提取物制备绣球小冠花地上部分用清水冲洗干净,室内阴干后粉碎为200目备用。

采用冷浸提取法。

称取500 g 绣球小冠花干粉放入1 000 mL 棕色广口瓶中,分别加入10倍量的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溶剂,每次浸泡24 h ,将浸提液滤出,重复提取3次,合并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无溶剂味的膏状,称重并计算提取率,放入4 ℃冰箱备用。

1.2.2 提取率计算提取率= 提取物质量/干粉质量 ×100%1.2.3 除草活性测定参照徐冉等[6 - 8 ]的种子萌发法并加以改动。

用1 mL丙酮溶解1 000 mg 上述3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照仅用丙酮1 mL),再与9 mL纯净水混合均匀,将此浓度记为 100 mg/mL,加入铺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直径12 cm)中,然后在滤纸上分别放置高粱、黄瓜、小麦、油菜种子各30粒,所有处理均重复3次,于(26±1)℃恒温箱中黑暗培养,96 h(4 d)后,测量供试作物幼苗的根长(小麦测量最长根)和茎长。

抑制率=[(对照根或茎生长长度-处理根或茎生长长度) /对照根或茎生长长度]×100%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选取在100 mg/mL质量浓度下对4种作物种子具有突出抑制率的植物提取物,用纯净水将其稀释至10.0、5.0、2.5、1.0、0.5 mg/mL,然后按上述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提取物对供试作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2 结果与分析2.1 绣球小冠花不同溶剂提取率3种溶剂提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5.01%)、乙酸乙酯(4.28%)、石油醚(0.57%)。

2.2 绣球小冠花提取物对供试作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绣球小冠花质量浓度为100 mg/mL的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作物幼苗的生长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表1),抑制率均达100%。

石油醚提取物对供试作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故下一步主要对绣球小冠花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做进一步观测。

2.3 绣球小冠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绣球小冠花不同浓度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供试作物幼根及幼茎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见图1和图2)。

低质量浓度下,对小麦和黄瓜幼根的抑制率较高, 0.5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61.85%、65.06%;对油菜、高粱幼根的抑制率分别为29.96%、2.98%。

低浓度下对小麦和高粱幼茎的抑制率也较高,0.5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73.35% 和47.20%,对黄瓜、油菜幼茎的抑制率分别为11.57%、3.06%。

2.4 绣球小冠花乙醇提取物对4种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绣球小冠花不同质量浓度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作物幼根及幼茎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见图3和图4)。

低质量浓度下,对黄瓜和油菜幼根的抑制率较高,1.0 mg/mL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84.57%和56.25%;对小麦、高粱幼根的抑制率分别为24.47%、0。

低质量浓度下对黄瓜的幼茎抑制率也较高,1.0 mg/mL乙醇提取物抑制率为54.07%;对小麦、油菜、高粱幼茎的抑制率分别为22.58%、12.23%、0.93%。

低质量浓度绣球小冠花提取物对小麦幼苗的幼根和幼茎抑制率较高,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率的增幅缓慢;相反,低质量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对高粱的幼茎和油菜的幼根生长抑制率较低,但隨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增幅明显。

3 小结与讨论测定结果表明,绣球小冠花具有优秀的除草活性。

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幼苗的幼根、幼茎和黄瓜幼苗的幼根抑制活性最为突出;其次是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对4种作物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差。

植物源农药研发过程中,主要对杀虫、抑菌、抗病毒等活性筛选较多,而且已经商品化的产品也非常多[9 - 10 ],如:鱼藤酮、苦参碱、蛇床子素等,但对除草活性的研究普遍较少。

我们的研究对象绣球小冠花属园林绿化中常见植物,在国内分布广泛,生长能力和繁殖力较强,资源储备量极大[3 ],研究结论可为下一步进行绣球小冠花除草活性化合物的分离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小冠花在农业上的新用途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1] 林桂权. 植次生代谢物在生物防御中的作用[J].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71-172.[2] 由振国. 天然杀草化合物的开发与利用(上)[J]. 世界农业,1993(8):38-40.[3] 齐淑艳,曾宪锋,昌恩梓,等. 中国一种新归化植物—绣球小冠花[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168.[4] 余海涛,牛树君,刘敏艳,等. 4种植物提取物对玉米象的生物活性[J]. 甘肃农业科技,2016(3):16-19.[5] 刘敏艳,胡冠芳,余海涛,等. 绣球小冠花等35种植物提取物对粘虫的杀卵作用研究[J]. 草业学报,2012,21(4):198-205.[6] 徐冉,续荣治. 用荞麦秸秆粉防除杂草的初步研究[J]. 植物保护,2002,28(5):24-26.[7] 吴文君.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 高兴祥,李美,于建垒,等. 小飞蓬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15(1):18-21.[9] 曹涤环. 植物源农药的优点及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科技,2012(12):41-42.[10] 王丛聪.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地不详]: [出版社不详],2012:292-295.(本文责编:陈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