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

合集下载

[整理]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

[整理]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六味地黄丸&茜根散
咳血
燥热伤肺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桑杏汤
肝火犯肺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泻白散&黛蛤散
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汤
吐血
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十灰散
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
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
便血
肠道湿热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地榆散&槐角丸
气虚不摄
瘴虐
热瘴
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清瘴汤
冷瘴
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劳虐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何人饮

1.水肿
阳水
风水相搏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湿毒侵淫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胃苓汤
湿热壅盛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阴水
脾阳虚衰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虚喘
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补肺汤
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黑锡丹配蛤蚧粉
5.肺痈
初期
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银翘散
成痈期
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痰湿 蕴肺
反复发作,咳声重 浊,痰多色白粘腻
黛蛤散合加 减泻白散加减
沙参麦冬汤加 减
行间、侠溪
肺阴 亏耗
舌红,少苔,脉 细数
滋阴润燥, 化痰止咳
太溪、复溜
中医考研资源
4
09 针推分享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胸痛:+内关 ├胁痛:+支沟、阳陵泉 ├咽喉干痒:+照海 └痰中带血:+孔最
肺痨
肺癌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起病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急 缓 病程 短 长 证候特点 咳嗽伴肺卫表证 咳嗽伴有脏腑内伤证 虚实 实 虚实夹杂 治法 疏邪宣肺,忌收敛 调理脏腑,忌辛散
2、辨寒热、虚实
寒热 虚实 寒证──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 外感多实,内伤多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风寒、风热
恶寒 表寒证 表热证 重 轻 发热 轻 重 汗 无汗 有汗或少汗 咽喉 发痒或无症状 红肿热痛 舌脉 苔薄白,脉浮紧 苔薄黄,脉浮数
2、辨体质 ┬气虚──反复感冒 ├阳虚──“老怕伤寒,少怕痨” ├阴虚──阴虚内热 └血虚──近期失血病史 二、治则 解表宣肺 ┬风寒证──辛温解表 ├风热证──辛凉解表 ├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 └体虚外感──扶正解表 中医考研资源 1 09 针推分享
归纳: ┬病因┬外感六淫 │ └内邪干肺 中医考研资源
2
09 针推分享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病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病位:┬在肺 │ └与肝脾密切相关,久病伤及心肾 ├病性:虚、实 └病理因素:内伤痰火,痰有寒热,火分虚实 ┬外感──六淫实邪 │ ┌痰┬寒痰 └内伤┤ └热痰 └火┬实火 └虚火 【诊断】 ┬临床表现: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 │ ┬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 └内伤咳嗽,病程较长,咳而伴喘 └辅助检查:┬血常规:急性期┬周围白细胞总数↑ │ └中性粒细胞数目↑ ├听诊:可闻及┬双肺呼吸音增粗 │ └或伴有散在干湿性啰音 └X 线胸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鉴别】 1、咳嗽与咳喘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笔记汇总-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笔记汇总-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八、痰饮-温阳化饮
九、心悸
十、心痛-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十五、厥证
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二十、呕吐
二十一、呃逆
二十二、噎嗝
二十四、泄泻
二十五、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二十七、胁痛
二十九、积聚(略)
三十一、头痛
三十二、眩晕
三十四、郁病-理气开郁,怡情易性
三十五、瘿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
三十六、痉证(略)三十七、颤振(略)
四十、癃闭-六腑以通为用
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
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
四十三、关格(略)
四十五、虚劳-补益
四十六、内伤发热(略)四十七、疟疾(略)
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五十、癌症(略)。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中医内科学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概念】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病因病机】气候突变┐┌寒皮毛卫表不和寒温失常┼─风邪外袭─挟┼热────→侵袭肺卫────→感冒劳累过度┤└暑湿↑口鼻肺失宣肃平素体虚┘时行病毒────┘归纳:┬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卫气调节功能密切相关├病因:六淫邪气、时行之邪├病机:卫表失和,肺失宣肃(肺卫功能失调)├病位:肺卫└病性:表证、实证【诊断】┬临床表现:┬初起多见鼻咽和卫表症状,如鼻咽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痛等└发病特点:四时皆有,但以冬、春季多见。

病程较短,3-7日即可痊愈,普通感冒多不传变【鉴别】【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气虚──反复感冒├阳虚──“老怕伤寒,少怕痨”├阴虚──阴虚内热└血虚──近期失血病史二、治则解表宣肺┬风寒证──辛温解表├风热证──辛凉解表├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体虚外感──扶正解表三、分型论治┬头痛:+太阳、印堂├鼻塞、流涕:+上星、迎香└咽喉肿痛:+少商、商阳(点刺放血)第二节咳嗽【概念】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医宗金鉴》:“有声曰咳,有痰嗽,声痰俱有咳嗽名”《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病因病机】或兼表证┌寒┐肺卫不强肺失宣肃↗┌外感─风邪─┼热┼──────────────────→肺────→咳嗽│└燥┘皮毛口鼻↑上↑木↑上↑肺↑上↑肺肺气上逆↘兼│反┌脾伤→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蕴│火│干│不│逆│失或兼它脏疾患夹│复│↘↓│于│刑│于│主│于│宣││痰热内郁──┘肺│金│肺│气│肺│肃│├肝伤→肝火上炎───────┘││││└内伤┼肺伤→肺阴亏耗────┬→虚火灼津成痰┘│││├肾伤→肾精不足┬肾阴不足┴┐││││└肾阳不足─┴→纳气无权───┘│││↘阳虚水泛───────┘│└心伤→不主血脉─────→肺不能朝百脉──────┘归纳:┬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久病伤及心肾├病性:虚、实└病理因素:内伤痰火,痰有寒热,火分虚实┬外感──六淫实邪│┌痰┬寒痰└内伤┤└热痰└火┬实火└虚火【诊断】┬临床表现: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病程较长,咳而伴喘└辅助检查:┬血常规:急性期┬周围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听诊:可闻及┬双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散在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鉴别】1、咳嗽与咳喘【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3、辨咳嗽的特点二、治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本虚者:扶正补虚(健脾、养肺、补肾)└标实者: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三、分型论治基本处方:肺俞、膻中、天突、列缺┬胸痛:+内关├胁痛:+支沟、阳陵泉├咽喉干痒:+照海└痰中带血:+孔最第三节哮证【概念】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受外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站-中医内科-总结-表格-最全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站-中医内科-总结-表格-最全
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舌红少津,脉细数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肺胀
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舌淡,苔白,脉沉细
小建中汤
胁痛
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
苔薄白,脉弦
柴胡疏肝散
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
舌紫黯,脉沉涩
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
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龙胆泻肝汤
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一贯煎
黄疸


热重于湿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归脾汤
痰湿中阻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滑
半夏白朮天麻汤
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舌紫黯,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通窍活血汤
头痛


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芎芷石膏汤
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苔白腻,脉沉缓

中医 执业医师 第一站 中医内科 总结 表格 最全教学内容

中医 执业医师 第一站 中医内科 总结 表格 最全教学内容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 息 痢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连理汤
腹痛
寒邪内阻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苔白腻,脉沉紧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苔黄腻,脉滑数
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苔腻,脉滑实
枳实导滞丸
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苔薄,脉弦
柴胡疏肝散
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舌红,苔厚腻微黄,脉濡缓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月华丸
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
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
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
保真汤、参苓白朮散
阴阳虚损
滋阴补阳
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补天大造丸
胸痹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沉涩
血府逐瘀汤
舌质青紫,脉细涩
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舌淡,苔白,脉沉细
小建中汤
胁痛
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
苔薄白,脉弦
柴胡疏肝散
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
舌紫黯,脉沉涩
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
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龙胆泻肝汤
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一贯煎
黄疸


热重于湿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点精华总结序号病证辩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1感冒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辛温解表风热犯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暑湿伤表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清暑祛湿解表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益气解表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解表2咳嗽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燥伤肺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内伤咳嗽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笔记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笔记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一、感冒-解表达邪二、咳嗽-宣肺散邪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八、痰饮-温阳化饮九、心悸十、心痛-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十三、血症十四、痴呆十五、厥证十六、痫病十七、癫狂(略)十八、胃痛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二十、呕吐二十一、呃逆二十二、噎嗝二十三、腹痛二十四、泄泻二十五、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二十六、便秘–通下二十七、胁痛二十八、黄疸二十九、积聚(略)三十、鼓胀三十一、头痛三十二、眩晕三十三、中风-三十四、郁病-理气开郁,怡情易性三十五、瘿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三十六、痉证(略)三十七、颤振(略)三十八、水肿-“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三十九、淋证-实则清利,虚则补益四十、癃闭-六腑以通为用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四十一、消渴-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四十三、关格(略)四十四、遗精-实证以清泄为主,虚证以补肾固涩为主四十五、虚劳-补益四十六、内伤发热(略)四十七、疟疾(略)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四十九、痿病-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为基本原则五十、癌症(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人感冒
风寒束表
1.感冒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2.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内伤咳嗽
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生脉散&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参附汤&右归饮
3.真心痛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保元汤&血府逐瘀汤
寒凝心脉
温补心阳,散寒通脉
当归四逆汤
正虚阳脱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四逆加人参汤
2.痞满
实痞
饮食内停
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保和丸
痰湿中阻
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陈平胃汤
湿热阻胃
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连朴饮
肝胃不和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柴胡疏肝散
虚痞
脾胃虚弱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补中益气汤
胃阴不足
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益胃汤
3.呕吐
实证
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
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虚喘
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补肺汤
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黑锡丹配蛤蚧粉
5.肺痈
初期
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银翘散
成痈期
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
排毒解毒
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
清热养阴,益气补肺
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恢复期
风痰瘀阻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解语丹
气虚络瘀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
滋养肝肾
左归丸&地黄饮子
4.癫狂
癫证
痰气郁结
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逍遥散&顺气导痰汤
心脾两虚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养心汤&越鞠丸
狂证
痰火扰神
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生铁落饮
火盛阴伤
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二阴煎&琥珀养心丹
痰热郁结
豁痰化瘀,调畅气血
温补脾肾
补气运脾汤
5.呃逆
胃中寒冷
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丁香散
胃火上逆
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竹叶石膏汤
气机郁滞
平肝潜阳息风
天麻钩藤饮
血虚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
痰浊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虚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
瘀血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
2.眩晕
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归脾汤
肾精不足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右归丸
痰湿中阻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肺痨
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
月华丸
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
保真汤/参苓白术散
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
7.肺胀
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五苓散
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参附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
2.胸痹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汤
涤痰汤
瘀血内阻
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通窍活血汤
脾胃
1.胃痛
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良附丸
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保和丸
肝气犯胃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清中汤
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失笑散&丹参饮
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一贯煎&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
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4.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华盖散
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饮汤&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四七汤
虚证
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阳虚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理中汤
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
4.噎膈
痰气交阻
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启膈散
瘀血内结
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通幽汤
津亏热结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沙参麦冬汤
气虚阳微
瘀血阻窍
去瘀生新,活血通窍
通窍活血汤
3.中风
中经络
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
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
痰热腑实
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桃仁承气汤
痰火瘀闭
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羚角钩藤汤
痰浊瘀闭
化痰息风,宣瘀开窍
涤痰汤
脱证(阴竭阳亡)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参附汤&生脉散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3.哮病
发作期
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不寐
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龙胆泻肝汤
痰热扰心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
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归脾汤
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六味地黄丸&交泰丸
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1.头痛
外感
风寒
疏散风寒止痛
川芎茶调散
风热
疏风清热和络
芎芷石膏汤
风湿
祛风胜湿通窍
羌活胜湿汤
内伤
肝阳
癫狂梦醒汤
5.痫病
风痰闭阻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定痫丸
痰火扰神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龙胆泻肝汤&涤痰汤
瘀阻脑络
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通窍活血汤
心脾两虚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六君子汤&归脾汤
心肾亏虚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左归丸&天王补心丹
6.痴呆
髓海不足
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七福饮
脾肾两虚
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还少丹
痰浊蒙窍
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8.肺痿
虚热
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虚寒
温肺益气
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上热下寒
寒热平调,清温并用
麻黄升麻汤
肾虚血瘀
纳气定喘,活血化瘀
七味都气丸&柴胡疏肝散
1.心悸
虚 证
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
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