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电和磁简单电路-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的连接方法。
A.一种B.两种【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并联和串联。
【解答】电路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2.【答题】()是指在电路中,所有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在一起。
A.并联电路B.串联电路C.家用电路D.电【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电路图的知识点。
【解答】串联就是电路中各个元件被导线逐次连接起来,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中,所有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在一起。
3.【答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B.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在两端连接上导线C.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D.在画电路图时,元件可以随意摆放。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电路图的知识点。
【解答】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放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4.【答题】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______。
【答案】电池【分析】本题考查简单电路的知识点。
【解答】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5.【答题】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答案】串联并联【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解答】为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串联就是电路中各个元件被导线逐次连接起来,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中,所有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在一起。
6.【答题】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______、______、______就能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答案】导线电池小灯泡【分析】本题考查简单电路。
【解答】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能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7.【答题】______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
【答案】电池盒【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知识点。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填空。
1、地形包括(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6、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劝告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7、岩石一般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
可是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
8、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我们到野外去,寻找大自然的(杰作)。
10、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11、(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13、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其中(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带答案)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三四单元试题卷复习资料作业练习题地表的变化物质变化

(带答案)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4单元练习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合适,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3分,共60分)1.我们推测出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的依据是喜马拉雅山脉有( )。
A.鱼类B.海水C.冰川D.海洋生物化石2.下面不属于自然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是( )。
A.泥石流B.移动的沙丘C.火山喷发D.海上机场3.面对地震,下面正确的是( )。
A.天天预防居住广场B.没有预兆听天由命C.研究规律及时避险D.掌握规律杜绝地震4.地震发生时,下面做法错误的是( )。
A.快速远离高压电线B.快速躲藏在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快速乘坐电梯逃生D.快速跑向开阔平坦的地方5.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通常用来模拟喷涌而出的“岩浆”的是( )。
A.土豆泥B.番茄酱C.红色彩泥D.沙拉酱6.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
A.一个板块的中心区域B.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C.两个相邻板块之间,即板块边缘地带D.陆地的最中间7.下面最有可能属于地震前兆的自然现象是( )。
A.小猪圈内奔跑B.井水变色冒泡C.鱼儿水中吐泡D.燕子迁徙8.下面现象中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的是( )。
A.山洪爆发B.火山喷发C.阴雨连绵D.泥石流9.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破除河道中的岩石利用了( )。
A.风的力量B.水的力量C.植物的力量D.温度变化的力量10.下面不属于流水对地表的改变的是( )。
A.石钟乳B.鹅卵石C.蘑菇岩D.山涧沟壑11.数千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和草原,后来却变成千沟万壑的破碎地形,主要原因是( )。
A.年年旱灾B.过度开发12.下面对治理水土流失不利的是( )。
A.“三北工程”,退耕还林C.围湖造田,扩展耕地B.退田还湖,加固干堤D.全民动员,植树造林13.发现了“物体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与空气隔绝开后是不能燃烧的”这一规律的是( )。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_________,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远古时代,人类已经掌握了_________的方法。
2.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_________。
它包含约_________的氮气、21%的 _______、_______ 的二氧化碳等气体。
3.铁制品如果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其表面就会出现__________的铁锈。
铁锈和铁的外观有______________,它们________同一种物质。
4.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变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等。
5.空气_______会影响人体的________程度。
6.球上的水资源中,绝大部分是______,只有约 2.5% 属于______。
大部分的淡水以____的形式存在,难以被人类直接利用。
据科学家估算,在地球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淡水资源的_______。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
8.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9.自制“柠檬汽水”使用、、、白砂糖等材料。
10.把麦子磨成面粉,麦子的______发生变化,但是构成麦子的物质___变化。
11.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将白醋加入煮沸的牛奶中,搅拌后会产生一种。
这些沉淀物是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这种物质容易塑造成型,变干后很像。
二、判断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制作橙汁饮料和柠檬汽水都要加入适量的小苏打。
2.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3.像易拉罐被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都是形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铁生锈与空气无关。
5.蜡烛在熔化和点燃的状态下,发生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6.在自然环境中,铁可以变成铁锈,同样的条件下铁锈也可以变回铁。
7.磁铁能吸引铁,但不能吸引铁锈。
8.虾煮熟后变红,但它还是虾,没有产生新物质。
9.把生面团炸成熟油条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热度: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填空题及答案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的面积(少)一些。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破裂)。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选择题及答案1、新疆、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 B、平原 C、盆地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
A、山地B、平原C、盆地 D、高原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 C )。
A、高B、低C、大4、地壳主要是由( A )构成的。
小学科学精品试卷:五上三四单元复习卷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卷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判断题1.()体育锻炼能释放压力,所以我们要参加各种剧烈活动,大量释放压力。
2.()不看时钟我们可以通过数心跳估计一分钟的时间。
3.()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4.()在做每分钟能摆几次的实验中,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没关系。
5.()心脏的肌肉收缩,血液流回心脏。
6.()科学研究者以树木的高矮来记录它每年的成长过程。
7.()计时工具准确度的提高需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二、选择题1. 下列计时工具中,计时精确度最高的是()A.原子钟B.水钟C.石英钟D.日晷2. 下列关于摆的研究,描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B.摆绳一样的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C.科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并制作了摆钟D.摆锤的重量与每分钟摆的摆动次数无关3. 下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其中比较准确的是()A.一炷香的时间B. 一顿饭的工夫C. 一会儿D. 一刻钟4. 某小组在做滴漏实验时,实验进行到一半发现自己小组的水滴速度比其他小组慢。
组内成员有了意见分歧,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小强说:马上把小孔弄的大一些B.小军说:挤一挤上面的水瓶C.小龙说:坚持耐心记录完所需时间,不能中途改变实验因素D.小明说:重新做一遍实验1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耳听,手摸的方法帮助我们初步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 B.伸腿、屈腿时,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心脏位于颅腔中 D. 身体的外部结构是对称的,主要原因是对称更加美观6. 下列四种仪器中,受天气影响的计时工具是( )。
A. 秒表B. 沙漏C. 日晷D. 水钟7. 表格是小华给小青测量的心跳数据,请你进行分析。
①请推测:这些数据是小青什么状态下测得的?( )A. 运动前B. 运动中C. 运动后②小青在平静状态时,每分钟心跳是( )次A.115B. 98C. 768. 按照工作类型来划分,人体可以分为( )等部分。
新教材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要求:密封线内不允许答题;黑色水笔书写,卷面整洁) 一、我会选(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0分) 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不包括( )。
A.温度的高低 B.空气流动的快慢 C.水量的多少 2.关于热传递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B.热量通常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热量的传递是随机的 3.小明做热传递实验时,高温物体为80°C,低温物体为40°C。
两者接触后最有可能的温度为( )。
A.100°C B.10°C C.60° 4.往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杯中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得最快的是( )。
A.塑料杯 B.铁杯 C.陶瓷杯 5.下列用具的装置是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
A.热水瓶的玻璃内胆 B.电熨斗底部与衣服接触的金属面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C.电饭锅的锅底6.下列措施不能够增强冰淇淋冷藏箱保温效果的是()。
A.将冷藏箱做成黑色B.将冷箱做成双层C.在冷藏箱外面包裹一层锡纸7.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下面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大脑一物体→感器官B.物体一大脑一感觉器官C.物体→感觉器官→大脑8.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A.远离噪声场所的B.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C.不同时捏住两个鼻孔擦鼻涕9.下列行为是缺乏意志的表现的是()。
A.奇奇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B.妙妙写作业的时候,写会儿玩一会儿C.探探每周都会自己打扫房间卫生10.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B.青春期尤其要注意摄足够的维生素,给身体增加营养C.男生和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是不一样的二、我会填。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的传递》练习题2(2022秋)(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知识再现。
(把答案写到相应的括号里,共12分)1.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的部分传到()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2.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流动,使水逐渐变热。
这样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3.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
4.太阳的热可以()。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
5.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
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6.冬天洗澡时,打开浴霸很快就会感到热,这是()现象。
二、明辨是非。
(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共12分)1.两个物体接触,温度高的物体会把热量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2.我们煮饺子主要是利用热对流煮熟的。
()3.根据热对流的特点我们应当把空调安装在室内较高的地方。
()4.夏天卖鱼的人为了不使鱼受热变质,用冰块给鱼降温。
冰块放在鱼的下面降温效果更好。
()5.冬令营时,人们烤火取暖是利用热辐射的原理。
( )6.宇航服一般都是白色的,这是为了减少吸收辐射热。
()三、对号入座。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2分)1.锅的手柄一般用木头和塑胶做,主要是为了()A.轻巧美观B.降低成本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2.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锅底的材料是()。
A.铁B.塑料C.木头3.夏天,开空调时,空调的出风口(),房间能更快地凉快起来。
A.向上吹B.向下吹C.平吹4.把密封的小塑料袋中装一些冷水,放入热水中,密封袋会慢慢地从热水底部浮到水面,是因为()。
A.密封袋中的冷水受热体积膨胀增大了浮力B.密封袋中的冷水受热后质量变轻了C.热水受冷体积缩小增大了浮力5.白纸、黑纸、镜子、红纸四种物体,吸收辐射热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A.镜子、白纸、红纸、黑纸B.黑纸、红纸、白纸、镜子C.白纸、黑纸、镜子、红纸6.电烤箱给食物加热,利用的是()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填空:
1、我们乘坐交通工具穿越在广袤的地球表面作长途旅行,就可以看到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由于受水、空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地震和火山是由于地球引起的()
A、内部运动
B、外部运动
C、风化现象
2、土壤的成分中,用肉眼可以看清楚的是()
A、沙砾
B、粉沙
C、黏土
3、土壤中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
A、小石子
B、腐殖质
C、黏土
4、下列那种行为可以防止土壤流失()
A、建筑
B、植树造林
C、砍伐树木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
1、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
2、地球上海洋少,陆地多。
()
3、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几百万年前形成的,没有变化。
()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运动引起的。
()
5、土壤中只含有沙、小石子和黏土三种成分。
()
四、看图填空,完成岩石风化流程图。
---------→---------→
五、实验题。
根据提示,请你制定一份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验计划:
实验名称: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验计划
1、实验材料:
2、土地被雨水侵蚀情况猜想:
3、不需要控制的条件:
4、需要控制的条件:
5、控制方法:
六、连线题:将左边的自然现象与右边和它相对应的结果连接起来。
风化可形成山脉、湖泊、峡谷等新地形。
地震所喷射出来的物质可形成山脉等新地形。
火山使岩石碎裂,经过一系列变化,变成土壤。
七、名词解释。
风化:
八、观察题。
(观察下列图片完成表格。
)
九、简答题。
1、什么是土壤?
2、影响雨水侵蚀土地现象的因素有什么?
十、实践题。
(根据日常的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
1、雨水对土地有没有侵蚀作用?
2、什么样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
3、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十一、思考题。
1、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大片森林被砍伐掉,这种现象可能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2、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写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