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寓言四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2.重点词语。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分别概括出这四则寓言的寓意。

2.区别它们的异同之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2.《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3.《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4.《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卷六》,作者刘安,西汉思想家。

四、课堂笔记
1.赫尔墨斯: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自吹自擂、爱面子。

2.蚊子: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疏忽大意。

3.智子疑邻:缺乏调查,主观臆断。

4.塞翁失马:祸福相依、乐极生悲,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转化。

五、课后习题解答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中,赫尔墨斯到雕像店里两次问价的目的
是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是被人所瞧不起的”。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战胜了狮子,为什么又被蜘蛛消灭了?答:蚊子
战胜了狮子是因为蚊子有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和毫不畏惧的精神;被蜘蛛消灭是因为蚊子胜利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丧失了警惕性,而蜘蛛则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3.《智子疑邻》中,宋国的大夫智其子而疑其邻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富
人讲的是身份贵贱,所以认为儿子高明;而老人说的是人之常情,老人触犯了富人的身份地位的忌讳。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一、文体知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二、课文细读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

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第一则:寓言《带你去海边》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蜜蜂带领一只小蚂蚁去海边分享美丽景色的故事,小蚂蚁坚持自己能够完成带领蜜蜂去海边的行程,最后极其艰难地把尾巴和蜜蜂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工夫,推着蜜蜂到达了海边。

让蜜蜂体会到了被美景所折服的感觉,这则寓言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就算是微小的力量,也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效果。

一个刻苦努力,百折不挠的人,最终能够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去征服最美丽的景观,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二则:寓言《耐心的螃蟹》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大螃蟹和一只小鱼的故事,小鱼急着要过河,可惜身材太小,不能控制水流。

给了大螃蟹一个好主意,大螃蟹接受了小鱼的好意,让它钻到头和身子的缝隙中,搭乘大螃蟹的身上,最终小鱼乘坐大螃蟹游到了河对岸。

这则寓言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团结合作,用心去倾听、学习,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

互相配合,增强彼此信任,实现共同的梦想。

第三则:寓言《心服口服》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鹰和一只熊的故事,鹰喉咙僵硬而无法说话,于是鹰把他的困境告诉了熊,熊建议使熊暗中跟随鹰,从而可以完成鹰要过的每一关,鹰照旧做了熊的想法,终于可以完成他的梦想。

这则寓言教会我们:任何困难的挑战都要求心服口服,行动和思想的团结,只有如此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完成任务,避免耗费精力。

第四则:寓言《牛版拯救鸡》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驼牛和一只鸡的故事,驼牛在拯救困鸡时,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背上,用自身的力量把它们从深坑里带出来。

这则寓言教会我们:做人要有大气量和姿态,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正义,敢于做事,为他人着想,用实际行动诠释正义精神。

只有当我们不计个人代价地采取行动拯救他。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一、狐狸的假装
故事:一只老狐狸被猎人追捕,便在一棵大树下面出了一巴掌,狐狸恐慌得连忙抱住大树狡辩道:“我是大树的枝叶,怎么可能动!”猎人见了瞒天过海,放过狐狸而去。

笔记:本寓言故事展现了狐狸以狡辩骗取安全的勇敢,以及猎人仁慈劝阻的品德,教诲人们绝不能以谎言欺骗他人,也要以善良的心做事。

二、猴子的惊喜
故事:一只猴子爬到顶上一棵桃树上,正想好摘到一些桃子,结果一看每个枝头上都挂满了桃子,无比激动,便把自己搂进枝头间,吃掉了桃子。

笔记:本寓言故事彰显出贪婪的危害,提醒人们要有恰当的自制力,节制贪婪的欲望,不要对一时的惊喜而忘记自己的本分。

三、兔子的聪明
故事:一只兔子被猎人追赶,他一路跳过小坎儿,准备豁出去,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大小坎儿,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兔子把自己背起来,双腿站立,把自己当成了一棵树,猎人以为是一棵树,自然就没有发现他,兔子得以逃脱。

笔记:本寓言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来战胜困难,兔子抓住机会,变拙为巧,用聪明的办法逃出了困境。

四、蚂蚁的勤劳
故事:一只蚂蚁在河边采集落叶,突然一只鹰从天上俯冲,想要抓住蚂蚁,蚂蚁从鹰的爪子中跳了出来,回到家里,就对家人说:“做事要立刻行动,莫要耽搁”。

笔记:本寓言故事提醒人们勤劳致富、有勇无畏,只要采取有效行动就能成功摆脱困境,有效利用时间,及时行乐,勤劳致富才是正道。

;。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文学常识+问题+主题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文学常识+问题+主题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文学常识+问题+主题#初一语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作者简介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二、相关资料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

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三、问题归纳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

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

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

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四、课文主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一、文体知识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

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

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二、问题归纳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梳理

《穿井得一人》一、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二、文学常识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共26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三、文言知识1.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浇田溉:浇灌。

汲: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

4.闻:知道,听说。

5.穿井:解释为“打井”、“凿井”。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这里是“使知道”。

7.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8.对: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的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住在国都的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5.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内容理解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杞人忧天》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人教版语文七上《寓言四则》

人教版语文七上《寓言四则》

雕像者
整 体
宙斯雕像
一个银元(确数)
三 问
赫拉雕像
三 答
更尊重些(概数)
感 知
自己雕像
饶头白送(不值钱)
本想
结果
更尊重些 讽刺 不被重视
盲目自大者
寓意:
以神喻人,讽刺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
1、过高地看待自己,往往失望更大。
探 究 寓
2、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 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寓言四则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2、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3、智子疑邻《韩非子》 4、塞翁失马《淮南子》

【寓言】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 么
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特点是以比喻 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是 寓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塑造形 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 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又采用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好,一定

会有盗贼进来。”

其邻人之父亦云。 他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 那个老人干的。
1、宋人家中被盗的原因何在? ▲天雨墙坏
疏 通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 文
(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 乎?” 祝贺 人们都去祝贺他,这老人却说:“这难 道不是祸害吗?”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一、文体知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二、课文细读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

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庇(bì)护遽(jù)髀(bì)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果:果然。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3)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6)父子相保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
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常识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通过对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寓言四则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相关链接: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要点整理:在山的那边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紫藤萝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