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施工图设计说明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一. 总则:(一)本施工图设计说明是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务必仔细理解。
(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某住宅小区(一期)2. 建设单位:3. 建设地点: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总面积:地下建筑总面积:1#楼住宅建筑面积:2#楼住宅建筑面积:3#楼住宅建筑面积:斜土路裙房面积:辅助用房面积:容积率:绿地率:集中绿地率:建筑密度:机动车停车位:总户数:(三)主要设计依据1. 关于某住宅小区(一期)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2. 国家及上海市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3. 消防、交通、环保、人防诸政府主管部门及水、电、煤、卫诸市政配套部门的扩初审查意见。
(四)尺寸标准1. 以图纸上所注尺寸为准,不应从图上度量。
2. 建筑平面图所注尺寸为结构尺寸(有详图表示的除外),尺寸单位为毫米(mm)。
3. 建筑平面、立面、剖面所注标高均为建筑完成面标高,单位为米(m)。
4. 门窗尺寸均为土建洞口尺寸,尺寸单位为毫米。
(门洞高度为完成面至洞口上皮高度)。
5. 屋面标高为天沟完成面标高,与结构面相差70mm。
6. 各楼层建筑面层设定厚度、建筑完成面与结构面的高差详见各层平面图。
(五)施工图编排格式(六)总体定位及标高的设定:1.定位:根据业主提供的“房屋土地测绘技术报告书”中界址点坐标及相关备忘录。
单体定位参见总平面图及地下室平面图。
2.本工程设计标高:设定首层完成面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800。
室内外高差为600 二. 建筑设计说明:(一)墙体1. 高层住宅外墙为200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围填充墙采用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剪力墙详见结构施工平面图。
所有内隔墙采用200mm及1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卫生间及厨房内隔墙采用1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
2. 隔墙与剪力墙、梁连接处加18#钢丝网400宽再作粉刷。
砌筋方法参见有关加气砌块和砼空心砌块的技术规范。
庆阳施工图说明书

说明书一、概述本项目长官路口至正宁至长庆桥公路是省道303线的组成部分。
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是宁县、正宁县与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要道,是宁县、正宁两县煤炭及农副产品运输的主要公路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影响区内丰富的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确定了本项目在庆阳市综合运输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针对两县的煤炭等资源开发需要,现有贯穿两县的S303线已难以满足区域资源开发的交通运输需求,将成为两县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此,对现有S303线长官路口至正宁至长庆桥段进行改建,改善区域路网联网水平和公路通行条件,对支持地方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先行作用.拟建项目是庆阳市以及宁县、正宁县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干线公路,是东连陕西,西进兰州、北上宁夏及内蒙古的骨架路网,并与许多县乡村公路相接。
该项目的建设,将使正宁县至兰州方向的交通节约运营里程达到70多公里,有力地改善了宁县、正宁两县的路网布局和结构,改善区域煤炭矿产资源开发的交通条件及投资环境,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1、任务依据1)、中标通知书(2009年9月12日);2)、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甘发改交运[2008]1408号《关于省道303线长官路口至正宁至长庆桥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8年12月30日);3)、《省道303线长官路口至正宁至长庆桥公路长官路口至正宁段改建工程项目设计及后续服务工作勘察设计合同》(2009年6月15日)4)、庆市交发[2010]91号《关于长官路口至宫河段公路路面结构层施工图设计意见的函》5)、《省道303线长官路口至正宁至长庆桥公路长官路口至正宁段至宫河段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的批复》(2010年5月15日)1、测设简况我公司根据批复精神及相关部门意见组织测设工程技术人员于2009年11月中旬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通过对基础资料的进一步分析,又对设计方案中的不完善地方进行了修改、补充,确定了此设计方案。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3.10

————————————————————————————————————————————————— - 1 -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环岛东路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 概 述1.1 项目背景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是一座美丽的海湾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桥头堡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
防城港于1993年设立地级市,现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 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230多公里,人口近90万,是一个全海景的生态滨海城市,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图-1.1 防城港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位置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作为防城港市三大景区之一,位于防城港市沿海旅游带的中心,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报批版),防城港市定位为滨海文化旅游风貌区。
而早在 1982 年,江山半岛就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成为防城港市旅游开发的重点。
随着江山半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江山半岛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较为无序,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项目作为为江山半岛旅游产业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它的建设将对岛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升级升级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图-1.2 江山半岛在防城港市中的区位在本项目的投标中,我公司顺利中标,承担了防城港江山半岛环岛东路扩建工程的设计任务。
江山半岛定位为 滨海文化旅游风貌区1.2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中标通知书》●《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旅游渡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12)●广西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规划——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06月●《防城港市江山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上海合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08)●《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构筑物》(06MS20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等●道路场地地形图及相关道路设计图纸●《关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环岛东路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防发改【2013】387号●《关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环岛东路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防发改【2013】641号●《关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环岛东路扩建工程用地选址方案的复函》防住建【2013】1361号1.3工程设计内容本项目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排污工程、照明工程及交通工程。
施工竣工图总说明书

书说明总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 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设计施工图》;xxxxxxxxxxx工程现已完成施工,改造路线起于xxxxx(起点桩号2、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止于xxxxx(止点桩号xxxxxxx),本次完工路线全长 2.366 公里。
设计公路等级3米。
本次竣工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单;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5米,路面宽度4.5为四级,时速xxx4主要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环保工程及交通安全设施工程。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xxxxxxxxxxx,设计单位xxxxxxxxxxxxxxx,施工单位施工检查测量及竣工测量资料。
三、工程竣工情况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理。
为xxxxxxxxxxxxx,由xxxxxxxxxxxxxxx1、路基工程(1)、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本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K0+000~K0+867.1段及K0+928~K2+586.384段路基土石方施工;(2)、路基排水工程:完成K0+030~K0+180右侧、K0+220~K0+372.5右侧、K0+960~K1+010右侧、K0+460~K0+551左侧、K0+665.5~K0+820左侧、K0+930~K1+634.8左侧、K1+700~K1+840左侧、K2+040~K2+230左侧排水沟。
(3)、路基防护工程:完成K0+089~K0+176左测、K0+290~K0+309左测、K0+450~K0+530右侧、K1+010~K1+069右侧、K1+320~K1+350右侧、K1+826~K1+847右侧M7.5浆砌片石仰斜式路肩墙;完成K0+212~K0+228.6左测、K0+280~K0+290左测、K0+230~K0+260左测、K1+718~K1+744.3右测、K1+771~K1+805.2右测、K2+320~K2+415右测M7.5浆砌片石护肩墙和K0+140~K0+151.3右侧M7.5浆砌片石堡坎。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丹之源啤酒有限责任公司10KV配电工程设计文件丹江口市华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11月审定:审核:校核:编制: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接入系统电源点为10KV都62工业园一回线8#杆,线径为LGJ-95/15,该线路已载负荷约1500KVA。
2、本工程新建10KV架空线路约260m,导线选用LGJ-70/10钢芯铝绞线。
3、本工程新增2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变比为10/0。
4KV,室内布置;新增4台型号为KYN28A-12的10KV开关柜,其中高压计量预付费柜1台,进线柜1台,出线柜2台;新增低压柜共计7台,均布置于配电房内.二、设计依据1、《勘测设计任务委托协议书》2、本工程设计依据规程、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5352—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005)《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三、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由都62工业园一回线8#杆接火至配电房内10KV高压配电装置,变压器以及变压器低压配电柜止,不含低压柜出线部分。
四、自然条件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2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设计风速:30m/s;基本风压:0。
35kN/m2;基本雪压:0.25kN/m2;地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海拔高度:≤1000m;地质条件:分布均匀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承载力标准值:150kN/m2;冻土深度:1m;地下水位:在基础砌置深度以下,无侵蚀性;污秽等级:d级污秽。
施工设计说明书

施工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说明书篇一:施工设计说明施工说明本工程所有的参照标准均按最新的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或最新的国家标准。
承建商在进行工程中应采用最佳及最合适的标准,同时,业主方总监也有权要求承建商在工程实施中采用他认为最好的标准。
但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一、木工材料:材料应用最好之类型,自然生长的木料,必须经过烘干或自然干燥后才能使用,没有虫蛀,松散或腐节或其他缺点,锯成方条形,并且不会翘曲,爆裂及其他因为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缺点。
胶合板按不同材种选用进口或国产,但必须达到AAA要求。
承建商应在开工前提供材料和终饰样板且经筹建处和设计师认可批准才能使用。
防火处理:(1)所有基层木材均应满足防火要求,涂上三层本地消防部门同意使用的防火漆。
(2)承建商要在实际施工前呈送防火涂料给筹建处批准方可开始涂刷。
制作工艺及按装:1、尺寸(1)所有装饰用的材料均严格按图纸施工,凡原设计节点不明之处需补充设计图,经设计师同意后实施。
(2)所有尺寸必须在工地核实,若图样或规格与实际工地有任何偏差,应立即通知设计师。
2、装饰(1)所有完工时在外之木作工艺表面,除特列注明处,都应该按设计做饰面。
3、终饰(1)当采用自然终饰或者采用指定染色、打白漆,或油漆被指定为终饰时,相连木板在形式,颜色或纹理上要相互协调。
收缩度:所有木工制品所用之木材,均应经过干燥并保证制品的收缩度不会损害其强度和装饰品之外观,也不应引起相邻材料和结构的破环。
装配:承建商应完成所有必要的开榫眼、接棒、开槽、配合做舌榫嵌入,榫舌接合,和其他的正确接合之必要工作。
提供所有金属板,螺丝,铁钉和其他室内设计要求的或者顺利进行规定的木工工作所需的装配件。
接合:(1)木工制品须严格按照图样的说明制作,在没在特别标明的地方接合,应按该处接合之公认的形式完成。
胶接法适用于需要紧密接合的地方。
所有胶接处应用交叉舌榫或其他加固法。
(2)所有铁钉头打进去并加上油灰,胶合表面接触地方用胶水接合,接触表面必须用锯或刨进行终饰。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参考)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2789366.23058,Y=532803.32505;设计终点桩号为K5+334.790,坐标为:X=2792400,Y=529400。
路线全长5334.790m,全线设有两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2X10,K0+200~K0+300,K5+120~K5+160)、8道涵洞。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根据本项目在总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结合公路设计规范,确定本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本次设计一律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圆曲线一般最小径:200m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圆曲线不设加宽值最小半径:250m最大纵坡:6%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7m小桥和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道路工程设计3.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平面线形应流畅顺适,利于安全行车,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城镇、居民的关系,要努力做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注意与农田水利设施、当地土地规划良好结合;充分重视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地貌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特殊地质的处理将增加工程费用,应尽量绕避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平衡。
本路线起于206省道,止于店上村,总长5241.692米。
线形设计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为依据,按60km/h二级公路的标准来进行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S1-2 第 1 页共 4页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建设局新交建总办【2009】66号“关于下达国道216线乌鲁木齐至白杨沟口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委托书的函”;2 、测设经过2009年7月底,我院接到新疆交通建设局通知后,组织技术审查部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再次对本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就路线方案和勘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拟定了路线方案,确定了勘察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8月12日,相关各组技术人员进场,依照勘察规范的要求先进行沿线控制点复测,然后进行选线工作,敷设中线、及沿线地质勘探和老路使用状况勘探,野外勘察进行了路基、路面、排水、防护、交叉、桥涵、拆迁、交通工程及筑路材料的调查工作,到2009年9月10日完成44.89617千米的路线敷设和调查工作。
二、项目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及技术标准1、项目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本项目的起点为K682+000,由于前4.8千米已经改建完成,本次完全利用,改建起点是G216线的K686+800处,其中从K686+800—仓房沟立交段(K690+196.20)属于乌鲁木齐市,原有道路的路基宽只有8.5米的三级路标准,本次改建后达到17.0米的二级路标准。
路线走向自北向南,沿线主要控制点有仓房沟路立交、乌鲁木齐县永丰乡、白杨沟口,根据厅评审意见,终点定于白杨沟检查站前的G216线K731+700处。
2、设计标准三、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铁路及其处理方案本项目与铁路没有交叉1、公路项目区现有公路网由国道、省道、县道、专用线组成,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以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众多农村公路支脉,辐射区域内各乡镇、农牧团场、的公路网络,目前区域内的主要道路如下:国道216线:起点位于阿勒泰,经北屯、乌鲁木齐至终点巴仑台,全长857千米。
乌鲁木齐~白杨沟岔口段为平原区三级公路,路基宽度8.5m;其中乌鲁木齐县永丰乡街区段路基宽度为14m,于1998年建成通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总说明受铜仁市灯塔大道建设项目部的委托,我公司承担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任务。
一、设计依据我公司与铜仁市政府签订的《铜仁市区灯塔大道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二、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5、《市政工程技术管理标准》;6、《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6、《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J004-2007);1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18、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05MR系列。
三、设计概要1、工程范围、工程规模铜仁市灯塔大道为城市主干道Ⅱ级标准道路,是铜仁市区至灯塔工业园区的重要交通连接线。
起点自铜大线K2+865,终点接铜麻公路下木林位置,途经十里溪、灯塔小学、灯塔办事处、矮屯,路线全长4.272Km,路线走向大致为西南——东北向。
道路路基宽度为40m,设计时速为50Km/h,双向六车道,路基横断面布置为:3m人行道+3.5m绿化带+1.5m非机动车道+24m机动车道+1.5m非机动车道+3.5m绿化带+3m人行道。
全线无特殊重大结构物,其中在K1+915.170~K1+990.170处设中桥一座,桥面全宽31m,桥面划分为:2m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24m机动车道+1.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与两岸路基有过渡段。
2、工程地质概况一、地层岩性沿线地层比较简单,仅有海相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与陆相第四系破残积、冲洪积、淤积和石灰华堆积。
第四系(1)残破积(Q4el+dl):分布广泛,约占线路的3/4,为全新世堆积物。
以褐黄色及褐红色红粘土为主,可塑至硬塑,局部含少量碎石,液限50.83%,厚O.5—8.5m,基岩分布区较薄,一般小于2m;河谷与缓坡较厚,多在4m以上,最后8.5m。
红粘土具有复水后易开裂的工程地质隐患,按规定不能作路基,作路基填料应作改良处理。
山坡地带的红粘土,以表层最硬,以硬塑为主,一部分往下有变软趋势而成为可塑。
(2)冲积层(Q4al):见于路线起始段(KO+000~K0+205)锦江阶地上,为含漂石、卵石、砾石的砂土与粉土,漂石、卵石、砾石呈浑圆形,磨圆度较好,含量约lO%。
厚约10m,路线上被小溪冲刷减薄。
(3)淤积(Q4f):见于KO+000~K0+050右侧,KO+330—KO+340,K2+480-K2+860右侧地段,为褐黑色,软塑至流塑状含有机质粘土,厚1.6-8.3m,为地表水与泉水流动受阻而形成。
(4)石灰华:零星见于K0+620~K1+380段河谷地带,因河水对白云岩露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
呈褐黄色,多小孔,疏松状,厚O.5~2m,正处于向深部溶蚀的发展过程中。
寒武系本区仅有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为浅灰色间有少量灰色中厚层夹厚层白云岩,或为薄层夹中厚层白云岩。
细粒结晶,部分隐晶,局部见鲕粒结构,普遍有白云石细脉及团块,局部含硅质团块。
岩石易碎裂,钻探岩心采取率不高。
娄山关群白云岩厚度较大,逾1000m,本区因断层切割出露不全。
二、地震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O.0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O.35S,相当于地震烈度6度,路线结构物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 l一2001)的规定简易设防即可。
三、气候情况铜仁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为1250~140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为l5~16℃,无霜期283天,年均日照1171小时。
四、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特征本路段地下水仅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与基岩溶蚀裂隙水两类。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本区第四系土层以红粘土分布最广,此类土近地表部分比较松散,孔隙较多,在其分布较厚地带雨季和暴雨后可形成短时性和季节性泉水,但水量甚小。
土层较薄地段,所接收的降水均向下渗入基岩成为基岩溶蚀裂隙水的补给源。
基岩溶蚀裂隙水本区基岩比较单一,全为可溶性白云岩,节理发育,一部分节理溶蚀后成为导水与含水裂隙,因而区内岩溶裂隙水分布较广。
岩溶裂隙水的补给区为本段谷地两侧谷坡上的溶蚀峰丛分布区,降水沿裂隙向谷地运移,在谷地内形成分散性泉水,在裂隙发育带,则在河谷地带形成比较集中的排泄带。
本路段比较集中的泉水或地下水排泄带有:K0+330~K0+360地下水排泄带,见泉水两处,枯季总流量11.5L/S,泉水因流动不畅在出水口下方形成淤泥质土。
此地下水排泄带居路基下,应引流。
K1+730~K1+920左侧地下水排泄带,距中线70.80m,见泉水10处,枯季总流量约10L/S。
因距离较远,对拟建公路影响不大。
K2+750~K2+880地下水排泄带,长130m,见泉点8处,枯季总流量8~lOL/S。
居路线上,对拟建公路影响较大,应引流。
3、主要工程内容全线主要工程有:路基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路基防护工程、路基排水工程、道路交叉工程、桥梁工程、管网工程及交通工程。
4、设计原则(1)满足铜仁市区至灯塔工业园路线总体规划要求;(2)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和标准;(3)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地进行平、纵、横线型设计,尽量减少拆迁,降低工程造价;(4)有效地与原有道路网衔接,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功能;(5)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5、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级,计算行车速度50km/h;(2)荷载等级:桥涵荷载等级,公路-Ⅰ级;(3)道路设计年限:20年;(4)桥梁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主体结构);(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6)路基宽度:3m人行道+3.5m绿化带+1.5m非机动车道+24m机动车道+1.5m非机动车道+3.5m绿化带+3m人行道,全宽40m。
(7)设计洪水频率:1/100;(8)平、纵面指标:本次设计路线长度:4272.616m最大平面线半径:R=1300m最小平曲线半径:R=400m最大纵坡:5.O%最小纵坡:O.3%最大竖曲线半径:R=12700m最小竖曲线半径:R=5500m道路直线段行车道路拱横坡为2.O%(外倾),人行道横坡2%(内倾),本路段无道路加宽和道路超高设计。
(9)路面结构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结构厚度如下:面层:面层厚度为12cm,其中上面层为4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cm厚沥青碎石(热拌);基层:2×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8cm厚填隙碎石。
四、设计要点本设计严格按照铜仁市城市道路总体规划,结合该道路的使用功能,经多次现场踏勘,对平、纵线型作了优化比选,最后确定该段道路平、纵线型。
l、平面设计灯塔大道为新建市政道路,平面布置及走向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2、纵断面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情况、防洪高程控制及现有地坪高程等控制等,结合沿线土地开发及平交道口要求等因素,尽量减少挖、填工程量,在满足道路排水前提下而确定道路纵坡。
3、横断面设计该段道路路幅宽度为40m,考虑道路两侧土地开发及绿化景观需要,结合道路沿线地质情况,在横断面设计填方路段,部分结合改沟路段路基两侧设置衡重式挡土墙(墙高H>2m时)及护肩式挡土墙(墙高H≤2m时)两种,墙最大高度为12m。
填石路基及不设挡墙路段填方边坡为1:1.5。
挖方路段,杂填土、塑性红粘土及强风化的白云岩,挖方坡比为1:1,中风化白云岩采用坡比为1:0.75。
挖方边坡顶部应采用截水沟以阻挡雨水对边坡的冲刷。
4、路基设计根据地勘资料道路内软土不良地质地段,采用清除软基换填大块碎石的方式进行处理;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浅的路段,采用填石路基处理。
经碾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后,方可填筑路堤或修筑挡墙。
管网在路基施工中根据布置进行铺设或预留。
道路易受地下水影响路段,路基填筑材料应采用挖方路段的开山石料进行填筑。
5、路面设计道路路面按重型交通进行设计,设计弯沉值为0.230mm,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及底基层构成,总厚度70cm,具体为:上面层为4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cm厚ATB―25沥青碎石(热拌);基层为2×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18cm厚级配碎石。
6、桥梁设计灯塔中桥起点桩号:K1+915.170,终点桩号:K1+990.170,桥长:75米,为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全桥共3跨一联,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
全桥桥宽31米,横断面布置:2米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24m机动车道+1.5m非机动车道+2米人行道。
下部结构:0号、3号桥台为重力式U形桥台,两台分别采用明挖扩大基础,桥墩采用圆柱式墩,桩基础。
7、挡土墙设计挡土墙为衡重式及护肩式,塑性红粘土地基应采用换填大块碎石处理,要求地基容许承载力:墙高H≤5m时,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250kPa;11m≥H>5m时,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500kPa;H>11m时,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800kPa。
基础埋置深度:挡土墙设置在土质地基时,基础底面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1.0m,若地面受冲刷时,应在冲刷线1.0m以下;当础底面位于红粘土层时,应采取挖换的方法处理基础;挡土墙设置在岩石地基时,应清除岩石风化层。
如风化层较厚,全部清除有困难时,基底可置于清除一定厚度风化层(至少0.5m)之上,沿河岸路段挡墙基础应嵌入基岩不小于0.5m,且应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
其墙身顶宽根据墙身高度而采用不同宽度。
8、涵洞设计涵洞设计孔径及净高首先满足泄洪、排灌水要求的双重功能,从防止堵塞、方便清淤等方面考虑,盖板涵标准跨径原则上不小于1.5m。
全线共设置盖板涵5道,其中保护水源地盖板涵道。
9、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计交通标志和标线是该土建工程项目的延续,是城市道路完善其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保障交通安全措施之一,本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均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