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阈下“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嬗变与传承

合集下载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传承r——以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例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传承r——以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例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传承r——以陇南白
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例
卢辉
【期刊名称】《社科纵横》
【年(卷),期】2017(032)005
【摘要】立足陇南白马藏族,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空间及其本身含义加以概述,并探究与分析了其记忆传承的文化生态因素,拟建构一个和谐、"天人合一"的集体记忆传承模式,旨在丰富和完善其传承理论,保护其文化原生态发展.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卢辉
【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 74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7
【相关文献】
1."非遗"视域下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探究 [J], 卢辉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为个案[J], 邵语平;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为个案[J], 邵语平
4.创业视域下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弘扬研究r——以打造湘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工作室为例 [J], 王美芬;荆东星
5.基于空间生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以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例[J], 尹薪雅;卫小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民族大走廊——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

中国的民族大走廊——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

中国的民族大走廊——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藏彝走廊实际上是源自2004年的时候,我们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和中国西南民族学协会,在成都开了首届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这几年,藏彝走廊研究已经逐渐成为民族学领域的热点。

这主要是因为走廊这个区域民族文化现象特别丰富。

今晚,我主要比较概要宏观地介绍藏彝走廊一些基本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特点,内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走廊概念提出背景和学术意义;第二,藏彝走廊的范围和定义;第三,藏彝走廊的历史变迁;第四,藏彝走廊的民族和文化格局;第五,藏彝走廊中几个突出的文化现象;第六,藏彝走廊对认识中国民族格局的启示。

藏彝走廊实际上是处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区域,主要涉及川、滇西部和藏东,甚至包括甘青南部的一些区域。

从青藏高原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皱褶地带最多的一个区域就在这里,区域内有六条大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六条江都从这一区域穿越出去。

藏彝走廊其实是青藏高原的一个出水孔,也是由于这一原因,在这一区域就形成了非常多的褶皱,两山夹一川,两川夹一山,实际上就是高山峡谷地带。

因为它是南北向的一个地貌,不同于中国大部分山脉河流东西向,在地理上又叫横断山脉区域。

第一点,我先讲一下藏彝走廊概念的形成。

我们知道,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和文革的结束。

我是在1978年进入大学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

这一时期,中央民族大学非常受人敬仰的前辈——费孝通先生在做反思,他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民族研究已经走过了前三十年,我们后三十年的民族研究应该朝什么方向走。

他在反思中国的民族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我们过去的民族研究存在两个缺陷:按照行政区划来研究民族,比如四川的民族研究所,主要研究四川这个行政区域的民族,云南的民族研究所研究云南这个行政区域的民族,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另外一个局限就是说,我们过去民族研究是按照民族单位孤立起来单个研究,比如说,这个人研究藏族,他一辈子就可能研究藏族;另一个人研究纳西族,他可能一辈子就研究纳西族,这样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研究它的历史,而不是从一个整体或是中国民族的整体来看待各个民族之间的往来和变动,以及这种来往变动怎样影响各民族的形成、合并与分化。

四川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四川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160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联、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TY2019205)《四川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14SA0083)《凉山地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融合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郎朝春(1981.2-),男,重庆万州人,学历/学位:硕士 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单位: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郎朝春 崔文鹏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雷波县、金阳县等地的彝族村落的原生态传统体育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泛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指出彝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加大彝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改变固有观念,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寻找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研究;依托西昌学院等地方院校,加强对体育传承和保护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多种方式促使彝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继承和发扬彝族传统体育文化。

关键词: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彝族人民在其漫长的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本地浓郁山地文化气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风格在我国民族体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以及强大的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彝族民族文化的“瑰宝”此时显得极其脆弱并呈现“逐渐萎缩”之势。

如何改变彝族传统体育这种“文化弱势”局面,最后形成与中国和世界体育文化互补、美美与共的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并得到完整的保存与传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以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雷波县、金阳县等地区的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

浅谈藏彝羌民族的千年文化走廊

浅谈藏彝羌民族的千年文化走廊

浅谈藏彝羌民族的千年文化走廊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当我们走进邛崃市平乐镇新兴街158 号“杏林村”药店时,在药店内堂光线略暗的里屋,看见了熊老师。

不用说,熊老师是位安静的人,也不愧被称为老师,跟他才聊几句,他嘴里就冒出了“藏彝民族走廊”这一说法。

1978年秋天,费孝通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藏彝走廊”这一概念:“我们以康定为中心向北向南大体划出一条走廊。

这条走廊正处于藏彝之间,隐藏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源地。

”光阴之暮霭升起,高山之巅大河之上,我们一定能看见那在羊皮地图上寻找家园的巨大手指。

事实上,藏彝羌走廊上的许多文化事象至今未成公论,许多谜团尚存于史籍的空白处、泥土的掩藏下——光阴通过走廊,但未完全打开。

藏彝羌民族走廊唐大和四年(公元830 年),李德裕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在成都西郊建筹边楼。

据《通鉴》记载:“德裕至镇,作筹边楼,图蜀地形,南入南诏,西达吐蕃。

”由此可见,当年的邛雅驿道,是画入“图蜀地形”之内的。

女诗人薛涛有《筹边楼》诗云:“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薛涛此诗,把“筹边楼”写得巍峨宏大,气象万千;而且还告诫唐王朝的将军们:要持重筹边,切勿随意侵犯其他民族而引来战祸。

否则,人们在筹边楼顶层就会看到边地的烽火了。

遥想汉代那位司马迁先生在写《史记·西南夷列传》时,一定边写边饮茶,并眯着眼睛遥想并疑惑于这条远古遗留下来的民族地带。

在藏彝羌民族走廊“带”上,远古先人们为民族迁徙、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常常南来北往、车水马龙,踩碾出了几条交通道路。

后人们拨开草丛,在荒弃的遗迹上抚摸、辨析,发现一些叫“丝绸之路”,一些叫“茶马古道”。

它们不仅是中央王朝执政用兵的官道,也是很早就与国际接轨的民间跨境商道。

社会变迁视域下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美育审视

社会变迁视域下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美育审视

Ae s t h e t i c Ed u c a t i o n o f Ti b e t a n Tr a d i t i o n a l S p o r t s Cu l t u r e
d u r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o c i a l Ch a n 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s
民健 身等 方 式 、途 径 达 到 对 藏 族 体 育 文 化 的传 承 和 美 育效 果 。
【 关键词 】藏族 ;体育文化 ;美育 ;运动 美 【 中图分类号】C 9 1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8 8 2 4 ( 2 0 1 7 ) 0 1 . 0 0 6 9 - 0 4
特 点 ,藏 族 文 化 与 多 种 文 化 并 存 ,受 到 各 类 文 化 冲 击 ,藏 族 体 育 文 化 是 傲 立 于 世 界 还 是 趋 同 于
四 川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SI CHUAN
Ml NZU C0L L E GE
第2 6卷 第 1 期
2 0 1 7年 2月
V O1 . 2 6 No . 1 F e b . 2 0 1 7
★社 会 研 究 ★
社 会 变迁 视 域 下藏 族 传 统 体 育文 化 的美 育 审视
宋友林


【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 法、逻辑推理 法等研 究方 法审视社 会 变迁视域 下藏 族体 育文化 的 美 育价 值 和 传 承 路 径 。提 出通 过 挖 掘 藏 族 体 育 文 化 的 美 育元 素 ,藏 族 体 育 文 化 中 关 育元 素 的 传 承和发展 ,搭建藏族体育文化与 美育融合 的平 台,包括利 用现代传 媒、竞赛 、表 演、融入全

以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独竹漂”项目为例浅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变革

以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独竹漂”项目为例浅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变革
正 式 比赛 项 目 3 独竹 漂 的精 神 文 化 价 值 、 独竹 漂项 目的形 成 有 着 自身 的特 点 . 贵州 赤 水 沿 岸 盛 产 楠
一_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是 中华 民族 传 统 文 化 的 重 要 内容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项 目是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的一 个 折 射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的 研究 对 中华 民族 文 化 复 兴 有着 重 要 的意 义 近 年来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研 究 已成 为 学 者 们 的重 要 研 究 内容 。学 者 们 从 社 会 学 .生 态 学 等 角 度 对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的传 承 与 发 展 进 行 了深 入 的 研 究 , 行 了新 的认 识 。体 育人 类 学 的 兴 起 , 民族 体 育 的研 究 进 为 提 供 了新 的视 角 . 文 以第 九届 全 国 民 运 会 “ 竹 漂 ” 目为 例 . 本 独 项 探 讨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传 承 的规 律 与 特 点 . 以辩 证 的 观 点 提 出 对 传 承 与 变 革 的理 性 认 识 .提 出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保 护 与传 承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归纳演绎法 独竹漂’ . 从 ' 项目的起潺 发展及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警 第九届全国民运会中“ - 独竹漂”
项 目的特 点进行 了研究分析 1 讨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与变革 的认识叠 为一 . 探 认 应从传 承与变 革两个方面 辩证 的看 待民族

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

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

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摘要】四川藏羌彝走廊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传统,其中的民族节庆活动和体育文化是其独特的特色。

本文通过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特色、节庆活动、体育文化以及文旅产业融合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机结合,推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的实践,可以看到融合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潜在机遇和挑战。

结论部分将分析这种融合对于地区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四川藏羌彝走廊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相融合,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文化特色、活动分析、融合探讨、案例分析、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四川藏羌彝走廊地处中国西部,是一个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地区。

这里的藏、羌、彝等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和体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如何有效地促进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四川藏羌彝走廊是中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区,其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和体育文化传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对于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研究可以促进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节庆活动,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研究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川藏羌彝走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将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文化符号传播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文化符号传播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文化符号传播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大
渡河流域为例
蒋建琼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7)1
【摘要】藏羌彝走廊有着神秘的宗教祭祀、节庆仪式等民间身体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对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符号传播为切入点,把符号生产和符号消费作为主客对象,探索身体文化符号引申意义,主要针对大渡河流域以藏民族为主的不同支系民间身体活动展开调查,结合目前的消费现状且供大于求的符号补缺时代特征,在身体艺术、仪式、文化领域的符号表意价值上,从符形、符义、符用的符号传播互动以及“以小见大”的微观个案和整体观,研究身体活动在生产生活、节庆、宗教等的文化表达,有助于文化发展的真实记述与客观分析,创建出身体文化符号服务质量提升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总页数】4页(P128-131)
【作者】蒋建琼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从“藏彝走廊”到“藏羌彝走廊”——论古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氐羌遗韵:白龙江流域民居建筑及其文化传承\r——兼及藏羌彝文化走廊
3."藏羌彝走廊"的前世今生——近十年来国内"藏羌彝走廊"研究成果及趋势分析
4.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饮食文化"云传播"策略研究
5.藏羌彝走廊小族群文化艺术符号研究与数字化设计再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把各种复杂因素联系在一起 , 进行整合研究 , 才能 弄清 楚环境 诸 因素在 “ 藏 彝走 廊 ” 民 间传 统体 育文化发展 中的作 用和地位 , 才能说 明文化类型
化层是怎样影响到“ 藏彝走廊 ”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符号的变化 的, 并针对 区民间传 统体育 的传 承保护将是 以下所展开需要讨论 的问题。


文化 生 态学 视 阈 下 “ 藏 彝走 廊 ” 民 间传 统
体 育 文化符 号概 述
“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不是经济活动 的直接产物 , 它们 之间存 在着各种各样 的复杂 的 变量。受山脉、 河 流、 海洋等 自然条件 的影响, 不
同民族 的居住地、 环境、 先前 的社会观念、 现实生 活中流行的新观念 , 以及社会 、 社区的特殊发展趋
态学视野来洞察“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 号嬗变过程 , 藏彝走廊地 区民间传 统体 育 的形成 时期 、 农耕时期 、 建国初期 、 发展时期、 分化 时期的 情况是怎样的, 物态文化层 、 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
结构 、 土地 占有形式及 使用 制度、 技术等文化 因 素, 就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与环境的联系 ;
势, 等等 , 都给“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产 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 的、 独一无二 的场合和情境。 文化生 态学 主张 从 人 、 自然 、 社会 、 文 化 的各 种 变
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 , “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 文化产生、 发展的规律 , 用 以寻求不同民族 民间传 统体育文化发展 的特殊形貌和模式。斯图尔德把 文化生态学的研究 方法看作是真正整合的方法 , 所以, 如果孤立地考虑人 口、 居住模式、 亲属关 系
史明娜 孙 亮 亮
( 四川文理学 院 , 四川达州 6 3 5 0 0 0 )
[ 摘要] 基于当前 “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缺失 问题 , 采用文 献资料 法 、 调查分析 法 , 并 从文化生态 学视 阈, 对“ 藏彝走廊 ”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 的嬗变与传 承进行研究 , 基 于形成 时期 、 农耕 时期 、 建 国初期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0 3
和文化模式怎样受制于环境 。在这里我们所研究 的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生态是指在藏彝走
廊地 区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所创造的具有生态适应
基金项 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 学( 体育社会科学 ) 重点研究基地项 目“ 文化 生态学视域下 ‘ 藏彝走廊 ’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嬗变 与 传承研究” , 项 目编号 T Y 2 0 1 3 2 1 2 。 作者简介 : 史明娜 ( 1 9 8 2 . 8 一) , 女。 山东烟台人 , 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向 : 社会 文化。 ’
第3 O卷第 6期
V o 1 . 3 0 . No . 6

攀枝花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P a n z h i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1 2月
De c . 2 01 3
金 沙江文化 ・
文化生态学视 阈下“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 育文化嬗变 与传承
发展时期 、 分化时期 的“ 藏 彝走 廊” 民间传统体育嬗变 , 对“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 体育文化符号的嬗变进行归 因 分析和建议 , 以此促进 “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传承。 ( 关键 词] 藏彝走 廊 ; 民间传统体育 ; 文化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 G 0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0 5 6 3 ( 2 0 1 3 ) 0 6— 0 0 0 4— 0 4
( 一) 形成时期的“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
藏彝走廊地 区的民间传统 体育项 目, 最初 基
“ 藏彝走廊” 是位于川、 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 脉高山峡谷的一个特殊 的民族 区域 。由于该地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 , 自古 以来就成 为众 多民族或族 群南来 北往 、 频繁迁 徙 流 动 的场 所 , 也是 沟 通 西北 与西南民族 的重要通道 。这里诸多 的民族 、 复杂 的支 系 、 险 峻的 山峰 、 湍 急 的河 流造 就 了一 条 特殊 的历史文化积淀带。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作为藏彝
走廊地 区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 凝 结了 藏彝走廊地 区民族 文化的精髓 , 是少数 民族 文化
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精粹。随着 当前外部文化 的巨大冲击 , 如何维持藏彝走廊地 区文化的生态 平衡 , 保护共 同的精神家园免受破坏 , 成为一个亟
待解决 的问题 。 文化生 态 学 作 为 当 前 文 化 研 究 的新 领 域 , 得 到民间传统体育工作者 的重视 , 如何基 于文化生
构, 在不同的时期经历着解构与重构、 嬗变与传承
的发 展 。
构开始 由家族组织向乡村委会组织转变 , 受“ 大跃
进” 运动 的影 响 , 其开 展过 于功 利 , “ 把农 民的个人
二、 “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育 文化符号历史
嬗变
活动时间和生活空间也纳入 了统一管理范畴” 所 提出的过高村落民间体育活动标准脱离了群众基 础、 与村落民间体育活动正常的发展严重背离 , 造

第3 0 卷
史 明娜
孙 亮亮 . 3 c 化生态 学视 阈下 “ 藏彝走廊” 民间传统体 育文化嬗变与传承
第6 期
性 特点 , 且 其 内部 因子 相 互 制 约 相 互 影 响 的文 化 方式 和文 化状 态 。藏 彝 走 廊 民 间传 统 体 育 生态 结
于生产 力水 平 的低 下 , 这 种 活 跃 具 有 低 水 平 的 特 点。1 9 5 8年初 , 人 民公社 运 动的开 展 , 社 会组 织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