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嘹亮的岁月——我与郑律成的异国情缘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
佚名
【期刊名称】《世纪行》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郑律成,著名作曲家.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一个贫苦家庭.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他的父亲是个爱国者,他的3个哥哥先后为
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33年春,郑律成和一批朝鲜爱国青年来到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毕业后,他一边在南京、上海等地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律成怀着满腔热情,于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8年起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迅艺术学院声乐教员.
【总页数】1页(P1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郑律成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鉴赏 [J], 唐磊
2.来自朝鲜的国际友人——郑律成他谱写了两个国家的军歌郑律成作品音乐会精彩呈现 [J], 晓边
3.郑律成:军歌之父在涉县成长 [J], ;
4.郑律成与中国军歌的诞生 [J], 阎丽
5.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军歌嘹亮》在哈尔滨开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雪松与郑律成:女大使的跨国之恋

丁雪松与郑律成:女大使的跨国之恋
l恋恋红尘 W m/'t'B ̄
M O D ERN W O M EN
丁 雪松 与郑 律成
女大使的跨 国之恋
■ 文 /宗河
“送给 小鬼女 军官”
“七 七 事 变” 爆 发 后 , 大批 爱 国 青年 和 进 步学 生不 畏艰 难 险阻 ,跋 山 涉水 奔赴延 安 。在浩 浩 荡荡的人 流 中, 有 一 位 身 背 小提 琴 的 清瘦 青年 尤 为引 人 注 目,他 就 是 出生在 朝 鲜 南 罗道 光 州杨 林 町一 个 贫苦 家庭 的 郑律 成。这 一 年 ,他 1 9岁。到达 延安 后 ,郑律成 的音 乐 才华得 到 充分 发挥 ,他 创 作 了 歌 曲 《歌 颂延安 》(后改名 为 《延 安颂》), 很 快在延 安军 民 中广 为传 唱。
恋爱 过程 一波三折
就 在 郑律 成和 丁 雪松 享受 着 爱情 的甜 蜜 时 , 乌云却 重 重地 飘 了过 来 。 1 9 5 9年 夏 天 , 有 关 部 门领 导 得 到 通 知 ,里 面提 到朝 鲜人 情 况 复杂 ,不仅 不 再 吸 收 他 们 入 党 , 就 连 已 经 入 党 的 也要 开 除 党籍 ,不 过 因 为郑律 成 写 了 《延 安 颂 》 等 有影 响 的歌 曲 ,所 以保 留 了他 的 党籍 ,但 他必 须 将 自己在 上 海 、 南京 的 那段 历 史 交代 清 楚 , 包括 他 引 以 为 豪 的 监 听 日本 人 电 话 的 抗 El 光 荣 史 。偏 巧 郑律 成 就是 无法证 明 自 己的革 命 经历 ,一 着 急 ,就赶 紧来找 丁 雪 松 商 量 。 丁 雪 松 也 没 经 验 , 想 了 半 天,爱莫 能助 。
不 久后 ,丁 雪松进 入 中 国女 子 大 学 高级 研 究班 学 习,并 兼任 校 俱 乐部 主任 ,郑律 成 则调 回 鲁 艺担 任 声 乐教 员 。 丁 雪 松 最 要 好 的 同 学 和 女 大 政 治

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跨国之恋惊动周恩来

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跨国之恋惊动周恩来

“送给小鬼女军官”七七事变爆发后,大批国统区爱国青年和进步学生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奔赴延安。

在浩浩荡荡的人流中,有一位身背小提琴的清瘦青年尤为引人注目,他就是出生在朝鲜南罗道光州杨林町一个贫苦家庭的郑律成。

这一年,他19岁。

到达延安后,郑律成的音乐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他创作了歌曲《歌颂延安》(后改名为《延安颂》),很快在延安军民中广为传唱。

在延安,郑律成认识了抗大女生队的丁雪松。

两人都是抗大的干部,开会时经常碰到,加上郑律成常常到女生队来教唱歌曲,两人的交往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来自塞外的寒风开始吹打窑洞的窗棂,山坳里的草木已凋零殆尽,然而,黄土高原高旷荒凉的冬季并不能阻挡年轻的心。

这天,丁雪松回到队部,突然发现窑洞变得不一样了:临窗的桌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原来摆在桌上沾着红印泥的图章,被擦得干干净净。

“不会是哪个好心的女生帮忙收拾的吧。

”丁雪松没怎么往心里去。

可过了几天,丁雪松发现窗台上又多了几束干花,她正想问个究竟,偏巧来了任务,忙着忙着也就忘了。

再过了几天,桌子上又冒出两本书。

丁雪松拿起来一看,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本是小仲马的《茶花女》,翻着翻着,书里面掉下了一个小纸条,丁雪松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送给小鬼女军官”,落款郑律成。

姑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天来窑洞里的种种变化,都是他的“杰作”呀,想起这个眉宇间透着几分英气和豪气的小伙子,丁雪松的脸上绽出了朵朵红云。

当时,延安青年正流行读世界名著。

现在书就在自己手上,丁雪松自然如获至宝,每天晚上都会就着小油灯仔细阅读。

书刚看完,郑律成像算好日子似地如期而至。

磨蹭了半天,郑律成才结结巴巴地说道:“我很早就注意你了……”原来,郑律成在清晨散步时常常碰见丁雪松带队喊操,那短发拂耳、嗓音洪亮、口令利落的飒爽身影深深地印在了郑律成的脑海里,他便偷偷在心里称她为“小鬼女军官”。

等和丁雪松近距离接触多了,郑律成见她成天系皮带、打绑腿,开会时又表情严肃、不苟言据说金日成拿着周恩来的信件,说了一句话:“调郑律成回国?可以嘛,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培养了那么多干部,现在你们要一个郑律成,不成问题。

感动爱情-等你50年!一对异国情侣的“山楂树之恋”

感动爱情-等你50年!一对异国情侣的“山楂树之恋”

感动爱情-等你50年!一对异国情侣的“山楂树之恋”“等着我,我会归来,在梦的彼岸,白桦树叶铺满地,天边飞鸿雁。

等着,因为我看见星光已上路;等着,因为我看见朝霞已满天。

只要有你在守望,奇迹将出现……”2010年12月18日晚,由中央电视台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等着我——中俄跨国寻亲公益节目”上,开场的这首《等着我》朗诵诗里,演绎交织着一个荡气回肠的初恋故事!初恋情怀,笔友萌生纯真爱恋1939年,依娜出生于苏联古比雪夫市。

1956年,喜爱中国文学的依娜在俄文版《友谊报》上发表了一篇《我爱中国》的小诗,并在发表的诗歌后表达了想交一个中国笔友的愿望。

这首诗,恰好被比依娜年长6岁、在北京从事翻译教学工作的中国小伙陈诺看到了,精通俄语的他对赞誉自己祖国的作者油然产生好感。

陈诺随后将她的诗歌翻译成中文,被一家期刊采用发表后,陈诺给依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并寄去样刊,希望她有机会来北京观光,说自己非常愿意做她的向导。

收到陈诺的来信后,依娜当即回了信。

对于依娜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陈诺至今能倒背如流:您好,亲爱的中国朋友陈诺。

非常感谢您能给我写信,我也特别高兴地给您回信。

每一封中国朋友的来信,都带给我莫大的快乐。

我知道,能够结交中国朋友,是我莫大的幸福……从此,22岁的陈诺与16岁的依娜成了无所不谈的笔友,两人一个月最少写5封信,他们交流的内容包括文学、人生价值观、地方人文风俗等。

随着鸿雁传信不断和了解的加深,他们感情开始升温。

1958年,陈诺下放到农村,他将自己在田野间挥汗劳作的照片寄给了依娜,依娜也很快回了一张自己的生活照,照片上的依娜穿着绿色连衣裙和白色高跟凉鞋,身材高挑、亭亭玉立,让陈诺一见钟情。

1959年以后,因两国关系的逐步恶化,他们之间的通信愈来愈难,大量的书信如石沉大海,联系经常中断。

他们都在思念对方,此时两人关系已经发展到“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的地步,依娜想见陈诺的愿望更为迫切,她在给陈诺的书信中表示:“时光飞逝,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真不知道我们何时见面,你现在在想念我吗?对我来说,你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依娜想来中国,但陈诺觉得依娜不懂中文,来中国后交流困难,而自己懂俄语,不如自己主动去找依娜。

难忘郑律成同志

难忘郑律成同志

作者: 罗兰如
出版物刊名: 人民音乐
页码: 20-22页
主题词: 文工团;中国青年;部队;毛主席诗词;体验生活;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青年联欢节;四人帮;作曲家
摘要: <正> 一、初次认识歌唱家郑律成我与律成同志是在51年认识的。

那年6月我国组建成解放后第一个大型文艺团体——中国青年文工团,去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该文工团成员有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和演员、导演等;后来他们中间不少人成为地方与部队各大文艺单位的负责人和主要演员。

该团还吸收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以。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生活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生活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生活黄正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物质生活是很困难的,但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

我们主要从晚会和秧歌、舞会来看边区的日常娱乐生活。

(一)晚会和秧歌边区的晚会是有传统的,在苏维埃时期,“晚会的举行大部分都是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晚上,逢到纪念节日也必定是要举行一次晚会的。

有时为了欢迎新来苏区的人物,我们也会特地预备了几次晚会。

史沫特莱,外国新闻记者以及派拉蒙影片公司派来的那个摄影记者,都做过苏区晚会的参加者”。

而且在苏区,晚会是唯一的业余娱乐活动,很受大家欢迎,“毛泽东、朱德和博古以及其他许多苏区重要人员都是晚会的热烈参加者”。

“他们在工作时间之外,要召开生活检讨会和批评会,还要组织宣传,发动人民抗日。

此外,还被物质缺乏和食粮恐慌的气氛包围着,所以需要一种休息,需要一种娱乐。

这就是他们举行的文娱晚会。

”晚会成为苏区动员民众以及红军和机关工作人员休闲生活的主要方式。

抗战时期,延安的各种晚会非常富有特色,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同单位的各种晚会如期进行,如“每逢节日(如‘五一’、新年、新春……),马列学院必举行晚会,节目丰富多彩,话剧、京剧、合唱、相声……等等应有尽有,有的甚至轰动了延安”。

中央党校“每周末组织文娱晚会和舞会,每个班根据个人不同的爱好,组成秧歌队、合唱团,自编自演话剧、秧歌剧、快板等”。

延安各单位的礼堂、大厅,新旧剧场乃至庙宇的戏台、单位的院落都成为举行晚会的场所,“普通市民较集中的新市场有常设的剧场,偶尔鲁迅艺术学院的学员也在八路军司令部的大礼堂公演。

党政军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免费观看。

”中央大礼堂是举行晚会最多的地方,“在一些节假日,或为欢迎某位重要人物时,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肯定演戏”。

“逢到晚会,除非天下大雨,或大雪与大雪之后,山路不好走,大礼堂总是挤满了人,从来不会有一个空座位。

”所以,在延安工作过的人几乎都有周末或节日在中央大礼堂看晚会的经历。

抗战时期的延安,每逢重大事件或重要客人来都要举行晚会。

郑律成:用生命激情谱写传世经典

郑律成:用生命激情谱写传世经典

大师剪影26郑律成:用生命激情谱写传世经典■ 李定国在今年国庆盛大阅兵、游行及新创大型音舞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中,再次奏响、颂唱了著名作曲家郑律成的两首代表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延安颂》。

聆听着这激昂奋进的旋律和歌声,我也和亿万国人一样,心旌激荡、热血沸腾。

当年采访郑律成遗孀——新中国首位女大使丁雪松的场景,依然清晰、历历在目……那是1985年的暮春,我们策划组织在上海举办《三军歌唱家音乐会》。

为联络、落实军旅歌唱家们来沪参演事宜,我和胞弟李建国多次往返于京沪。

有一次,我在时任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家中,偶遇丁雪松。

因为音乐会中有总政歌剧团张积民演唱的《延安颂》,而且本次音乐会还准备出一本介绍军旅作曲家和歌唱家的专辑,于是我不失时机地与丁老师相约,采访郑律成创作的过往。

1914年初夏,郑律成出生于现今韩国光州的一户农家。

那时整个朝鲜半岛都是日本殖民地。

虽生于乱世,但作为这个能歌善舞民族中难得的音乐天才,郑律成一直想用自己石破天惊般的歌喉,唱出朝鲜民族的不平和希望。

郑律成从小就受到三个流亡中国进行抗日活动的哥哥激进思想的影响,十五岁时就在自己求学的全州反日学生运动中冲锋陷阵了。

他印传单,贴标语,领头上街示威。

面对日寇、军警的疯狂镇压,毫不示弱。

大批的同学被捕,郑律成因机智过人而躲过一劫,但反日反侵略的思想已深深扎根脑海。

1932年,郑律成随三哥郑义恩来到中国南京,参加由朝鲜人在此地创办的朝鲜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校址设在南京郊区江宁镇的一座庙宇里。

同期入学的有55名同样流亡中国的朝鲜学员,主要学习政治、军事知识,包括学战术、射击、爆破和世界史、朝鲜独立运动史及唯物史观等。

这些学员在课余时间经常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正好发挥了郑律成的特长,他从小就在大舅家听着世界名曲成长的,如今再唱起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更是热血沸腾、激情四溢了。

两年后,郑律成学成毕业。

起初被派往南京鼓楼电话局去收集日本人的情报,后因上级知道他有音乐天赋,不久又调往上海,被介绍到白俄声乐大家克利诺娃门下学习歌唱,想借音乐学习来掩护他所从事的地下革命活动。

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为例

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为例

案例反思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为例文|余佳【教材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必学歌曲,歌曲为C大调,2/4拍,曲调流畅,节奏规整,气势宏大,形象地抒发了革命军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1939年,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公木在延安共同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它由《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等八首歌曲组成,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

后来《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经党中央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但是对进行曲知识掌握得较少,音乐欣赏能力有待提升。

学生已接触过很多红色歌曲,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情感认知。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军队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情操,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并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掌握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的节奏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弱起小节是指在乐曲的开头以弱拍开始,而附点音符则是在一个音符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小点,表示延长该音符的一半时值。

除了掌握节奏,表现歌曲热烈豪迈、铿锵有力的情绪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方面。

在表现这种情绪时,可以通过加大力度或运用丰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来达到效果。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解法;练习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PPT,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如军鼓和碰铃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江浙 口音 。
以耕种 几亩 薄 田为生 。 郑 海业 富 有 民族气 节 ,不 许 自己的孩 子进 日 本人 办 的官 立学 校 去接 受奴 化教 育 。他 省 吃俭 用 把几 个 孩子 全都 送进 了私立 学 校 。律成 的 三个 哥 哥 ,后来都 参 加 了朝鲜 和 中国 的民族 独立 运动 。 受 父 兄 的影 响 ,律 成 自小 就 仇 恨 日本 帝 国 主义 。他 在 全州 私 立新 兴 中学 读书 时 ,曾参加 过 由光 州 引 发的学 生 运动 。这 次 运动 也遭 到 了 日本 人 的镇 压 ,不 少学 生被 捕 ,律 成 因为 年仅 1 岁 , 5 没有 被 警察 抓 走 ,但是 仇恨 的 种 子 已经深 深埋 进
维普资讯
j8 年 5 月 8 92
日 丹麦宫廷侍从来
中 国使 馆 迎 接 丁 雪 松
太 使 进 宫 迪 交圃 书 。
郑 律 成 的 异 国 情 缘
初识郑律 成在 夕阳辉 映的延 河畔 他告 诉我 传奇般 的身世 I3 9 8年 睿天 的 一 个傍 晚 .延 安 “ 大 ”女 抗 生 队队长 赵玲 约我和 队部 的几 个同志 到延安 北 门 外散 步 ,西下 的料 阳为 山山岭岭 涂抹上 一道 金色
上 是 绝 无仅 有 的 事 ,也 是 文坛 上 的一 段 佳 话 .他

整理 /杨 德华
编 者 按 : 一 个 人 谱 写 了 两 国军 歌 这 在 历 史
就 是 著 名 音 乐 家 郑律 成 部律 成 出生 于 朝 鲜 一 个 贫苦 的 家庭 , 1j j年 来 到 中 国 15 9 9 7年 奔赴 延 安 , 15 9年 加 八 中 国共 产 党 代 表作 有 《 9 延安 颂 》 《 、 延 水谣 》 ^ 路 军进 行 曲》 f 、《 后被 定 由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军歌 ) 朝 鲜 人 民军 进 行 曲 》 等 、 15 、《 0年 加 凡 9 中 国 国籍 。 本 文是 郑律 成 妻 子丁 雪松 ( 国后 成 建 为我 国 第一 位 士 大 使 , 出使 过 荷 兰 、丹 麦 )对 他 们战 争年 代 相识 、相 恋的 回 忆
13 9 4年 ,律 成 毕业 了 。 同期 学 生 大 多派 回 朝 鲜 或 满 洲 从 事 军 事 斗 争 ,也 有 些 人 进 了南 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天 ,我忽 然看 见 桌子上 整 整齐 齐地 摆着 两
本 书 ,一本 是 安 娜 ・卡列 尼娜 》 ,一本 是 《 茶
花女 》 ,上 边 留了 张纸 条 ,“ 给 小 鬼 女 军 官 ” 送 , 下 边 落款 是郑 律成 。我 这 才恍 然大 悟 ,原 来窑 洞
花 。是 谁放 的 呢 ?

13 9 3年 5 8日,律 成 和 几 个 青 年 从 朝 鲜 月 木 浦登 上 了 “ 平安 丸 ”轮 船 ,经 过釜 山 ,绕 道 日 本 长崎 ,来 到 了 中 国繁 华 的大 城市 上 海 ,然 后乘 火 车 到 南 京 ,进 了朝 鲜革 命 军 事 政 治 干 部学 校 。 校 址在 南京 郊 区江 宁镇 的 一个 庙 宇里 。同期 入学 的有 5 5人 , 他们 主要 学军 事 、 治等 方面 的知 识 。 政
部 会上 也 常 常 见 面 ,他 给 我 留 下 了 良好 的 印象 。
郑律 成在 巡 回教 唱歌 曲时 , 自然 也 常到 我所 在 的
女生 队来 , 且越 来越 勤 。偶尔 错过 了开 饭 时间 , 并
我们 几个 队干 部就 留他 在 队部用 餐 。 临近 冬季 ,黄 土 高原 越加 显得 高 旷荒 凉 ,山 坳 里的 草木 早 已凋 零 ,来 自塞 外的 寒 风一 阵 阵扑 打 着 窗扉 。一 天 ,我 回到 我 住 的 队部 那 间窑 洞 , 隐 隐约 约地 感 到屋 子有 些变 化 ,临 窗 的桌 子收 拾 得 很整 齐 ,原来 摆 在桌 上 沾着 红 印泥 的 图章 ,被 擦 得干 干净 净 。又 过 了几 天 ,窗 台上摆 了几支干
铁 丝把 口琴 系在 头上 ) .怀 里弹 着 曼陀铃 .脚 下 踏 着打 击乐 器 ,一 身而 三任 。有 时 他引 吭高 歌 , 那洪 亮抒情 的 男高音 ,具有 一种 感人 的魅力 。他 唱聂 耳 冼 星海 的歌 .也 唱 自己刚 刚谱成 的 延 安颂 ,间或 也 唱一 些外 国 名 曲 当我 们听大 报 告 的时候 ,叉常 常是 他走 到台前 ,指挥 几 百甚至 几千 人的太 合唱 。 现 在他近 在眼 前 .赵 玲介绍 我 们一 和他相 识 。他披一 件褐 色夹克 衫 . 宇显得 英俊 而刚强 , 眉 夕阳把他 的丽 庞衬 托得棱 角舒 明 。只是他显 得腼 腆 .话语 不多 .汉语 讲得 不很纯 熟 ,带有浓 重的
了他 的 心里 。
他 的 日常 工作 就是在 抗 大几 个大 队之 间巡 回 教 唱歌 曲, 培训 歌咏 骨干 。抗 大那 时有 好几 千人 ,
分 成若 干 大 队和许 多 连 队 ,每 连有 一 个指 挥 。他
谱 曲的 延安 颂 》 延水 谣 》 肉弹 勇士 》 抗 、 、 、 战突 击歌 》 等 已经 四处传 唱 了 。我们 在 抗大 的干
的霞 光 延河 水浮 光铄金 ,欢 l地 流 淌着 。同来 炙 的还 有一 十体型 瘦 削、腰轩 挺直 的男青 年—— 鲁 艺 音乐 系学 生郑律 戚 前我在 晚会 上远 远地 见 过 他。在 延安 .他 是个 相当活跃 的 人物。 晚会 上 经 常有 他的 目。 f分独特 :嘴 里吹 着 r琴 ( _ ] 用
他就是著名音乐家郑律成这在历史部律成出生于朝鲜一个贫苦的家庭19jj年来到中国1959年加八中国共产党1957年奔赴延安代表作有延安颂延水谣路军进行曲f后被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等1950年加凡中国国籍
维普资讯

r -
我 与
口述 /丁 雪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