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三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折射率: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用折射率表示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凸透镜成像: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使物体在透镜后的光屏上成像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到一点,称为焦点焦点的位置:与凸透镜的形状和材质有关焦点和焦距的概念01020304焦点: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焦距与成像的关系:焦距越长,成像越远;焦距越短,成像越近。

焦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01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焦点处汇聚成像。

02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03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具有放大、缩小、正立、倒立等特点,与物距、焦距、像距有关。

04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广泛应用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中。

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间时01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02应用:放大镜、投影仪等03成像原理: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焦点之前会聚,形成虚像04注意事项: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否则无法形成虚像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像比物体小。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增大。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减小。

物体移动时,像的大小和位置随之变化。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虚像越大。

03虚像的放大率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近,放大率越大。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像距(v)f<v<2f v=2f v>2f不成像v>u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放大镜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例题1 (2021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D。

【点拨】已知物距、像距或成像性质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判断其他两项。

另外,已知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以图的形式已知),也可以判断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对点练:(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 15。

【解析】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v,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cm,此时物距u=40cm,像距为25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系统归纳)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系统归纳)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常见光学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彻底了解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规律及物距和像距的对应关系是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关键。

下面对成像规律作一总结:一.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规律(1)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像成在焦点上。

(无穷远处的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这个点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无穷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位置。

)(如图1所示)实例应用: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利用太阳光可以近似地看成平行光来确定凸透镜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看到的亮点就可以认为是太阳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这也是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简便的一种方法。

(2)物体在由无穷远处向二倍焦距处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由焦点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逐渐变大,但像始终小于物体。

(如图2所示)实例应用:照相机。

当用照相机拍摄远景时,胶片前移靠近焦点;拍摄近景时,胶片后移远离焦点。

(3)当物体移动到二倍焦距上时,像也正好移动到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上,此时像是倒立、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实像,此时像和物体的距离最近。

(如图3所示)(4)物体在由二倍焦距处向焦点处移动的过程中,像由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随着物体的移动,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像同时逐渐变大。

(如图4所示)实际应用: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将胶片倒插在卡座上,在银幕上可以得到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5)当物体移动到焦点上时,像就移动到了无穷远处。

(两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正、反向都不相交,故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我们可以认为此时的像在无穷远处)。

实际应用:将点光源放在焦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某些探照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七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知识要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物距u 和焦 距f 的关系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像距v 大小 变化规律 应用举例 u > 2 f f V v v 2 f u 增大,v ___ , 像变 ____ u = 2 f v = 2 f f V u v 2 f v > 2 fu = f不成像 u v fv > u u 增大,v ___ , 像 _____凸透镜成像公式:一+ - == u v f2.眼睛、眼镜和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如下:眼睛 照相机 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 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成清 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 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的 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典例分析】 土例1、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 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 亍 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 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 .凸透镜的焦点处。

D .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例2.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例3.如图2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3中的(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在凸透镜内传播与成像的定律。

它指出,在凸透镜内,光线从任何一
个给定的点出发的,其偏折方向在任何一个给定的点,都和以该点为中心的“聚光点”所形
成的法线方向相切。

凸透镜成像的参数有三个,即凸透镜的半径光路程`L` ,凸透镜中心点`F` 的位置以及聚焦距离`d`。

在使用凸透镜照射物体之前,我们必须根据根据凸透镜参数`L` , `F` 以及`d`来确定
物镜结构,以及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工业上得到较多的应用,包括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等设备光学情
况时可以使用凸透镜,可以增强成像清晰度、增加焦距、改变光束大小等。

同时,凸透镜
也可以用来聚焦传感器的光束,如用于摄影术的胶片上,会获得更清晰、更具特征的图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它可以用来看穿细微的结构,以便诊断和
设计机械装置。

另外,它也可用于检测和定位星体和星系。

例如,一种叫做“凹面透镜”的
凸透镜可以用来观测远离地球的行星、星云以及对恒星的观测研究。

总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其应用可以看穿细微的结构,用于观测
和定位远离地球的行星、星云,以及分析恒星的光学情况,也可以用于传感器聚焦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位置与成像的性质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位置与成像的性质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位置与成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位置与成像的性质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设备中。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物体的位置与成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物体的不同位置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1. 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度薄、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其两个表面均为球面。

凸透镜具有一个主轴,通过主轴的光线在透镜中心处不发生偏折。

当光线垂直于主轴入射时,凸透镜将光线聚焦于一个点上,称为焦点F。

2. 物体在焦点前的成像当物体位于焦点前方时,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发生折射,最终会汇聚于透镜的另一侧焦点处。

此时,成像在透镜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 物体在焦点上方的成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上方但离透镜较近时,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仍会发生折射,但成像位置位于透镜的这一侧,呈现出放大、倒立的虚像。

4. 物体在焦点附近的成像当物体接近焦点但不在焦点位置时,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发散出去,无法形成实像。

此时,光线会继续延伸,但成像位置仍然位于透镜的同一侧,形成放大、倒立的虚像。

5. 物体在焦点后的成像当物体位于焦点后方、无限远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呈现出平行光的状态。

此时,再经过凸透镜的折射作用后,光线不再聚焦于一个点,而是呈现出发散的趋势。

由于光线无法在透镜的另一侧相交,成像也无法呈现。

总结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明了物体的位置与成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位于焦点前方时,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上方时,会形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焦点附近时,会形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焦点后方时,无法形成清晰的成像。

这种成像规律在很多光学设备和仪器中得到了应用,例如在相机镜头、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优化和设计这些设备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成像过程,提高成像质量。

总之,凸透镜成像规律准确描述了物体的位置与成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案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案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案例1.照相机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常见应用案例。

照相机通过凸透镜将被摄物体的光线汇聚到胶片或传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与成像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其中,$f$ 表示凸透镜的焦距,$d_o$ 表示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d_i$ 表示图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

通过调整焦距和物体距离,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物体在胶片上成像的清晰度。

2.显微镜显微镜是另一个典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案例。

显微镜利用凸透镜将微小物体放大,使人们能够观察到细微的结构和细节。

通过调整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的放置位置,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3.望远镜望远镜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典型应用之一。

望远镜通过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来放大远处物体的图像。

其中,目镜凸透镜用于放大物体的图像,物镜凸透镜用于成像。

通过调整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和距离,可以观察到更远处的物体。

4.投影仪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案例之一。

投影仪通过凸透镜将影像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实现图像放大和投影。

通过调整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的位置,可以获得清晰的投影图像。

5.眼镜眼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之一。

眼镜的近视和远视原理正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调整人眼对物体的成像位置,从而纠正视力问题。

综上所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和眼镜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调整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的位置,可以实现不同倍率的放大或纠正视力问题,为人们的观察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心得: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联想它的应用来加以记忆,典型的三个应用是: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2、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u f>,像距2f v f>>如下图所示: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像距2v f>如下图所示: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u f<如下图所示:类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1、(•河北一模)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物体放在a点时,成、的实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当物体由a点运动到c 点,所成的像(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2. (•大丰市校级一模)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蜡烛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的物距是 cm,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变式】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3.(•通辽模拟)某人照相,拍了一张后,他向照相机移近了几步,再拍一张,如果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拍照的人应该()A.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大B.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大C.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小D.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小类型三、综合应用4. 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个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A. 放大镜B. 幻灯机C. 照相机D. 潜望镜【变式】(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D.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巩固练习一、选择1. 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 )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 D.像物等大2.(•鄂州模拟)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5 cm B.10 cm C.20 cm D.30 cm3.(多选)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f B.f<v<2f C.u>2f D.f<u<2f4. 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 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5. 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B.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C.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D.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二、填空7.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 物距为32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 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移到离 凸透镜16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C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已知u1=32厘米,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2) f<u1<2f, 即f<32厘米<2f 所以16厘米<f <32厘米 因为u2=16厘米<f
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2f 成像情况
正、倒 大、小
性质 实像
像距 f<v<2f
倒立
缩小
(1)
u=2f f<u<2f
u=f
倒立 倒立
等大 放大
不成像
实像 实像
v=2f v>2f
——
(2)
u<f
正立
放大
像与物 (3) 虚像 同侧
1、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里?
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焦点是倒立像与正立像的分界点。 当u>f时成实像,可放大或缩小;
1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在光屏上 成放大的像,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C 则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40厘米
已知u1=20厘米,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2) f<u1<2f, 即f<20厘米<2f 所以10厘米<f <20厘米 现要在光屏成缩小的像 f < v2<2f

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 物距为32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 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物体移到离 凸透镜16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D )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已知u1=32厘米,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1) u1>2f, 所以32厘米>2f 当u2=16厘米时, u2>f,所以成倒立实像
实像 实像
倒立
倒立 倒立
f<v<2f
v=2f v>2f
幻灯机 ——
放大镜
u =f
u <f 正立
不成像
放大 虚像
——
——
8、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离透镜 4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该凸透 镜的焦距可能为 ( C )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
已知v=40厘米,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1)
f <v<2f ,
即f <40厘米<2f
所以20厘米<f<40厘米
已知f=10厘米,成正立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3)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u<f ) 所以 u <10厘米
3、凸透镜的焦距为8厘米,要使它能 成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可能为( D ) A、6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20厘米
已知f=8厘米,成缩小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u>2f )
所以u>16厘米
凸透镜的焦距为8厘米,要使它能 成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可能为( C ) A、6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20厘米
4、一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 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 像离凸透镜 的距离可能为 ( C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5厘米
已知f=10厘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u>2f )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1) 所以 f<v<2f
拓展练习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在距该透镜焦点 3厘米的主光轴上找到像,则物体通过透镜 ( C ) A、一定成正立的像 B、一定成倒立的像 C、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拓展练习
3、先后把一个物体放在甲、乙、丙三个凸透镜 前20厘米处,通过甲透镜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通过乙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通过丙透镜 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甲、乙、丙三个透镜 的焦距关系是 ( ) B A. f甲>f乙>f丙 B. f甲<f丙<f乙 C. f甲<f乙<f丙 D. f甲>f丙>f乙
4、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和像如何变化?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当物从无穷远处向焦点移,像从焦点向无穷远处移, 且逐渐变大。
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和像如何变化?
物距越小,像距越小,像越小;
当物位于焦点内向透镜移,虚像同方向移向透镜。
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所以f min< v2<2fmax
即10厘米< v2<40厘米
解题思路
已知条件
确定对应的凸透 镜成像规律
求焦距 范围
判断成像情况或 求出其他量
再次确定与第二 次成像时对应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小结:
实验现象很重要
成像规律要熟记 透镜焦距是关键
数学工具不等式
拓展练习
1、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放在距焦点 3厘米的主光轴上,则 (A ) A、一定成放大的像 B、一定成实像 C、一定成缩小的像 D、一定成虚像
拓展练习
4、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分 别将离透镜18厘米、12厘米和4厘米,各能得到 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 透镜的焦距为 ( C ) A. 18厘米>f>12厘米 B. 12厘米>f>8厘米 C. 9厘米>f>6厘米 D. 6厘米>f>4厘米
拓展练习
5、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当物距u1=4厘 米时,得到一个正立的像;当物距u2=7厘米时, 得到一个倒立的像。这个倒立像与物体相比 ( A ) A. 一定是放大的 B. 一定是缩小的 C. 可能是放大的 D. 可能是缩小的
当u=f时不成像; 当u<f时成虚像,且一定是放大的。
2.缩小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在哪里?
两倍焦距处是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当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当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当f<u<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当u<f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3、实像总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虚像呢?
实像: 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 光屏上所成的像; 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 虚像: 总是正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透过透镜观察到的像; 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的主光轴 上, 在凸透镜的同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 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 ) A、8厘米 B、16厘米 C、24厘米 D、40厘米
6、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放在凸透镜 前15厘米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D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在离凸透镜15厘 米的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B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拓展练习
8、用凸透镜成像时,发现当物体向透镜靠近时, 像也随之向透镜靠近,则该像 ( D) A. 可能是实像 B. 不一定是放大的像 C. 可能是倒立的像 D. 一定是正立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成像情况 像距 应用 照相机 ——
正、倒 u>2f
u=2f f<u<2f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性质 实像
1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 距为32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 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移到离凸透镜 20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
已知u1=32厘米,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2)f<u1<2f, 即f<32厘米<2f 所以16厘米<f<32厘米 当u2=20厘米时, 对16厘米<f<20厘米的凸透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对20厘米<f<32厘米的凸透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拓展练习
6、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从 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分别成像于两倍焦距外的 C、D两点,由此可知 ( B ) A. AB=CD B. AB<CD C. AB>CD D. 无法比较
拓展练习
7、如图所示,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主光 轴上,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它成像在B点时,当 点光源放在B点时,它成像在C点,那么此凸透镜 应位于 ( D ) A. C点右侧 B. B与C之间 C. A与B之间 D. A点左侧 A B C

1、放映幻灯时,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 C ) A.小于焦距 B.等于焦距 C.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大于两倍焦距 Nhomakorabea像
用照相机给物体拍照时,照相底片离镜头的 距离应 ( C ) A.小于焦距 B.等于焦距 C.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大于两倍焦距
2、一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要看到 一个正立的像,物体应在凸透镜前( A) A、小于10厘米处 B、10厘米处 C、10厘米到20厘米间 D、大于20厘米
解题思路
已知焦距
确定对应的凸透 镜成像规律
判断成像情况 或求出其他量
7、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时,在屏 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 小为 ( D ) A、 f>20厘米 B、 10厘米<f<20厘米 C、 f=10厘米 D、 f<10厘米
已知u=20厘米,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1) 即u>2f, 20厘米>2f 所以f<10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