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0安徽高二月考)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2.(2020吉林榆树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对免疫活性物质的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也可由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
3.(2021湖北高三模拟)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
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人体内的溶菌酶、细胞因子、抗原、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4.(2020辽宁开原二中高二期中,改编)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处于外界环境中,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故人体内癌变细胞的清除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5.(2020山东滕州一中高二月考)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或正常)。
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
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自稳和监视功能。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它包括感受器的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神经元,以及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
例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感觉到寒冷时,我们会打喷嚏或颤抖以增加体温。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相应的靶组织或器官,调节其功能和代谢。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3.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它们通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调控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和稳态。
例如,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来清除病原体,并最终恢复机体的健康状态。
《免疫调节》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一、课本回放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等)吞噬细胞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T细胞(在中成熟)细胞1、 B细胞(在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和功能第一道防线:、等免疫(先天免疫)2、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吞噬细胞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和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细胞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3、抗原与抗体(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细胞抗原→→吞噬细胞→→细胞→→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产生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细胞抗原→→吞噬细胞→→细胞→→→→→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特点:、、;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艾滋病(主要攻击细胞)二.精典例题考点1:考察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例1]下列哪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B.接种卡介菌预防结核菌感染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解析: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称非特异性免疫。
而在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称特异性免疫。
答案:A考点2:考查抗体的相关知识[例2]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解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它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答案:A考点3:考查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例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免疫调节PPT课件(1)

)
D.皮肤和黏膜的屏蔽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名师点拨]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达标训练 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
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 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C.B 淋巴细胞 B.T 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 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 肿瘤 等。 (3)方式 1)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T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注:抗原是能引起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专门抗击抗原的 蛋白质 。
2)细胞免疫——直接接触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①
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和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 和个体差异。
(3)艾滋病 1)概念: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病, 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HIV 攻击的目标:
T
细胞。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胞,以及 癌变 的细胞。 2.免疫学的应用
3.免疫活性物质
(1)含义 由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实例: 抗体 、 淋巴因子 、溶菌酶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 皮肤 、 黏膜 。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 吞噬 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3、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麦芽糖的水解C.碳酸氢盐的形成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消化液属于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7、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8、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0、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氨基酸、DNA聚合酶、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S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HPO、葡萄糖、氨基酸D.Na+、2-41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1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14、2015年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她的团队研发的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每年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免疫调节》最全知识点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 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 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 却并未感到不适。
一、免疫的概念
机体识别“自己”和”异己”成分,破坏和 排斥进入人体的病菌或病毒,监视并清除人体 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以维持 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_⑦__可__以__分__泌__抗__体__而__④__不__能_ (3)过程③表示__T_细__胞__分__泌__淋__巴__因__子__刺__激__B_细_,胞的增殖分化
过程⑤表示_病__菌__(_抗__原__)直_。接刺激④
活学活用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抗原
直接
分化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处理)
(T呈细递胞)(B识细别胞)增殖分化
快速 浆细胞
与抗原 结合
抗体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抗原
分化 记忆细胞
增
吞噬细胞 (处理)
(T识细别胞)殖分化
快速 效应T细胞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抗原释放
与靶细胞 结合
裂解 凋亡
细胞免疫
思考:参与免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 物质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吞噬 细胞
T细胞
B细 胞
记忆 细胞
浆细 胞
淋巴 因子
抗体
功 能
吞噬 处理
呈递 抗原
呈递抗
原、产 增殖 生淋巴 分化
因子
保持 对抗 原记 忆
产生 抗体
2.4免疫调节(1).ppt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作用 范围广,速度快,作用弱.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针对某特定 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以及分泌物中的杀菌物质等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艾滋病
•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 传染病。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 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 能。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类型
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获得性免疫)
过敏反应
• 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 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 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及特点: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2.1人体的稳态(五)(免疫调节)1

2.1 人体的稳态(五)免疫调节(第1课时)学案编号05编制:万晓涛 审核:张统省 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 了解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3.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4. 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两者的关系。
【质疑讨论】1.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2.为什么免疫系统可以成功抵御大多数病毒,确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自学质疑】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性的,对 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特异性免疫( 性的,对 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三、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1、免疫系统的功能: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 ;3、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 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 细胞起作用)4、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 细胞 B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 ,最后被 吞噬消化 5、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 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 T 记忆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见课本P21) 【矫正反馈】1、在胸腺内发育的造血干细胞将成为……………………( )A 、淋巴细胞B 、B 细胞C 、T 细胞D 、记忆细胞 2.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 .抗体B .抗原C .细胞因子D .溶菌酶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 A .先天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 A .皮肤和黏膜 B .血液和消化液 C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 .溶菌酶 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 A .氨基酸和核糖体 B .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 .核苷酸和核糖体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 A .牛痘病毒 B .细菌 C .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 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 ) A .吞噬细胞 B .T 细胞 C .B 细胞 D .记忆细胞 9.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 细胞发挥免疫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 淋巴细胞D.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0.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效应T 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B .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生长激素C .记忆细胞在免疫的全过程中都能发挥作用D .T 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11.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
HIV攻击人体T 细胞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系统组成
T细胞和B细胞
淋巴细胞是由骨 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 化、发育而来。一部 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流 进入胸腺,并发育成 淋巴细胞,称为T淋 巴细胞,简称T细胞。 另一部分造血干细胞 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 巴细胞,简称B细胞。
Go back
• 抗原(antigen):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的物质就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 蛋白质等物质,决定人的血型的血细胞上的糖蛋白 等 (antibody):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够特异性抗 • 抗体 击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抗毒素、 凝集素、溶解素、沉淀素等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 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如伤寒杆 菌只能与抗伤寒杆菌抗体结合,而不 能与抗痢疾杆菌抗体结合。这种特异 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 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 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 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