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2.3和2.4

合集下载

物理必修一二三所有公式及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三所有公式及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三所有公式及知识点一、必修一1. 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1) 物理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和理论两种。

2) 物理研究的基本手段是观察、实验和推理。

2.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1) 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而单位则是用来规定物理量大小的标准。

2) 国际单位制SI制的七个基本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3. 运动的描述1) 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s/Δt。

3)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2-v1)/t。

4. 物体的运动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原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加速度的大小与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力,且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力的合成与分解1) 牛顿力学中所讨论的力都是对物体的作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必修二1. 力的大小和方向1)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则用箭头表示。

2)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力的合成结果。

2. 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E=mv²/2。

2)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与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数量相等。

3. 功和功率1)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其计算公式为W=Fs*cos⁡θ。

2) 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其计算公式为P=W/t。

4. 质点系和刚体的平衡1) 质点系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矢量的代数和为零。

2)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矢量和合外力矩矢量均为零。

5. 重力和重力势能1)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有关。

2)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E=mgh。

苏教版物理必修一公式汇总

苏教版物理必修一公式汇总

苏教版物理必修一公式汇总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对于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都需要通过数学方式进行描述和分析。

公式作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能够精确而简洁地概括物理定律和关系。

本文将对苏教版物理必修一中涉及的公式进行汇总和详细讨论。

1. 运动学1.1 一维运动匀变速公式- 位移公式:$S=\frac{1}{2}(v_0+v)t$- 速度公式:$v=v_0+at$- 加速度公式:$v^2=v_0^2+2aS$- 位移公式:$S=v_0t+\frac{1}{2}at^2$1.2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角速度公式:$\omega=\frac{\theta}{t}$- 速度公式:$v=\omega r$- 周期公式:$T=\frac{2\pi}{\omega}$- 圆周运动公式:$a_c=\frac{v^2}{r}=\omega^2r$1.3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垂直向上抛物线运动:$h=\frac{v_0^2}{2g}$- 垂直上抛运动(t最大高度):$h=\frac{v_0^2}{2g}$-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h=\frac{1}{2}gt^2$2. 力学2.1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2 弹力- 弹簧伸长或压缩:$F=kx$- 个体弹力:$F_k=-kx$- 系统弹力:$F_c=-k(x_1+x_2)$2.3 动能和功-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动能的变化:$\Delta E_k=\frac{1}{2}m(v_2^2-v_1^2)$- 功的公式:$W=Fs\cos\theta$2.4 动量定理- 动量公式:$p=mv$- 冲量公式:$I=\Delta p=F\Delta t$- 动量定理:$F\Delta t=\Delta mv$3. 能量和功3.1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开始系统的机械能等于结束系统的机械能。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用速度—时间的图象推导位移与时间关系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我们先把物体的运动等分成5 个小段(如图乙),我们以每小 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乘以时间近 点拨:通过分析“矩形与倾斜
直线间所夹小三角形面积”随
小矩形分割数目的增多而减小, 说明当小矩形数目为无穷多时, 直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小矩 形面积之和。
1.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的图
面积 。如图所示,在0~ 线和坐标轴包围的_____
梯形 的面积。 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_____
1 2 v t at 。 0 2.位移公式:x=___________ 2 1 2 at 匀加速直线 (1)当v0=0时,x=______ ,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__________ 2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vt 。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____ 平行于时间轴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___ 直线 ,v-t图象与对应的坐标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 ______ 位移大小 。 等于物体的__________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2 1 2
) )
(2)公式 v 1 (v 0 v) 适用于任何变速运动。( 等。( )
(3)在x-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与物体的位移相
(4)x-t图象既能表示直线运动,也能表示曲线运动。(
)
提示:(1)公式 x v 0 t 1 at 2 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故(1)对。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2 3 4
课时目标·导航 课前感知·预习 课堂导学·探究 分层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2.3匀变速运动vt图像专题 (共1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2.3匀变速运动vt图像专题 (共17张PPT)

A.
B.
.
C.
D.
课后作业
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 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 时20s,行进了50m.求汽车的最大速度。
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B.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 位移大小之比为2:1 D.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v (m/s)
4
1 -4
35
7 t (s)
例2、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 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C. 小车做曲线运动 D. 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m
写已知量: v 0 v0 12 a5 v 0
默写公式 : v v0at
代入汽车经过2.4s后停下来 了
第二步:求位移
写已知量:v0 12
a5
t 2.4s
默写公式:
x
v0t
1 2
at2
时间是2.4s哟!
x
v0t
1 2
at21 52.41 2(5)2.4214.4m
会用图像解决问题(一)
如图:飞机起飞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后速度达到100m/s。 求:位移?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1/62021/11/6November 6,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1月2021/11/62021/11/62021/11/611/6/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1/62021/11/6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由v2-v02=2ax得 02-(15m/s)2=2×(-0.167m/s2)·x
解得 x=675m
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减到0时,可以将这个运动看成是反向 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从而使问题的解答更加简 便快捷。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
例1: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既要在航母上起飞,也要在航母上降落。 (1)某舰载机起飞时,采用弹射装置使飞机获得10m/s的速度后, 由机上发动机使飞机获得25m/s2的加速度在航母跑道上匀加速前 进,2.4s后离舰升空。飞机匀加速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以飞机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有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时间的关系
开始时(0时刻)物体位于坐标原点,在t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为x
0
Δt
t
0
Δx
x
时间 位置
时间间隔Δt=t-0=t 位移Δx=x-0=x t时刻的位置坐标x即可表示为t时间内的位移x
问题1:一个物体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 时间t,如何求它的位移x呢?
对这一过程,动车的初速度v0是35m/s,末速度v是15m/s,位移x为 3000m,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
由v2-v02=2ax得 (15m/s)2-(35m/s)2=2a·3000m
解得 a=-0.167m/s2
接上文,它还要行驶多远才能停下来?
对这一过程,动车的初速度v0是15m/s,末速度v是0,加速度a 为-0.167m/s2,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
方法一: x=vt 方法二: 由v-t图像求位移
即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在数值上等于图 中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
问题2:如图所示,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矩形 的面积有时在时间轴上方,有时在时间轴下方,这时图 像所围的面积有何不同呢?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机械基础1.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热、电磁等等。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

1.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1.3 运动与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1.4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物体的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 1/2mv^2。

-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受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 功(W)可以通过力(F)乘以运动的距离(s)来计算,即W = Fs。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2.1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2 抛体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抛体运动。

- 抛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上一章教科书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本节介绍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按教科书这样的方式来接受极限思想,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不会有太多困难的。学生学习极限时的困难不在于它的思想,而在于它的运算和严格的证明,而这些,在教科书中并不出现。教科书的宗旨仅仅是“渗透”这样的思想。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直接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
这节课我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投影)提出问题:取运动的初始时刻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同学们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写公式并回答:x=vt。理由是:速度是定值,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学生活动:学生在坐标纸上作x-t图象。
总结:培养学生把数学课的知识在物理课中应用,体会物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做关系式图象的处理技巧。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学生画的草图,让学生分析作图的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讲解。
总结:培养学生结合数学图象和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
教师活动:(投影)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一位同学问:“我们研究的是直线运动,为什么画出来的x-t图象不是直线?”你应该怎样向他解释?
2、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实行A、B、C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极限法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很透彻,所以讲解时一样需要详细。对于公式学生若仅限套公式,就没有多大意义,这需要教师指导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国过程,进而灵活的掌握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共33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共33张PPT)
速度。
答案:390 m
二、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如果只有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能否用位移公 式解决?
能,但不简便
位移公式: 速度公式:
联立求解,消去时间t
二、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公式:
速度公式:
二、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缺“t”公式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如果在所研究 的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这个公式求解,往 往会更简便。
A.
B.
C.
D.
当堂训练
3.(多选)一辆小汽车在水平地面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 运动,某时刻该汽车以5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则( ) A.2s末小汽车的速度为10m/s B.6s内小汽车的位移为30m C.4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D.第3s内小汽车的位移是7.5m
4.在某次一级方程式赛车会上,某车手驾车沿直线赛道匀加速依次通过A、B、C 三点,已知由A到B,由B到C的时间分别为t1=2s,t2=3s,AB的距离x1= 20m,BC距离x2=60m,赛车在此赛道的最大速度为Vm=38m/s,求: (1)赛车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通过A点时的速度; (2)赛车通过C点后还能加速的距离。
衍生: 求位移:
求加速度:
二、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例3.动车铁轨旁两相邻里程碑之间的距离是1km。某同学乘坐动车时, 通过观察里程碑和车厢内电子屏上显示的动车速度来估算动车减速进 站时的加速度大小。当他身边的窗户经过某一里程碑时,屏幕显示的 动车速度是126 km/h。动车又前进了3个里程碑时,速度变为54 km/h。 把动车进站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动车进站的加速度是多少? 它还要行驶多远才能停下来?
次飞机着舰时的速度为80m/s,飞机钩住阻拦索后经过2.5s停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 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公式: 1.位移公式:x=vt 位移公式 t 2.在如图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的v 图象中,物体在t 2.在如图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物体在t1时间内 在如图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的 的位移对应着阴影部分的面积. 的位移对应着阴影部分的面积.
x = v0t + 1 a t 2
2
.
3.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3.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4.平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2 v2 v0 = 2ax.
v = vt
2
v0 + v = . 2
2位移与时间关系的 位移与时间关系的 公式: 公式:
公式如何推导? 公式如何推导?
1 2 x = v0t + a t 2
公式推导过程

4
v = v
t 2
v0 +度与位移 的关系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关系式 1.瞬时速度公式: 1.瞬时速度公式: 瞬时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2.位移公式: 位移公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 图象中的图线和t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的图线和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 轴包围的面积,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 包围的面积,如图所示, 阴影部分梯形的面积. 阴影部分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