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交替

合集下载

第二课时 直射点的移动与时差

第二课时 直射点的移动与时差

正午――直 射经线上的 时间为中午 12点。 子夜――与 直射经线相 差1800的经线 上的时间为 看图说出另外几条经线分别是 子夜0点。 什么时间?
再思考:2小时后,太阳是否仍然直射L1经线吗?如 果不是,那么直射在哪条上?12点又在哪条经线上? 太阳直射经线一定是 12 点 经线L1、L4、L7各为几点?
飞机起飞时旧金山时间为: 10月1日5时-16= 9月30日13时
飞机到达时时间为: 9月30日13时+10=9月30日23时
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称
为北京时间。(注意: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
计算:当北京时间是10点时,乌鲁木齐 (88°E)所在的地方时是几点?区时是 几点?
--(7:52和8:00)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北京当日 的日出时间(北京1160E的地方时)。
*半时区――某些国家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
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之相切的纬 线,可以确定直射点纬度 和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二)时间问题
1、地方时 ①地方时的含义 ――同一时刻,每一条经线都 有各自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 时间相差1小时。 *时间东早西迟。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 早,即先看到日出为早。但与我们平时所说的 迟早不同:地方时是同一时刻不同地点,而我 们平时说的时间是同一地点不同时刻。
a
时间差
b 12时
p
两点之间的 东西方向是相 对的。 一般以两点 间劣弧为准。
90° 45° 135° 45° 90° 135°

N
180°


180°
45° 90°
135°
45° 90°
135°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交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练习
黄赤交角
夏至(左)与冬至(右)
90 °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与秋分日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 26´N
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秋分

春分
春分
23º 26´S
(2)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 太阳日,即24小时 (3)昼夜交替的意义
A、使得地球的温差不大 B、是人们起居作息的时间参照
昼夜交替的假说: 1、地球不动 2 、地球自转,不公转
3、地球围着太阳转,不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晨昏线(圈)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与经线圈的关系重 合或者有夹角 5、晨昏线的移动
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 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昼夜交替
(1)辨析:“昼夜 现象”与“昼夜交替 现象”
“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
南回归线
冬至
1、昼夜和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因此,地球表面朝向太阳 一面为白昼,背向太阳的 一面为夜晚。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进行自 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 更替。
晨线和昏线的概念 晨线: 随地球自转,从 “黑夜”进入“白 天”的过渡线
昏 线
晨 线
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 “白天”进入“黑 夜”的过渡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轴”指 :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6月22日
9月23日
夏至
秋分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6月22日
9月23日
夏至
秋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12月22日
夏至
秋分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夏至
秋分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 北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春分
春分
9月23日
黄 道 南极上空看- 平 面 顺时针 远日点(七月初) 速度最慢; 近日点(一月初 )速度最快;
公 太 转 阳
旋 转 中 心
方向
轨 道
速度
周期
自 地 转 轴 自 西 向 东 公 太 转 阳
角 两极为0; 赤 速 其他约为 北极上空看- 道 度 15°/时 逆时针 平 线 两极为0; 面 速 从赤道向两 度 极递减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第1章 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第1章 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2小题每题3分共计66分)1.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是()A. 方向一致B. 周期一致C. 转动轴一样D. 产生的现象一样【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A正确3.关于地球的自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自转C.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D. 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现象【答案】B【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故A正确、B不正确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C、D正确4.7月1 日一游客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该游客的影子偏向()A. 正东方B. 正西方C. 西北方D. 西南方【答案】D【解析】7月1日是刚过夏至没几天(6.22)太阳还在赤道附近由于北京离赤道相对较远.太阳不是在北京正东方应该在北京的东北方向.所以升旗时出现的影子会有点偏西南方向.5.如果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 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旋转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 五带划分B. 昼夜更替C. 四季变化D. 地球公转【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用手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是地球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图中该实验能较好的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故选B6.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昼夜更替C. 四季变化D. 极昼、极夜现象【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产生两种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也就是太阳的东升西落②时间的差异即时差的变化故选B7.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A. 太阳绕着地球转B.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C.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D.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答案】D【解析】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选D8.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A. 方向B. 绕转中心C. 周期D. 产生的地理现象【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A9.如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10.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四季更替C. 昼夜交替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答案】C【解析】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都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1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逆时针D. 顺时针【答案】A【解析】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A12.地球运动既有自转又有公转两种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中相同的是()A. 季节变化B. 周期为一天C. 昼夜更替D. 方向自西向东【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故选D13.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选B1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A. 方向相同B. 周期相同C. 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D. 无相同之处【答案】A【解析】15.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是由于()A. 地球自转B. 纬度位置差异C. 地球公转D. 不同地区计时法有差异【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6.万德的同学上学通常都比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要早这是由于()A. 地球自转造成两地时间的差异B. 万德小朋友比乌鲁木齐小朋友勤奋C. 地球公转造成两地季节差异D. 两地气候不同【答案】A【解析】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任意时刻太阳都只能照亮它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被照亮的部分(昼半球)不断地向阴暗的部分(夜半球)转化这就是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因此万德的同学通常上学都比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要早故选A17.以下地理现象①昼夜②昼夜交替③四季变化④昼夜长短变化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⑥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⑤⑥【答案】D【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根据题意18.图中大圆和小圆分别表示地球赤道、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其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是()A.B.C.D.【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根据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可判断出CD图是南极图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的是C图说明此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根据题意19.下列地理现象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是()A. 极昼极夜B. 四季变化C. 昼夜更替D. 昼夜长短变化【答案】C【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20.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多颗地球其他人造卫星组网而成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约为()A. 1年B. 1月C. 1天D. 1小时【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所以其运行周期约为一天故选C21.地球自转的意义不包括()A. 昼夜交替B. 太阳东升西落C. 人类活动以自转周期1天为单位D. 四季更替【答案】D【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故D符合题意2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一天B. 一年C. 一个小时D. 一个月【答案】A【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的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23.(2)地球公转周期是________ 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________的固定夹角从而使得太阳光线直射点会发生有规律的来回移动23.(3)当地球光照出现乙图情况时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________处此时潍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23.(4)地球公转至轨道的①处时潍坊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23.(5)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参考________季的光照情况23.(6)地球公转到③处时太阳直射________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最北界线是________23.(7)地球由公转轨道上的①处向③处运动过程中潍坊市的白昼的变化是________ 获得的太阳光热变化________【答案】一天【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答案】一年, 66.5^circ【解析】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circ 的固定夹角从而使得太阳光线直射点会发生有规律的来回移动【答案】①, 昼长夜短【解析】乙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甲图中的①处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山东省潍坊昼长夜短【答案】高温多雨【解析】地球公转至轨道的①处即夏至日时潍坊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该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答案】冬【解析】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参考冬季的光照情况该季节在一年内太阳高度最小【答案】南回归线, 南极圈【解析】地球公转到③处即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上出现极昼的最北界线是南极圈【答案】逐渐变短, 逐渐减少【解析】地球由公转轨道上的①处向③处即由夏至日向冬至日运动过程中潍坊市的白昼逐渐变短获得的太阳光热变化逐渐减少24.(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的弧线上添加箭头以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24.(2)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当地(东七区)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声明一架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航班MH370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失联位置位于图中甲地(06°55′15″N 103°34′43″E).MH370失去联系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失联位置位于北京的________方向.24.(3)0°纬线的长度约是________千米.24.(4)图示时刻北京是________(白天、黑夜).北京的昼夜更替是由地球的________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24.(5)乙、丙两区域中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答案】【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答案】3月8日凌晨3点40分, 西南【解析】北京时间是采用东八区的区时根据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可知 MH370失去联系时北京时间为2014年3月8日凌晨3点40分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知失联位置甲地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答案】4万【解析】0°纬线是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是4万千米.【答案】白天, 自转【解析】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是白天昼夜更替是由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答案】丙【解析】读图可知乙、丙两区域所跨的经纬度相同根据纬线由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即经线长度相等可知乙、丙两区域中丙面积较大.25.(1)本图表示地球的________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25.(2)由于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________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________.25.(3)当地球运动到A处时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答案】公转, 一年【解析】本图表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年即365天.【答案】太阳光照, 相反【解析】由于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答案】春【解析】当地球运动到A处时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季.26.(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 请在甲图中的短弧线上加上箭头正确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26.(2)甲图中A代表的节气是________ 当地球运动到图中B时你学校所在地应该是________(填季节)26.(3)当地球光照出现乙图情况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选填昼= 夜昼\lt 夜昼\gt 夜)此时刚好是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________处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 这条纬线是________(填五带)与________(填五带)的分界线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 26.(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地球大致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用字母表示)之间这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________方向移动【答案】自西向东【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答案】夏至, 秋季【解析】甲图中A代表的节气是夏至当地球运动到图中B时学校所在地山东省应该是秋季【答案】昼lt 夜, C, 23.5^circ S, 南温带, 热带, 热带, 寒带, 温带【解析】当地球光照出现乙图情况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昼\lt 夜此时刚好是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 C处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23.5^\circ S 这条纬线是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温带【答案】D, A, 北【解析】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此时地球大致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D和A之间这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27.(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光照射情况直射点纬度是 ________纬________度27.(2)A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 B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 C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27.(3)这一天你家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27.(4)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得到的光热多?答 ________27.(5)北半球进入什么季节?答 ________27.(6)南半球进入什么季节?答 ________27.(7)在图中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答案】6, 22, 北, 23.5【解析】从图中看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了北回归线(23.5^\circ N) 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答案】24, 12, 0【解析】从图中看出 A点位于北极圈上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A点的昼长是24小时 B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的点永远昼夜等长所以B点的昼长是12小时 C点位于南极圈上此时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所以C点的昼长是0小时【答案】昼长夜短【解析】从图中看出我的家乡位于北半球此时的北半球昼长夜短【答案】北半球【解析】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得到的光热最多【答案】夏季【解析】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季【答案】冬季【解析】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为冬季【答案】如图【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28.(1)将地球公转的方向用箭头标示在如图右上角的方框内28.(2)图中A、B、C、D代表的节气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8.(3)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28.(4)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________点附近的位置28.(5)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________点或________点该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答案】图中字母代表的节气 A为秋分 B为冬至 C为春分 D为夏至【解析】图中字母代表的节气 A为秋分 B为冬至 C为春分 D为夏至【答案】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解析】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答案】南回归线【解析】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D点(夏至)附近的位置【答案】D【解析】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C点(春分)和A点(秋分)该日太阳垂直照射赤道【答案】C, A, 赤道【解析】29.(1)甲岛位于乙岛的________方向甲、乙两岛屿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岛29.(2)两岛屿中接受到太阳辐射较多的是________岛年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__岛29.(3)我们放暑假时甲岛的________(填“A”或“B”)区域正值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时期【答案】(1)西北, 乙【解析】(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依据两岛所在的经纬度可判定甲岛位于乙岛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甲、乙两岛屿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乙岛【答案】(2)乙, 甲【解析】(2)两岛屿中乙岛大部分位于热带接受到太阳辐射较多年降水量较多甲岛接受到太阳辐射较少年降水量较少【答案】(3)A, 极昼【解析】(3)我们放暑假时北半球为夏季甲岛的A区域正值极昼时期30.(1)在图中赤道上用“\rightarrow ”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30.(2)在图中用“\,//\,”表示出夜半球.30.(3)当北半球在________和________(节气)时将出现这种光照情况.30.(4)今天(6月19日)郑公的白昼时间比图示光照情况时的白昼时间________(长、短、相等).30.(5)小慧同学是位天文爱好者她通过长时间观测发现在同一时间学校旗杆的影子冬季比夏季长的多.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2)(3)春分秋分(4)长(5)C.【解析】解(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答案】【解析】(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照射到的一半是白天照不到的一半是黑夜【答案】春分, 秋分【解析】(3)读图可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答案】长【解析】(4)6月19日郑州的白昼时间比图示光照情况时的白昼时间长.【答案】C【解析】(5)在同一时间学校旗杆的影子冬季和夏季长短不一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3°26′N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实验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来验证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例如傅科摆实验和日晷仪等。
昼夜交替现象的应用
时间计量
由于昼夜交替的规律性,人们可以使用它来计量时间,从而发明了日晷仪等计时工具。
农业活动
昼夜交替对农业活动也有影响。例如,农民可以根据季节和昼夜长短来安排种植和收割 等农活。
THANKS
使用地球仪和光源模拟地球的自转,观察昼夜交 替的现象。
影子的长度变化
在日出和日落时分,观察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角对影子长度的影响。
ABCD
日出日落的实验
在室外或阳台进行日出日落的模拟实验,记录太 阳从地平线升起和落下的过程。
昼夜交替的成因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理 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昼夜交替现象
• 引言 •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 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与实验 • 昼夜交替现象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昼夜交替现象的定义
昼夜交替现象是指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相对 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倾斜,导致太阳在地球表面上的直射点 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的现 象。
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 要条件之一。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需要24小时,这个自转轴是倾斜的,因此地球上 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会面向太阳或背对太阳,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太阳直射点移动
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 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从而形成季节变化 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辐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求地方时
求经度
(4) 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
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区时(标准时) 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
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1、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 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 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 合为一个时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 分46秒,叫做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 在地球公转图上如何判断二分二至 日: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
D
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
A
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
B
N
A
二、地方时
(1) 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
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D
夏至日
A
太阳
C
冬至日
B
地球位于A位置时,距太阳最远,为远日点,时 间为7月初,最接近北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转 方向可依次判断B、D位置分别对应秋分日、春 分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º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 •春分
º
•赤 •秋分道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昼夜交替
•1、昼夜和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 体,因此,地球表面朝向 太阳一面为白昼,背向太 阳的一面为夜晚。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进行 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 夜更替。
•昏线
•晨 线
•晨线和昏线的概念
•晨线: • 随地球自转, 从“黑夜”进入“白 天”的过渡线
•昏线: • 随地球自转, 从“白天”进入“黑 夜”的过渡线
•晨昏线(圈)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 直•3、永远平分赤道
•4、与经线圈的关系重 合或者有夹角 •5、晨昏线的移动
•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 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交 替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练习Βιβλιοθήκη 黄赤交角夏至(左)与冬至(右)
•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9 0 °
•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与秋分日
•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昼夜交替
• (1)辨析:“昼夜 现象”与“昼夜交替现 象”
•“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
•(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

太阳日,即24小时
•(3)昼夜交替的意义
• A、使得地球的温差不大 • B、是人们起居作息的时间参照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