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同步习题3及答案解析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3汽化与液化 课时练习 含解析

12.3汽化与液化考点一、汽化和液化现象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汽化现象。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A说法正确。
冬天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空气中形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故B说法正确。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树木内的水分,故C说法正确。
烧开水后,温度很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D。
3.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答案】C【解析】选C。
本题考查“白气”的理解。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C。
4.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答案】D【解析】选D。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精选练习考点一、汽化和液化现象1.(2019·某某一模)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汽化现象。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2018·某某中考)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A说法正确。
冬天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空气中形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故B说法正确。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树木内的水分,故C说法正确。
烧开水后,温度很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D。
3.(2017·某某中考)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答案】C【解析】选C。
本题考查“白气”的理解。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C。
4.(2019·某某)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答案】D【解析】选D。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评

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评一填空题1、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做汽化;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的过程是________热的过程.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在实际生活中,有时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很不方便,现在很多地方用液化气做燃料,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瓶里去的.3、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是:都是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汽化过程,都要从周围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不同点是:蒸发仅是在液体__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液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在__________温度都能进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即__________下才能进行。
4、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晾干,是为了增大液体的____ ____,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 ___,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________________使衣服尽快晒干。
5、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的缘故。
6将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大量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离壶嘴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_而发生的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图1_____________;如果这时在壶嘴处放置一片玻璃片(如图1所示),会发现正对壶嘴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7、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医生把小镜子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先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___而形成的现象.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_____的(选填“上”或“下”).9、小明参加生存夏令营,学到了如何获得饮用水的野外生存知识.如图2所示,用一个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将袋口扎紧后,在下方开一个小孔,在小孔下方放上接水的容器,利用植物中水的不断_______和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就能获取可饮用的水了.10、“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和“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的原因分别是 、 .11、如图3,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12.3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12.3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沪科版九年级上册《12.3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 下例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 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B. 将湿衣物放烈日下晒C. 将谷物摊开来晒D. 用保鲜膜盖住水果2. 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
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A. B. C. D.3. 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B. 提高湿纸的温度C. 加大湿纸的表面积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 如图是特色菜“纸锅烧豆腐”。
将盛有豆腐、水和调味品的纸锅直接放在固体酒精上烧,发现纸锅不会被烧坏;小明认为是纸锅里的水在沸腾时到达沸点后温度不变,达不到使纸燃烧的温度。
下列操作能证明小明观点的是( )A. 把空纸锅放在酒精上烧B. 把纸锅换成铁锅C. 把固体酒精换成煤气灶D. 用扇子加大火力5.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6. 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7. 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 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 后者是液化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8.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课时作业(三)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含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课时作业(三)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含解析)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三)汽化与液化(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2.(2012·安顺中考)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3.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5.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8分)6.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是他们重要的水资源,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露水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热。
7.(2012·茂名中考)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解析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作业(3)12、3汽化与液化(含解析)word版(2019~2020学年度)

课时作业(三)汽化与液化(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2.(2012·安顺中考)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3.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5.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8分)6.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是他们重要的水资源,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露水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热。
7.(2012·茂名中考)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
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
8.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汽化与液化》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汽化与液化》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戴口罩可以预防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容易起雾,这是汽化现象C.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晨、午检用的水银体温计是运用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寒露”中“露”的形成是()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3.“元宵节”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在煮汤圆的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锅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不变 B.锅边沿冒出的“白气”实质是水蒸气C.锅中的水沸腾后的温度一定是100℃ D.锅中汤圆温度升高,它所含热量增加4.如图所示,四个节气对应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惊蛰冰化水B.立秋露珠形C.立冬霜来降D.大寒挂雾凇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6.“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与节气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B.“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一场秋雨一场寒”,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7.入冬的长汀,爸爸开车和小汀去外婆家,车开了一会儿,如下左图车前窗玻璃变得雾蒙蒙的;于是,爸爸打开车内空调,对着前窗玻璃吹风,发现玻璃迅速清晰起来。
12.3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题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自主预习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2.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其异同点如下表:3.液体蒸发随时都在发生,液体温度越,液体表面积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液体蒸发就越快。
4.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热,但它的温度却,这个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同种液体的沸点与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 .5.汽化过程中热,液化过程中热。
6.使气体液化常见的方法有:(1) ;(2) 。
随堂练习1.夏天,身体健康.的王刚同学从游泳池起来后,冷得直哆嗦,这是因为水的缘故。
2.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汽”,这是呼出的遇到冷空气成的 .3.如图所示是水沸腾时观察到的实验情景,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则此实验环境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和的方法实现,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5.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6.(2011.泰安)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D.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灯帽7.(2012.徐州)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 )A.液化 B。
沸腾 C.凝固. D.蒸发8.(2012.衢州)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
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 )A.液化 B.汽化C.凝固 D.熔化课后提升9.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 ( )A.汽化 B.液化C.熔化 D.凝固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与液化》同步习题
【基础练习】
1.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__,从而加快衣服上水分的蒸发.
2.“神舟五号”发射时,“长江二号F型”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3.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
4.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湿衣服在通风向阳处比在阴凉密闭的房间里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
6.为使潮湿的衣服尽快变干,你可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夏天,自来水管外有“出汗”的现象,这是空气的______
___遇冷后发生的________现象。
8.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 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人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
C.放人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燥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采.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11.炎热的夏天,打天电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风降低了人周围空气的温度
B.电风扇吹采的是凉风
C.吹风加快了汗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
D.电风扇有制冷的效果
12.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
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B.
C.D.
13.夏天,小帆同学揭开棒冰的包装纸后发现棒冰会冒“白气”,这个现象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升华14.夏天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示数将会( )
A.降低,不再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升高,不再降低
1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16.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
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17.(多选)下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18.用纸叠一个能盛水的纸盒,盛水后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水都沸腾了,但纸盒却完好无损,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19.“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版权所有:21教育】
(a) (b)
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数据(见下表):
第______分钟时的数据;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
___℃.
【能力提升】
21.设计一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将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22.请举出两个有实用价值的液体蒸发吸热的应用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图图2 图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24.【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上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9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成中,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温度 (B)
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
图16 图17 图18
液体的表面积 (C)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D)液体的种类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__:【选填:(A)、(B)、(C)或(D)】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温度
2.吸热
3.酒精具有蒸发致冷的作用
4.汽化,液化
5.这样可以提高液体温度从而加快蒸发速度
6.①挂在向阳处②挂在通风处③把衣服摊开
7.水蒸气,液化
8.
B 9.A 10.B 11.
C 12.C 13.B 14.B 15.B 16.
A 17.BC 18.(略) 19.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能继续吸热. 20.b,a,(1)12 (2)98
【能力提升】
21.方法: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的水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方法有多种)
22.(1)生病发烧时用酒精擦身体,酒精蒸发吸收热量,使身体降温;(2)电冰箱的液态氟利昂蒸发吸收热量,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