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点大全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物体时,有三种可能性:透射、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光遇到物体表面后从物体上弹回的现象。
2.光的折射:光沿着直线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上发生偏折,而且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比例恒定。
3.光的散射:当光线经过粗糙的物体或其中的微小颗粒时,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会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我们看到物体所发出的光。
4.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和分离的现象。
它是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
5.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光的棱镜:光的棱镜是一种能够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的器件。
光经过棱镜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
7.光的镜面反射和成像:当光遇到平滑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现象。
通过规则的反射,光线会形成一个虚像。
8.光的像的构成:像是由光线交错而形成的。
光线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通过光学器件(如镜子、透镜)形成像。
9.光的波动理论:光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现象。
10.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重叠在一起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形式。
11.光的衍射:当光经过一个孔或者通过一个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得光能够绕过障碍物并传播到原本无法照到的区域。
12.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振动方向的特定取向。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筛选和分离。
以上是初中物理光现象的重点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光进行实验和应用。
同时,这些知识也是理解更高级物理概念的基础。
光现象物理知识点

光现象物理知识点一、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波动的方式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1. 直线传播:当光传播的介质不发生改变时,光会沿着直线路径传播。
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在同一介质中是恒定的。
2. 折射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移。
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界面是光滑的,光线会发生反射,即光线会按照与界面法线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返回原介质。
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2. 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界面不平滑,光线会发生折射,即光线会按照一定的角度进入新的介质。
折射的角度由斯涅尔定律决定,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在两个介质中是恒定的。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不同颜色分离出来的现象。
1. 空气中的色散:当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太阳光就会分离成七种颜色的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2. 物质中的色散:当光通过透明物体(如玻璃、水等)时,由于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光也会发生色散现象,使得光线分离成不同的颜色。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叠加时产生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干涉分为两种类型:衍射干涉和干涉。
1. 衍射干涉:当光通过一个狭缝或物体的边缘时,光波会发生弯曲和扩散,使得光线在背后的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2. 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在空间中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光波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干涉可以是构成明纹和暗纹的现象,这取决于光波的相位差。
五、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物体的边缘或狭缝时,光波会弯曲和扩散,使得光线在背后的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证据之一。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热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知识点总结光是我们周围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光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加深对光的理解。
一、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30万公里,是最快的传播媒介。
2.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直线传播方向的改变。
3.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二、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光线在入射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面上的反射角相等。
反射定律适用于平面镜和光的波动传播。
2. 平面镜的成像: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在反射面上有一个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与物体的距离和高度相等,且左右呈左右对称。
三、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现象: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会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不同的折射角度,使得光发生色散。
著名的色散现象包括彩虹和光的折射。
2. 彩虹的原理:彩虹是太阳光在雨滴中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太阳光穿过雨滴时,被折射和反射多次,形成彩虹的不同颜色。
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的关系为:入射角的正弦除以折射角的正弦等于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2. 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起着关键作用。
五、光的衍射和干涉1.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物体的狭缝或遇到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使得光能绕过障碍物传播并产生干涉效果。
2.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构成干涉时产生亮纹和暗纹。
光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对光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通过对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读者能够进一步巩固对光学的基础知识,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复习第一节 光沿直线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若介质不是同种均匀的光线会发生偏折,也就是折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
5、小孔成像: 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的形状对成像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
物远像小,屏远像大。
像的大小会改变,当物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时,光屏上的像越小。
当屏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时,光屏上的像越大。
当物与小孔的距离跟屏与小孔的距离相等时,像跟物大小相等。
6、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用c 表示,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小取3×108m/s 。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 43,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32。
第二节 光的反射1、光线从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返回原介质,叫做光的反射。
2、如图是一束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光的反射入射光线是AO ,反射光线是OB ,法线是ON ;(注意箭头指向)入射角是∠AON,反射角是∠NOB 。
当入射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0,反射角为00.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AOM ,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BOP 。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在回答时一定要注明是什么现象,光路可逆)4、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
5、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的现象叫做漫反射。
光现象每节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每节知识点总结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过程。
光的传播可以分为直线传播和曲线传播。
在真空中,光线传播的路径是直线的,即直线传播。
但当光线遇到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这时光线就会产生曲线传播的现象。
1.1 直线传播在真空中,光线传播是直线的。
这是因为真空中没有物质分子,光线不受到任何干扰,所以能够沿直线传播。
而在空气中,光线也基本上是直线传播的。
1.2 曲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介质界面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折射率不同,会产生反射和折射。
这时光线的传播路径就会产生曲线,即发生了曲线传播的现象。
比如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会发生折射,从而改变传播路径,产生曲线传播的现象。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粗糙物体表面,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反射是光在物体表面照射后,按照和入射角相等的规律反射出去的现象。
在反射过程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1 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规定了光线在物体表面反射时的规律。
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定律对于我们理解反射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出去的现象。
镜面反射使得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镜像。
镜子就是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制成的。
2.3 漫反射漫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粗糙不光滑的表面,被表面反射出去的现象。
漫反射使得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颜色。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和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折射过程中,光线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3.1 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规定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折射时的规律。
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介质的折射率。
这个定律对于我们理解折射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折射率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线折射能力大小的衡量。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学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包括自然光源如太阳、星星、萤火虫等,以及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等。
月亮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速度最快为3×10m/s=3×10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但可近似为3×10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的反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当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直线传播可以通过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现象来说明。
光的直线传播有多种应用,例如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小孔成像实验可以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光的反射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等现象来说明。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器材包括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行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其特点,器材包括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简单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简单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为光速,约为300000km/s。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光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可以通过光学器材或者在介质中进行传播。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n_1sinθ_1=n_2sinθ_2$。
这一定律和关系可以用来解释光的折射现象,也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
3. 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若表面是光滑的,光线会产生反射,并且遵循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规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夹角相等。
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反光镜、平面镜等。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当光通过不同介质的时候,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的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颜色的现象。
这一现象可以观察到彩虹、棱镜分光等现象。
光的色散也是分光仪、光谱仪等器材的基础原理。
5. 光的衍射当光线通过一个孔径或者通过物体的边缘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和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衍射,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阴影、光的干涉等现象。
光的衍射也是实验室中研究光学特性的重要方法。
6.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者多束相干光叠加后产生的干涉现象。
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的干涉可以用来解释反射膜、干涉仪、雨刷等现象。
光的干涉在光学测量、光学仪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7. 光的偏振光是一种横波,它在传播时会振动方向,这种特点称为光的偏振。
偏振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偏振片、偏振光等现象,也可以应用到光学调制、信息传输等领域。
8. 光的吸收和发射介质对光的吸收和发射是光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吸收和发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物质的电子结构、激发态、荧光、磷光、光谱特性等现象,也可以应用到激光、半导体器件、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总之,光现象是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和科研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现象、应用;2.知道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有关问题;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性质,能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4.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有关问题,解释一些现象;5.理解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6.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物体的颜色。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2/3)要点诠释:1、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2、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1光年=9.4608×1012km。
要点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4、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要点诠释:1、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沿原路返回。
2、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点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4、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要点诠释: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要点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2、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能发生折射,同时也能发生反射。
3、光的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要点五、光的色散1、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1.(2015•十堰校级模拟)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透过树丛的光 B.海市蜃楼C.手影 D.水中倒影【答案】D【解析】A、透过树丛的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不符合题意;C、手影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A类型二、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2. 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答案】B【解析】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使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空间的亮、暗与像的亮暗无关,只有物体变亮,物体才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变亮。
举一反三:【变式】当夜幕降临之后,如果我们想在室内通过玻璃门窗看清室外的景物,常常是关掉室内的灯,而在室外看室内的景物时,则不必如此。
这是为什么?【答案】当有强光和弱光同时进入人的眼睛时,人感觉到的是强光。
当室内亮灯时,屋内光线较亮,室内物体反射光线射到玻璃上成像,人看到的是屋内物体所成的像。
当关掉灯之后,室内较暗,室外景物反射的光可以通过玻璃折射入人眼,因此看室外景物要关掉室内的灯。
在室外看室内景物时,室内亮灯,室内物体反射的光线可以通过玻璃折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不必关灯。
3.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
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
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
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性质。
【答案】45;直线传播的【解析】从甲图观察口看到的是方格子,而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因此它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像刚好成在观察口的正前面,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而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总结升华】题目设置了新颖的情境,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类型三、综合应用与创新4.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m,他到像的距离是 m。
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答案与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1.7m的小明同学她在镜中的像高仍然为1.7m;(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人到镜面的距离为1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1m,则人到像的距离是1m+1m=2m。
(3)如图所示,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
EF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C′B′为ACB的像,因为OC=OC′,所以OC=1/2 CC′,EO=1/2 A′C′,FO=1/2 B′C′,EF=1/2 A′B′=1/2 AB。
EF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这就是镜的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
所放位置如图所示,镜的上端E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即想通过悬挂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身像(或脚尖),采用长度等于身高一半的镜片,但应悬挂到适当的高度即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在确定眼睛看到的某一范围时,最关键的问题是作出被看到范围的边缘光线,用到所学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等知识去解。
举一反三:【变式】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答案与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应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图中蓝色光线标注)。
B点是光的折射后找到墙面上的,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则入射光线由OM变为OC,折射光线由OB变为OB′,所以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5.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答案】B【解析】该题中,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
【总结升华】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中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般是在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大,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揭西县期末)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中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的硬币的位置是()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后降 D.不升不降【答案与解析】慢慢向杯中注水后,硬币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空气;我们看硬币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我们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随着水面位置不断升高,我们看到的硬币位置不断升高;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