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厨房中的物理

合集下载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刀切菜时变钝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刀面较光滑,是为了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菜与刀之间的摩擦。

 3、手拿菜刀切菜时,刀不会从手中脱落,因为手和刀把间存在摩擦力。

 4、煤气阀门开关很容易打开,利用了轮轴的原理。

 5、切菜时刀和菜板撞击发出声音,因为振动发声。

 6、抽油烟机工作时电机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用菜筐向锅中到菜,菜离开手进入锅中而菜筐却留在了手中,因为菜筐受力停止,菜由于惯性仍在向前运动进入锅中。

 8、蒸馒头和面时,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9、蒸熟的馒头变大了,因为受热膨胀的缘故。

 10、向锅中倒水,水向下流,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1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12、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13、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14、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15、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24页精选文档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24页精选文档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

厨房中的物理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3.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 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9. 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 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另: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编者的话:物理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注重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具体生活生产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会学习,避免死记硬背,学会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问题。中考试卷中甚至出现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块状试题,如“家庭用电系列”等,单个的大题小题更是不胜枚举。本文提供一组厨房中的物理现象,供参考。

(餐饮管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餐饮管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厨房中的物理一、厨房里面的物态变化知识姓名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4: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当看到从壶嘴冒“白气”时,我们就知道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的是现象。

5: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但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6: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各说明了什么道理?二、厨房里面的热运动知识1:在炒辣椒时,厨房里的人总是炒的眼泪直流,有的还打喷嚏,这是因为。

2: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子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三、厨房里面的压强知识1:家里的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这是为什么?2:在冬天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瓶开水,倒一部分出来后,再盖上软木塞,发现软木塞会跳起来;给热水瓶注开水,如果水只注了一半,盖上软木塞,过两三天时间想再使用瓶中的水,发现软木塞很难拔出来。

试解释上述两种情况。

3:在高山上煮食物,如果用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锅,食物则不会熟,而要用高压锅,请说说高压锅的原理?4: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浇冷却,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锅则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5:为什么高压锅煮饭容易烂四、厨房里的力学知识1:用同样大小的力,使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在桌上转动起来,将会发现,其中一个鸡蛋比另一个鸡蛋旋转得快些,时间也长一些。

请你来判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2:厨房地面一般铺上防滑瓷砖,是为了_________摩擦。

3:包饺子时用手捏饺子可捏出漂亮的花纹,这是捏饺子的力使饺子皮发生了_____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4:筷子实质上是一种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四、厨房里面其他物理知识1(声学):用水壶烧水,当水开了后,用水壶向热水瓶中注开水时,你的父母在一旁提醒你:“水快满了”,那么,你的父母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2:(热学)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_____效应制成的,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内能;3(光学)在洗碗筷时,将筷子放入有水的碗里,发现筷子折了,拿出来一看,又没有折,这是什么缘故?电冰箱中的物理知识一、力学类问题1(宜昌市中考试题)小明家买了一台电冰箱,给你一个三角板,请选用身边的器材自制一个仪器帮他检验冰箱放平了没有。

(要求写出器材,检验的方法)2 电冰箱的底部都装有四个轮子,这是为什么?门把的手柄上刻有花纹,是怎么回事?二、热学类问题1 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写出探究报告。

2有个人发现自己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冰时热,入夏后更是热的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

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问题吗?为什么?三、电学类问题1打开电冰箱的门看一看,电冰箱门口的照明灯在什么时间亮?什么时候灭?再用耳朵贴在电冰箱的侧面听一听,在电冰箱的门关上后,电冰箱用来制冷的压缩机能否工作?猜想一下,电冰箱中的电动机和电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的?2 电冰箱的插头有三个接线柱,这是为什么?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冰箱已进入千家万户,已知某家用电冰箱的额定功率为120W。

(1)电冰箱工作的时间是不连续的,若该电冰箱正常工作的总时间为6h,消耗电能是多少KWh(2)电冰箱在使用时,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怎样利用电能表和手表来测量电冰箱工作时的实际功率呢?简述测量方法。

(3)根据调查,电冰箱的霜过多会增加耗电量,请问电冰箱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内少结霜,在使用电冰箱时应注意什么?(提出一条措施)四、节能与环保1 电冰箱如何节约用电?2资料中介绍的电冰箱会破坏臭氧层吗?答案:C。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100℃。

答案:C。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急火”只能使水的汽化加快,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

答案:B。

因为夏天气温较高,空气中充满了高温的水蒸气,当遇到天气略有变化时,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自来水管壁就发生了液化,出现水珠。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

烧开水时,壶中的水沸腾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壶嘴的上方遇到冷的空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答案:D。

因为水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当锅内的水达到沸点时,碗内的水也可以达到沸点,但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碗内的水无法从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答案: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要带走部分热量,放入锅里时又要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停止沸腾。

前者总是权益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者则从根本上入手。

答案:扩散现象的原因。

在炒辣椒时,辣椒中的分子受热,加快了扩散,分子运动加剧,进入到人的眼睛和鼻子引起人的器官的反映。

答案:A。

我们的人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只能“尝味道”、“看颜色”、“闻气味”。

答案:因为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刀刃比原来要钝一些,切菜时就感到费力些。

磨一磨,使刀刃的表面积减小,变得更锋利,切菜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可以增大压强。

答案:原来开水没有装满时,瓶子中有一部分空气,它们受热,气压增大,当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时,瓶塞就会跳起;瓶塞很难拔出则相反,瓶内热空气经过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热空气中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后使瓶内气压减小,当瓶内气压比瓶外气压小得多时,瓶塞就很难拔出。

答案:因为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而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在高山上,水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而食物要熟的话,温度必须应该达到100℃,因此食物不会熟。

高压锅的密封性很好,不漏气,锅内气压值可高于外界大气压,而液体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水在高压锅内沸腾时的沸点就会高于100℃,这样使饭熟得快。

答案:C。

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答案:因为高压锅内气压高与外面大气压,而水的沸点是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的,所以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煮饭容易烂。

答案:旋转的快的、旋转时间长的是熟鸡蛋。

原来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清是联成一体的固体,而生鸡蛋的蛋壳是固体,蛋白是液体,蛋黄是粘性较大的液体,它们彼此处于半分离状态,在同样的旋转下,生鸡蛋的蛋黄、蛋白、蛋壳相互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作用,对旋转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旋转速度下降得很快。

而熟鸡蛋内部不存在阻碍旋转的作用,旋转速度下降得不那么快,所以熟鸡蛋旋转的快,旋转的时间长。

答案:增大这里是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防止人滑倒。

答案:塑性答案:费力答案: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来判断的。

原来随着热水瓶里的水的增多,水上方空气柱越来越短,它的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听起来的音调也越来越高。

答案:热;电答案:把它放入水中时,由于光的折射,从筷子射向空气中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起来筷子好像是向上弯折的样子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用身边的器材,且给了一个三角板,因此联想到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制作一个“重垂线”。

并说出此工具的使用方法即可。

注意制作的器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解析:这两个问题是有关摩擦的,但所用的原理不同,装轮子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的,手柄刻有花纹是使接触面积变粗糙而增大摩擦的。

解析: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有典型特点,电冰箱内既有熔化和凝固,也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解析:这是电冰箱消耗电能后,转化成压缩机的机械能,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

这与冰箱内的食物质量,冰箱的放置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

夏天室温高,故而变热。

解析:此题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旨在让学生动手探究,得出并联的结论。

解析:从安全用电来分析,三个接线柱有一个必接地,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触电事故。

体现了电冰箱在设计时的人文思想。

解析:此题是一个综合类试题,消耗的电能实际为电流做的功,。

实际功率的测量要求用电能表与手表。

在电冰箱工作的时间是,将家中其它用电器关闭,记录用电时间和电能表的示数,求出电能,再求出电冰箱的实际功率,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后凝华而成的,将放入冰箱中的蔬菜或食物用塑料袋包起来,或将蔬菜沥干水分,或减少开门次数等。

解析:“节约能源,节约资源”是人类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电冰箱如何节约用电,每家都有自己的小窍门,便于师生交流,如分类适量放置食物,减少开门次数等。

解析:资料介绍的是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的冰箱,氟利昂散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我国在1991年签署了在世界范围内限量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的《蒙特利尔议案书》。

现在用代用品如R134a,环戊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