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用word (1页)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通用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通用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通用3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20xx年X月XX日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2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器材】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

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

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

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一个物体,天平,,标尺。

2.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

3. 使用标尺测量物体的体积(V)。

4. 使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ρ):ρ = m / V。

5. 根据结果判断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
我们使用上述步骤对不同物体进行了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物体的密度均为2 g/cm^3。

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这些物体,它们的密度均为2 g/cm^3。

这一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物体性质提供基础。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顺利完成,我们了解到了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物理实验的奥秘,深入理解物质的特性。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已填好Microsoft-Word-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已填好Microsoft-Word-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之五兆芳芳创作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不雅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纪律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实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不雅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实.(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调(4)、(5)两次.(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战争面镜的位置的关系.(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和缩小实像的条件.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料缸.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纪律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实.(2)把凸透镜、光屏装置在光具座上,位置根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装置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五、实验记实与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 = 10 .2.记实数据: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u2=15倒立的缩小的实像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0、11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温度计丈量水的温度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丈量水的温度.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丈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丈量长度,正确记实丈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三、实验原理:长度丈量的一些特殊办法.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不雅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实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实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记实要求同上.5.整理器材.五、实验记实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实数据: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硬币的直径 25 mm.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9、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丈量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丈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三、实验原理:速度=路程/时间(v=s/t)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4.记实小车的运动时间,丈量小车运动的路程.5.重复步调2-4,进行第二次丈量.6.辨别计较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五、实验记实与结论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2、26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天平和量筒丈量液体的密度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丈量液体的密度.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三、实验原理:密度=质量/体积(ρ=m/v)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记实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较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五、实验记实与结论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三、实验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实验器材.2.丈量手的拉力.3.丈量钩码所受的重力.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7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三、实验原理:g= G/m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不雅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4)将5次的丈量结果记实在表格中.2.图像:画右边(3)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20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三、实验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F=f)四、实验步调或内容:.(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概略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6、5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实验结论:归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复杂的串联电路.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不雅察开关是否断开.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3.改动开关位置,不雅察并记实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4.整理器材.5.阐发填写实验结论.五、实验记实与结论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复杂的并联电路.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按照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S,不雅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实实验现象.S后,只断开开关S1,不雅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实实验现象.S后,只断开开关S2,不雅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实实验现象.S,裁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五、实验记实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合位置电流的关系.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3A)),2个小灯泡(额外电压不合),开关,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3.闭合开关查抄两灯是否正常发光.4.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的电流.5.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的电流.6.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的电流.7.整理器材.五、实验记实与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4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滑动变阻器改动电流一、实验目的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机关,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动电流.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电流表,小灯泡(2.5V),开关,导线若干根.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3.正确连接电路.4.调节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查抄电路是否正确.5.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不雅察小灯泡亮度的变更,记实小灯泡不合亮度时的电流值.6.整理器材.五、实验记实与结论1.电流表连接入电路的量程 0~0.6 ,分度值 0.02 .2.断开开关,整理记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丈量灯泡发暗光发较亮光发更亮光电流值I/A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5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二、实验仪器和器材.3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3A),2个小灯泡(额外电压为和),开关,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状态正确.(3)闭合开关,查抄两灯是否正常发光.(4)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L1灯的电流.(5)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L2灯的电流.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6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纪律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部分电路电压的关系.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小灯泡3个(灯泡规格不合),开关,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不雅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2)连接串联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3)闭合开关查抄两灯是否发光.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7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二、实验仪器和器材.结论:并联电路中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8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实验目的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二、实验仪器和器材.3、图像4、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10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丈量电阻一、实验目的正确设计并连接实验电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的值.二、实验仪器和器材.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待测电阻(10-30Ω),开关,导线,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三、实验原理:按照欧姆定律I=U/R得R=U/I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不雅察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3.正确连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阻值最大值处,试触开关,查抄电路是否正确.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流表、电压表有适当的示数,记实此时的电流、电压值.5.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出第二、三组电流值和电压值.6.整理器材.五、实验记实与结论实验结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1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丈量小灯泡的额外功率一、实验目的: 丈量小灯泡的额外功率.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小灯泡(2.5V),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三、实验原理:简明简明地论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较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按照电功率公式P=UI,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较出电功率.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不雅察开关是否断开,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指零.2.依照图21正确连接电路.初中物理实验陈述单1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一、实验目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小堆大头针,电磁铁.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调或内容:.(1)查抄器材.(2)连接实验电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二、猜测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三、制定方案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反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此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似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间隔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间隔.比拟两个间隔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展,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间隔与物体到平面镜的间隔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间隔与人到镜面的间隔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即就会浮起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doc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doc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速度时间符号:v=ts实验装置: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按上图组装器材;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 的径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 两侧的i ∠和r ∠,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实验结论: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最新】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