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图
《老子》逻辑结构图

第21章
┌抱一:本质之道—认识属性
└得一:本质之道—河图模型
第22章
┌抱一:矛盾之道—本质属性
└得一:不争之道—辨证规律
第23章
┌抱一:驳论之道—逻辑属性
└得一:驳论之道—对立同一
第24章
┌抱一:关系之道—形式属性
└得一:位置之道—在道形式
第25章
┌抱一:整体之道—系统属性
└得一:整体之道—圆圈运动
67~71章的逻辑图
第四节规律性
第72章
┌抱一:圣人之道—矛盾分析
└得一:圣人之道—选取河图
第73章
┌抱一:自然之道—遵从规律
└得一:自然之道—疏而不漏
第74章
┌抱一:执法之道—客观熟练
└得一:执法之道—严格熟练
第75章
┌抱一:限制之道—物极必反
└得一:限制之道—依据河图
第76章
┌抱一:质变之道—对立同一
第57章
┌抱一:应用之道—以身作则
└得一:应用之道—四者同一
第58章
┌抱一:法则之道—系统把握
└得一:法则之道—方而不割
第59章
┌抱一:积德之道—量变质变
└得一:积德之道—量变质变
第60章
┌抱一:论述之道—具体方法
└得一:论述之道—两次否定
56~60章的逻辑图
第三节目的性
第61章
┌抱一:辩理之道—对立统一
└得一:大小之道—应用特点
第35章
┌抱一:形象之道—系统格式—道的形态
└得一:形象之道—四种形态
31~35章的逻辑图
第四节五种认识——系统模式
第36章
┌抱一:定义之道—辩证逻辑
└得一:微明之道—系统方法
阶梯逻辑图

阶梯图(Ladder Diagram),是一种使用一系列标准阶梯符号的语言,它发源于美国,它与 PLC 结 合以取代传统电译(relay)箱,电工配线时最常用阶梯图来代表机电控制的状态,阶梯图一定是由一条 直立的母线开始控制讯号,接着是一连串的逻辑上的 AND 及 OR 处理后,最后归入另一条直立的地线返 回大地,在 DVP-PLC 的应用中我们经常不列出地线,所以只看到左边一条母线而已,阶梯图对简单的顺 序控制而言是最方便的表现方法。在 DVP-PLC 的控制系统中,我们习惯以 X、Y、T、C、M 及 S 等英 文字母为开头,代表各种继电器的使用种类,在 DVP-PLC 上所有继电器都可以重复使用,没有次数上的 限制。
自外界讀取輸入點狀態
程式 開頭
依階梯圖 組態演算 出輸出結 果(尚未 送至外界 輸出點)
X0 Y0
X1 Y1
X2 X3 Y2
X4 X5 Y3
X6
END
程式最後
自外界讀取輸入點狀態
1-13
3-3 阶梯图组成及其术语定义
在 DVP-PLC 指令中,其中有些指令一定要从母线开始,有些则是条件式输出,有些只能加在其它指 令之间,使用时请特别留意。下图标为阶梯图的架构说明:
● 组合逻辑
组合逻辑之阶梯图系单纯地将单一或一个以上的组件组合(串、并联等)后再将结果送到输出组件 (线圈、定时器/计数器或应用命令等)之回路结构。
下图例为组合逻辑分别以传统阶梯图及 PLC 阶梯图表示之范例,其中回路 1 使用一常开开关(NO: Normally Open)亦即一般所谓的 “a” 开关或接点,其特性是在平常(未压下)时其接点为开路(OFF) 状态,故输出点 Y0 不动作,而在开关动作(压下按钮)时其接点变为导通(ON),此时输出点 Y0 便动 作。同样地,回路 2 使用一般常闭开关(NC:Normally Close)亦即一般所称之 “b” 开关或接点,其特 性是在平常时其接点为导通(ON)状态,故输出点 Y0 动作,而在开关动作时其接点变为开路(OFF), 此时输出点 Y0 不动作。
逻辑图怎么画

逻辑图怎么画逻辑图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使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和箭头来展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依赖关系。
逻辑图在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进行决策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和梳理逻辑思路。
下面将介绍逻辑图的常见类型和如何绘制逻辑图。
首先,逻辑图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常见的逻辑图类型包括流程图、思维导图、用例图和组织结构图等。
流程图用于展示一个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流程,它通过箭头表示步骤之间的顺序和依赖关系。
思维导图用于展示一个中心思想周围的各个子思想,它通过分支和节点展示思维的层次和组织结构。
用例图用于展示系统的不同角色和应用场景,它通过椭圆和箭头表示角色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图用于展示一个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关系,它通过矩形和线条表示不同的岗位和职责。
在绘制逻辑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图中所要表示的事物和关系。
然后,根据选择的逻辑图类型,选择合适的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各个事物和关系。
可以使用纸和笔或者电子工具进行绘图。
在绘制逻辑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简洁明了:逻辑图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图形和符号,以免让人混淆和困惑。
2. 逻辑顺序: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依赖关系,使用箭头来表示不同步骤之间的顺序和流向。
3. 结构清晰:逻辑图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让人一目了然,便于阅读和理解。
4. 符号一致性:在绘制逻辑图时,要保持符号的一致性,即同样的形状和颜色代表同样的含义,这样可以减少混淆和误解。
5. 标注解释:逻辑图中可以使用文字标注来解释图中的内容和关系,增加图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绘制逻辑图需要一定的绘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过,对于不熟悉绘图的人来说,也可以使用一些绘图工具或者在线工具来绘制逻辑图,这些工具提供了各种形状和符号,可以更方便地绘制逻辑图。
总之,逻辑图是一种展示事物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梳理问题,设计系统和进行决策。
第五章 逻辑图及二进制逻辑元件的图形符号

第一节 逻辑图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二进制逻辑元件的图形符号 第三节 关联符号及关联标注法
第一节 逻辑图的基本概念
逻辑图:即二进制逻辑电路图,是由二进制逻辑元件图形符号按逻辑功
能要求用连接线相互连接而成的电路图。 构成元素主要有:逻辑元件的图形符号、信号名及连接线标记。 一种重要的基本电路图或电路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逻辑功能和工 作原理,也是编制接线图,绘制印制板图等文件和测试、维修的依据。
图5-4 极性指示符
图5-5 正与门
图5-6 负或门
表5-5 图5-7单元内 部逻辑状态表 a b c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表5-6 图5-8单元 内部逻辑状态表 a b c 1 1 1 1 0 1 0 1 1 0 0 0
极性指示符表示:图5-7二输入与,图5-8二输入端或单元
图5-17 地址关联
图5-18 RAM2114的图形符号
三、关联符号解释
3.
控制关联(C关联):仅用于时序单元,可隐含一个以上的“与”关系, 它用来标记产生动作的输入及表明受它控制的输入,如图5-19。
图5-19控制关联
三、关联符号解释
4.
5.
6.
7.
使能关联(EN关联) “影响”=1时,允许动作。 方式关联(M关联) “影响”=1时,允许动作(已选方式); “影响”=0时,禁止动作(未选方式)。 非关联(N关联) “影响”=1时,求补状态。 置位关联(S关联) 置位关联和下面的复位关联用于需要规定R=S=1时,对双稳元件有 作用的场合,若不需要,则不应使用此种关联。 “影响”端Sm=1时,双稳元件输出S=1,R=0时通常呈现的内部逻 辑状态;而与R输入的状态无关。若Sm=0,则它不起作用。
逻辑图

9、11 阶无向连通图的边数为m,则其生成树对应的基本回路数为m-106、命题公式p 的主合取范式为(∏( 0 ) )6、命题公式q的主析取范式为q〈=〉∑(0)。
[ x ]2、三元正则树的叶子总数 t 必须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
3、命题公式 p∨((p→q)∧p)与公式 p 等值。
[ 是]5、命题公式A =﹁(p→q)∧q 的主析取范式为A〈=〉∑(0)。
[ 非]11、公式p→(p∨q)的类型是[ A ]A.永真式;B.永假式;C.可满足式;D.不是正确的命题公式。
3、完全二部图K3,4的边数为[ D ]A.7;B.9;C.10;D.12。
4、p:天气好。
q:我们去游泳。
命题”除非天气好,否则我们不去游泳”符号化为[B]A.p→q;B.﹁p→﹁q;C.﹁q→﹁p;D.﹁p∧﹁q6、命题公式﹁(p→(p∨q))的类型是[ B ]A.永真式;B.永假式;C.可满足式;D.不是正确的命题公式。
7、100 个分支点的 3-元正则树有多少个顶点 [D]A.100;B.200;C.300;D.301。
10、G 是11 阶无向简单连通图,则顶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D ]A.7;B.8;C.9;D.10。
1、x + 3y = 3y + x 不是命题。
[ x ]3、根树中最长的初级通路的端点都是树叶。
[ 非]5、n为大于等于3的奇数,无向完全图Kn是欧拉图。
[ 是]6、无向连通图G的每一条边都可以成为他的某一生成树的树枝。
[ 非]7、任何无向图中奇度顶点必有偶数个。
[ 是]9、每条边都是桥的无向连通图必是树。
[ 是]10、命题公式 p∨((p→q)∧p)与公式 p 等值。
[ 是]12、命题公式A =﹁(p→q)∧q 的主析取范式为A〈=〉∑(0)。
[ 非]三、简答题(每题 3 分,共9 分)1、你认为完全图K4是否是哈密尔顿图,为什麽?是。
因为存在哈密顿回路。
2、如何利用命题公式A 的真值表求他的主合取范式。
将表中的成假赋值变换成极大项。
逻辑图怎么画3篇

逻辑图怎么画逻辑图是一种常用的图形表示方法,用于展示和分析逻辑关系。
它通常用于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等领域,有助于理清思路和加深理解。
下面将介绍逻辑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一、逻辑图的种类逻辑图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流程图:表示操作流程和执行顺序,用于展示复杂的操作过程。
2.数据流图:表示数据的流向和转换,用于展示系统中的数据流程。
3.状态转换图:表示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用于展示系统中不同状态的变化。
4.结构图:表示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用于展示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二、逻辑图的绘制步骤绘制逻辑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逻辑关系:首先要确定所要表达的逻辑关系,例如流程图表示的是操作流程,状态转换图表示的是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等。
2.绘制基本符号:根据所选的逻辑关系,选择相应的基本符号,例如流程图中常用的基本符号有圆角矩形表示起止点,矩形表示处理环节,菱形表示判断环节等。
3.连接基本符号:将基本符号按照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形成逻辑图。
4.添加说明:用文字、箭头和注释等方式对逻辑图进行说明,让人容易理解。
三、逻辑图的注意事项在绘制逻辑图时,需要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简洁明了:逻辑图应该简洁明了,只展示必要的信息,不要过度复杂化。
2.符号一致:在同一个逻辑图中,应该保持符号的一致性,不要混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种逻辑关系。
3.流程清晰:流程图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清晰展示操作流程,不要出现跳跃或重复的情况。
4.标注清晰:在逻辑图中添加文字或注释时,应该简洁明了,标注清晰,不要引起歧义。
5.符合规范:在绘制逻辑图时,应该遵循规范,不要随意发挥,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总之,逻辑图是一种展示和分析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在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绘制逻辑图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并注意简洁明了、符号一致等要素,以确保图形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软件系统逻辑图规范

软件系统逻辑图规范1. 引言软件系统逻辑图是一种可视化表示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关系的工具。
它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提供一个清晰的视图供团队沟通和合作。
本文档旨在定义软件系统逻辑图的规范,包括逻辑图的组成要素、命名规范、绘制规则等内容。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逻辑图的可读性和易于维护性,提升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效率。
2. 逻辑图组成2.1. 顶层逻辑图顶层逻辑图是软件系统逻辑图的入口点,用于展示系统中的主要组件和其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作为整个系统的概览,帮助人们快速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顶层逻辑图应该包括以下组成要素:•主要组件:表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组件,例如模块、子系统等。
每个组件应该用一个矩形框表示,框中写明组件的名称。
•关系线:表示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关系线应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数据或信息的流向。
2.2. 子系统逻辑图子系统逻辑图用于展示系统中某个子系统的详细组件和其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深入理解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便更好地进行设计和实现。
子系统逻辑图应该包括以下组成要素:•子系统名称:将子系统的名称放在图的顶部。
•组件:表示子系统中的功能组件,组件应该用矩形框表示,框中写明组件的名称。
•关系线:表示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关系线应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数据或信息的流向。
3. 逻辑图命名规范为了方便管理和查找逻辑图,需要对逻辑图的命名进行规范。
逻辑图的命名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简明扼要:命名应该简短而具有描述性,能够快速传达逻辑图的内容。
•一致性:命名应该具有一致性,相似的逻辑图可以使用类似的命名方式。
•可读性:命名应该易于阅读和理解,避免使用过长或晦涩的词汇。
以下是一些命名示例:•top_level.png:顶层逻辑图的命名。
•subsystem_a.png:子系统A的逻辑图的命名。
•data_flow.png:数据流逻辑图的命名。
4. 逻辑图绘制规则为了确保逻辑图的一致性和可读性,需要遵循一些绘制规则。
保护逻辑框图

联距离元件或纵联零序元件任一动作时,停止发信; 4、当本装置其它保护(如工频变化量阻抗、零序延时段、距离保护)动作,或外部保
护(如母线差动保护)动作跳闸时,立即停止发信,并在跳闸信号返回后,停信展宽 150ms,但在展宽期间若反方向元件动作,立即返回,继续发信; 5、用于弱电侧时,投入纵联反方向距离元件,当故障电压低于30V,且反方向元件不 动作,则判为正方向; 6、三相跳闸固定回路动作或三相跳闸位置继电器均动作且无流时,始终停止发信; 7、区内故障时,正方向元件动作而反方向元件不动作,两侧均停信,经8ms延时纵联 保护出口;
放(或BLCD1动作经500ms延时)、 BLCD1动作
纵差动保护逻辑框图
纵差动保护逻辑框图
原理说明:
1、差动保护投入指屏上“主保护压板”和定值控制字“投纵联差动保护”同 时投入。
2、“A 相差动元件”、“B 相差动元件”、“C 相差动元件”包括变化量差 动、稳态量差动Ⅰ段或Ⅱ段动作时的分相差动,只是各自的定值有差异。
A B
1 F
C
几种基本逻辑关系
(3)“非”逻辑 A条件具备时 ,事件F不发生;A不具备时,事
件F发生。
逻辑符号
(4)“与非”逻辑
条件A、B、C都具备,则F 不发生。
逻辑符种基本逻辑关系
(5)“或非”逻辑 条件A、B、C任一具备,则F不 发生。
逻辑符号
A
1 F
B
C
保护逻辑框图
逻辑框图读法:
可以从后往前读,依照每个逻辑门所 需的成立条件依次往回至最前端。
母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