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同步测试题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历史 (岳麓版) 第一单元 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历史 (岳麓版) 第一单元 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时作业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省漯河市高三期末)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B.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解析:根据题干“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可知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说明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绝对,有些历史记载,因为年代久远无法通过考古证实,排除。

历史记载秉承还原历史真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排除C。

题干没有说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而是强调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2.(2018·江苏高三调研)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解析: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君臣等级,故A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错误;D不符合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排除D。

答案:A3.(2018·山西高三月考)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岳麓版】2019届历史一轮课件: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岳麓版】2019届历史一轮课件: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起相对稳固的等级政治结构。 (2)现世影响 ①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
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2018· 唐山)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 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 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表 明 导学号 26812001 ( B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
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 ……商朝天子既
是人,又是连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
职官之一。 史料二 史料三 ( 西周 ) 国家政权是由 “ 大宗 ”“ 小宗 ” 的血缘关系组织起来 “盖诸侯之于天子,尤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的……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4.明清时期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代
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5.在封建社会,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斗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
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最新考纲
课标试题 2017全国Ⅰ卷·24
3.影响
(1)前期
势力范围 不断扩大。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____________ 天下共主 ②周王确立了____________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诸侯 周王 贵族 ③分封制使西周 ____________ 集团形成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卿大夫 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等级序列。

[精品]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讲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1

[精品]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讲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6·广州)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

据此可知,分封制( C )A.扩大了地方权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西周统治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解析]根据材料“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A、B两项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

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材料强调的是导学号 42442006( D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解析]根据“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可知,商朝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主要的标准是“能继位者”,而不是嫡庶之制,故A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材料只是指出宗法制的起源不是周公制礼,而是宗庙制度,但没有说宗法制与周礼无关,周礼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B项错误;材料列举商朝的宗法制只是为了说明,“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并不是强调宗法制起源于商朝,故C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可知材料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故D项正确。

3.(2017·河北正定中学)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C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解析]“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是直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商周朝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了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地方分权政治,材料未涉及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作业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银川高三摸底测试]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

这些卜人、巫师往往出身贵族,有的还是地位显赫的附属国首领,这表明商朝( )A.占卜师拥有最显赫的地位B.依托神权加强中央集权C.商王借助神权以维护王权D.尚处于国家的萌芽阶段解析:从材料中的“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和“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等信息来看,反映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特别是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故答案为C项。

商王拥有最显赫的地位,占卜师为商王服务,排除A项;商朝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排除B项;夏朝时期我国的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排除D项。

答案:C2.[2019·山东高三适应性考试]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表明周初(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C.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叔和唐叔都属于周王室成员,封康叔于殷墟、封唐叔于夏墟,是为了加强西周统治;但他们治国的施政方针、具体制度并非照搬周制,而是各具特点,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西周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都是遵循国家顶层政治设计的策略,排除A项。

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C项。

排除C 项。

材料没有涉及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而是强调西周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排除D项。

答案:B3.[2019·吉林高三质量检测]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2019年高三全程复习方略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周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019年高三全程复习方略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周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2017· 江苏卷,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 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 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解析:B 对:由“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 为‘政治的权力’”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A、 C、D 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解读 (1)史料一体现了三公九卿制度下,各部门各司其职 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控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 旁落,充分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2)史料二中作者认为由周入秦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转型 时期,主要表现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则创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史料三阐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
答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政权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
史论归纳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 (3)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商周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史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 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或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 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 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 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 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 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据《中国历史纵与横》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模拟演练岳麓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模拟演练岳麓版

第 1 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8 ·衡水中学一调) 商朝的“外服”多半是迫于武力征服才认同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均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讲解是( D ) A.皇权专制获取加强B.中央集权系统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一致国家初露端倪[ 剖析 ]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场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系统形成于秦,故 B 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益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 C项错误;据资料“将宗族姻亲均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代经过血缘分封,管理扩大国土,说明一致国家初露端倪,故 D 项正确。

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一致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C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剖析 ]本题实质观察周代的中心地区。

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

周代的统治中心在镐京( 今陕西西安西) ,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故应选 C 项。

3.(2018 ·肇庆 ) 有学者议论某项制度的推行: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导学号 26812006 ( B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剖析 ]据信息“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制度是分封制,这一制度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应选B项;周代没有确立中央集权,消除 A 项;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与资料不符,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度已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消除C项; D 项中的有效不吻合事实,消除D项。

4.(2018 ·衡水中学一调)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看法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益的一种分别和控制。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作业1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作业1

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相传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并拥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B.夏王的地位和权力C.国家机器产生D.外服臣服于内服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3.“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4.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5.《红楼梦》中记载:“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这种祭祀和家宴活动的积极意义是()A.增强对祖先的崇拜和迷信B.强化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C.强化传统教育和宗法制度D.悼念逝者,寄托哀思6.2011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万余人喜聚盛典,拜谒华夏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个人崇拜D.占卜传统7.下图为《西周分封和宗法制示意图》,从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A.权力高度集中B.王权与神权结合C.严格的等级差别D.君主专制独裁二、非选择题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象夏朝》“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材料二《印象商朝》殷商甲骨卜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材料三《印象西周》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大宗、小宗示意图(1)从《印象夏朝》中可获得哪些信息?(2)据《印象商朝》分析商朝的政治统治具有什么显著特征?(3)解读《印象西周》两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4)结合以上探究结果,总结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最新教育文档

2019-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 太尉B. 丞相C. 御史大夫D. 郡守2.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②4.我国法律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据《说文解字》阐释,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鹰,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在古代,“法”主要表现为“刑”或“刑律”,“刑”既有刑戮、罚罪之意,也有规范之意;“鹰”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它公正不阿,善断是非曲直。

上述材料表明,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诉求不包括( )A. 法律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B. 法律富含着公平正义的神圣意蕴C.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D. 法律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5.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其主要含义是( )A. 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B. 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 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D. 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6.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严格的等级制B. 浓厚的部族色彩C. 秦始皇非常勤政D. 权力高度集中7.顾炎武曾说:“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

”他批评的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A. 中央集权制度B. 科举选官制度C. 郡国并行制D. 监察制度8.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D.君主专制
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3.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

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王位世袭制D.嫡长子继承权
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5.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
C.陕西D.山东
6.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7.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

它表明夏朝()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8.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

由此可见()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9.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来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

这一做法() 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
10.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

这样做的实质目的是()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11.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
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

这表明()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12.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齐相,掌握齐国国政。

八年后,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后田恒的后代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先秦诸侯斗争激烈B.宗法制遭到破坏
C.周王任命各国官吏D.礼制的不断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

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

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

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

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

1905年,上海王、朱
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

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
CCBDC BBBBB CB
13(1)特点: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嫡长子继承制。

(2)变化:东汉以后,门阀士族及宗法性豪强同时崛起;宋朝,获得纵深发展,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成为政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转化迅速,宗族间相互救助;士族没落、庶族崛起;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

(3)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