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教学目标和重点
1.3 教学内容概述
二、课程设置
2.1 环境学基础知识与概念
-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环境因素与生物相互作用
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3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重要指标
- 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2.4 环境政策与管理
- 环境立法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讲授与演示
-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3.2 实践与实验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xperiment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80/5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门把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点是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电工电子、自动化控制、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查阅国家及地方标准以及如何将之应用于具体实践,掌握环境监测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查阅文献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基本技能,从而初步具备分析解决本专业有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素质型的人才, 为学生今后从事有关的生产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包括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化工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专业实习、环境工程模拟仿真实训等,可以为专业实验提供理论以及实践上的支撑。
三、课程教学目标1.能够设计针对实验室废水、废液的处理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具备对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进行设计、操作、执行的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方法对结果和现象进行合理分析与解释,得到有效的结论。
3.了解实验室废水、废液处理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法律、法规,把握新标准、新规范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60实验课程名称:环境监测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课程总学时: 环境科学专业45学时,学分1.5;环境工程专业36学时,学分 1.0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二、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监测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监测原理、技术及常见环境污染物的测定,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包括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经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常见环境污染物监测分析。
要求:1. 掌握水、气、土壤及生物体中常见污染物和噪声的监测。
2. 进一步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3.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离子色谱和气相色谱等仪器的原理和操作。
四、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考核办法:实际操作抽查(20%),平时实验技能(20%),考勤(20%),实验报告(40%,每个实验3-4%)。
五、实验指导书曲东主编,《环境监测》.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六、实验项目、内容与要求实验一水样物理指标的测定#实验类型:基本操作实验学时:3每组人数:2实验目的:1.了解悬浮固体物的含义,掌握水中悬浮固体物测定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 了解浊度的含义,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3. 了解真色、表色、色度的含义,掌握稀释倍数法测定水的色度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1.掌握悬浮固体物(SS),浊度、色度等物理指标的含义。
2.掌握上述3个物理指标的测定原理及实际操作。
3.学会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分光光度计使用,学习抽滤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自已动手操作,教师现场指导。
实验内容提要:1. 水样中悬浮物的测定:水样中悬浮固体物简称悬浮物(suspended substance)又称总不可过滤残渣,常用SS表示,水样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学分:1.5学时:24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给排水、安全工程教材:仪器分析;董慧茹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课系部:环境与安全工程系撰写人:李英柳撰写时间:2005年10月审定人:冯俊生批准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仪器分析是采用特殊的仪器设备测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的一门科学,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类、化学及石油化工类专业的检测分析技术教学。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检测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体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试验技术、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同时了解仪器分析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检测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门课程在环境及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1 了解仪器分析所包含的内容和方法、特点及局限性,以及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2 掌握电化学分析法中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解分析法、极谱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3 熟悉色谱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色谱基本参数、色谱图及有关术语;掌握色谱分析中的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分离度以及色谱定量定性分析等基本原理,掌握液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4 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熟悉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法。
5 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理论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原理,实验室技术以及应用与进展。
6 了解紫外及可见分光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掌握光的吸收定律,显色条件及测定条件的选择。
7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红外光谱图的峰数、峰位、峰强以及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掌握红外光谱法定量定性分析的应用。
8 了解核磁共振光谱法和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三、课程学时分配参考书目:1 刘立行主编. 仪器分析.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0.2 戴树桂主编. 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3 朱明华编. 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环境生态工程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

《环境生态工程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环境生态工程实验》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环境生态方面的实验进行教学,将工程技术和科学原理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环境生态工程相关的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环境生态工程实验》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环境生态实验技能,能够在实验中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操作。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教学内容《环境生态工程实验》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实验室安全及实验规范2.环境水样、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3.污染物浓度分析与判断方法4.重金属污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5.环境生态监测三. 教学方法本门课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实验带动理论学习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采用实验+讲解+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使用多媒体课件,图表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住重要概念。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实验操作,并且多次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4.对学生进行实验检验,检查其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四. 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结论明确,数据清晰,实验操作过程详细,实验结果分析准确。
2.实验检测: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检验,看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能力的掌握情况。
3.课堂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设施本门课程所需的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和设备等。
六. 总结《环境生态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已经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学设施,为课程的教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应应用技能的实践基础。
在实践中,学生将逐步理解和掌握环境生态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并掌握环境监测与处理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1.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概述-介绍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性2.环境监测实验-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学习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学习大气污染物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水环境监测实验*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水样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土壤环境监测实验*了解土壤污染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关系*学习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环境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学习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际操作-水污染治理实验*学习水污染治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际操作-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学习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实际操作4.实验报告撰写与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每个实验内容,进行简短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理解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实验室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要求,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教授学生应急处理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评分-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由教师进行评分和点评-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的50%2.实验操作评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成果进行评分-实验操作评分占总成绩的50%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环境工程实验教程》2.参考书目:-环境工程技术手册-环境工程原理与实践六、实验设备与材料1.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大气采样器、气候箱、气体分析仪等2.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样采集器、溶解氧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3.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土壤可吸入气体采样器、有机物测定仪等4.污染治理实验室:污染物处理设备、水处理试验台等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眼镜和实验室服装等2.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须知3.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注意正确的废液处理方法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环境工程学实验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3007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学时学分:36/1学分开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环境科学专业)先修课程:无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技术和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它不止限于得到环境工程学方面的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治理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环境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环境工程学实验》与《环境工程学》配套开设。
针对环境工程教学要求和本系现有基本实验条件,设计了一些实验,也利用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作模拟实验以弥补设备的不足。
本实验内容有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进一步理解,并培养认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勤于思考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具体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三、作业与考核方式1、作业要求:每个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
2、考试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作业(70%)、期末(30%)构成。
平时作业是本学期各实验的平均成绩,每个实验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期末考试以本学期实验问题小结评定。
总体考核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实验效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环境工程》——水处理实验和大气处理实验仿真系统操作手册选用原因: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仿真环境工程实用软件是一套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实验的仿真系统。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学时:45 学分:2.5 课程性质:必修实验个数:14 面向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授课对象是针对环境科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植物体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方法,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以《环境监测》理论教学为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对环境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应有独立分析与解决的能力,针对实验中涉及的项目应能熟练操作,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实验的关键环节、干扰消除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数据处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四、实验内容的安排实验一实验基础及环境水样的采集1.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程序和注意事项。
(2)学习简易采样瓶的制作。
2.实验内容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内容。
要求学生选定不同环境要素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监测方案。
简易采样瓶的制作,水样的采集和布点,水样的现场测定及保存3.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台、大玻璃瓶、乳胶管。
实验二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1.目的要求(1)学习水样物理性质常规指标的监测方法。
(2)掌握、pH计、电导率仪等仪器的操作。
2.实验内容水温、总残渣、电导率、pH值、色度测定。
3.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分析天平、pH计、电导率仪。
实验三水样COD的测定1.目的要求(1)掌握COD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27实验课程名称: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实验英文名称::Modern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课程总学时::72总学分:3实验学时:36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二、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实验》是《现代环境分析技术》教学的实验环节,是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及其分析方法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本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消化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使学生加深对一些现代环境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应用范围和主要分析对象;学会正确的使用分析仪器,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使用仪器分析方法解决环境监测公析中的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学习和今后从事科研、教学及其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1.掌握实验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物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酸度计、ICP-AES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仪器的参数,正确的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要求:1. 课前认真预习,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会正确使用仪器。
未经老师允许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3. 严守实验操作规程,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和仔细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
4. 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
实验中如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结束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主要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问题讨论等。
四、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本实验课程成绩评定内容包括:①实验操作情况②实验报告③纪律(出勤、课堂秩序等)实验成绩=实验操作情况(40%)+实验报告(50%)+纪律(10%)五、实验指导书阎吉昌主编《环境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六、实验项目、内容与要求实验一顶空气相色谱法监测废水中的苯系物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6每组人数:8人实验目的: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顶空法预处理水样的方法;掌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要求:1、实验前复习理论讲解中的有关气相色谱分析的基础知识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2、预习实验,熟悉顶空气相色谱法监测废水中苯系物的原理、操作流程。
3、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演示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
实验内容提要:1.标准样品的配制用苯系物标准液配制苯系物系列。
2.顶空样品的制备3.色谱条件的选择4.标准曲线的绘制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取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溶液,按“顶空样品的制备”方法处理后进样测量。
5.测定结果分析实验二水和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6每组人数:8人实验目的: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水样预处理的方法;掌握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
教学要求:1.实验前复习理论讲解中的有关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预习实验,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原理、操作流程。
3.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演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
实验内容提要:1.水样采集2.水样预处理正己烷萃取。
3.定性分析邻苯二甲酸酯单标和混合标准溶液测定的各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保留时间和样品中的对照。
4.标准曲线的绘制用邻苯二甲酸酯各种标准溶液与二次蒸馏水配制成的混合标准水溶液,经与实际水样同样的处理后,进入色谱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峰高与浓度的比值为一常数确定方法线性范围,并绘制标准曲线。
5.样品测定6.测定结果分析实验三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底质中的铜、铅、锌、镉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6每组人数:8人实验目的:掌握原子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土样消解的方法;掌握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的方法。
教学要求:1. 实验前复习理论讲解中的有关原子吸收法测定的基础知识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预习实验,熟悉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底质中铜、铅、锌、镉的原理、操作流程。
3. 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演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
实验内容提要:1. 样品溶液的制备王水消解。
2. 铜、铅、锌、镉、铬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测定按各元素的工作条件调好仪器,待稳定后,分别测定混合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测定结果由计算机处理,打印。
4.测定结果分析实验四茶叶中痕量砷(Ⅲ)的测定—荧光法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3每组人数:8人实验目的: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砷(Ⅲ)的原理、方法;掌握茶叶的预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1. 实验前复习理论讲解中的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预习实验,熟悉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痕量砷(Ⅲ)的原理、操作流程。
3. 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演示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
实验内容提要:1.样品的预处理2.砷(Ⅲ)标准溶液的配制3.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待测试液的测定用1cm石英荧光皿,λex/em=296nm/396nm处分别测定标准溶液和待测试液。
4.测定结果分析实验五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天然水中的pH、CO32-、HCO3-、Ca2+和Mg2+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3每组人数:2人实验目的: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天然水中的pH、CO32-、HCO3-、Ca2+和Mg2+的原理、方法。
教学要求:1. 实验前复习理论讲解中的电位滴定法的基础知识和酸度计使用方法。
2. 预习实验,熟悉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天然水中的pH、CO32-、HCO3-、Ca2+和Mg2+的原理、操作流程。
3. 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酸度计的使用,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
实验内容提要:1.CO32-和HCO3-滴定终点曲线2.各组分的测定3.结果分析计算CO32-(mg/L)=V p1×c HCl×60.10/50.00×1000HCO3-(mg/L)=( V p2- V p1)×c HCl×61.07/50.00×1000Ca2+(mg/L)= V1×c EDTA×40/50.00×1000Mg2+(mg/L)= V2×c EDTA×24.30/50.00×1000实验六离子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废水中的氟离子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3每组人数:4人实验目的:掌握离子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废水中的氟离子的方法;掌握离子活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1. 实验前复习理论讲解中的电位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离子活度计使用方法。
2. 预习实验,熟悉离子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废水中的氟离子的原理、操作流程。
3. 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离子活度计的使用,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
实验内容提要:1.离子活度计的调试2.氟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测定3.标准加入实验测定试样液电动势E1,根据此数值查出对应标液浓度,取比待测液浓度大100倍的标液加入试样中,测定其电动势E0。
4.计算公式:F-(mg/L)=[(10-2×c0×50×19×d×1000)/log-1(ΔE/K)-1]/V实验七ICP-AES法同时测定废水中Cd、Cr、Cu、Ni、Pb和Zn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6每组人数:4人实验目的:掌握ICP-AES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ICP-AES 法同时测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掌握水样预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1. 实验前复习ICP-AES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预习实验,熟悉ICP-AES法同时测定废水中Cd、Cr、Cu、Ni、Pb和Zn的原理、操作流程。
3. 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演示ICP-AES分析仪的使用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
实验内容提要:1.水样的预处理HNO3-HClO4法消解。
2.仪器的调节编制分析程序、调整光学系统、选择分析条件、标准化3.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测定在选定条件下分别将标准系列溶液和待测样品引入炬焰中激发。
测定结果由计算机处理,打印。
4.测定结果分析实验八水中亚硫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实验类型:定量实验实验学时:3每组人数:2人实验目的: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硫酸盐的方法;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1. 实验前复习理论讲解中的分光光度法的基本知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 预习实验,熟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硫酸盐的原理、操作流程。
3. 严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认真操作,准确、规范、合理、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本实验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