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4-5 过滤与膜分离
8酶工程酶的分离纯化

双水相萃取法的重要研究方向
——亲和萃取(亲和分配 )
使用具有生物特异性的配基(ligand)来提高分离
选择性和产品的纯度。
配基与欲提取的酶有很强的亲和力。
配基以游离或以共价结合方式与聚合物(PEG)联接在一
起的形式存在于系统中。 将抗体结合到PEG 上作为免疫性的专一亲和配基, 通过双水相萃取将人的红细胞与兔红细胞完全分离
的负电荷,因而消除或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电荷
的差异。 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使蛋白质-SDS复合物形状近似椭
SDS破坏蛋白质氢键、疏水键,巯基乙醇使二硫键打开,
圆形,短轴相同(1.8nm),长轴与蛋白质分子量成正比。
因此,蛋白质—SDS复合物(SDS-denatured protein)在
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只与 椭圆棒长度(蛋白质分子量)有关。
2. 电泳的分类
自由界面电泳:又称移动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 electrophoresis, MBEP),指在没有支
持介质的溶液中进行的电泳。 显微电泳,等电聚焦电泳
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 ZEP )指有支 持介质的电泳,待分离物质在支持介质上分离成若
干区带。
支持介质的作用:防止电泳过程中的对流和扩散。
•按支持介质种类的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
①纸电泳:用滤纸作为支持介质,多用于氨基酸、核苷 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医学上,常用于分析血清蛋 白、胎盘球蛋白,优点是简便迅速,便于保存照相, 比纸电泳分辨率高。
以上两种类型的电泳,由于介质的孔径度大,
凝胶浓度和交联度与孔径大小的关系
第四章酶工程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ppt课件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脂类
蛋白质(6% ~ 8%) 蛋白质
脂类(8.5% ~ 13.5%)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蛋白质溶解度与盐浓度之间的关系:
loSg loS0 g K sI
I:离子强度,I = 1/2∑MZ2;M:离子浓度(mol/L); Z:离子价数
S:离子强度为I时的蛋白质的溶解度(g/L) S0:离子强度为0时蛋白质的溶解度(g/L) Ks:盐析常数,是与蛋白质和盐种类有关的特性常数。
b. 添加固体硫酸铵
适用于:蛋白质溶液原来体积已经很大,而要 达到的盐浓度又很高时。
实际使用时,可直接查表 (各种饱和度下 需加固体硫酸铵的量)。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3. 化学法 应用各种化学试剂与细胞膜作用,
使细胞膜结构改变或破坏。
生工一班酶工程试题

一、选择1.酶工程技术是(C)的技术过程A.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B.通过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获得所需酶C.酶的生产与应用D.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2.核酸类酶是(D)A.催化RNA进行水解反应的一类酶B.催化RNA进行剪接反应的一类酶C.由RNA组成的一类酶D.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RNA的一类酶3.RNA剪切酶是(B)A.催化其他RNA分子进行反应的酶B.催化其他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R酶C.催化本身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R酶D.催化本身RNA分子进行剪接反应的R酶4.酶的改性是指通过各种方法(A)的技术A.改进酶的催化特性B.改变酶的催化特性C.提高酶的催化效率D.提高酶的稳定性5.酶的转换数是指(C)A.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数量B.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分子数C.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分子数D.每摩尔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6.酶的固定化常用的固定方式不包括(D)A.吸附B.包埋C.连接D.将酶加工成固体7.通过酶工程生产的酶制剂中酶的化学本质是(B)A.蛋白质B.有机物C.RNAD. 核酸8.当前生产酶制剂所需的酶主要的来自(C)A.动物组织和器官B.植物组织和器官C.微生物D.基因工程二、名词解释酶的提取: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
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在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充分发挥催化作用;曾称其为水不溶酶或固相酶。
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
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多药耐药性( 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同时对其他许多结构不同、作用靶点亦不相同的化疗药物也表现出交叉耐药的现象,是通过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急需突破的一大难题。
酶制剂精制过程应用的膜分离技术

酶制剂精制过程应用的膜分离技术2020年8月27日在酶制剂工业中,酶的精制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酶发酵液的菌(包括发酵残渣)与酶的分离;二是对酶清液的浓缩和纯化。
传统生产工艺是发酵、絮凝沉淀、过滤、溶剂萃取、真空蒸发、干燥,其生产过程能耗高、酶失活率高、收率低。
近十多年来,在液体酶制剂的生产中,成功地采用了膜分离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采用陶瓷膜微滤技术使得工艺在很短的时间内即收集到很高浓度的活菌体,而且活菌体基本上没有失活,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在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高收益,同时陶瓷膜过滤不仅仅单纯是对活菌体的物理状态下的高截留,同时充分的分离出清澈度很高的酶下游清液,降低了下游浓缩工艺的生产负荷,并起到了保护下游膜工艺的作用。
下游酶清液采用超滤浓缩,在超滤过程中同时去掉了部分色素和杂蛋白和大部分无机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能,同时超滤浓缩在常温下进行,酶活没有损失,收率高,再者膜系统的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大大缩短了浓缩时间。
超滤系统的废水排放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保压力。
总之在该酶工艺中采用陶瓷膜微滤串连超滤浓缩工艺,具有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膜系统不仅产品质量高,收率,同时能耗少,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而这些恰恰是企业不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酶的生产厂家,此膜技术有着很广大的应用空间。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异化需求。
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酶工程电子教案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指

酶工程电子教案第三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指将酶从细胞或其它含酶原料中提取出来,再与杂质分开,而获得所要求的酶制品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破碎,酶的提取,离心分离,过滤与膜分离,沉淀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萃取分离,浓缩,干燥、结晶等。
1.细胞破碎◆细胞破碎方法可以分为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和酶促破碎法等,如表3-1所示。
表3-1 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1.1 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机械破碎法。
◆常用的破碎机械有组织捣碎机,细胞研磨器,匀浆器等。
◆机械破碎法分为3种:捣碎法,研磨法和匀浆法。
1.2物理破碎法◆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物理破碎法。
物理破碎法多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破碎。
◆常用的物理破碎法方法有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等,现简介如下:(1)温度差破碎法:利用温度的突然变化,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温度差破碎法。
(2)压力差破碎法:通过压力的突然变化,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压力差破碎法。
常用的有高压冲击法、突然降压法、及渗透压变化法等。
(3)超声波破碎法:利用超声波发生器所发出的声波或超声波的作用,使细胞膜产生空穴作用( cavitation)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破碎法。
1.3化学破碎法◆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化学破碎法。
◆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甲苯、丙酮、丁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和特里顿(Triton)、吐温(Tween)等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可以使细胞膜的磷脂结构破坏,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过性,使胞内酶等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表面活性剂可以和细胞膜中的磷脂以及脂蛋白相互作用,使细胞膜结构破坏,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透过性。
1.4酶促破碎法◆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酶促破碎法,或称为酶学破碎法。
酶工程: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一、酶的纯化的一般原则
(1)分离纯化用的原料来源要方便,成本要低,目的蛋白含量、活 性相对要高,可溶性和稳定性要好;
(2)提取条件尽可能温和,尽快、尽可能多地去除杂质; (3)建立灵敏、精确的检测手段,判断目标酶的产率、活性与纯度; (4)纯化策略的选择依酶的性质来选用,应选择不同机制的分离单
物理破碎 化学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 坏,而使细胞破碎。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 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酶促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 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 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 而达到细胞破碎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超声波破碎法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Tween
(一)酶活力的概念
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通常用在一定条
件下酶催化某一特定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一定量的酶制剂
催化某一化学反应速度快,活力大;反之,活力小。速度表示
法常用-dS/dt或dP/dt,测初速度,多用后者(why?)。
(二)酶的活力单位
酶的国际单位(IU)规定为:在最适反应条件(温度25℃)下, 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或1 分钟内转化底物生成1微摩尔产物的酶量)称为1标准单位。
常见的纯化方法:
Go 1、沉淀分离 Go 2、离心分离 Go 3、过滤与膜分离 Go 4、层析分离 Go 5、电泳分离 Go 6、萃取分离
评价纯化方法好坏的指标有两个:一 是总活力的回收率;二是比活力提高 的倍数。
总活力的回收率反映了纯化过程酶活 力的损失情况;比活力的提高倍数反 映了纯化方法的效率。
第三章 酶的分离工程

自溶法 :温度、pH、离子强度等
第三章 酶 的 分 离 工 程
第二节:酶的提取
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是酶酶充分溶解到
溶剂的过程,叫做酶的提取。
酶的提取方法 1、盐溶液提取法 (0.02~0.5mol/L)
酵母醇脱氢酶 (0.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枯草杆菌碱性磷酸酶 (0.1mol/L氯化镁溶液) 霉菌脂肪酶(清水)
1、盐析沉淀法 通过加入高浓度无机盐,使酶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之从溶液中 沉淀析出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盐析沉淀。
机理
破坏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使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疏水基 团暴露,蛋白质分子通过疏水作用相互聚集而沉淀;
第三章 酶 的 分 离 工 程
第三节:酶的分离纯化------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
第三章 酶 的 分 离 工 程
第三节:酶的分离纯化------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
2、等电点沉淀法 特点
操作简便,无需脱盐操作。
分辨率低,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注意 避免局部过酸或过碱;
适用于疏水性较强的蛋白。
第三章 酶 的 分 离 工 程
第三节:酶的分离纯化------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
酶的分离纯化
方法:离心、沉淀、过滤与膜分离、萃取、层析、电泳 评价指标:收率、纯化倍数、重现性。 检测方法:快速、方便、有效
第三章 酶 的 分 离 工 程
第三节:酶的分离纯化
将目标产物酶与各种杂质成分相互分离的过程成为酶的 分离纯化
总活力的回收率:纯化后样品的总酶活占纯化前样品总 酶活的百分比
1mg酶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工程
Enzyme Engineering
酶工程考点

酶工程考点2021年酶工程复习要点(老师给)1.酶工程的发展历史;氨基酰化酶、青霉素酰化酶、葡萄糖异构酶、天冬氨酸酶等酶的应用;常见酶如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糖苷酶和果胶酶等的作用机理;酶的三大催化特性;a)氨基酰化酶:催化剂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b)青霉素酰化酶:青霉素酰化酶,又称为青霉素酰胺酶或青霉素氨基水解酶。
该酶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和半制备β-内酰胺类抗生素。
c)葡萄糖异构酶:用于淀粉酶生产,进行葡萄糖异构化反应。
生产果葡糖浆,以代替蔗糖。
d)天冬氨酸酶:催化富马酸和氨生成天冬氨酸。
e)蛋白酶:将蛋白质多肽链从中间阻断或从两端逐一水解,分解成氨基酸。
f)脂肪酶:水解酶类,能逐步的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g)纤维素酶:复合酶,水解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
h)糖苷酶:又称糖苷水解酶,就是所有可以水解糖苷键的酶类的总称。
i)果胶酶:就是指水解植物主要成分―果胶质的酶类。
j)酶的三大催化特性: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
2.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理(主要就是原核生物):mRNA水平调节,操纵子概念;分解代谢(葡萄糖效应原理)、诱导Dozul(诱导物的种类)、新陈代谢产物Dozul;a)原核生物中酶合成的调节主要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分解代谢物Dozul促进作用,酶制备的诱导促进作用和酶制备的意见反馈Dozul促进作用。
b)操纵子(operon)是一组功能上相关,受同一调控区控制的基因组成的一个遗传单位。
c)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葡萄糖效应):当葡萄糖作碳源时,葡萄糖的降解物对腺苷酸环化酶存有抑制作用,camp的浓度减少,引致cap-camp复合物增加,启动基因的适当位点没足够多的cap-camp复合物融合,rna聚合酶无法融合启动基因的适当位点,mRNA无法展开,酶的生物合成受制约。
d)酶合成的诱导作用是加入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压过滤——以压力泵或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为推动力
添加助滤剂、降低悬浮液黏度、适当提高温度等措施, 均有利于 加快过滤速度和提高分离效果。优点:设备比较简单, 过滤速度 较快, 过滤效果较好。 3)减压过滤——真空过滤或抽滤,是通过在过滤介质的下 方抽真空的方法, 以增加过滤介质上下方之间的压力差, 推动液 体通过过滤介质,而把大颗粒截留的过滤方法。需配备有抽真空 系统,压力差最高不超过0. 1 M Pa,黏性不大物料的分离。
过滤介质:滤纸、滤布、纤维、多孔陶瓷、烧结金属等。 助滤剂:硅藻土、活性炭、纸粕等,能加快过滤速度, 提高分离效果。
分类(推动力的产生条件不同): 1)常压过滤——以液位差为推动力(重力的作用) 滤纸过滤、吊篮或吊袋过滤;优: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易行。缺: 过滤速度较慢, 分离效果较差, 难于大规模连续使用
原料液
渗透液 无流动操作
超滤 (Ultrafiltration, UF )
一种动态过程,由泵提供推动力,在膜表 面产生两个分力:一个是垂直于膜面的法向分 力,使水分子透过膜面,另一个是于膜面平行 的切向力,把膜面截流物冲掉。 超滤膜 浓溶液 原液 超滤液
超滤原理的示意图
超滤浓缩装置
超滤膜
作用:在一定压力下使溶液中大分子滞留,而小分子及溶剂滤过 的方法。 结构:由两层组成。表层厚度0.1~5μm,孔径有多种规格,从 20~2000Å组成系列产品, 可根据需要选择。基层厚度为200~ 250μm,强度较高, 使用时要将表层面向待超滤的物料溶液。 流率:膜的透过性一般以流率表示。 流率是指每平方厘米的膜每分钟透过的流体的量。超滤时 流率一般为0.01~5.0ml/(cm2· min)。膜的孔径大, 流率也大。 影响流率的因素:膜孔径的大小(主因),颗粒的形状(球 形的透过性好)与大小, 溶液浓度, 操作压力, 温度和搅拌等。 用途:超滤法在蛋白质(酶)溶液除盐、浓缩及分离纯化中有广 泛的应用。
2. 微滤
微滤又称为微孔过滤。 介质:微孔陶瓷、烧结金属等作为过滤介质, 也可采用微 滤膜为过滤介质进行膜分离。
分离对象:主要用于细菌、灰尘等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的 物质颗粒的分离,截留的物质颗粒直径为0.2~2μm 。
应用领域:在无菌水、矿泉水、汽水等软饮料的生产中广 泛应用。
二、膜分离技术
2.分离对象:
主要用于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从中除去无机盐等 小分子物质。
3.优缺点:
透析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透析时间较长,透析结束时,透析膜内侧的保留液体积较大, 浓度较低, 难于工业化生产。
4. 透析方法及装置
透析袋透析简单装置。 A:透析夹,B:透析,C:透析示意图
(一)加压膜分离
第五节 过滤与膜分离
过滤:过滤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 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过滤介质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滤纸、滤布、纤维、 多孔陶瓷、烧结金属和各种高分子膜等, 可以根据 需要选用。 根据过滤介质的不同, 过滤可以分为膜过滤和非膜 过滤两大类。其中粗滤和部分微滤采用高分子膜以 外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 称为非膜过滤; 而大部分 微滤以及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等采用各种 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 称为膜过滤, 又称为膜分离 技术。
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不同,过滤可以分为 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4大类。
表4-4 过滤的分类及其特性
类别 粗滤 截留的颗粒大小 >2μm 截留的主要物质 酵母、霉菌、动 物细胞、植物细 胞、固形物等 细菌、灰尘等 病毒、生物大分 子等 过滤介质 滤纸、滤布、纤维多孔 陶瓷、烧结金属等
主要用途:酶液或其他溶液的脱盐、海水淡化、纯水制备 以及其他带电荷小分子的分离。
(2)离子交换膜电渗析
用离子交换膜代替一般电渗析的半透膜。
选择透过性:比一般半透膜强。
它具有一般半透膜截留大于孔径的颗粒的特性; 由于离子交换膜上带有某种基团,根据同性电荷相斥、 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 只让带异性电荷的颗粒透过, 而把带同性电荷的物质截留。
微滤 超滤
0.2~2μm 20Å~0. 2μm
微滤膜、微孔陶瓷 超滤膜
反渗透
< 20Å
生物小分子、盐、 反渗透膜 离子
一、非膜过滤
采用高分子膜以外的材料, 如滤 纸、滤布、纤维、多孔陶瓷、烧 结金属等作为过滤介质的分离技 术称为非膜过滤, 包括粗滤和部 分微滤。
1. 粗滤
概念:借助于过滤介质截留悬浮液中直径大于2μm 的大 颗粒, 使固形物与液体分离的技术称为粗滤。通常所说 的过滤就是指粗滤而言。 分离对象:酵母、霉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培养基 残渣及其他大颗粒固形物。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利用反渗透膜选择 性地只能透过溶剂(通 常是水)的性质,对溶 液施加压力,使溶剂通 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 分离出来的过程。
π
半透膜
图14-3
Membrane Filtration
微粒 胶体
Reverse Osmosis (RO)
Ultrafiltration (UF)
Nanofiltration (NF)
Microfiltration (MF)
(三) 电场膜分离
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分别装上正、负电极。在 电场作用下, 小分子的带电物质或离子向着与其
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透过透膜, 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类:电渗析和离子交换膜电渗析
(1)电渗析:
用两块半透膜将透析槽分隔成 3个室, 在两块膜之间的 中心室通入待分离的混合溶液, 在两侧室中装入水或缓冲液 并分别接上正、负电极,接正电极的称为阳极槽, 接负电极 的称为阴极槽。接通直流电源后, 中心室溶液中的阳离子向 负极移动, 透过半 透膜到达阴极槽, 而阴离子则向正极 移动, 透过半透膜 移向阳极槽, 大于 半透膜孔径的物质 分子则被截留在中 心室中。从而达到 分离。
概念:借助一定孔径的高分子薄膜,将不同 大小、形状、性质的颗粒或分子进行分离的 技术。
膜材质:丙烯腈、醋酸纤维素、赛璐玢以及 尼龙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高分子膜;也可 用动物膜。 薄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 质颗粒或分子通过, 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 截留。
膜分离的分类:
根据物质颗粒或分子通过薄膜的原理和推动 力的不同, 膜分离可以分为3大类。 加压膜分离
原理:是以薄膜两边的流体静压差为推动力的膜分
离技术。在静压差的作用下, 小于孔径的物质颗粒穿 过膜孔, 而大于孔径的颗粒被截留。
分类:根据所截留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不同,加压膜分
离可分为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3 种。
3 种加压膜分离技术的比较
截留颗粒 直径 微滤 超滤 0.2~2m 操作压力 应用
应用:脱盐,海水淡化,纯水制备,从发酵液中分离
柠檬酸、谷氨酸及凝胶电洗脱。
<0.1MPa
除菌
20A ~0.2m 0.1~0.7MPa 分离病毒及生物大分 子 <20A 0.7 ~13MPa 分离各种离子和小分 反渗透 子物质;纯水制备
微滤(Microfiltration,MF)
一种静态过滤,随 过滤时间延长,膜面上 截流沉积不溶物,引起 水流阻力增大,透水速 率下降,直至微孔全被 堵塞。 过滤介质:微滤膜
电场膜分离
扩散膜分离
(一) 扩散膜分离——透析(半透膜)
原理:是利用小分子物质的扩散作用, 不断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而大 分子被截留, 从而达到分离效果。
溶质分子Y 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蛋白质透析
1. 透析膜
商品透析膜大多制成管状 。 材质:动物膜、羊皮纸、火棉胶或赛璐玢等。 1)透析膜的预处理:目的:除杂质。 2)透析袋的保存 :防腐剂+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