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桂枝香·金陵怀古》优秀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公开课经典课件】《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全文

【公开课经典课件】《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全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这句是在夕阳的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候,具有 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 “归帆”“酒旗”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 的行旅之人。由萧瑟的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 面顿时生动起来。
近观、动静结合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远眺、动静
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 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 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 之情。

文本分析
赏 析 上 阙
品景
回顾: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映衬、色彩对比鲜明 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对偶等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比喻、用典、远近结合、动 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对历史兴 亡的感叹。 3.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导入
余秋雨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学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 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 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 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 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 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 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 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 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等。

《桂枝香 金陵怀古》ppt课件

《桂枝香 金陵怀古》ppt课件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咏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 史
怀

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
情志
02
诗歌精读
读文正音 词语解释
澄( chéng )江


文心雕龙·诠赋》)《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
”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2.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

“悲秋”的氛围。

(5)《桂枝香》一词中写“夕阳西下,阳光洒满江面,远

远望去,帆影点点,近处,酒店的青旗正迎着西风飘扬”
这首词的下片重在抒怀,结合词句具体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


从这里看得出来,王安石没有像其他文人登临怀古一样,
只是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
家的锐利眼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
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吸取历史的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释: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
君主。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 之情的诗句是:___六__朝__旧__事__随__流__水__,,但__寒__烟__衰__草__凝__绿___。
4.古人在怀古诗词之中常用自然界的恒常反衬世事变迁。王安石在《桂枝 香 金陵怀古》中,用“_六__朝__旧__事__随__流__水____”反衬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 着流水消逝。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 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 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 (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 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 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 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 公
①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 彩对照等手法(手法),②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 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画,③描画了金陵一 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华景象(景象),
④勾画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 曲。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用典, 抒发担忧之情。
商女:用典: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至今、时时: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 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
酒旗: 卖酒的旗帜。
矗:
竖起来。
“归、去” ——船家的升帆摇桨的动态感。 动景,近观,白描手法。

《桂枝香-金陵怀古》名师教学课件

《桂枝香-金陵怀古》名师教学课件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 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 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 遗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3.创作背景并解题。
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 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 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 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 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 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4. 试解词意。
即故都,旧时的都城,这里指金陵。金陵 故国: 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澄江: 清澈的长江。 练: 白色的绢。 星河: 天河,这里指长江。
大声诵读,初解词意
1.阅读生字。
棹(zhào) 鹭(lù) 簇(cù) 矗(chù) 谩嗟(màn jiē)
2.大声诵读,把握本词的节奏。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 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 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 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片段写作:借助书下注释自读词作,展开 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金陵之景。
齐读词的下阕。
探究活动二: 你认为本词是如何 从写景转入抒情的?
➢ 以“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阕的秀丽江山美 景,词人回忆过往,“繁华竞逐”一句把六朝统治 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桂枝香金陵怀古》
金陵古城

金陵是、梁、陈相继在
此建都,因此金陵又是六朝古都。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 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入声字作为韵脚
入声字短促有力,以入声字作韵脚,带给人掷地有 声、遒劲有力的感觉,奠定了整首词雄健峭拔的风格 走向。 提示:一首好词,其用韵、意象、情感在风格上是 统一的。
怀古词的写作思路
• 思考:能否总结一下怀古诗词的写作思路?
• 所学怀古词举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苏轼
“千里澄江似练”的用典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 成绮,澄江静如练。
眼前之景到过往之事
思考:王安石在看到金陵秋景之后追 忆了什么样的往事呢?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门外楼头”用典
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隋朝大将韩擒虎已带兵攻到金陵城下,而陈后主还在跟他的妃子 张丽华在楼头寻欢作乐。 “门外楼头”四字高度凝练,概括了陈后主亡国的过程;而“悲 恨相续”写出这种亡国悲剧不断上演。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 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上片写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 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远景:长江似练、翠峰如簇 近景:船只穿梭、酒旗斜矗、彩洲云淡、星河鹭起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优秀ppt课件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优秀ppt课件

, 背 西 风 、 酒 旗 斜 矗 。
峰 如 簇 。 征 帆 去 棹 残 阳
气 初 肃 。 千 里 澄 江 似 练 ,
登 临 送 目 , 正 故 国 晚 秋 ,
桂 枝 香
王 安 石
6
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 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 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 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 之苦辛,涌于笔端,写成了名 篇 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 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 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 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 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 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 让悲剧不再重演。
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3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
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风格遒劲有力,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只有 凝:凝结,引申为一直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 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 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
16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六朝旧事用随典流水,结但合历寒史商烟理女衰不解草知—凝亡—绿国杜,恨牧,《至隔泊今江秦商犹淮女唱》,后庭花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

时空:远 动静:静
千里澄江 练,翠峰 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时空:远 动静:动
时空:近 动静:动
用典:
登临送目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 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悲叹自己华发早生, 壮志未酬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是道家 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 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对于国家命运、 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这是儒家“居高 位则忧其民,退居江湖则忧其君”的兼济天下精 神的体现。
学道家做人,学儒家做事
房宫赋》
王翁之怒不在女, 在乎朝廷之荒淫。
念往昔
繁华竞逐 谩嗟荣辱
门外楼头(古),悲恨相继(今) 旧事流水(古),商女唱曲(今)
借古讽今 忧国革新
本词上片写登高远眺所见之景,远近交错,动静 结合,下片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出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奋起变革, 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 ——
桂 枝 香 古 金 陵 怀
王 安 石
三国的一句话“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用到北宋就是“王氏七甫,介甫可安天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 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众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 世称临川先生。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金陵之美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完整版)《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

(完整版)《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

6.“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千古以来凭栏望远,映入眼 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历史上的悲恨荣辱, 只能留作后人凭吊。古往今来人们怀古 叹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的感慨。从怀 古拉回到眼前,抒发感慨。“此”字含 义丰富。它既可具体指眼前胜景,也可 抽象概括北宋当时的社会状态。“漫嗟” 中融进了深情的期待与最终的无奈!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 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 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 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 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 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 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 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 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 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 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
写作背景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 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 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chán栉zhì比, 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 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 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 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 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 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 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
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文鉴赏-下阕
六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译文: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 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 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词文鉴赏-下阕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 的历史作了总结。 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 短短的一首词而多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下阙借古讽今,感叹六朝皆以竟逐繁华而相继亡国覆 辙重蹈的史实。讽喻当今统治者。
整篇小结
译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
星河,指长江。 点拨:动景,远眺,彩绘
词文鉴赏-上阕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译文: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 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去棹: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桨的动态感:动景,近观,白描手法。
上阕小结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上阕描写的景物: 澄江 翠峰 征帆 残阳 西风 酒旗 彩舟 星河 鹭
景物的特点: 金陵深秋的傍晚,景色清丽,气象恢弘。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下阙小结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写 作 背 景
写作背景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 ,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 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 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 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 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 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 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词文鉴赏-下阕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译文: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 得失荣辱。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批判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 未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 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要像商鞅,管仲,王安石一样的人出现。
上阕写景,景中有情,画面开阔,气势恢宏,有大气; 下阕追古思今,感慨系之,笔力雄健,叙议结合,有深意。 在“卑顺宛转”的婉约诗风占主导地位的宋初,王安石的这首词,无论在题 材的选择和意境的开拓上,都确有开豪放词风气之先的意义。
词中通过对六朝历史兴衰的认识,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与谴 责,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较之一般怀古伤今的诗词,立意较高较新。
上阕所写景物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 远近错,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词文鉴赏-下阕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译文: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 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 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课件
宋·王安石
目录
壹 | 作者介绍 贰 | 写作背景 叁 | 诗文鉴赏 肆 | 延申阅读
作 者 介 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 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 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 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 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 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
词文鉴赏-上阕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一切景语皆情语,肃杀的气氛为全诗打下了凄凉的基调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地点:故国 (朝代更替) 时令:晚秋; 天气:初肃 。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此篇词文特色: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最后,用典贴切自然。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诗 文 鉴 赏
诗词朗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文鉴赏-上阕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译文: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化用诗句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簇:丛聚。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贴切、形象、逼真、明丽
词文鉴赏-上阕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