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周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语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语文测试日前,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科普日活动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大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科普活动变得五彩斑斓、趣味十足。
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鱼”,那么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就是科普的“渔”。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来的科普活动“鱼”多“渔”少,缺了些“精气神”。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
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这些宝贵的科学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同时也在约束科技团体的自身行为。
而对普通人来讲,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安身立命,这些精神都永不会过时。
因为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赋予人崇高的理想,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科学思维在今天的科普内容中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普及科学前沿知识还要重要。
现在,科学知识已经汗牛充栋,一般在网络上一搜就能找到,对普通民众来讲,除非个人极为感兴趣,否则并没有熟练掌握的必要。
对大部分人来说,形成科学理性的反思能力,比掌握某种或某几种科学知识更为重要。
比如,要让大众明白,科学是有局限性、阶段性的,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都不是万能的。
这样大众在面对一些诸如“量子矿泉水能治疗各种癌症”等骗局时,才能多一分清醒。
科学的人文精神,和现在网上流行的“心灵鸡汤”大不一样,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关怀为方向和目的,强调科学与人文相互协调和补充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人文观。
在做科普时,也要让人们明白,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控制好这把利剑,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
总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本身就是科学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精气神”。
在科普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对此的传播和普及,否则就会局限了科普的广度和深度。
今天,我国大众科学素养依然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科学思维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有关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依旧缺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1周沁园春长沙含解析新人教版

沁园春长沙(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舸(gě)寂寥(liáo)轮廓(guō)怅然若失(chàng)B.沉浮(chén)峥嵘(zēng)携手(xié)橘子洲头(jú)C.恰巧(qià)稠密(chóu)斥责(chè)层林尽染(rǎn)D.遏止(è)竞赛(jìng)遒劲(qiú)强劲有力(jìng)【答案】D【解析】A项,“轮廓”的“廓”应读“kuò”;B项,“峥嵘”的“峥”应读“zhēng”;C项,“斥责”的“斥”应读“chì”。
2.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答案】C【解析】“思想内含”应写为“思想内涵”。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答案】C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中,C项,浅底:江水清彻见底,并非真浅。
4.诗词为了押韵,往往颠倒词序和句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正常顺序本来是(3分)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B.寒秋独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C.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D.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秋【答案】D【名师点睛】在古诗文押韵的规则中,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周练一语文答案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语文试卷总分:60分一、语言表达运(20分)1.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老和尚劝慰布衣道:“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②小错误不反思就可能铸成大错,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必须明白集腋成裘的道理,防微杜渐。
③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⑥在以前像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拿信用卡套现,去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行为。
A.①③⑥ 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②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③同学们请务必记住,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④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⑤经验主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认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⑥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各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声讨和批评。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近日发表文章称,对恒星内部声波的测量可以用于推测强磁场是否存在。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练习卷高三周考一语文答案1.C ①“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此处不合语境。
②“退避三舍”——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③“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
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
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④“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处望文生义。
⑤“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⑥“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
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⑤⑥使用正确,其余全错。
2、C3、D【A缺介词,B缺谓语,C缺主语】4.C(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
)5.D(D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6.B(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
)7.①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
(1分)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
王诗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明月”,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清泉”。
(1分)②在意境上,刘诗颈联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
(2分)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
(1分)(意思相近即可)8.①孤独惆怅之情。
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②思念故乡之情。
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③喜爱山居之情。
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
“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
(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9.(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0.A 该项在转述时,将认识主客体颠倒(或主客观因素倒置),相关内容见第一段。
2018届高二第一次周考语文试卷

2018届高二第一次周考语文试卷2016.9.9一、知识积累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维持 B.求之靡.途靡:没有C.心惮远役惮:害怕 D.审容膝之易安审:仔细看D.审:明白、知道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B.三径就荒就:快要C.恨晨光之熹微恨:痛恨D.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C.恨:遗憾3、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B.家君作宰宰:宰相C.遥襟甫畅甫:刚、顿时D.逸兴遄飞遄:迅速B.宰:县令4、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气凌彭泽之樽凌:临近B.奉宣室以何年以:在C.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待D.他日趋庭趋:慢步走B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④⑥答案D解析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筚路蓝缕: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①句中的意思是舞台布景变化快,让人看不过来。
而“目不交睫”是晚上睡不着的意思,故①句成语使用错误。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周练一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恁.地(nèn)玷.辱(zhān)酒馔.(zhuàn) 搠.倒(suò)B.连累.(lěi) 髭.须(zī)洗漱.(shù) 剜.心(wān)C.提.防(dī) 彤.云(tónɡ)庇.祐(pì) 仓廒.(áo)D.赍.发(jī) 供.桌(ɡōnɡ)央浼.(měi) 模.样(mú)2.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天理昭然礼尚往来溯流而上鸦鹊无声B.贪脏枉法鬼鬼祟祟碎琼乱玉余音绕梁C.果品酒撰交头结耳毕恭毕敬纷至沓来D.素不相识吃饭防噎人才汇萃厚颜无耻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杀死)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冒犯、触怒)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C.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D.我自在门前理会..(懂得,领会)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办交接手续)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在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上下________,尤其是要重视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机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2)中国留学生直击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也目睹了“藏独”分子的捣乱行径,但是“在捣乱的究竟是些什么人”成为大家最大的________。
(3)虽然会议仅有半小时,却达到了两个小时的目的,与会者聚精会神,听完领导和各方人士代表的发言,既没有疲劳感,更没有________感,而觉轻松愉快。
A.工夫疑惑絮叨B.工夫困惑絮烦C.功夫疑惑絮烦D.功夫困惑絮叨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家具网络营销的春天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
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人文学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同:在于它以探究人的生存意义和境界为中心,以构建人类精神家园和理想世界为职志。
狄尔泰认为,人文学术包含了事实、命题、价值判断三个层次,其中价值判断是最高层次;人文学术除了它的知识以外,它还会包括一种与价值、理想、规则和塑造未来的目标相联系的价值判断和命令系统的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中国传统学术从本质上说是种人文学术,强调学问对于提升人生境界、加强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
此即人文学术研究的重心和目的所在。
孔子理想中的学者所从事者乃“为己”之学。
所谓“为己”,即“因心以会道”,“以美其身”。
马一浮也说:“学问却要自心体验而后得,不专恃闻见;要变化气质而后成,不偏重才能。
知识、才能是学问之资藉,不即是学问之成就。
学问是要自己证悟,如饮食之于饥饱,全凭自觉,他人替代不得。
”历代儒者正是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从人文典籍中探寻对“道”的体究、证悟,并将其所得以著述或讲学形式传授给后人,由此薪尽火传,文脉得以延续,学术得以发展。
然而,鸦片战争以后,先是器物,再是制度,然后是学术文化。
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呼声中一步步向西方学习,企图以学术报国的现代学人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崇拜比西方同行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电子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数据化进程加快,各式数据库相继开发、完善。
这为人文学术研究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文学者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式,对人文学术研究造成极大冲击,使技术化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所谓人文学术研究的“技术化”,是指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强势渗透下,人文学术研究正在丧失其原初的目的和本质的属性,逐渐沦为外在于人的技术性工序。
虽然人文学术也离不开事实和知识,也有可以用自然科学理念和方法处理的部分和层次,但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借用和影响的限度,不能无视人文学术的本质。
可悲的是,当今的人文学术研究在自然科学的技术理念的影响下,恰恰以文本、典籍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研究对象,以探究客观知识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研究目的。
以笔者较为熟悉的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为例,翻开相关学术期刊,百分之八九十的论文是探讨诗人生平事迹、作品本事、版本目录等的考据文章,而对于诗歌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创造“美”,去呈现诗人的情感状态、价值取向、艺术追求、心灵律动乃至民族、时代精神,则往往语焉不详。
形成这种格局的直接原因,是研究者在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模型的量化评价体系驱动下急功近利的心态。
正是有感于诗歌研究的日益技术化,日本汉学家川合康三疾呼:“像孩子念诗那样回到诗歌本身。
”(摘编自陈斐《警惕人文学术研究的“技术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学术以探究人的生存意义和境界为中心,以构建人类精神家园和理想世界为责任和宗旨。
B.人文学术所包含的事实和知识,也可以部分地“技术化”地处理,但人文学术更应注重提升人生境界、加强人格修养。
C.孔子理想中的学者所从事的“为己”之学,强调为学的目的在于学者通过内心对“道”的体悟来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D.国学大师马一浮把知识、才能与学问的层次、性质分开来。
认为知识、才能是凭借、依赖,学问要自己证悟,全凭自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A.狄尔泰把人文学术分为事实、命题、价值判断三个层次,而价值判断是最高层次,它又在认知过程中影响前两个层次。
B-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学术文化三个阶段,在学习过程中企图以学术报国的现代学人对科技过度崇拜。
C.二十世纪后期信息化、数据化、数据库的发展,对人文学术研究而言是把双刃剑,既提供了便利,也造成了极大冲击。
D.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强势渗透下,人文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人的生活而沦为技术性工序,从而丧失其原初的目的和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在技术性工序的操作下,人文学术深受其创,本应成为精神家园、理想世界的人文典籍所蕴含的丰富意义被浅薄化、狭窄化。
B.当下人文学术研究的“技术化”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领域尤为突出,人们注重对诗人、文本的考证,忽视了诗歌“美”的真谛。
C.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模型的量化评价体系使诗歌研究者急功近利,这导致研究者大多写考据文章,而精神层面语焉不详。
D.“像孩子念诗那样回到诗歌本身。
”川合康三教授意在呼吁研究者应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发掘出诗歌最本质的人文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冯士筰:符号数字皆诗情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世家的冯士筰,从小就刻苦好学。
清华读书时,更是出了名的“苦行僧”。
他大学的同窗好友孙文心教授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冯士筰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从图书馆或者教室回宿舍的。
回来后,饿了还会抱着冰冷的窝窝头啃几口。
1964年,他在深入研究了当时享有盛名的物理海洋学家Munk大洋风生环流模型的基础上,找出该模型未考虑热盐因素的不足,建立了大洋风生——热盐环流模式。
正当他准备发表关于这一模型的重要论文时,文化大革命突如其来地发生了。
冯士筰被关了牛棚,但幸运的是他和赫崇本先生关在了一起。
白天他们一起劳动,晚上赫先生不仅会给他讲海洋科学的历史和前景,而且还鼓励他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气馁。
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冯士筰的心总是热乎乎的,对未来也充满着期盼。
197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我国风暴潮研究起步了。
冯士筰从牛棚里被解放了出来,接受了这一极有挑战性的课题。
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一次大的风暴潮可能使几万甚至几十万人丧生,经济损失可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元。
我国是风暴潮高发国家之一,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风暴潮的预报研究工作。
而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初还对风暴潮理论和我国风暴潮的实际状况几乎一无所知,风暴潮研究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冯士筰的研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没有资料、没有实践、没有理论。
为了获得风暴潮的第一手资料,1970年冯士筰等人环绕渤海湾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足迹遍及渤海周围数省的4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
其中的2000多公里完全是徒步跋涉的。
他们走村串户向渔民、农民和盐民了解风暴潮的一般常识;走访当地政府、查阅当地县志,寻找有关记载;他们还反复到水利部门和验潮站搜集有关数据。
冯士筰终于获得了国内第一批关于风暴潮灾害的珍贵资料。
要从本质上认识和最终解决风暴潮,当然首先要探讨其机制,因为只有弄清风暴潮的发生机制,建立一定的模式,风暴潮预报预测才能科学准确。
研究中冯士筰发现:在南方风暴潮多由强台风引起;而在北方,寒潮也能在渤海掀起风暴潮。
虽同为风暴潮,但二者的动力源和引发机制并不尽相同。
冯士筰的这一发现,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1975年,冯士筰及其合作者一连发表了数篇论文,系统论述了风暴潮的概念、理论和数值预报的力学模型,建立了独特的超浅海风暴潮理论。
1982年,冯士筰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成《风暴潮导论》一书,这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风暴潮的理论专著,它标志着我国对于风暴潮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风暴潮研究之林,也标志着冯士筰已经跨入我国一流物理海洋学家行列。
1983年,冯士筰作为高级访问学者,飞抵美国旧金山,同美国相关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
这次合作又使他的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拉格朗日余流及长期物质输运。
“拉格朗日余流”是当时学界最有争议的前沿课题之一。
冯士筰和他的合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析了欧拉余流理论的缺陷,深入分析了拉格朗日余流和欧拉余流的本质差异,提出了一种拉格朗日余流和长期物质输运的理论模型,导出了一个全新的长期物质输运方程。
该方程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们的重视。
回国后,冯士筰在对该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从根本上改造近海或河口环流传统理论的研究工作。
此后十年,他建立了以拉氏时均速度的最低阶近似——物质输运速度来体现浅海环流速度基本场的新理论框架,导出了浅海潮生——风生——热盐环流基本方程组,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长期的输运方程。
此理论在中国陆架海环流研究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冯士筰的这一研究成果,为近海污染物理自净、悬浮质输运、海洋环境预测和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海洋环境流体力学基础。
工作之余,冯士筰是个爱好比较广泛的人。
冯士筰很爱作诗,这既是他陶冶性情的方式,也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
“心系大海连天碧,符号数字皆诗情”,这两句对仗工稳的诗句,正是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真实写照。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冯士筰和其合作者一起建立了独特的超浅海风暴潮理论,这一理论标志着我国风暴研究进人世界领先行列。
B.冯士筰对长期物质输运的计算提供了新型的非常节省的计算模式,在中国陆架海环流研究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C.冯士筰的拉格朗日余流及长期物质输运研究成果,为近海汚染物理自净等方面提供了海洋环境流体力学基础。
D.文章以“心系大海连天费,符号数字皆诗情”作结,高度肯定了冯士筰对事业的忠诚,抒写了他的个人情趣。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1964年,冯士筰在研究大洋风生环流模型时,发现了该模型的不足,并建立了自己的大洋风生——热盐环流模式。
B.“文革”期间,冯士筰被关进牛棚,幸得赫崇本先生帮助,才得以渡过难关。
1970年,在周总理的过问下,才被解放。
C.我国风暴潮研究起步早,但进展小。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依然面临着没有资料、没有实践、没有理论的困难。
D.冯士筰发现,南北方风暴潮的动力和引发机制不尽相同。
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相当的实用价值。
E.八十年代,冯士筰与美国相关单位合作研究拉格朗日余流及长期物质输运,标志着我国海洋环保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6、冯士筰能够在科研方面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5分)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
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