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教案

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学会品味诗词意境,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独立创作诗词,展现个性,培养审美创造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的格律、韵脚、对仗等基本知识,理解诗歌手法及表达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格律、韵脚、对仗等。这些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欣赏诗词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分析《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望》这三首诗。这些案例展示了古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诗词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会欣赏古人的智慧,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诗词鉴赏中表现积极,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基本格律和意境创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用词和构造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必背古诗词课文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必背古诗词课文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材,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课文:1.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5.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6.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7.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古诗词课文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理解其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初一下册语文课本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每首诗后附上了简要的解释,以帮助理解和记忆:1.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诗词内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解释:这首诗是杜甫在江南偶遇老友李龟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望岳》 - 杜甫- 诗词内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释:《望岳》是杜甫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立志要攀登高峰的决心。
3. 《春望》 - 杜甫- 诗词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解释:这是杜甫在战乱时期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春天景色的感慨。
4.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诗词内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解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5.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内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释:《江雪》是柳宗元描绘江上雪景的诗,通过孤舟和独钓的老人形象,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6.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诗词内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解释:这首诗通过描写园中春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7.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释:《静夜思》是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时所作,通过明月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初一语文必背内容下册

初一语文必背内容下册初一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如下:1、《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选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适合的古诗词进行诵读。
如《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所选古诗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朗读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
3. 朗读训练: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展示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组成员评价。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所学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水平、讨论表现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词的情况,以及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有关古诗词的题目,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演能力。
2. 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扩大阅读面,提高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一、古诗部分。
- 原文(部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解析:这诗一开头就很有趣,“唧唧复唧唧”,就像有人在那小声嘀咕,原来是木兰在织布呢。
可她突然不织布了,光叹气。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呀。
然后就引出了后面的故事,因为可汗要征兵,她爹的名字在军书上,家里又没合适的人能去,木兰就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这个人物形象超酷的,她既有对父亲的孝顺,又有那种勇敢担当的劲儿。
而且诗里描写她出征前准备东西的部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特别有画面感,就好像我们跟着木兰在集市里跑来跑去买东西一样。
-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赏析:王维这家伙可真会找地方享受。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的。
“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在那里面肯定特别安静。
他也不怕黑,有明月陪着他呢。
这首诗虽然短短几句,但是那种幽静、闲适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就好像我们忙了一天,突然看到一个人在竹林里这么惬意,自己也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放松了。
-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赏析:岑参在远离故乡的路上,向东望去,路远得都看不到头。
他哭得袖子都湿了,就像个小孩似的。
然后在路上碰到了回京城的使者,他想给家里报个信,可是又没纸笔。
就只能让使者给家里带个话,说自己平安。
这诗特别真实,把那种游子思念故乡又没办法好好联系家人的无奈表现得很生动。
就像我们出门在外,有时候忙得顾不上给家里打电话,突然有个机会能给家里说句话,那种感觉是一样的。
-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文知识点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古诗文知识点,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它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纠葛情感,以及唐玄
宗当时的政治局势。
学生需要掌握《长恨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将进酒》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了李白豪迈、奋发的人生观和对自由不羁的追求。
学生需要理解《将进酒》的
意境和寓意,以及李白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三、《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分别选自唐、宋、元、明、清五代的不同流派诗歌,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样性。
学生需要掌握各首古诗的撰写时间、作者及其文学特色,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风格和文人境界。
四、《观沧海》
《观沧海》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它通过写海洋的宏伟、深邃和神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悲愤之情。
学生需要掌握《观沧海》所反映的诗歌意境和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五、《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作,通过写作者在床上思考夜幕中的自然景观,充分展现了李白的诗歌才华和艺术创作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静夜思》的诗歌构思和文学特色,了解唐代古诗的组织结构和美感价值。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必备的古诗文知识点,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文化精华,可以更好地感知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之路,也能为学生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口技(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
化为邓林。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8.课外古诗词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