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降水对支护结构和周边
深基坑支护管理规定

深基坑支护工程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保障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和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维护邻近建(构)筑物和公用、市政设施的正常使用,避免和减少因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地质灾害,确保周边单位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湖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27号)及《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支护工程系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设有地下建(构)筑物的基坑勘察、设计、基坑支护、地下水处理、基坑监测等。
地下建(构)筑物和基础工程(含基坑土方挖填)应由主体工程施工企业总承包,建设单位不得随意肢解发包。
第三条建设单位应当将深基坑支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勘察、设计、监测、施工单位(包括承担主体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
按规定应当招标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建设单位应通过招标投标,择优发包给一个具有相应勘察、设计、施工资质条件的投标人或者以一个投标人身份共同投标的联合体。
但已经过招标确定了总承包施工单位的,建设单位不再进行施工招标。
第四条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办理质量安全监督和文明施工手续,取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承担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安全的责任。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和监测单位,对邻近建(构)筑物的现状进行周密的调查、测绘或摄像,并作好详细记录。
必要时应有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出具的安全鉴定。
深基坑开挖或支护施工完成后,因建设资金等问题可能造成其长期暴露或超过支护设计安全期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建设单位应主动回填,并承担因未能及时回填而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应责任。
第六条建设单位宜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办理工程保险和附加第三者责任险,以减少工程的风险损失。
第二章工程勘察、设计及监测第七条从事深基坑支护工程勘察、设计、监测的单位必须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类资质或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专项的专业类乙级以上的资质。
井点降水资料

井点降水一.中型深井由PPR塑料管材直径为160mm,钻孔为300mm,周围孔距间填黄沙,根据地质和地形确定深度和水量。
二. 大型的深井有高压、高温水泥制品管,井管直径360mm,每根长度为4米,两头连接钢箍,两管直接电焊连接,钻孔直径为600mm,深度可达100-600米,周围孔距间填充石英沙,水量多少根据贵公司用量决定,确保用水。
降水施工程序降水井有两种施工方案A.有深井降水(大口径降水),降水效果深度可达60米,周径及直径40米,根据地形、地质报告进行施工来确定方案。
三. 轻型井点降水(插钢管真空降水),降水效果深度可达7米,周径及直径根据每组每套来决定,***终根据地质报告和平面图进行施工来确定方案。
钻井规格钻井规格:直径100mm-1600mm,深度10-600米,出水量:牛100吨/小时。
降水井规格降水井规格有深井降水(大口径降水),轻型井点降水(插钢管真空降水),小井点降水三种一、确定井点布置的基本原则井点系统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大小、要求降水深度、地下水流向和含水层渗透系数等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基坑宽度小于10米,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米时,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当基坑宽度大于10米,土质较差、渗漏系数较大时,可沿基坑两侧各布置一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环形或多边形封闭布置。
封闭形井点的转角处在每边不小于5米的范围内加密主管1/3至1/2。
井点管距基坑壁不宜小于1.5米,井点主管的滤管应埋至抽吸深度以下0.5-1米处,以免进气。
为了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水泵轴心应与总管保持齐平。
二、井点系统使用注意事项1、井点立管埋设完并与卧管及抽水设备接通后,必须先进行试抽水,在无漏水、漏气、淤塞等现象后,才能正常投入使用。
2、使用射流泵时,应安装真空表,并经常观测,作好记录,以保证井点系统的真空度,一般应不低于60KPa。
当真空度不够时,应及时检查管路或井点管是否漏气、离心泵叶轮有无障碍等,并及时处理。
深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深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结合高层楼房深基坑工程实例,对在深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深基坑降水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深基坑;降水;环境;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各大中城市陆续得到开发利用,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人防工事以及各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
深基坑工程已日渐为人们所熟知,深基坑降水又是基坑开挖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降水不慎造成支护工程的失败或造成周边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实例屡见不鲜,新疆阿拉尔市地下水埋深较浅、水量丰富,要确保深基坑的顺利开挖,必须处理好地下水问题。
目前,主要解决的方法一是“堵”,即在支护结构外侧,设置防渗墙;二是“引”,即采用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头。
“堵”的方法费用较高且一但防渗墙出现失效或产生管涌,补救工作十分困难;而“引”的方法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使邻近建筑物开裂,地面下沉等。
因此,降水引起的环境问题对深基坑工程尤为重要,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1 降水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基坑开挖期间,坑内地下水位必然低于四周,周围地下水向基坑内渗流,产生渗流力。
受渗流力的影响会使周围边坡土体安全系数降低,从而出现失稳现象,对基坑开挖土层采用降水措施后,降水深度范围内土层含水量因降水而显著减小,重度提高,土层在增加的自重作用下,进一步出现沉降固结,相应的土体抗剪强度将逐步增加,从而提高开挖土体边坡和基坑坑底的稳定性。
同时,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底可能存在着承压含水层的顶托力作用,地面下的土层受到向上的渗流力的作用,使砂性土层的渗透水力坡降增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砂性土形成流沙涌出坡面。
采用深井降水,降低承压水的水头差,可以减少承压水对基坑坑底的顶托力,增加基坑底部的稳定性。
深水井及井点降水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2、工程施工图纸;3、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质量、环境保护要求;4、现场实际考察情况及地质勘测报告;5、其他相关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88)《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23/T704-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23/T715-2003)二、编制原则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标准,确保每个检验批、分项工程的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的要求,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实现质量国际一流的目标。
2、"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和人身安全。
3、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原则实行文明施工,重视环境保护,珍惜土地,合理利用。
严格遵照国家环保政策和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详细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争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4、保证工期的原则工期非常紧,紧紧围绕业主提出的工期要求,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做好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配备,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及交叉施工作业对工期的影响,在有关工程施工安排上注意时间的前后调整,以一流的管理来确保工期。
三、工程概况1、创业城居住区工程围。
本地区整体地势较平坦,主要分布着耕土地及荒草地。
2、本降水方案为井点降水和深水井降水。
3、本降水基坑为圆形,砼井外径为:7.6m。
4、钢筋砼沉井底标高为-13.65m。
四、降水目的根据本工程的基坑开挖施工的要求,本次降水目的:1、把基坑的水位降下去便于土建施工。
深井井点降水方案

第一节深井井点降水方案深井井点降水做法是在深基坑的内部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
本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15M),不受吸程限止,排水效果好;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少;可用于各种情况,不受土层限止;成孔用人工和机械均可,较易于解决;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均较简单,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一次性投入大,成孔质量要求严格。
第一小节资源配置计划1、劳动力:机操工及普工共30名,工作内容:挖、钻、打成孔;制作、安装井壁材料并固定;填充井壁外滤水材料及还土;做井圈、洗井。
2、主要机械设备:转盘钻孔机D600一台、泥浆泵一台、小型汽车吊一台、潜水泵30台。
3、主要材料:D500无砂混凝土管。
第二小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1、成孔可根据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回转钻、潜水电钻等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150~250MM,钻孔深度当不设沉砂管时,应比抽水期内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
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塌方。
2、井管沉放前应先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压力为0.8MPA,排气量为12M3/MIN)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3、本工程深井降水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作井管,可在成孔后,逐节沉入无砂混凝土管,外壁绑长竹片导向,使接头对正。
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应比自然地面高500MM左右。
井管过滤层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的范围内,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用铁锹分层填充砂砾滤料。
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8MM细砾石。
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1米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既有地下公共停车场更新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关键技术与实践

既有地下公共停车场更新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关键技术与实践摘要:既有地下公共停车场更新工程需要在现状范围内破除重建结构体系,场地位于富水地层,地下水控制设计解决了高水头、大间距布设降水井等综合性难题,成功保证了输变电工程的按期供电,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地下室结构更新概述工程位于武汉市硚口区游艺路与顺道街交汇处游艺路地下停车场内。
既有地下停车场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建筑高度为8.85m,地下二层。
地上为街旁绿地及综合楼。
由于输变电工程选址需要,拟将停车场地下室结构更新为变电站基础。
更新工作需要拆除绿地下方地下室结构的原底板面以上框架结构(梁、板、柱)。
图1-1结构更新改造示意图结构更新工作主要包含:1)在现状底板增设预制锚杆静压桩。
2)对现状地下室外墙进行加厚并增设扶壁柱和腰梁。
根据更新工作内容特点,实施过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是本工程的重难点。
1)凿穿底板施做锚杆静压桩前,在高水头的作用下,洞口处存在基底土体隆起、突涌的风险,同时可能造成既有桩基础的承载力损失。
2)拆除既有顶板、中板过程及施作新建变电站结构过程,均必须进行地下水控制,以满足整体抗浮的要求,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动,在对应的底板位置增加适量的配重。
2.地下水控制设计2.1工程地质条件场地位于场地为长江Ⅰ级阶地,场地内地层具二元结构,地形平缓。
地下室侧壁上部(1)填土成分主要为混凝土碎石块、建筑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且含上层滞水;下部(2-1)粘土层与(2-2)粉质粘土层土层性质为可~软塑,质均匀,切面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中等。
结构底板位于(3-1)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层上,以粉砂为主,砂质较均匀,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及粉土,下卧层为(3-2)粉细砂夹粉土、粉质粘土,(3-3)中砂层。
结构底板埋深约11m,承压水降深约7m考虑。
2.2难点环节1)在既有结构内降水井打设与封井均有一定的困难。
按照常规间距约20m 左右、正方形布设降水井难度很大,南侧现状结构外最小距离约40m。
深基坑支护与降水施工方法

深基坑支护与降水施工方法一、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1、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是一种原位土体加筋技术,将土钉安设或打入基坑边坡土体内,与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土钉一般采用钢筋制作,通过钻孔、插筋和注浆等方式设置。
土钉墙施工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和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
2、排桩支护排桩支护是指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常见的桩型有灌注桩、预制桩、钢板桩等。
灌注桩具有施工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预制桩则施工速度快;钢板桩可重复使用,但止水效果相对较差。
排桩支护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型和布置方式。
3、地下连续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是在地下构筑的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具有整体性好、止水效果佳、刚度大等优点,适用于对变形和防水要求较高的深基坑工程。
但施工成本较高,工艺较为复杂。
4、锚杆支护锚杆是一种受拉构件,一端固定在稳定的地层中,另一端与支护结构相连,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锚杆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5、内支撑支护内支撑系统通常由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组成,通过在基坑内部设置支撑结构来抵抗土压力和水压力。
内支撑的布置形式多样,如水平支撑、斜支撑、环梁支撑等,可根据基坑的形状和尺寸进行选择。
6、桩锚支护桩锚支护是将排桩与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方式。
排桩承担土压力,锚杆提供锚固力,共同保证基坑的稳定。
这种支护方式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基坑深度较大的情况。
二、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1、明沟排水法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通过重力作用将地下水汇集到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排。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水量较小的基坑。
2、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周围布置井点管,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中抽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常见的井点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等。
轻型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的土层;喷射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电渗井点则适用于渗透系数很小的饱和粘性土。
工程降水:7种常用方法与5种应急措施!

工程降水:7种常用方法与5种应急措施!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埋深时,为保证土方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土方边坡的稳定,需将地下水位降到基础埋置深度以下,这项工作就称为降水。
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集水坑降水和井点降水两大类。
降水方案的选择一、基本要求1、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开挖面,需要采用降低地下水方法疏干坑内土层中水。
疏干水有增加坑内土体强度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变形。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
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2、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当坑底含承压水层上部土体压重不足以抵抗承压水水头时,应布置降压井降低承压水水头压力,防止承压水突涌,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安全。
3、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二、工程降水有多种技术方法,可根据土层情况、渗透性、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按表1K413024选择和设计。
常用降水方法对比分析一、集水坑降水明渠加集水坑降水具有施工方便,费用低廉等特点,在施工现场应用的最为普遍。
在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中,这种方法往往作为其它降水方法的辅助降排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潜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蓄量较小,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明渠和集水井可以清除基坑内积水。
但是,在地下水较丰富地区,若仅单独采用这种方法降水,由于基坑边坡渗水较多,作业面泥泞不堪,有不利于结构物施工。
因此,这种降水方法一般不单独应用于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中,通常会与降水井点或截渗幕墙配合使用。
二、截渗幕墙截渗幕墙不能单独作为降水方案,一般与明渠或井点降水配合使用。
截渗幕墙一般用于地下水非常丰富、地下水补给非常快或需要特别对边坡不稳定性、周围建筑不均匀沉降进行控制的情况。
常见的有截渗墙、帷幕灌浆、钢板桩等,在截断地下水向基坑渗透的同时也对基坑的边坡起到一定的支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增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 ol.24 Supp.2 2005年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ov .,2005
收稿日期:2005–09–21;修回日期:2005–10–12 作者简介:许锡昌(1972–),男,博士,1995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矿井建设专业,现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xcxu@ 。
深井降水对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研究
许锡昌,徐海滨,陈善雄
(中国科学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地下水治理是基坑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简要分析了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提出了治理的基本思路和
方法。
以汉口宝丰时代广场深基坑为例,探讨了深井降水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监测结果表明,
降低地下水位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小,土方开挖结束后变形很快便趋于稳定;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受
深井降水的影响较大,土方开挖结束后,沉降变形继续增大。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不仅与降水井的布置和地层
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物本身的高度和基础形式有关;对浅埋基础建筑物而言,高度越大,沉降变形也越大。
关键词:基坑工程;深井降水;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水平位移;沉降
中图分类号:TU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5)增2–5449–05
STUDY ON EFFECT OF DEEP-WELL DEWATE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 BUILDINGS
XU Xi-chang ,XU Hai-bin ,CHEN Shan-xiong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China )
Abstract :Groundwater controlling is the critical step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ep excavation. Effect of the groundwater on deep excavation is discussed briefly ,and fundamental treating method is put forward. Taking Baofeng Times Square deep excavation as an example ,effect of the deep-well dewate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s is analysed. Monitoring data show that deformation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 buildings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excavation. When earthwork is finished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tends to be stable ,but surrounding buildings subside continually because of dewatering. Not only dewatering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form and height of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will influence their own settlement.
Key words :pit engineering ;deep-well dewater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surrounding building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settlement
1 引 言 据文[1]对全国160余起基坑事故的调查分析,在所有的失事基坑中,由于设计和施工中对地下水
处理不当而导致基坑失稳的比例达到了60%。
主要
表现在:(1) 地下水渗透引起基坑开裂坍塌;(2) 基
坑突涌导致坑底土体开裂而出现管涌、流土、流砂
等;(3) 暴雨袭击导致小区域内承压水位在短时间
内升高,支护结构上侧压力迅速增大而破坏;(4) 降
低地下水位引起地面沉降及周围建筑物倾斜开裂。
目前,对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渗流问题、水土压力
的计算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2~8]。
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体现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深基坑工程也由单纯重视基坑自身安全
• 5450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年
逐步转向了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保护。
以汉口宝丰时代广场基坑为例,简要分析了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讨论了降低地下水位对基坑本身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指出了目前基坑设计中面临的问题。
2 地下水的治理思路和方法
在我国沿江、沿淮地区,地层呈典型的二元结构,即上部的粘土层和下部的砂砾层,存在于粘土层中的为上层滞水,存在于砂砾层中的为承压水。
地下水治理一般采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思路。
上层滞水属于基坑中的第一含水层,微透水至弱透水,无统一水面,水位随季节变化,其主要靠降雨、周边供水管道漏水、周边电(光)缆沟或废弃箱涵中的废水来补给。
上层滞水一般通过明沟排水和埋管引流方式排出。
承压水水头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受当地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小,由于其埋深大、水头高、水量大,且与附近的河流或湖泊可能有水力联系,因此对深基坑和地下室施工危害较大,治理也比较因难。
在基坑设计过程中,承压水的治理方案与基坑开挖深度和土质情况有密切关系。
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而承压水埋深较浅时,不降水则会造成基坑底部隆起和突涌,必须对地下水进行治理,可选方案主要有“全封”、“半封半降”和“全降”3种方案。
“全封”是指在基坑周边及坑底用人工方法设置一定厚度的隔水帷幕,来阻止场地内承压水向基坑内运动,这类隔渗通常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工艺,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大,尤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该方法属于地下水治理的早期技术,现已基本不再采用。
“半封半降”是采用封降结合,将隔渗帷幕厚度变薄,辅以深井减压降水,尽可能减少抽水量,主要用于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而不宜采用“全降”地区的基坑,但其隔渗帷幕部分造价仍较大。
“全降”是在基坑周边及坑内优化布置一定数量的降水井,通过降水井抽排承压水,使基坑内承压水头降低至坑底以下,从而保证地下室的施工安全。
这种方法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工种造价低。
其缺点是地下水降深大,可能引起基坑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面沉降,但只要设计得当,科学管理,可以将其缺点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目前在许多基坑中得到应用。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宝丰时代广场基坑位于汉口宝丰一路与解放大道交汇处,在靠近基坑北侧有3栋住宅楼,浅埋基础,见图1。
该基坑大体上呈不规则六边形,周长约176 m,面积约2 066 m2。
裙楼基坑深5.7 m,主楼基坑深7.4 m,局部(电梯井)达8.25 m。
图1 基坑周边环境与监测点、降水井平面示意图
Fig.1 Sketch of 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point and dewatering well
该基坑所处场地属长江Ⅰ级阶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粉土互层等。
有关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土性参数表
Table 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for soils 层号名称土层厚度/m γ/(kN•m-3)c/kPaϕ/(°)
①杂填土 1.9~2.5 –818
②粘土 3.8~4.8 18.3 229
③粉质粘土、粉土互层 3.0~6.5 18.6 1111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 1.6~3.6局部缺失18.2 1010
⑤粉砂–19.0 –29
场区内的地下水有两类,一是赋存于①层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二是赋存于③层以下的承压水,w1~w1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
c1~c10建筑物沉降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