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知识点总结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知识点总结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地图制图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掌握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于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

四个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掌握地图的基本功能

地图功能定义:地图效能与作用的抽象概括。包括信息传输功能、信息载负功能、模拟功能与认知功能等。

地图信息传输功能: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传递形式,是信息传输工具之一。编图者须充分掌握原始信息,研究制图对象,结合用图要求,合理使用地图语言,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用图者。用图者须熟悉地图语言,深入阅读分析地图信息,形成对制图对象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地图信息载负功能:地图是信息的载体,可容纳大量信息。

地图模拟功能:地图作为再现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不仅能反映制图对象空间结构特征,还可反映时间系列的变化,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式、图形数字化与数字模型,经计算机处理完成各种评价、预测、规划与决策。

地图认识功能:包括通过图解分析可获取制图对象空间结构与时间过程变化的认识;

通过地图量算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数量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变量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地图上相应要素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制图对象的演变和发展。发挥地图认识功能,就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分析规律、综合评价、预测预报、决策对策、规划设计、指挥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是根据地图某些特点与指标对其进行归并与区分。可按多种标准与方法分类,如地图比例尺、制图范围、地图内容、地图用途、地图形式等。

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地图量测精度。如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

按制图区域范围(自然区与行政区)分为全球地图、半球地图(东半球、西半球地图)、大洲地图(如亚洲地图、欧洲地图等)、大洋地图(如太平洋地图、大西洋地图等)、自然区域地图(以高原、平原、盆地、流域等为范围,如青藏高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黄河流域地图等)和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县地图等。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候、陆地水文、海洋、土壤、植被、动物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门还可细分若干图种;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文化、历史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分也可细分为若干图种;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地图与专用地图,专用地图包括航空图、宇航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教学图等。

按地图形式分为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按使用方式分为挂图与桌面图等。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触觉地图(盲人地图)、立体地图、发光地图、数字地图、屏幕地图、塑料地图、地球仪等。

(二)熟悉地图的地理要素的内容

地图地理要素是地图上最基本的地理内容。是具有位置、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地理实体,是普通地图上的基本要素。包括水体、地貌、土质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和居民地、交通网、政治行政界线、工农业设施和文化遗迹等社会经济要素。水体有江、河、湖、海等;地貌有各类平原、山地、丘陵及各种特殊地貌;土质植被有沙漠、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居民地包括城市、集镇、乡村等;交通网包括铁路、公路、航运等及机场、车站、港口等附属建筑。它们在地图上的详细程度、精度、完备性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愈大,表示地理要素愈详细,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内容概括程度也相应增加。此外,地图性质和用途不同,地理要素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如政区图一般强调行政区划界线和各级政治中心:旅游地图强调风景点、游览区及旅游服务设施。

地图三要素

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它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亦称辅助要素),所以又通称地图“三要素”。

(1)数学要素

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

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

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

(3)整饰要素

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三)地图符号

定义:表示地图要素的空间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的特定图形记号或文字。

1、了解基本图形变量

定义:人的视觉可以区分的形状、尺寸、方向、色彩、亮度、密度等基本图形元素。

地图上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色彩因素称为视觉变量,也叫图形变量。视觉变量是构成地图符号的基本元素。

1967年法国贝尔廷领导的图形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探讨,提出图形外观的差别是改变了形状、尺寸、方向、两度、色彩和密度的结果,称为视觉变量。近30年来,许多学者在肯定了他的视觉变量理论的同时,提出了多种构成图形要素的方案。我们认为,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在细分时,颜色的三个特性可以理解为独立的视觉变量,而网纹中的三种组合,也分别具备视觉变量的特征。

1形状变量是视觉上能够区别开来的几何单体。对于点状符号来说,符号本身就

体现了形状的变量。形状变量在线状符号中是一个个形状变量的连续,在面状符号中是一排排形状的连续,而不是整线段或整个面积同属一个形状变量。

2尺寸变形是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衡量尺寸变量要从几何面的直径、长、宽、高和多边形的面积作比较。

3方向变量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所谓方向变化是对图幅的坐标系而言,在整幅图中必须和地理坐标的经线或直角坐标线成同一的交角才不致混乱。

4颜色变量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颜色包括颜色和非颜色,颜色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种特性,而非颜色却只有亮度特性。颜色的三种特性对制图来说各有作用,因而也可以各自成为一种视觉变量。

5网纹变量指在一个符号或面积内部对线条或图形记号的重复交替使用。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就网纹的组合来说,主要表现在方向、纹理和排列上,并且以整体特征被感受。网纹的纹理变量由间距相等的点或平行线段组成,线段可以是虚线、实线或波纹线。点状纹理也称晕点,线状纹理也称晕线。网纹的排列变量由规则或不规则、抽象或象形的形状所组成。

2、掌握地图符号分类

1.按符号的空间分布情况

有四种类型:点位分布、线状分布、面积分布、体积分布。

点位分布可以表现为:存在于一个独立位置的事物、离散的空间现象、一个测量控制点、一座城市等,代表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统计图形,也算做点位分布。因此,点状符号在地图上算作是一个定位点。

线状分布指存在于空间的有序现象,如河流、河堤、道路、运输线,他们可能扩散成一个宽带,以具有相对长度和路线为主要特征。因此线状符号在地图上是一个线段。

面积分布指事物的占有范围、连续的空间现象。因此面状符号在地图上是一块图斑。

体积分布可以推想为从某一基准面向上下延伸的空间体,例如人口或一座城市,可以表示具有体积量度特征的有形实物或概念产物,这些空间现象可以构成一个光滑曲面。因此体积符号在地图上可以表现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维模型。

2.按符号图形的构图特征

(1)几何符号

基本几何图形构成的较为简单的符号

形状特征:规则和不规则

符号尺寸:分级和比率

结构变化特征:组合结构和扩张结构

(2)象形符号

(3)文字符号

3.按对地图比例尺的依存关系上分

地图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4.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

- 定性符号

- 等级符号

- 定量符号

3、熟悉地图符号设计的方法

地图主要是通过图形符号来传递信息的。地图符号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图信息的传递效果。设计地图符号,除优先考虑地图内容各要素分类、分级的要求外,还应着重顾及构成地图符号的六个图形变量,即: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和色彩。

其中,尤以图形的形状、尺寸和色彩最为重要,被传统的地图符号理论称为地图符号的三个基本要素。

符号的形状:从图形角度出发,应使设计的符号图案化和系统化,并充分考虑到绘图和制图工艺的技术要求。

符号的尺寸:设计符号尺寸大小时,必须注意它的地图用途、比例尺、制图区域特点和读图条件等方面的联系,此外,要注意应与目视分辨能力、绘(刻)图和印刷技术能力相适应。

符号的色彩:在地图符号设计上使用色彩可以简化地图符号的图形差别,减少符号的数量,加强地图各要素分类分级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地图的表现力。在色彩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主要原则:正确利用色彩的象征意义,符合地图的主题及内容,顾及印刷和经济效果。

(四)地图分幅和编号;

1、掌握地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与原则;

分幅:地图有两种基本的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按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按矩形分幅时,相邻图幅以直线划分,每个图幅均为矩形。矩形分幅可分为拼接的和不拼接的。拼接使用的矩形分幅是指相邻图幅有共同的内图廓线,使用时可按其共用边拼接起来。墙上的大型挂图和工程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大多采用这种分幅形式;不拼接的矩形分幅是指图幅之间没有共用边的,每个图幅都有各自的制图主区,各分幅图之间有一定重叠,有时还可以根据主区的大小变更地图的比例尺。地图集中的分区地图通常是这样分幅的。

按经纬线分幅:按经纬线分幅时,相邻图幅按经纬线进行划分,每个图幅一般为梯

形。故又称梯形分幅。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地形图和大区域的中、小比例尺分幅地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就是以国际的1:100万地图为基础,按经纬线分幅的。

地图编号的基本方法

多幅地图中的每一幅图必须用一个特定的号码来标志,称为地图编号。常用的地图编号方法有行列式编号法、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等。我国的1:50万、1:25万、1:10万各比例尺地形图的原编号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2、熟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系统多次改变,情况复杂,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69年以前(第一阶段)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完全是套用苏联的分幅与编号系统和方法留在1969-1973年期间(二阶段),其分幅与编号系统和方法不变,只是对图幅代号作了大量改动;在1974-1989年期间(三阶段),对原分幅与编号系统作了个别调整,对于图幅代号重新作了改动,但编号方法不变;1992年以后(四阶段),开始实施直接在1:100万图幅基础上进行分幅,按行列式编号的全新方案。

在新的分幅与编号系统中。1:100万图幅仍采用国际分幅与编号方法。1:50万-1:5千图幅的编号均以1:100万图号为基础图号,在其后接加某比例尺的代码和该图幅在1:100万图幅中所处的行号和列号。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个比例尺的代码依次为BCDEFGH。某比例尺图幅的行号和列号是将1:100万图幅按规定的纬差和经差划分成若干行和若干列,依照横行从上到下,纵列自左而右,按数字顺序从001开始,三位数字进行编号。新颁布的地形图编号格式,它是由图幅所在的1:100万图幅的行号(1位)和列号(2位),比例尺代码(1

位)、本图幅位于1:100万图幅中的行号(三位)和列号(三位)共十位数码组成。

20世纪70-80年代的分幅编号

1:50万、1:20万、1:10万分幅编号示意图

1:5万、1:2.5万、1:1万、1:5千分幅编号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后的分幅编号

标法(最常用)、流水编号法、行列编号法等多种方法。如,某1:1000地图的西南角

坐标为X=83500m,Y=15500m,则其编号为:83.5-15.5 (公里值)。

(五)地图编绘;

1、掌握地形图编绘;

地图编绘事地图编绘人员根据地图设计书编绘新图的过程,其结果是完成地图的编绘原图的制作。编绘原图是指根据编图资料,在室内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将资料上的内容转绘到展会有数学基础的图纸上,并按地图设计书和编绘规范的要求经过制图综合和描绘而制作的地图。主要工作包括:计算和展绘地图数学基础,转绘地图内容和编绘地图内容。

地形图的生成与编绘.ppt

2、了解专题图编绘;

(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1.资料的收集

(1)地图资料

(2)遥感影像资料

(3)数据资料

(4)文字资料

2.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

(1)总要求:

1)政治性

2)科学性

3)完备性

4)现势性

(2)对统计资料的要求

定位性同时性统一指标

3.编图资料的加工处理

改变原有的分类、分级

将一种数量、质量指标换算为另一种

整理为统一的可比的形式

表示方法的改变

(二)制订编图大纲

1.编图的总则、任务和制图区域

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和地理特点

编图的规范、类型、图名、用途和要求等

地图的主要参数:开本比例尺投影

2.制图资料及说明:

图例、图型、比例尺、图号、出版机关和日期、测图编图和制图日期编制地图所用的原始资料

投影坐标系和测量控制

全部资料中局部精度差别和现势性差别

资料内容要素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资料的完备性、地理合理性、地名的正确性

资料的优缺点

使用资料的结论

3.制订编图方法

编图方法的规定。

一般的编图方法

各要素的综合方法

地理特征

从补充资料转绘的,要说明资料来源

要素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规定的容量和选取标准

描绘的次序

概括的方法和程序

和其他要素的协调

配置注记

4.制印准备工作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清绘比例尺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清绘和图廓外整饰的特点、符号尺寸的限差

5.地图印刷

印刷的色数

印刷地图时线划整饰和彩色整饰特点

彩色适印样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应遵守的标准

6.附件

(三)专题地图内容选择和图例设计

1、专题地图内容的选择

(1)专题地图内容要素的选取

一方面,选取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各种要素,使内容丰富

另一方面,由于地图用途、比例尺、载负量、制图表示方法、符号的特点和颜色的数量等的限制,使地图内容针对性强,清晰易读

在设计时,内容选取的合理解决,为的是在地图上表示全部最主要的,而同时补充次要的内容。

(2)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因素:

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制图资料的情况、

专题数据的特点、

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1)图例设计要求:

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要体现出艺术性、系统性,易读性,并且容易制作。

图例系统的科学性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在以色阶表现数量差异时,按惯例应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分级数据顺

序从小到大排列。

(2)图例设计的方法

显示数量特征的解析图的图例简单

类型图的图例应反映分类的关系,注意排列的结构

对多个类型分类的地图图例,不同分类系统的符号应该有明显区别

对于组合地图,在图例中应对组合类型的标志予以阐明

综合性图种(若干种现象的不同特征的集合),图例的结构原则:根据地图内容各要素进行符号分组;各组符号又按其要素的相对意义和相互关系,按顺序配置;每组内部的符号予以合理安排。

(四)地理底图的编制

1.地理底图的作用

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

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

(1)内容选取

总的要求:既能反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又使图面清晰易读,不致干扰专题内容.

影响因素

地图的主题和用途

比例尺大小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专题内容表示方法

(2)类型

工作底图:供编绘专题内容用的地理基础。内容详细。

出版底图:成图上的地理基础。内容简略,主要作用:定位和体现专题内容与有关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五)作者原图的编制

专题地图的作者将专题内容编绘在工作底图上而得到的编稿图,称为作者原图.

作者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六)编绘原图的编制

1、概念:将作者原图转绘于出版底图上就形成了编绘原图.

2、编绘要求

对作者原图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

按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描绘

进行图面配置和整饰

3、图面配置

图面内容安排也可称图面配置,指地图的主图及辅助要素在图面上的位置和大小的一种安排。

配置原则:既要充分地利用地图幅面;又要使图面配置在科学性、艺术性和清晰性方面相互协调。

(1)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

a 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

b 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

c 图形突出于背景;

d 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好;

e 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2)图面内容的安排

a主图专题地图图幅的主题,应占有突出位置及较大的图面空间。

第一,在区域空间上,要突出主区与邻区是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增强主图区域的视觉对比度。

第二,反映出该区域与四邻之间的联系

第三,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

第四,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移图与主图区域关系的表示应当明白无误。

第五,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b副图,指补充说明主图内容不足的地图

c图名,图名要尽可能简练确切。组成图名的三要素:区域、主题和时间。图名是展示地图主题的最直观形式,应当突出、醒目。

d图例,位置应安排在读者读图的方便处:挂图图的下方,桌面用图视纸面安排的可能,图的两侧或下方。如图例量大,分成几部分安排在地图的空白处,应保持从左至右,从上而下的自然连续性。

e比例尺,专题地图的比例尺一般被安置在图名或图例的下方。

f 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是对主题的概括与补充比较有效的形式。

g图廓,单幅图地图一般都以图框作为制图的区域范围。

(七)出版准备

将编绘原图照相在清绘图版上晒成蓝图.然后在蓝图上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清绘并剪贴注记,制成印刷原图。

3、熟悉数字地图编绘

编辑准备

这一阶段的工作与传统的制图过程基本相同,包括收集、分析评价和确定编图资料,根据编图要求选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等,并按自动制图的要求做些编辑准备工作。

数据输入(数字化)

将具有模拟性质的图形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称为数字化。数字化的方法有手扶跟踪和扫描数字化两种。栅格化;矢量化:分层;属性数据录入。

数据编辑和符号化

这是数字制图的核心工作,数字化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要进行两方面处理:一是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做规范化处理,主要有数据检查、纠正,重新生成数字化文件,转换特征码,统一坐标原点,进行比例尺的变换,不同资料的数据合并归类等;另一方面是为实施地图编制而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不同地图的投影变换,对数据进行选取和概括,各种专门符号、图形和注记的绘制处理。图形单元的修改与增删;图幅拼接;坐标变换;符号化。

图形输出阶段

图形输出是将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可以在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可以存贮在磁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或打印机以纸质输出。图面配置;输出:输出设备

类型、纸张、幅面、比例尺、颜色等。

(六)掌握地图设计和编制(基本内容、技术要求、作业流程) 地图设计和编制.pdf

(七)熟悉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基本方法、技术要求) 地理基础底图的设计与编制.pdf

(八)了解普通地理和专题地图内容、表达方法

普通地理图

普通地理图简称地理图,指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以概括的手法反映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地图。它反映制图区域内的水系,土壤地貌、居民点、交通网、国家等内容。反映这些地理要素的总特征及分布规律。地理图主要是根据地形图和其他资料在投影网上绘制的。它可以作为了解一个大区域环境的参考用图,并可用来编汇地图集及教学用图。

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的制图领域宽广,凡具有空间属性的信息数据都可用其来表示。其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行业部门。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

1.基本类型

按内容性质分类

专题地图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自然地图:反映制图区中的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称为自然地图。主要包括:地质图、地貌图、地势图、地球物理图、水文图、气象气候图、植被图、土壤图、动物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图)、天体图、月球图、火星图等。

社会经济(人文)地图:反映制图区中的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的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地图称为社会经济地图。主要包括:人口图、城镇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文化建设图、历史图、科技教育图、工业图、农业图、经济图等。

其他专题地图:不宜直接划归自然或社会经济地图的,而用于专门用途的专题地图。主要包括:航海图、宇宙图、规划图、工程设计图、军用图、环境图、教学图、旅游图等。

按内容结构形式分类

分布图、区划图、类型图、趋势图、统计图。

分布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动物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土壤分布图等。

区划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区域结构规律的地图。如农业区划图、经济区划图、气候区划图、自然区划图、土壤区划图等。

类型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类型结构特征的地图。如地貌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地质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趋势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动态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地图。如人口发展趋势图、人口迁移趋势图、气候变化趋势图等。

统计图是指反映不同统计区制图对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内部组成及其发展变化的地图。

2.主题地图的构成要素

地图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地图知识点总结

三、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 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 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 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 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 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完整系统基础与实务(中)试题参考

1. 2012培训例题 1.1 判断 1. 世界上第一个GIS产生美国(X,加拿大) 2. GIS脱胎于测绘学(X,地理学) 3. 数据结构中,逻辑上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Y,) 4. 数据库中,主关键字是唯一标示符(Y) 5. 可见波的范围是0.3~0.78纳米(X,微米) 6. GIS由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人员构成的(X,软、硬、网络、空间数据、人) 7. 数据库中,死锁?(Y) 8. 在空间数据库中,分层概念只适用于栅格,不适用于矢量(X,都) 9. 地图数字化是的关键技术(Y) 10. 空间数据库是应用于(Y) 11. 位置、属性、时间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Y) 12. 城市规划需要大比例尺地图作为基础构件(Y) 13. 应用GIS是根据用户需求(Y) 14. GIS最常用的组织方式矢量、栅格数据;栅格模型中位置明显(X,隐含) 15. 点、线、面是GIS的3个基本要素,可实现点面之间的转换,不能实现线面之间的转换(X), 7:50 16. 金字塔、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可变分辨率的数据结构(Y); 17. 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和数据库中的层次数据模型的概念是相同的。(X) 18. 空间建模是把现实数据转换为有用的能反应现实的过程;(Y) 19. WebGis是网络技术应用与GIS领域结合的产物(Y) 20. 栅格单元代表的区域越大,就越精确(X) 21. 传统的地理信息是空间相关性小,且不连续的数字和字符,现在的GIS相反(Y) 22. 矢量和栅格有本质不同,但二者可以转换(Y) 23. GIS,数据是经过处理的,所以数据不存在质量问题(X) 24. 手扶数字化是唯一有效方式(X,扫描) 25. 矢量中,将图形组成一个或多个文件,将属性组成属性表关系表(Y) 26. 空间压缩编码处理都会降低原始数据精度(X,有损压缩,无损压缩) 27. 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等值线法、极值法、范围法(Y),11:25 28. GIS开发路线包括:结构法、面向对象、基本组件、进行式开发策略(Y) 1.2 单选 1. 数字地球的提出者:美国人,戈尔,1998年; 2. 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空间信息; 3.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X=2529115,Y=20600689米,该点所位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是:117 4. 栅格数据编码,接近矢量结构,但不具有区域性质的:链码; 5. 3S是指: 6. 表示物理属性不可分割的单位是:数据项、数据项组、记录、文件; 7. RS是什么:C,在空中对遥远地物进行感知。 8. GIS工程的血液:数据; 9. GIS的核心功能:空间检索和分析; 10. GIS中包含的数据均与空间地理位置相联系。 11. 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是通过(DBMS)来完成的; 12. 空间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来组织数据;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地图制图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掌握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于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 四个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掌握地图的基本功能 地图功能定义:地图效能与作用的抽象概括。包括信息传输功能、信息载负功能、模拟功能与认知功能等。 地图信息传输功能: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传递形式,是信息传输工具之一。编图者须充分掌握原始信息,研究制图对象,结合用图要求,合理使用地图语言,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用图者。用图者须熟悉地图语言,深入阅读分析地图信息,形成对制图对象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地图信息载负功能:地图是信息的载体,可容纳大量信息。 地图模拟功能:地图作为再现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不仅能反映制图对象空间结构特征,还可反映时间系列的变化,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式、图形数字化与数字模型,经计算机处理完成各种评价、预测、规划与决策。 地图认识功能:包括通过图解分析可获取制图对象空间结构与时间过程变化的认识;

通过地图量算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数量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变量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地图上相应要素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制图对象的演变和发展。发挥地图认识功能,就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分析规律、综合评价、预测预报、决策对策、规划设计、指挥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是根据地图某些特点与指标对其进行归并与区分。可按多种标准与方法分类,如地图比例尺、制图范围、地图内容、地图用途、地图形式等。 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地图量测精度。如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 按制图区域范围(自然区与行政区)分为全球地图、半球地图(东半球、西半球地图)、大洲地图(如亚洲地图、欧洲地图等)、大洋地图(如太平洋地图、大西洋地图等)、自然区域地图(以高原、平原、盆地、流域等为范围,如青藏高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黄河流域地图等)和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县地图等。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候、陆地水文、海洋、土壤、植被、动物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门还可细分若干图种;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文化、历史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分也可细分为若干图种;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 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完整版)《地图的阅读》知识点

1.3《地图的阅读》知识总结 1、地图的语言(也称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也叫缩尺。计算比例尺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3、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即文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比例尺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比值。 5、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6、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 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7、站在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是南;站在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是北。 8、地图分为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导游图等许多种类。根据使用的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练习 ()1、在1:5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A.500千米B.2 500千米 C.50 000千米D.5 000千米 ()2、右图中,B位于D的什么方向?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3、下面图例中,表示“河湖”的是 A. B. C. D. ()4、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1:1 600 000 B.二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D.1/5000000 ()5、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李红想知道芦山县位于什么地方,他最好选择使用 A.四川省土地资源分布图B.四川省政区图 C.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D.四川省地形图 ()6、比较图幅相同的河南政区图和濮阳政区图,濮阳政区图具有的特点是A.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大 B.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小 C.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 D.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小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生活实例:---食,海边看---,地平线呈-----,站得高看得----。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都是----,-----相等,指示------方向;经线连接南北-----并与纬线-----,是----圆长度----指示------。 4.纬度的划分:以------为零度作为起始线,向南向北各分作---,赤道以北为-----,用---作代号,赤道以南为------,用---作代号,北极点的纬度是-------,南极点的纬度是-------。 5.三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6.经度的划分: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作为----度经线,向东向西个分作----度,合起来共---度,零度经线以东称为-----,代号-----,零度经线以西为-----,代号----。任意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是-----,代号-------。 7.南北半球分界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这个经线圈经过的陆地----。 8.西经19度在----半球,西经21度在----半球,0度在----半球,180度在-----半球,东经159度在-----半球,东经161度在------半球。东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小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小于东经----度。西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大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大于东经-----度。9.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18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东经16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西经2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0度经线和零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180度经线和0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 10.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每一个地点的------,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 12.南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春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夏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半球-----------;秋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冬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13.五带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各地获得-----------,五带划分的界限是---------和---------,极圈属于-------,回归线属于----------;热带有---------现象,回归线上一年有----次阳光直射,赤道上有----次阳光直射;寒带有------------现象,温带-----------。 14.北回归线的纬度-----,南回归线的纬度-------,北极圈的纬度-------,南极圈的纬度-------。 15.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比----------缩小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比例尺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 16.比例尺大,划的范围就----,内容-----,比例尺小,划的范围就----,内容-------。 17.面对地图通常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是指---;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18.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地点的-----距离叫----高度,我国测绘部门把-----验潮站(------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我国的水准零点。 19.在地图上把----相同的个点连接成就是----线,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0.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想海拔----处凸出;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陡崖:等高线------。 21.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做----------,数值越大深度越------。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综合实习报告

XXXXXXXX 学院 顶岗(生产)实习综合报 告 系 (部) 测绘工程系 专 业 班 级 地信一班 姓 名 XXX 学 号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 指导教师 XXXX 职 称 讲师 XXXXXXXX 学院 目录 一、 实习目的 (2) 二、 实习内容 (3) 三、 实习步骤 (3) 四、 实习总结和感悟 (18)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

一、实习目的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并且广泛运用到各方面,所以作为该专业的我们具有实践应用能力是很重要的,实习是对我们两年来所学课程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个整体检验。通过实习,要求我们对目前社会或企业的前沿知识或技术有所了解,明确在未来工作中的学习方向,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自己的能

力和软件应用水平在实践中也会得到全面提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到信息化建设中。 主要任务,熟练运用所学的MAPGIS、ARCGIS、ERDAS、AutoCAD、南方CASS等软件完成相关数据的编辑处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协助完成所在单位的工作。通过一年的实习加深和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提升自己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实习内容 在单位实习的时间里,我从事的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乡镇数据库建设、卫星影像处理、影像解译及影像解译技术细则的编写工作、村庄规划以及村庄规划质检和村庄规划技术要求的编写工作,数据库建设采用的软件是南方cass、MAPGIS、ARCGIS,卫星影像处理采用的软件是ERDAS,影像解译采用的软件是南方cass,村庄规划采用的软件是南方cass、MAPGIS、ARCGIS交替运用。这个项目要求我们在掌握一定的MAPGIS、ARCGIS、ERDAS、南方cass的相关专业知识上,细心、耐心、认真有责任心有毅力的进行工作。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单位规则制度,积极进取工作,是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应有素质。 三、实习步骤

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之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知识归纳(湘教版)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远。(4)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等 2. 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 3. 记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并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方 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图解 周 期 一天(约 24 小时)一年(约 365 天) 旋 转 特 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 公转 引 起 现 象 (一)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二)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 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 节相反 2.五带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如图) 北半球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情况 夏至(A) 6.22 北回归线昼长夜短 秋分(B) 9.23 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C)12.22 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春分(D) 3.21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气候终年炎热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没有阳光直射也没 有极昼极夜现象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没有阳光直射也没 有极昼极夜现象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气候终年寒冷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气候终年寒冷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二、地球仪 认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划分,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演示公转自 转)。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在地球仪上,穿过地心且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叫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地 球最北点),相反是南极(地球最南点)。 (4)、关于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 定义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 周的圆圈(除了两个极点)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 相交的半圆 特点形状 圆圈,除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 自成圆圈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圆圈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 成一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 长度相等。 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地球和地图 第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或大于160°E)

20°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组 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平 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 ______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大,以 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B()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研究方向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与技术,是集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社会经济和人文统计信息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紧密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社会各行业部门的需要,以创新为主线,围绕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遥感、客家人文地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 (2) 数字地图理论与方法 (3) GIS应用工程 (4) 虚拟地理环境与数字矿山 (5) 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 (6) 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系统 (7) 资源环境遥感 (8) 客家人文地理 2、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研究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表达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和GIS应用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了解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有较好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应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代表实地距离40 数字式-1:4000000(1=1000=100000c)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地面起伏程度大 s();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Taxing Sodas for a Healthier Economy? 征税苏打饮料更健康经济吗? The average American drinks a gallon of soda a week,which delivers roughly 1,000 calories and no nutrition.The average American is also overweight or obese.Could changing one of those things help change the other? 美国人平均每周要饮用一加仑的汽水,大约含有l 000卡路里的热量,却完全没有营养可言;美国人的平均体重超标或肥胖。改变这两件事情中的一件能否给另外一件事情带来改善呢? A growing number of officials think so,which accounts for a spate of proposed new taxes on soda as a way to discourage consump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aising money to fund other obesity—fighting initiatives.Some 20 states and cities,from New Mexico to Baltimore,contemplated soda taxes this spring. 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有类似想法,于是提出了向汽水征税的方法,希望能抑制汽水的消费,同时为公共健康计划筹集资金。从新墨西哥到巴尔的摩,约20个州和城市将在今年春天拟征汽水税。 The reaction against them has been swift and fierce.In March,scores of soda—company employees sporting Pepsi.Coke and 7.Up gear swarmed the Kansas state senate to fight a proposal that would have added a penny in tax for each teaspoon of sugar in a non-juice drink.That would have increased the price of a 12-OZ.soda by about 10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