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最新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务(中级)-试题参考

最新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务(中级)-试题参考

1. 2012培训例题1.1 判断1. 世界上第一个GIS产生美国(X,加拿大)2. GIS脱胎于测绘学(X,地理学)3. 数据结构中,逻辑上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Y,)4. 数据库中,主关键字是唯一标示符(Y)5. 可见波的范围是0.3~0.78纳米(X,微米)6. GIS由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人员构成的(X,软、硬、网络、空间数据、人)7. 数据库中,死锁?(Y)8. 在空间数据库中,分层概念只适用于栅格,不适用于矢量(X,都)9. 地图数字化是的关键技术(Y)10. 空间数据库是应用于(Y)11. 位置、属性、时间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Y)12. 城市规划需要大比例尺地图作为基础构件(Y)13. 应用GIS是根据用户需求(Y)14. GIS最常用的组织方式矢量、栅格数据;栅格模型中位置明显(X,隐含)15. 点、线、面是GIS的3个基本要素,可实现点面之间的转换,不能实现线面之间的转换(X),7:5016. 金字塔、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可变分辨率的数据结构(Y);17. 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和数据库中的层次数据模型的概念是相同的。

(X)18. 空间建模是把现实数据转换为有用的能反应现实的过程;(Y)19. WebGis是网络技术应用与GIS领域结合的产物(Y)20. 栅格单元代表的区域越大,就越精确(X)21. 传统的地理信息是空间相关性小,且不连续的数字和字符,现在的GIS相反(Y)22. 矢量和栅格有本质不同,但二者可以转换(Y)23. GIS,数据是经过处理的,所以数据不存在质量问题(X)24. 手扶数字化是唯一有效方式(X,扫描)25. 矢量中,将图形组成一个或多个文件,将属性组成属性表关系表(Y)26. 空间压缩编码处理都会降低原始数据精度(X,有损压缩,无损压缩)27. 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等值线法、极值法、范围法(Y),11:2528. GIS开发路线包括:结构法、面向对象、基本组件、进行式开发策略(Y)1.2 单选1. 数字地球的提出者:美国人,戈尔,1998年;2. 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空间信息;3.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X=2529115,Y=20600689米,该点所位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是:1174. 栅格数据编码,接近矢量结构,但不具有区域性质的:链码;5. 3S是指:6. 表示物理属性不可分割的单位是:数据项、数据项组、记录、文件;7. RS是什么:C,在空中对遥远地物进行感知。

测绘中级职称真题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

测绘中级职称真题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

第五部分历年试题2008年本次职考简答题:(每题8分)1、空间投影原则是什么?2、GIS与RS如何相辅相成?3、webGIS特点及发展方向4、论述"四叉树"编码解决方案5、6、??论述题:(每题15分)1、论述多层空间叠制分析方法及在地学上的意义2、给已知网格左下角和右上角坐标,并告之X轴和Y轴格数,计算已知点在第几个格子。

(坐标变换简单)2009年简答题:5分/题1、简述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的建立过程答: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上,规定以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两轴的交战为坐标原点。

X坐标值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 Y坐标值在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6度带是从0度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投影带,全球分为60带,各带号用自然序数1,2,……,60表示;即以东经0-6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为3E,东经6-12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为9E,其余类推……3度带,是从东经1度30分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

高斯—克吕格投影在英美国家称为横轴墨卡托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

在这个投影上,角度没有变形。

2、多边形拓扑关系自动建立过程(邬伦P137)答:如果使用DIME 或者类似的编码模型,多边形拓扑关系的表达需要描述以下实体之间的关系:● 多边形的组成弧段;● 弧段左右两侧的多边形,弧段两端的节点;● 节点相连的弧段。

多边形拓扑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上述的关系。

具体的拓扑建立过程与数据结构有关,但是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下面简述多边形拓扑建立过程(图6-19)。

图6-19 中共有4 个节点,以A、B、C、D 表示;6 条弧段,用数字表示;以及I、II、III三个多边形(图6-19-a)。

首先定义以下概念:● 由于弧段是有方向的,算法中将弧段A 的起始节点称为首节点N s(A),而终止节点为尾节点N E(A);● 考虑到弧段的方向性,沿弧段前进方向,将其相邻的多边形分别定义为左多边形和右多边形P L(A)和P R(A)。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二年一月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为客观题。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 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复习提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复习提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复习提纲一、填空:1、GIS的英文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2、在GIS中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储存介质、输入输出设备、网络传输设备3、GIS中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GIS专业软件4、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态特征5、专题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符号法、等值线法、质底法和范围法、基于统计资料的方法P236二、解释概念1、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特点: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2、数据结构:(P38)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3、数字高程模型:(P170)(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以(x,y)为自变量的高程z数据的有序集合。

常用的DEM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高程矩阵,高程数据布满覆盖整个区域的方格网的网格,相当于高程的栅格数据;一种称为DEM的高程数据布满覆盖整个区域的三角网网点,实际上就是TIN数据。

4、不规则三角网:(P84)(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简称TIN):TIN由基于离散数据样点直接构造,即直接采用不规则样点构成的三角形作为空间分析的地面单元。

TIN的网眼结构本身适应于数据的实际分布,即在空间数据或事件密度较高的区域,TIN的地面单元即分析单元自然地小而密;反之则变大而疏。

5、数字地形模型:是在一个区域内,以密集的地形模型点的坐标(x,y,z)表达地面形态的有序数值阵列。

(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是描述地面特性的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

)6、空间数据插值:是指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处理及其方法。

中级职称考试(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大纲知识点汇总(全)

中级职称考试(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大纲知识点汇总(全)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2014年)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1)一、地图制图 (1)二、地理信息工程 (15)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 (27)一、测绘基准 (27)二、数学基础 (30)三、地图的可视化理论与基本方法 (36)四、制图综合的基本理论 (36)五、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信息系统的关系 (36)六、元数据的概念 (37)七、空间数据库质量与精度 (38)八、数据库技术 (39)九、计算机图形学 (50)第三部分新技术知识 (56)一、计算机制图技术 (56)二、GIS新技术 (60)三、遥感新技术 (63)第四部分行业法规及知识产权保护 (67)一、测绘行业法规 (67)二、技术标准(重点掌握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67)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68)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地图制图1.1 地图的基本知识1.1.1 地图的定义(掌握)地图的经典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如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地图、立体地图等。

现代地图已出现有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全息像片等新品种。

1.1.2 地图基本特征(掌握)地图的特征包括:(1)由于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的可量测性;(2)由于使用符号表象事物而产生的直观性;(3)由于制图综合而产生的一览性。

1.1.3 地图的基本功能(掌握)《地图学》P5地图可以使人们拓展正常的视野范围,用于记录、计算、显示、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将读者感兴趣的广大区域收入视野。

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文化方面,划定国界,旅游指南,查询资料,总结汇报的工具,等等。

国民经济建设方面:➢用于资源的勘测、规划、设计和开发;➢作为各级政府机构和工农业管理部门规划和管理的工具;➢用于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航海和航空等其他领域。

中级职称大纲-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

中级职称大纲-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

一、专业基础知识1、掌握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定义: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于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

特征: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形象直观性、地理方位性、几何精确性)。

2、掌握地图的基本功能:模拟功能、信息载负功能、信息传输功能、认识功能。

3、掌握地图的分类:1)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2)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25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3)按其所包含的区域范围可分为①按自然区域分为全球性的自然区域地图、地区性的自然区域地图、国家级的自然区域地图;②按行政区划分为世界地图、全国地图、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图、地区(州、盟、省辖市)地图、县(旗、地辖市)地图等;4)按其用途分为通用地图、专用地图;5)按其他标志①按其使用方式分为桌面地图、挂图、屏幕地图和水深携带地图、②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平面地图、三维立体地图和地球仪等、③按其图幅形式分为单幅地图、多幅地图、系列地图和地图集、④按其感受方式分为单色地图、多色地图、荧光地图、互补色地图、盲文地图等。

4、地图的种类:普通地图、专题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地图集与系列地图。

5、熟悉地图的地理要素的内容:一般来说,地图的主体要素都是各种地理现象。

根据地理现象的性质,又可将其区分为自然要素、社会技能攻击要素及环境要素等。

自然要素包括海洋和陆地水系,以及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象、水文、土质与植被、动物等方面的现象或物体;社会经济要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政治、行政、人口、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现象或物体;环境要素是指人类生活的环境状况。

包括自然灾害、自然保护、污染与保护、疾病与医疗等。

6、了解基本图形变量: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和色彩。

7、掌握地图符号分类:1)以往根据其视点位置分为侧视符号和正视符号;根据符号的外形特征分为几何符号、线状符号、透视符号、象形符号、艺术符号;根据符号所表示的对象分为水系符号、居民地符号、独立地物符号、道路符号、管线垣栅符号、境界符号、地貌符号、土质与植被符号;从地图符号的大小和与所表示的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其分为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符号、和半依比例尺符号等。

测绘中级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务 近年试题记忆总结

测绘中级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务 近年试题记忆总结

2. 2010年测绘中级职称考试(95?)
2.1 判断(10X1)
1、专题制图的表示方法 2、GIS软件开发目前主要开发路线 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八种(应该是七种,我答错了!)
2.2 单选(10 X 1)
2.3 多选(10 X 2)
国产软件有哪些 属于矢量数据结构编码方式的是 属于栅格数据结构编码方式的是
1. 2011年测绘中级职称考试(100分)
1.1 判断题(15X1)
10数据库中的视图和表是一样的,可以创建触发器
1.2 单选(10X1.5)
数字地球的提出者 GIS的核心功能 计算机算法 数组的内存地址计算 WebGIS产品 拓扑关系是…分析 表(table)在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是? SQL SERVER是…数据模型?关系or 面向对象 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管理 数据库中主键
2.6 计算题 (2 X 5)
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8分,高斯六度,计算投影带 根据图形,进行拓扑编码(面与弧线,弧线与节点,节点与弧线,弧线与面) 图像压缩成线性四叉树
2.7 分析题 (1 X 7)

2.8 暂略
1.3 多选(10X2)
椭球体的三要素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数字式、图解式、 经纬度的三种提法: 数据结构内容 电子地图的获取方式 遥感的优点 地图投影中等角、等面积投影的方式选择 GIS设计步骤 栅格数据的编码形式 选择GIS平台的要素
1.4 名词解释(4X3)
电子地图 地图配准 拓扑容差 仿射变换
2.4 名词解释 (6 X 3)
1、元数据 2、缓冲区分析 3、叠置分析 4、实体—联系数据模型(E-R模型) 5、WebGIS 6、空间数据库引擎
2.5 简答题 (5 X 4)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一)地图的基本知识1、掌握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四个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2、掌握地图的基本功能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模拟功能、信息负载功能、信息传输功能和认识功能。

(1)地图作为空间结构模型,既起到了再现客观世界空间结构关系的作用,又起到了充当模拟工具的作用。

地图可供用图者在其上模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方向等的量测,以代替实际的量测和观察,也可以在其上模拟规划各种工程设计。

(2)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地图的信息量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

作为信息的载体,有不同的载负手段,如纸质、磁带、磁盘等。

(3)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为地图的信息传输功能准备了条件。

地球不仅是空间信息的载体,也是空间信息传输的通道。

(4)地图的认识功能是由地图的本质决定的。

地图用图形来表达事物,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受效果。

地图不仅能直观表示任何范围内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3、掌握地图的分类地图分类,就是根据地图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标志)将其加以区分。

✧地图按其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①普通地图。

是一种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即以居民底、交通网、水系、管线、地貌、境界、土质与植被等要素作为主要表示对象的地图。

②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作为主题要素的内容,可以是普通地图上所固有的要素,但更多的是普通地图上所没有而属于专业部门特殊需要的内容。

✧地图按照比例尺大小分为:地图比例尺分类是一种习惯上的分类方法。

由于比例尺大小又相对性,故往往将其作为二级分类标志,同地图按内容分类结合使用。

以地图比例尺作为标志,将普通地图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指1:1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指1:25万-1:50万比例尺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指1:100万及更小比例尺的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地图制图(一)地图的基本知识1、掌握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于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

四个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掌握地图的基本功能地图功能定义:地图效能与作用的抽象概括。

包括信息传输功能、信息载负功能、模拟功能与认知功能等。

地图信息传输功能: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传递形式,是信息传输工具之一。

编图者须充分掌握原始信息,研究制图对象,结合用图要求,合理使用地图语言,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用图者。

用图者须熟悉地图语言,深入阅读分析地图信息,形成对制图对象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地图信息载负功能:地图是信息的载体,可容纳大量信息。

地图模拟功能:地图作为再现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不仅能反映制图对象空间结构特征,还可反映时间系列的变化,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式、图形数字化与数字模型,经计算机处理完成各种评价、预测、规划与决策。

地图认识功能:包括通过图解分析可获取制图对象空间结构与时间过程变化的认识;通过地图量算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数量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变量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地图上相应要素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制图对象的演变和发展。

发挥地图认识功能,就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分析规律、综合评价、预测预报、决策对策、规划设计、指挥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地图的分类地图分类是根据地图某些特点与指标对其进行归并与区分。

可按多种标准与方法分类,如地图比例尺、制图范围、地图内容、地图用途、地图形式等。

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地图量测精度。

如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

按制图区域范围(自然区与行政区)分为全球地图、半球地图(东半球、西半球地图)、大洲地图(如亚洲地图、欧洲地图等)、大洋地图(如太平洋地图、大西洋地图等)、自然区域地图(以高原、平原、盆地、流域等为范围,如青藏高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黄河流域地图等)和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县地图等。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

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候、陆地水文、海洋、土壤、植被、动物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门还可细分若干图种;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文化、历史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分也可细分为若干图种;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地图与专用地图,专用地图包括航空图、宇航图。

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教学图等。

按地图形式分为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按使用方式分为挂图与桌面图等。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触觉地图(盲人地图)、立体地图、发光地图、数字地图、屏幕地图、塑料地图、地球仪等。

(二)熟悉地图的地理要素的内容地图地理要素是地图上最基本的地理内容。

是具有位置、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地理实体,是普通地图上的基本要素。

包括水体、地貌、土质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和居民地、交通网、政治行政界线、工农业设施和文化遗迹等社会经济要素。

水体有江、河、湖、海等;地貌有各类平原、山地、丘陵及各种特殊地貌;土质植被有沙漠、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

居民地包括城市、集镇、乡村等;交通网包括铁路、公路、航运等及机场、车站、港口等附属建筑。

它们在地图上的详细程度、精度、完备性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愈大,表示地理要素愈详细,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内容概括程度也相应增加。

此外,地图性质和用途不同,地理要素内容也有很大差别。

如政区图一般强调行政区划界线和各级政治中心:旅游地图强调风景点、游览区及旅游服务设施。

地图三要素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

它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亦称辅助要素),所以又通称地图“三要素”。

(1)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

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

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

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

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因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

(3)整饰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

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三)地图符号定义:表示地图要素的空间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的特定图形记号或文字。

1、了解基本图形变量定义:人的视觉可以区分的形状、尺寸、方向、色彩、亮度、密度等基本图形元素。

地图上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色彩因素称为视觉变量,也叫图形变量。

视觉变量是构成地图符号的基本元素。

1967年法国贝尔廷领导的图形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探讨,提出图形外观的差别是改变了形状、尺寸、方向、两度、色彩和密度的结果,称为视觉变量。

近30年来,许多学者在肯定了他的视觉变量理论的同时,提出了多种构成图形要素的方案。

我们认为,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在细分时,颜色的三个特性可以理解为独立的视觉变量,而网纹中的三种组合,也分别具备视觉变量的特征。

1形状变量是视觉上能够区别开来的几何单体。

对于点状符号来说,符号本身就体现了形状的变量。

形状变量在线状符号中是一个个形状变量的连续,在面状符号中是一排排形状的连续,而不是整线段或整个面积同属一个形状变量。

2尺寸变形是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

衡量尺寸变量要从几何面的直径、长、宽、高和多边形的面积作比较。

3方向变量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

所谓方向变化是对图幅的坐标系而言,在整幅图中必须和地理坐标的经线或直角坐标线成同一的交角才不致混乱。

4颜色变量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

颜色包括颜色和非颜色,颜色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种特性,而非颜色却只有亮度特性。

颜色的三种特性对制图来说各有作用,因而也可以各自成为一种视觉变量。

5网纹变量指在一个符号或面积内部对线条或图形记号的重复交替使用。

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

就网纹的组合来说,主要表现在方向、纹理和排列上,并且以整体特征被感受。

网纹的纹理变量由间距相等的点或平行线段组成,线段可以是虚线、实线或波纹线。

点状纹理也称晕点,线状纹理也称晕线。

网纹的排列变量由规则或不规则、抽象或象形的形状所组成。

2、掌握地图符号分类1.按符号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四种类型:点位分布、线状分布、面积分布、体积分布。

点位分布可以表现为:存在于一个独立位置的事物、离散的空间现象、一个测量控制点、一座城市等,代表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统计图形,也算做点位分布。

因此,点状符号在地图上算作是一个定位点。

线状分布指存在于空间的有序现象,如河流、河堤、道路、运输线,他们可能扩散成一个宽带,以具有相对长度和路线为主要特征。

因此线状符号在地图上是一个线段。

面积分布指事物的占有范围、连续的空间现象。

因此面状符号在地图上是一块图斑。

体积分布可以推想为从某一基准面向上下延伸的空间体,例如人口或一座城市,可以表示具有体积量度特征的有形实物或概念产物,这些空间现象可以构成一个光滑曲面。

因此体积符号在地图上可以表现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维模型。

2.按符号图形的构图特征(1)几何符号基本几何图形构成的较为简单的符号形状特征:规则和不规则符号尺寸:分级和比率结构变化特征:组合结构和扩张结构(2)象形符号(3)文字符号3.按对地图比例尺的依存关系上分地图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4.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 定性符号- 等级符号- 定量符号3、熟悉地图符号设计的方法地图主要是通过图形符号来传递信息的。

地图符号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图信息的传递效果。

设计地图符号,除优先考虑地图内容各要素分类、分级的要求外,还应着重顾及构成地图符号的六个图形变量,即: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和色彩。

其中,尤以图形的形状、尺寸和色彩最为重要,被传统的地图符号理论称为地图符号的三个基本要素。

符号的形状:从图形角度出发,应使设计的符号图案化和系统化,并充分考虑到绘图和制图工艺的技术要求。

符号的尺寸:设计符号尺寸大小时,必须注意它的地图用途、比例尺、制图区域特点和读图条件等方面的联系,此外,要注意应与目视分辨能力、绘(刻)图和印刷技术能力相适应。

符号的色彩:在地图符号设计上使用色彩可以简化地图符号的图形差别,减少符号的数量,加强地图各要素分类分级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地图的表现力。

在色彩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主要原则:正确利用色彩的象征意义,符合地图的主题及内容,顾及印刷和经济效果。

(四)地图分幅和编号;1、掌握地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与原则;分幅:地图有两种基本的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按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按矩形分幅时,相邻图幅以直线划分,每个图幅均为矩形。

矩形分幅可分为拼接的和不拼接的。

拼接使用的矩形分幅是指相邻图幅有共同的内图廓线,使用时可按其共用边拼接起来。

墙上的大型挂图和工程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大多采用这种分幅形式;不拼接的矩形分幅是指图幅之间没有共用边的,每个图幅都有各自的制图主区,各分幅图之间有一定重叠,有时还可以根据主区的大小变更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集中的分区地图通常是这样分幅的。

按经纬线分幅:按经纬线分幅时,相邻图幅按经纬线进行划分,每个图幅一般为梯形。

故又称梯形分幅。

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地形图和大区域的中、小比例尺分幅地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就是以国际的1:100万地图为基础,按经纬线分幅的。

地图编号的基本方法多幅地图中的每一幅图必须用一个特定的号码来标志,称为地图编号。

常用的地图编号方法有行列式编号法、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等。

我国的1:50万、1:25万、1:10万各比例尺地形图的原编号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2、熟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系统多次改变,情况复杂,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69年以前(第一阶段)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完全是套用苏联的分幅与编号系统和方法留在1969-1973年期间(二阶段),其分幅与编号系统和方法不变,只是对图幅代号作了大量改动;在1974-1989年期间(三阶段),对原分幅与编号系统作了个别调整,对于图幅代号重新作了改动,但编号方法不变;1992年以后(四阶段),开始实施直接在1:100万图幅基础上进行分幅,按行列式编号的全新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