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比例》课件分析1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_比例尺

将比例尺中的比例与图形中的长度相乘或相除,即可得到图形放大或缩小后 的长度。
比例尺和相似形的关系
比例尺与相似形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相似形之间的长度比例、面积比例等。
比例尺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1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2 避免误差
3 核对结果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 例尺,以确避免因读数不准确或 操作方法错误导致的误差。
在完成测量后,要核对计算 和测量的结果,确保其准确 性。
比例尺在地理和地图制作中的应用
比例尺在地理学和地图制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比例尺,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地貌特征和人造结构。 比例尺还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和计算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距离、面积和其他重要信息。
比例尺可以通过测量地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距离来确定。
比例尺的分类和常见应用
比例尺可以根据表示方式分为直尺比例尺和线性比例尺。 常见的应用包括地图制作、工程规划、建筑设计等需要准确测量和表示大小 关系的领域。 比例尺还可以用于绘制图表、制作模型等活动中。
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1
计算实际距离
比例尺(Proportional Scale)
比例尺是数学和地理学中常用的工具,用于准确测量和表示地图、图表等实 际对象在现实世界中的相对大小关系。
比例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比例尺是一个数值关系,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世界中的距离之间的比例 关系。它通常以分数或比例的形式表示。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越大,地图看起来越详细。
2
将地图上的长度与比例尺中的比例关系相乘,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尺》教学PPT课件(4篇)

比例尺
第1课时
复习
一、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
幅图的比例尺。
二、怎样计算出地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三、填空。
1. 比例尺1: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
)倍。这幅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
所选比例的大小
不同。
要使画出的结果相同,就必须按统一的、规定好的比例去画, 这个规定好的比例就是比例尺。
新知探究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问新题知探梳究理
• 什么是比例尺?怎么计算比例尺? • 比例尺分为几种?分别表示什么呢?
新知探究 2
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 1:
比例尺1:,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cm,也就是 46km。
小兰同学在比例尺是1: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 到重庆的图上距离约24cm,实际距离约是多少?
北京到重庆的实际距离是: 24×60=1440(km)
答:北京到重庆的实际距离是1440km。
如果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720km,从北京到 重庆乘飞机约需要多少时?
北京到重庆乘飞机需要的时间是: 1440÷720=2(时)
一般步骤: 1. 设定适当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或线段比例尺) 2. 根据比例尺分别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 画图 4. 标明比例尺
第 五 单元 图形变换和确定位置
比例尺
第2课时
基本练习
(1)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
幅地图的比例尺。
1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20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PPT课件(第1课时)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反比例
第2课时
课堂引入
判一判: 1.当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 4.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面积和用砖块数 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课堂探索
“青年突击队”参加泥石流抢险,原计划 每时行6km,要4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出发时 接到紧急通知要求3时到达,他们平均每时需 要行多少千米?
课堂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1.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 变化。 2.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 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3.相对应的两个量的乘积是一定的。
课堂练习
判一判: 1.当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
为什么? 2.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
为什么? 3.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
展示交流
从上面二个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题中两个量是两种 相关联的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乘 积是一定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 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 大相同的倍数。
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展示交流
写一写刚才上面两道题的关系 每组人数×组数=游客总人数 (积一定) 每分钟打的字数×时间=稿件总字数(积一定)
课堂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km ,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驶87.5km,需要多 少小时到达?
解:设需要x小时到达。 87.5x = 70×5 x =350÷87.5 x =4
答:需要4小时到达。
课堂练习
用方砖铺一个房间地面, 每块砖0.8m2要 25块,如果每块砖1m2要多少块?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1.了解百分比尺意义并能正确地 求出平面图百分比尺。 2.能够应用百分比知识,依据百 分比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第2页
复习
填空。 1千米 =(1000 )米 1分米 =( 10 )厘米 1米 =( 10 )分米 1厘米 =( 10 )毫米 30米 =( 3000 )厘米 300厘米 =(30)分米 15千米 =(1500000 )厘米 40毫米=( 4 )厘米
y
9000
=
1 1000
x
=
11000 ×1 1000
x = 11
y
=
9000 ×1 1000
y =9
答:长应画11厘米,宽应画9厘米。
第9页
做一做
判断以下这段话中,哪些是百分比尺,哪些不是? 为何?
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 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比是 4010(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比是1 ∶400( √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比是400 ∶1( ×)
答:南京到北京实 际距离是900千米。
90000000厘米 = 900千米
第8页
例题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
百分比尺是10100 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解:设长应画 x 厘米。
解:设宽应画 y 厘米。
110米 = 11000厘米
x
11000
=
1 1000
90米 = 9000厘米
第3页
复习
解百分比: 51
x=4 解: x = 5×4
x = 20
x
60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比 例 尺》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实际距离 132千米
8毫米
6毫米
比例尺
1∶3500000 8∶1
1∶4000000
【参考答案】: 1.2∶1 2.不对,长和宽没有按一定的比缩小 3.略 4.比例尺 5.图上距离 6.(横排)1∶4000000 5∶1 262.5千米 48毫米 100千米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2000
厘米,20÷20=1(厘米)答:碰碰车场的图上长是2厘米,图上
宽是1厘米。
教师给予以上同学鼓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小结方法,强 调注意事项。
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师板书) 强调:单位要统一。 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2):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 1.5厘米。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比例尺》说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比例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七、课堂练习
1.学校操场长200米,宽100米,淘气要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平面图长和宽 的比是( )才画得对。
2.思考: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30厘米。笑笑把它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平面图 的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笑笑画得对吗?
3.例: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PPT课件

3 ︰1
2
=
︰4
42 3 9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 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 本性质。
议一议:
3 =9
2
6
1.8 = 0.6
1.5Biblioteka 0.5综合练习1.猜猜我是谁。 5 ︰ 4=10 ︰?
2 ︰1 55
3 =?︰ 8
拓展练习
用下面的数能组成比例吗? 3 5 6 10
如果a×2=b×5,那么 a:b=( 5):( 2)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 个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 子,有四个项。
填数游戏
在下面的括号中你能填什么 数?你能发现什么?
1 = 2 ︰()=() ︰
1 2
例2:把下面四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 外项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2 ︰3=4 ︰6 6 ︰ 8=15 ︰20
1.2 ︰0.9=0.8 ︰0.6
尽管时光要使爱情凋谢,但真正的爱,却永远保持着初恋的热情。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著,才能放下执著。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不满是悬空的接替,它让人在比较中不断产生向上攀爬的欲望。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所谓“人”,就是你在它上面再加上任何一样东西它就不再是“人”了。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最新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全单元】练习题及知识点总结与归纳》(PPT版)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 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 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 叫做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正比例关系式:y =k(一定)。 相关联的两种量,只有比值一定时,
这两种量才成正比例。 正比例图像: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复习旧知 1.正比例的意义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
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
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
做正比例关系。
相关联的两种量,只
正比例关系式:
有比值一定时,这两
y
种量才成正比例。
=k(一定)。
2.正比例图像 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 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正比例关系的图线 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解:设买来的绳子共可做跳绳x根。 8∶5=72∶x 8 x =5×72 x =360÷8 x =45
答:买来的绳子共可做跳绳45根。
3.周先生买了一辆汽车,下图表示的是他开车从成 都到都江堰的耗油量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⑴行驶路程与耗油量成正比倒吗? 答:成正比例。
⑵成都到都江堰的路程是50km,汽 车耗油多少升?
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 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式: x×y=k(一定)
相关联的两种量,只有积一定时,这两种量才成反 比例。
2.正、反比例的异同
1.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相同点: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第一课时认识比-(教案)2023-2024学年《新征程》六年级数学上册西师大版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第一课时认识比(教案)20232024学年《新征程》六年级数学上册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认识比》。
我们将从比例的概念入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如何求比例,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求比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求比例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比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比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引入比例的概念,例如,"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小时可以走多远?"2. 讲解比例: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求比例: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通过求比例来解决这些问题。
4. 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他们对于比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展示求比例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他们对于比例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将比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延伸他们的学习。
这就是我对于这一节《认识比》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将比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因此,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甲组 乙组 丙组
3:1 5:3
6 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 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 丙三组,已知甲、乙、丙三 组的人数比是10:8:7,甲组 中男、女会员的人数比是 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 人数比是5:3,求丙组中男、 女会员的人数比。
3:2
甲组 乙组 丙组
3:1 5:3
解析:
甲组中男会员占会员总数: 甲组中女会员占会员总数: 乙组中男会员占会员总数: 乙组中女会员占会员总数: 丙组中男会员占会员总数: 丙组中女会员占会员总数:
解析
抓不变量解题
全班总人数不变:
30人参加之前,参加的人数是总
人数的
3 3 3 7 10
30人参加之后,参加的人数是总
人数的 2 2
23 5
30人所对应的“比率”是
2 5
-3 10
1 10
30÷ =101 300(人)
某校原有科技书及文艺 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 与文艺书的比是1: 4。 后来又买进一些科技书, 这时科技书与文艺书的 比是3:7,买进科技书 多少本?
2
一桶盐水200克,盐和水的质量比是
1:24。要使盐水中,盐和水的质量比是 1:29,要加入多少克水?
盐:水=1:24
盐:水=1:29
原来有盐:200÷(1+24)=8(克); 有水:200-8=192(克)
解:设加入水x克。
8:(192+x)=1:29
192+x =8×29 x =40
答:加入40克水。
小升初
比和比例---正反比例
认识比例
知识点梳理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认识: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内项。如:80:2= 200:5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
两个内项的积。
80 200 25
甲地 3小时
树
乙地
156千米
8小时
总路程 千米
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相距 x千米。 156 : 3 = x : 8 3x =156×8 x =416
答:从甲地到乙地相距416千米。
在比例尺1:1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
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
一列火车8时从甲地出
火车站
乙
10厘米
发,以每小时8千米的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 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即 x y(k一定),x与y 成反比例关系
1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3小时行了 156 千米,照这样速度,从甲地到乙地 共需8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
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张家
李家
收入 _ 支出 =240元 收入 _ 支出 =270元
8:5 8:3
解:设张家收入x元,李家收入 5 x元。
8
(x -240):( 5-x270)= 8 : 3
8
8( -275 0x )= 3( x -240)
8
( x + ) :x5 = 9 : 8
12
5
9x = 8(x + )
12
x=
31
3
15× =50(3 1 千米)
3
答:A、B两地相距50千米。
红球:总球=1:3
学校里有一些球,其中红球 与总球数的比是1:3,当再买 来8个红球后,红球与总球数 的比是5:14,问现在共有多 少个球?
+
=
红球:总球 =5:14
80×5=2×200(交叉相乘,积相等)
(4)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
的比例。
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 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 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即 y (k 一定), x与y 成正比例关系 x
丙组中男女会员之比: 成
判断成什么比例: 1、若5x = 4y(x,y均不为0),则x和y
( 成正)比例。
x
2、若 3
y
(4 x,y均不为0),则x和y(
成正)比例
3、若 (x,y均不为0),则x和y( )比例
x 4 3y
成反
判断成什么比例:
4、若x=y+5,(x,y均不为0),则x和y
( 不成)比例。 5、若 k 3 ,y(k一定;x,y均不为0),
x
则x和y(成反 )比例。
下 课 啦
•
1.花 朝 , 是 成 都花 会开幕 的日子 地点在 南门外 十二桥 边的青 羊宫花 会期有 一个月 这是一 个成都 青年男 女解放 的时期 花会与 上海的 浴佛节 有点相 像,不 过成都 的是以 卖花为 主,再 辅助着 各种游 艺与各 地的出 产。
•
2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 明哲理 ,通篇 都是设 喻而这 些比喻 又是通 过奔放 新奇的 想象和 浓厚的 浪漫主 义情调 抒写出 来的。 庄子把 一切自 然事物 、神话 传说都 具体化 、人格 化。
抓不变量解题
解析
买进科技书之前: 科技书:630÷(1+4)=126(本) 文艺书:126×4= 504(本)
你能用比 例解题吗 ?
买进科技书后:
每份文艺书的本数:504÷7=72(本)
科技书的本数:72×3=216(本)
新近科技书:216-126=90(本)
4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支出的
•
5. 重 视 细 节 描写, 于细微 处见大 。这是 很重要 的一个 环节, 因为要 于细微 处见事 物的大 ,往往 是通过 其细部 特征传 达出来 的,写 得越细 致,越 深入, 给读者 留下的 印象就 越深, 所体现 出的道 理就越 深。
•
6. 选 择 思 维 方式。 除直接 从事物 本身入 手,抓 住其中 自己感 受最深 的一个 方面外 ,也可 以从侧 面出击 ,这往 往能出 奇制胜 。
•
3.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 任意驱 使为其 观点服 务,先 让河伯 因受环 境和习 见习闻 的限制 而自傲 ,然后 让河伯 从小圈 子里跳 出来, 看到了 大海而 对自己 以前的 自满羞 愧不已 。
•
4.联 系 实 际 , 挖掘 材料的 闪光点 。生活 中有些 事情看 似平淡 无奇, 但它却 是整个 社会的 基础, 对这些 生活素 材进行 多方面 的思考 ,深入 的开掘 ,就能 够从具 体的人 事景物 概括出 人类普 遍的感 情和抽 象的道 理。
火车站
平均速度开往乙地,
甲
何时才能到达?
比例尺 1:1000000
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相距厘米。 1 : 1000000=10 : x x = 10000000 10000000厘米 = 100千米 100÷8=12.5(小时)=12时30 分 8时+12时30分 = 20时30分 答:20点30分才能到达。
380=2x x=190
答:往两池中共注水190立方米。
5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骑车的速度
比是8:9,已知甲每小时行15千米,行完全程
比乙多用
5 12
小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乙
甲
B
15千米/小时
A
总路程 千米
解析
解:设乙行完全程用x小时,甲行完全程用(x+ 5 )小时。
12
已知:V甲:V乙= 8:9,则 T甲:T乙=9:8
x = 720
5
720× =458 0(元)
答:张家收入720元,李家收入450元。
大池有水890立方米,小池有水170立方米, 若往两池中注入同样多的水后,小池水和大池 水的比是1:3,求往两池中共注了多少水?
解:设往两池中共注水x立方米。
(170+x):(890+x)=1 :3
890+x =3×(170+x) 890+x =510+3x 890-510=3x-x
解:设原来有红球x个,总球有3x个。
(x+8):(3x+8)= 5 : 14
5×(3x + 8)= 14( x + 8) x = 72
72×3+8=224(个) 答:现在共有224个球。
6 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 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 丙三组,已知甲、乙、丙三 组的人数比是10:8:7,甲组 中男、女会员的人数比是 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 人数比是5:3,求丙组中男、 女会员的人数比。
•
7. 合 理 想 象 联想、 提升材 料层次 。联想 和想象 是作文 不可或 缺的思 维方式 ,它可 以使我 们在写 作时由 物及人 ,由人 及社会 ,有效 地提升 素材的 层次, 从而达 到文章 表达“ 以小见 大”的 目的。
两个同样的容器中各装满盐水。第一个容器中 盐与水的比是3:2,第二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是 4:3。把这两个容器中的盐水都倒入另一个大容 器中,那么,混合溶液中盐与水的比是多少?
两个容器相同,把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看成“1”。
盐1=
盐2=
则盐的含量是:
水=盐水-盐=
3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
动时,参加的同学和未 参加的比是3:7,后来又 有30人参加,这时参加 的同学和未参加的比是 2:3,六年级一共有多少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