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al equivalence (2)

合集下载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翻译;英语论文范文尤金·A·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100多种语言。

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

“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

他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奈达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

”[1]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传统翻译理论侧重语言的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醉心于处理语言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

现代翻译理论侧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以及两种反应<原文与原作读者、译文与译作读者)之间的对比。

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在《翻译理论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

functional equivalence定义

functional equivalence定义

functional equivalence定义函数等价性(functional equivalence)是一种软件测试策略,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中。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测试来验证不同实现的软件功能是否相等,即使软件的实现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其功能表现应该是相同的。

这篇文章将会详细介绍函数等价性的定义及其相关内容。

一、定义函数等价性是指在不同参数和输入情况下,函数的实现应该能以相同的方式提供相同的输出结果。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输入和输出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应该相等。

例如,一个计算加法的函数应该接收两个数字作为输入,并输出它们的和。

对于任意两个相等的输入,函数的输出应该始终相等。

1.2 动作和过程函数执行的过程应该相等。

例如,如果一个函数需要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将其打印到屏幕上,那么不同的实现方式可能会导致执行方式不同,但是最终结果应该是相等的。

1.3 异常处理函数的异常处理方式应该相等。

例如,如果函数需要处理一个无效的输入,则处理方式应该是相同的。

虽然可能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但是异常处理的结果应该始终相等。

1.4 边界条件函数的边界条件应该相等。

例如,如果函数需要计算一个输入序列的平均值,则在序列为空或仅包含一个元素时的处理应该相同。

二、应用函数等价性测试通常用于以下场景:2.1 代码维护当需要重新实现现有的功能时,函数等价性测试可以帮助确保新实现的功能与原始实现的功能相等。

2.2 多种实现如果有多种实现方式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函数等价性测试可以验证这些不同的实现方式是否产生相同的结果。

2.3 环境变化当环境因素变化时,例如操作系统、编译器或硬件变化,函数等价性测试可以验证应用程序是否仍然产生相同的输出结果。

三、测试流程函数等价性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需求分析确定应用程序的需求和功能,并确定需要进行函数等价性测试的函数列表。

3.2 测试用例设计设计用于测试不同函数实现的测试用例,其中包括针对不同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的测试用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外的研究进展

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外的研究进展

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信息交流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关注不同媒介之间的功能等效性。

这一理论由美国学者丹尼尔·麦斯米尔(Daniel L. McQuail)于1983年提出,通过比较不同媒介所具有的功能特点,探讨其在信息传播和接收中的相互替代性与互补性。

近年来,该理论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有了许多的研究进展。

首先,在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中,有关不同媒介之间的功能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究表明,不同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具体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互补性。

例如,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以文字和图像为主要形式,能够提供深度报道和丰富视觉信息;而新兴媒体如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则更侧重于即时性和互动性,能够提供实时更新和个性化推荐。

这些功能的不同性质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其次,国外研究者还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应用。

一些研究发现,不同媒介对于塑造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例如,社交媒体的使用通常与情感和个人观点表达相关联,而传统媒体则更加注重提供客观和事实为基础的信息。

此外,研究还发现,媒介使用的方式和习惯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另外,国外学者还关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数字化时代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研究表明,新兴媒体在某些方面可以部分替代传统媒介的功能,但在另一些方面却仍然存在差距。

举例来说,虽然社交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的用户参与和互动机会,但它在信息深度和可信度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应用功能对等理论需要注意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之间的平衡和互补。

此外,国外学者还将功能对等理论与其他理论进行了整合和拓展。

例如,研究者将功能对等理论与内容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探讨不同媒介的内容特点和偏好。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看_傲慢与偏见_的翻译_刘雪莲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看_傲慢与偏见_的翻译_刘雪莲

式对应导致明显的非原文作者之意图的歧义时 ;当 形 式对 应 导 致 不 合 译 文 语 言 语 法 或 文 体规 范 时 。[ 1] 由此 , 奈达成功地把人们对翻译研究的焦点转 移到不同翻译策略可 能导致不同译 文的效果上 。 奈达提倡 “读者反应说 ”, 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 读者或言语接受者 , 要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 , 必须 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 , 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 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 , 看两种 反应是否基本一致 。[ 2] (二 )《傲慢与偏见 》的概述 《傲慢与偏见 》 (1813年 )原名 《最初的印象 》 (firstimpression)。 故事围绕贝内特 (Bennet)一家 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 , 通过对婚姻问题的描写 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 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当时英国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愿望与理想 。作 品同时涉及了几对青年男女的结合过程 , 奥斯丁通 过对不同婚姻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建立在互相理解
一 、引言 (一 )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 · 奈达 (EugeneANida)是美国著名语言 学家 、翻译理论家 、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 , 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出版于 1964年 《翻 译的科学探索 》 (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 在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 “动态对等 ” (dynamicequivalence)原则 , 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 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的两个文 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 , 使人们注意到影 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的因素 。 奈达的理 论自八十年代初介绍入中国以来 , 迄今为止已经成 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 、最多 、影响最大 的理论之一 。 奈 达认为翻译应 建立在 “等效原则 ”的基础 上 , 注重动态对等 , 而不求形式对等 , 即 :译文接受 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 , 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 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大致相同 。 对此的争论是能否 用一种语言里潜在的等值物来替代另一种语言里 实际的等值物 。所以 , 要保持信息的内容 , 语言的 形式就必须改变 。 但是 , 奈达极端归 化的做法引来 了不少的批 评 , 所以在其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一书里 , 将 “动态对等 ”的提法改成了 “功能对等 ”(functionalequivalence), 并提出了改 变语言形式的 5个条 件 , 即 :当直译传递完全错误的意义时 ;当引入外来 语形成语义 “空缺 ”, 并因此有可能被填入错误的 意义时 ;当形式对应引起严重的意义晦涩时 ;当形

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成果解读

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成果解读

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成果解读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一种以翻译与传播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实现文化差异下的跨文化传播。

该理论主张,跨文化传播不仅仅是对信息进行翻译,更是需要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相互关系。

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成果表示,该理论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价值。

首先,国外学者认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适应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性。

传统上,翻译常常强调文字的准确性,但忽视了信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和理解的差异。

而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目标文化的可理解性和可行性,即信息在不同文化中符合其相应文化背景的传播。

通过遵循文化价值、思维习惯和传统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准则,功能对等理论使得翻译和跨文化传播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

其次,国外学者指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语境与语言的关系。

这一理论认为,信息的传递不仅依赖于何时何地发生,还需要考虑发生在何种文化背景下。

因此,功能对等理论主张翻译要在考虑语言的基础上,结合文化、社会、心理等语境因素进行。

只有这样,信息才能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保持准确和有效。

第三,国外学者认为功能对等理论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开展。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和跨文化传播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需要涉及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国外学者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推动了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第四,国外学者指出功能对等理论鼓励关注目标受众的需求。

传统翻译常常着重于源语言的转换,而忽略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和期待。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受众群体的角色和需求,将他们的认知、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等因素纳入考虑。

这样可以确保传播的信息对受众来说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该理论在跨文化传播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

通过关注受众需求、理解语境与语言的关系、强调适应性和可行性以及鼓励跨学科研究,功能对等理论为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实践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外研究实践中的价值评估及展望

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外研究实践中的价值评估及展望

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外研究实践中的价值评估及展望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一种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被引用的理论,它强调不同语言之间的功能等效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语言结构、语法和词汇,功能对等理论试图找到不同语言表达相同概念的方式。

在国外的研究实践中,功能对等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语言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外的研究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功能对等理论有助于揭示不同语言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不同语言表达相同概念的方式。

这为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和语言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多样性。

研究者们通过对功能对等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研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交际,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其次,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员经常面临着语言间的差异和表达问题。

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通过识别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翻译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思并将其准确转化为目标语言,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也帮助翻译工作者意识到语言的文化差异,避免产生翻译中的误解和偏差。

此外,功能对等理论还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地成为重要问题。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功能等效性,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之处。

对于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促进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利用功能对等理论所提供的指导,能够更好地解析和应对文化差异引起的沟通问题,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效果。

在未来的展望中,功能对等理论仍有许多待探索和发展的领域。

首先,继续深入研究功能对等理论的框架和方法,探索不同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

此外,结合新的研究方法,如语料库研究和实验研究等,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功能对等理论的实证研究。

功能对等 翻译

功能对等 翻译

功能对等翻译引言功能对等翻译(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和本地化行业的翻译方式。

它旨在确保被翻译文本与原文在功能上达到一致。

功能对等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替换,而是需要考虑上下文、交互和用户体验等因素。

什么是功能对等翻译功能对等翻译是指将原文(通常是英文)转化为其他语言时,保持被翻译文本的功能和意义与原文相同。

这意味着除了翻译文本的字面意思之外,还需要考虑和保留原文中的上下文、语气、风格和表达方式。

功能对等翻译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能够确保用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具有相似的用户体验。

功能对等翻译的重要性实现功能对等翻译对于软件的本地化非常重要。

当软件进入全球市场时,针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行翻译是必要的,以便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功能对等翻译可以确保软件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功能和意义保持一致,这对于用户理解和使用软件至关重要。

此外,功能对等翻译还可以提升软件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

通过保持翻译文本与原文的一致性,用户可在不同语言版本下无缝切换。

这意味着无论用户使用哪种语言,他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的功能,而不受语言障碍的限制。

功能对等翻译的挑战功能对等翻译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尤其是在涉及软件和技术术语的翻译时更显困难。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原文的上下文、语气和表达方式,以及软件用户的文化、语言习惯和偏好。

此外,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可能导致翻译的挑战。

因此,为了实现功能对等翻译,翻译团队需要具备广泛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对软件的深入了解。

功能对等翻译的实施策略以下提供了一些实施功能对等翻译的策略:1. 理解原文在进行翻译之前,翻译团队需要全面理解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他们应该考虑到原文的上下文、语气和风格,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转换。

2. 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根据原文的功能和意义,翻译团队应该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都是重要的应用理论和技巧。

1. 语言特点的体现:经贸领域的英汉翻译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有一些共同特点和差异,比如法律条款、商业合同等。

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惯用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从句结构较为常见,而在汉语中通过补语进行表达,则需要根据语言特点进行转换。

2. 文化习惯的考虑:经贸翻译中经常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如法律制度、商业模式等。

翻译时需要考虑文化习惯,使得翻译文本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语言习惯和认知习惯。

例如在英语中常用“shareholders”表示股东,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股东”或“股份持有人”,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文化习惯进行转换。

3. 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经贸翻译中,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时需要理解源语言文本的含义和背景,并使用合适的目标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信息。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consignment”表示寄售,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寄售”或“委托销售”,因此在翻译时要确保准确传递相同的意思。

词性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中的词性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词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法的应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词转换为名词:在经贸翻译中,一些动词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为名词进行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establish”表示建立,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建立”或“成立”等动词形式,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名词形式。

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的应用,可以使经贸英汉翻译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信息,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communication as in semantic translation, provided that equivalence effect is secured, the literal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best, it is the only valid method of translation.(Newmark 1981:39)
• Dynamic equival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which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 and the message.(Nida 1964a:159)
Katharina Reiss
•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Criticism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
• Type, 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target text should generally be equivalent to that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source text .
Peter Newmark
• 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maximal equivalence 最高层次的对等 minimal equivalence 最低层次对等
Peter Newmark
•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研究途径》
•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翻译教科书》
Eugene A.Nida
• Nida's three-stage system of translation(from Nida and Tiber 1969:33)
Eugene A.Nida
• Formal equivalence:
Formal equivalence focuses on the message itself, in both from and content...One is concerned that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should match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he different element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Nida 1964a:159)
summary
effect-oriented text-oriented
Nida Newmark

Reiss Nord
text function
翻译的本质 辩证地看翻译 不存在绝对的”对等”
谭载喜 赵彦春
THANK YOU
Functional Equivalence: Nida,Newmark,Reiss,Nord
vs. 谭载喜、赵彦春
第九组 朱雅雯 熊英豪 吴然然
Eugene A.Nida(1914-2011)
•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1964 《翻译科学探索》
•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Nida and Taber,1969 《翻译理论与实践》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1986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Eugene A.Nida
Meaning:
linguistic meaning 语言意义 referential meaning 指称意义 emotive(or connotative) meaning 情感或内涵意义
Christiane Nord
•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文献型翻译 • The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functioning as a document , is about
creating a text in target language focusing on source text aspects assource-culture senders, audiences under source-culture conditions. When reading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 TT receivers may easily aware that they are reading a translation.
赵彦春
• 翻译本体论 翻译研究应以翻译为本,而不是以语言为本、以文化为本
•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源语( 语内或语际) 进 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 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译文的质量取决于相关因素的趋同度 ( 赵彦春 2005c: 112)
• 如果原文与译文不像,再好的译作也总归不是译”( 赵彦 春 2002b: 2)
•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工具型翻译 • The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working as an instrument, focuses on
the target audience under target culture conditions. It tries to create a target text in target language sharing the similar functions as the source text.
Katharina Reiss
Christiane Nord
• Tes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语篇分析》
•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目的性行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阐释》
• The role of ST analysis 原文分析的作用
• The functional hierarchy of translation problem 翻译问题的功能排序
谭载喜
•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翻译学》﹑《翻译研究 词典》(主译)、《奈达论翻译》、《幸运的吉姆》(译 作)
《 翻译的抉择: 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
Katharina Reiss---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Functions and Text Types
• informat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 refers to the function of telling facts
•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Peter Newmark
赵彦春
•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取决于人们的认识 视角。
• 直译与意译两者是辩证的关系,直译可理解为依形出意, 尤其是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即依源语之形而出其意; 意译 应该理解为依意就形,即依源语之意而就译语之形( 赵彦 春 2007: 78)
• 直译定义为语言单位的对应切换,把意译定义为超越语言 单位但保留意图的语言类比( 赵彦春 2007: 83)
Eugene A.Nida
To determine the meaning of different linguistic items:
• hierarchical structuring 层级结构法 • componential analysis 成分分析 • semantic structuring analysis 语意结构分析
• expressive function 表情功能 expresses sender’s feeling or attitude
• appellative function 诱导功能 makes an appeal to text receiver.
Katharina Reiss
• informative text 信息型文本:“单纯的事实的交流”:信息、知 识、观点等
谭载喜
• 既强调翻译本质的“文化性”,又更强调它的“语言性” • 翻译是一项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属性的活动 • 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对等”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
赵彦春
• 《翻译诗学散论》,青岛出版社,2007 • 《翻译学归结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 《语言学的哲学批判》,重庆出版社,2004 • 《认知词典学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plain prose • expressive text 表情型文本:“创造性行文”作者使用了语言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