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合集下载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以判断, 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项A错误;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错误;大
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项C错误; (54°17′N,130°W)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 洋性气候,故选项D正确。第(2)题,通常温带海洋性气 返回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返回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读表格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四地的纬度位置。 (2)四地降水量及变化分配。 (3)四地的冬夏季温度及温差大小。
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
带或信
风带控 制
全年干 旱少雨

返回
气候 气候 带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 南北纬
带季 25° ~35°
风气 之间的大 亚热 候 带 地中 海气 候 陆东岸 南北纬
我国秦 岭—淮河 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 雨,夏季高 温多雨
副热带高
30° ~40° 地中海沿 气压带和
和降水量,根据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绘制而成 的。主要根据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分配特点进行 判读。如①图所示为地中海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教学设计

2.4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考试大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P46]【 考点解读】【与考试说明接轨】◆地理知识: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网络:影响气候的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理过程:温室效应形成过程【考原理、考过程、考特征、考措施、考评价、考意义、考原因、考判断、考比较】◆地理规律:·反映空间分布: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②、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反映时间变化:③、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

④、气候中长期变化◆技能与方法:气候类型的判断、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考措施】◆价值观:保护环境、控制全球变暖【控制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知识】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关键词】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冰川时期、间冰期在温暖的间冰期:南极无冰,海平面上升60米;第四纪冰川:200-300万年前,海平面下降130米[看图p46] 冰川期是短暂的、温暖期是漫长的;水热的相关性现在?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四次温暖期、四次寒冷期思考题1:→朝代的更迭或许与气候变化有些联系→李世民遇到了好年代?利息[克林顿、布什]从北宋到南宋一直都有外族的南侵?C、近现代气候变化:从1900年开始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气候变化思考题2:今天的气候分别处于气候变化中的哪个阶段?→三个尺度:冰川期[第四纪冰川]后的间冰期、寒冷期的末期、近现代气温上升阶段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正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增加得最主要原因就是( )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所致
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C、石油价格上扬,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低得煤炭所致
D、森林得大量破坏与高耗能工业得飞速发展
【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二氧化碳浓度在大气中波动 上升得过程中,全球气温也在升高,图示显示出两者之间得正相关 关系。第(2)题,二氧化碳得增多,一方面与高耗能工业发展,大量 燃烧矿物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森林 遭到破坏,吸收二氧化碳得能力下降。
分在5米以下,甚至有部分地区海拔不足1米,因此在河口与沿海平 原地区一旦海平面上升就会受到被海水淹没得危险。 提示:主要分布于沿海低地。
(2)人们为何特别关注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孟加拉国就是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国民 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农产品主要有茶叶、稻米、小麦、甘蔗、 黄麻等,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与沿海平原地区,全国人口与城市 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因此,这些地区成为孟加拉国人口、城 市、经济核心地区,一旦被海水淹没,则对整个国家得影响非常大。 提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一旦被淹没危害巨 大。
1、读“全球气候得长期演变”图,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得特点。 (1)地质历史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 【精讲点拨】图中左侧红线表示地球地质历史时期平均气温得 变化特点,该线有时在左侧,表示气温低于平均气温,这一阶段为 气候较冷时期;该线有时在右侧,表示气温高于平均气温,这一阶 段为气候较暖时期;纵观整个地质历史时期,气温有高有低,目前 阶段气候处于较冷阶段。 提示: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冷暖变化交替出现,目前处于寒冷时期。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安徽全椒中学郑军【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气候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一样,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而气候变化是我们现在社会和世界普遍关注、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其实际应用性和地理的专业性以及社会普及性,都将是高考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也是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

教材首先从不同时间尺度对气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然后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近代气候变化及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说明气候变暖找出原因所在。

教材第二部分通过孟加拉国和图瓦卢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全球变暖的影响,并通过活动的形式探讨气候变化其他的影响。

第三部分利用图片和活动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事物中来,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全球变暖公益宣传片师:我们看到了动物们无奈地选择了自杀,其原因完全不是它们造成的,也许我们人类才是戗戮生命的凶手。

全球气候变化(五要素)

全球气候变化(五要素)

探究5: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活动(城市)的影响
地形
气候 水文
全球 变暖
人类活动
土壤 生物
四、应对近现代气候变化的措施
气候大会的前世今生
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1979年,瑞士日内瓦 公约时代来临: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 理想走向现实:1997年,日本京都 无约束力公约:2009年,哥本哈根 关键节点:2015,法国巴黎
气温升高,造成:
气候变化(变暖) 的可能影响远不止这 些!
地形 冰川 农业 生物 水循环 。。。。。
三、全球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问题探究: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可能对地理各要
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究1:气候变暖可能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变暖,异常天气频发
“赤道雪峰”?!! 啊哈?我的帽子咧??
探究2:气候变暖可能对地形的影响
“石油换农田”
探究5: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活动(农业)的影响
温度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
有利 减产
高纬地区增产 低纬地区减产
探究5: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活动(交通)的影响
1
2
1.自控通风管路堤
【2思.片考石层】通:风全路球基变和暖热棒会对 青藏铁路带来什么影响?
生产
生活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1.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排放多 2.3.4.植被大量破坏
1 3 吸收少 24
2000-2012雨林面积变化(红色减少)
二、全球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燃烧矿物燃料
人为原因:
砍伐森林
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
自然原因: 正处暖期
你能根据观看的视频说说“令人担忧”的具体表现吗? 如果上升到6℃,请提出你的猜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 全球气候变化(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 全球气候变化(共19张PPT)

6.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6.A 7.C 8.B
C. 暖湿—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7.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
最可能的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1.C 2.C 3.D
2.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
新相结合 ④加强国际间合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 从空间分布(乙图)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地__域__差__异______, 其中,中纬度地区_明__显__变__暖___,低纬度地区变___暖__不__明__显___。
(3)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 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这一切都起源于……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
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 了解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可能影响。 3. 掌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阅读课本46~47页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A. 1982年
B. 1990年
C. 2006年

1.2.4全球气候变化

1.2.4全球气候变化

这一切都起源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2、我们应如何面对气候的变化
大量排放CO2等 温室气体
人为原因
森林的大量破坏
自然原因不可抗拒,而我们人类可以做些什么呢?
多实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 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植树种草 防止森林火灾 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 公共交通工具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二个概念的区别:地质历史时期,近代时期
地 质 历 史 时 期
近代时期
现在
一两百年
不 同 时 间 尺 度 的 气 候 变 化
1)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 气候变化
2)近代气候变化
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 时期的气候变化
加速回 升时期 气候增暖时期 逐渐变冷时期
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状况
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的企鹅数目从 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气候变化
1、气候: 2、概念: 3、表现: 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 或统计状态
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原因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 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 分布格局,降水极端事件增加
农业 生产 变化 水资源 不稳定 与供需 矛盾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径流减少
蒸发增强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2.4 全球气候变化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2.4 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CO2。

【思考】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

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不认可。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易误辨析]1.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包括冷暖、干湿变化,并非只有气候变暖。

2.全球气温升高,意味着每一个区域气温都在升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并非每一地区都在升温。

知识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 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水位上涨后果:改变海岸线,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 2.影响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易误辨析]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明显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海平面上升是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引起的,它是长期缓慢的过程。

知识点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知识链接]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主要内容有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北美大陆的捷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通航时间变长,航
运价值提高,有利于海洋资源逐步开发。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多使用清洁能源 _______________
植树种草 _________ 1.具体措施 森林火灾 防止_________ 消费 ,减少___________ 废弃物排放 减少______ 公共交通工具 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__
出( ) B.反比例关系
A.正比例关系
C.正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所致 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C.石油价格上扬,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低的煤炭所致
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
【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二氧化碳浓度在
大气中波动上升的过程中,全球气温也在升高,图示显示出两 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第(2)题,二氧化碳的增多,一方面与 高耗能工业发展,大量燃烧矿物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有 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
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使海平面上升 (1)原因 冰川融化 气温升高__________ 受热膨胀 海水_________ 海岸线 改变______ 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
2.影响农业生产 具体影响 有利 生长期延长 , 积温增加,___________ 作物产量提高 ____________ 分 布
高纬度地区、国家 ________________
不利
某些地区干旱加重 ,造 使_________________
农作物减产 成供水不足,__________
(2)与同学讨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提示:从更加具体的生产、生活细节中考虑。如在生活中使用
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使用天然气等一些清洁能源,出行乘 坐公交或自行车;在生产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
实施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等。
图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所示: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2011年11月12日14:00至11月27日
19:00在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
艺术区举办了一次名为“消失的格陵兰” 艺术摄影展览。展出了挪威摄影家Andrea Gjestvang拍摄的她 上个世纪以来,冒险踏上格陵兰岛,去探索这片充满冰川和神 话的土地的照片。那么你知道格陵兰岛消失的原因吗?
影响非常大。 提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一旦被淹没
危害巨大。
2.阅读“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的案例,思考图
瓦卢进行全民迁移的原因。
【精讲点拨】图瓦卢位于中太平洋南部,南接斐济,北邻基里 巴斯,西望所罗门群岛,由9个环形小珊瑚岛群组成,其中8个
有人居住,富纳富提为主岛。图瓦卢陆地面积只有 26平方千米,
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
材料二
区示意图。
图甲为我国第四次科考路线图,图乙为北极附近地
(1)根据“‘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这句
话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推断该种现象对图乙中阴影区
域水循环的影响。 (2)图乙中M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简述其原因。
(3)说明近年来图乙所示海域的“西北航道”越来越受关注的
水域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不超过5米。全球气候 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再加之海水涨潮,因此海水随时会淹没 这一岛国,使该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而不得不举国移民 新西兰。
提示: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图瓦卢被海水淹 没而失去土地资源,因此必须进行全国移民。
3.结合“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同预测”探
1.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1)地质历史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
【精讲点拨】图中左侧红线表示地球地质历史时期平均气温的
变化特点,该线有时在左侧,表示气温低于平均气温,这一阶 段为气候较冷时期;该线有时在右侧,表示气温高于平均气温, 这一阶段为气候较暖时期;纵观整个地质历史时期,气温有高 有低,目前阶段气候处于较冷阶段。 提示: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冷暖变化交替出现,目前处于寒冷时 期。
2.意义
气候变化 延缓_________
气候变化的危害 减轻_______________
根据“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原因”材料,探究减少温室气体的途 径。 (1)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 提示:①减少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使用量; 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③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 ④保护草原、湿地,防治草原荒漠化、湿地退化; ⑤制定节能减排的相关法规;对公众进行节能减排知识的宣传 教育; ⑥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典题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圆满
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 “雪龙”号在本次考察一路北上的
过程中,遇到许多大块浮冰中裂开的开阔水道,船员们称之为 “清水塘”。这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
2.读“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探究全球气温变 化特点。
(1)哪些时段全球气温有明显的上升?
提示:1910年到1940年,1980年到2000年。 (2)全球气温总的变化趋势怎样?
提示:呈现波动上升。
3.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示意图,探究二氧化碳浓 度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全球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 断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呈越来越快的趋势。因此,全球平均 气温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都大致呈上升趋势。
26°38′、东经88°01′~92°41′之间。东南部邻缅甸,东、
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大部分为肥沃、平坦 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河口沿海平原地区海拔大部
分在5米以下,甚至有部分地区海拔不足1米,因此在河口和沿 海平原地区一旦海平面上升就会受到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提示:主要分布于沿海低地。
全 球 变 暖
【典题训练】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
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
下图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显示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现
(2)地质历史时期全球平均降水变化有什么特点?
【精讲点拨】右侧蓝线表示地球地质历史时期平均降水的变化 特点,该线在某些阶段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气候表现为比较干
燥;该线在某些阶段降水量高于平均值,气候表现为湿润;纵
观整个地质历史时期,降水多少交替出现,目前正处于降水较 多的湿润时期。 提示: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干湿变化交替出现,目前处于湿润时 期。
【典题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
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 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我国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
暖耗能变率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 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 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 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什么?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 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低纬度地区、国家 _______________
3.影响水循环
蒸发
降水量
洪涝 干旱
1.读“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孟加拉湾低地”图,探究全 球变暖对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 (1)被威胁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精讲点拨】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 普特拉河下游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上,处于北纬 20°34′~
(2)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精讲点拨】①主要是因为世界人口增多,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导致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释放大量的 二氧化碳;②另外是森林的大量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进行 光合作用),特别是热带雨林的大量减少使得对二氧化碳的吸 收减少。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究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说出你预测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提示:全球气温升高后,分布于高纬度和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化
速度会加快,因此冰川的范围会减小。 (2)说出你预测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提示:全球气温升高后,冰川大面积融化,海洋面积可能会扩 大。
(3)你知道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还会产生哪些影响吗? 提示:气温的升高会使中纬度地区变得炎热,故热带范围可能 扩大。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中纬度地区干旱,使农业区退化为 草原等。
图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淹没沿海低地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碱化
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
海岸侵蚀加强
破坏港口设备 影响航运
影响沿海水产 养殖业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北半球温度 带北移,利 于作物生长 全 球 变 暖 中纬度“谷物 带变暖,作物 水分亏缺” 高纬度地区 受益 高纬度地区耕地有限, 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 偿中纬度的减产 粮食生产 潜力降低 中纬度地 区受损 世界粮 食总产 量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