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广东卷(100分)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广东卷(精校版)

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广东卷(精校版)

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广东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A. 液泡B. 核糖体C. 高尔基体D.溶酶体2.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①④3.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段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C.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 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 第10天菲林试剂不显色B 第20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 第30天苏丹III试剂橘黄色D 第40天碘液蓝色6.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幼虫密度是周期性波动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 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答案】1、B 2、D 3 C 4、A 5、D 6、B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4.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 B C D2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B. 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C. 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D. 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24、BD 25、A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脂质(解析)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脂质(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脂类【高频考点解读】1.近三年高考中,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的考查最为突出,多以选择题的形式直接考查对染色原理、过程及结果的识记;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水、无机盐的作用多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代谢、重要化合物及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对水、Na+、K+、酶、激素、抗体、色素、核酸等的理解记忆。

2.对本讲内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比较,识记不同化合物的组成元素,联系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物质循环)理解生物体与无机自然界元素组成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联系代谢、抗性和生产实际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识记无机盐的作用。

(3)牢记物质鉴定的试剂和显色反应,注意不同试剂的使用方法和不同物质鉴定的条件。

【热点题型】题型一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例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

细胞中每种元素的作用各不相同;脱氧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虽含量极少,但其作用和大量元素同等重要。

故A、B和D都不正确。

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答案:C【提分秘籍】运用元素的观点分析问题(1)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上分析代谢产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可推知其代谢产物中都有CO2和H2O;蛋白质中还含有N,故其代谢产物中还含有尿素。

(2)从化合物的元素含量上分析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多少,脂肪的含氢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O2比糖类多,释放的能量也多于糖类。

(3)化合物的特殊元素组成在同位素标记法中的应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示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碳、氧原子的去向;示踪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途径;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研究DNA复制时,可用于证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还可用于基因诊断和DNA 分子杂交。

高考生物《减数分裂》专题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高考生物《减数分裂》专题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高考生物《减数分裂》专题复习检测卷注意事项:1.本套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雌果蝇某两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不会出现在雄配子中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2.如图所示是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字母表示相应的基因。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一定来源于雌性个体,图乙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B.图乙可以表示某单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C.图甲与图乙中的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数、四分体数均不相同D.若图乙是第一极体,则其一定不是图甲的子细胞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2n=48)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数目完全相同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C.性原细胞减Ⅱ中期时,核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48和24D.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间期完成倍增,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B.过程中会有DNA的复制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有性生殖的生物可以进行减数分裂5.如图是某种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是A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C、EC.基因重组只发生在上述B细胞中D.移向细胞两极的遗传物质最可能相同的是A6.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7.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B.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8.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B.四分体时期若发生交叉互换,一定会导致基因重新组合C.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

高三试卷生物-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一)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试卷生物-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一)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试卷类型:A江门市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共21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发现了4.25亿年前的古鱼类初始全颌鱼化石。

该化石为还原“从鱼到人”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证据属于支持生物进化论的A.直接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2.每年秋季,全国多地都会有较多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下列关于支原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支原体通过染色质控制ATP酶合成B.支原体的核糖体形成会与核仁无关C.支原体与病毒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支原体具有联系紧密的生物膜系统3.2023年广东某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调查工作中新增记录的野生植物共有15种,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短穗刺蕊草(不超过5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珍贵的基因资源B.应采用样方法统计短穗刺蕊草种群数量c.保护短穗刺蕊草只能采取迁移种植的办法D.15种野生植物的全部基因形成一个基因库4.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

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并与A蛋白结合可引起细胞凋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的嵴上有细胞色素c的存在B.释放细胞色素c能促进线粒体合成ATPC.A蛋白的结构改变后可能引发细胞癌变D.细胞凋亡的过程受遗传机制的严格调控5.离子通道Piezo1由三个Piezol蛋白组成。

【解析版】2014届高考生物备考浓缩卷重庆卷02(第01期)0124)

【解析版】2014届高考生物备考浓缩卷重庆卷02(第01期)0124)

理科综合全卷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36 分)第I卷共6题,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部分原核生物细胞虽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蓝藻细胞中有两种类型的核酸C.乳酸菌无核膜、核仁,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D.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细胞质中的是RNA2、(2014届广东茂名华侨中学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

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二中(1)、(2)、(3)、(4)所发生的生理活动相对应的选项是 ( )A.d、e、f、g B.d、c、b、a C.e、g、a、h D.f、c、b、d3、(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B.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元和血糖的氧化分解C.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元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4、(2014届四川绵羊南山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试题)某研究小组在我国首次发现了一个单基因显性遗传病---静脉血管畸形(VMCM)家系,该家系患者皮肤、口腔粘膜等处可见蓝紫色的瘤体。

其遗传图谱如下(该家系内无近亲结婚),已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第九号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该家系,可推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B.该病仅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II3个体所产生的精子有一半含有该致病基因D.IV 3带有来自II 4的第九号染色体的可能性是415、(2014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 )对浅色(s )是显性,1870年以来,S 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 .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D .自然选择导致S 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6、(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10月十校联考生物试题)科学家最新研制的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
A.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含量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例2】甲 、乙两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 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无__氧__呼_吸__,如果呼 该生物无氧呼吸的
0
7.5 15.0 22.5 30.0 37.5
(2)实验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吸__收__有氧呼吸_ 释放出的CO_2, 因而有色液滴移动的原因是_有__氧__呼__吸__消__耗_ O2后引起左侧瓶 ___。
内气体体积减小,气压下降
组别
2,4-D溶液浓 度(mol/L)
0 min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例】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 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 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
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考查形式二:利用坐标曲线图、柱状图或表格的形式考查光合 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
【例1】 某研究小组对一大豆新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 开展研究,首先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蒸馏水)、通气、光照等 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结果 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
命题者往往通过文字叙述、实验数据、图表、曲线等形式 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对课本知识全面 理解、掌握,培养对图表、曲线等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 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生物27题试题分析(附带高考评分标准和补充答案)

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生物27题试题分析(附带高考评分标准和补充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试卷类型:B)27.(16分)(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___________(2分).bl 兴奋后使cl 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l 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___________(2分)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2分)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___________(2分)__参与调节.(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 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________(2分).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1)空1标准答案:c1和c2(2分)补充答案:(2分)-----c1、c2;屈肌运动神经元、伸肌运动神经元;屈肌传出神经元、伸肌传出神经元(1分)------单写c1或c2;(0分)------屈肌,伸肌;屈肌神经元,伸肌神经元。

空2标准答案:神经递质(2分)补充答案:(2分)---递质;化学递质空3标准答案:感觉(2分)补充答案:(2分)----痛觉;痛觉感受;疼痛感觉;痛觉调节,感觉调节;感觉和运动;皮肤感觉;躯体感觉;感觉神经;痛觉神经。

(0分)----疼觉;痛觉感应;痛感;感知;运动。

空4标准答案: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补充答案:(2分)----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言语运动中枢;语言运动中枢;运动语言中枢;说话中枢;Speak 中枢;Broca 区(0分)----语言中枢;2)空1标准答案:98.8%(2分)补充答案:(2分)----83/84;98.81%;99%;0.988;0.99;0.9881空2回答出差异(3分)标准答案:再次免疫阳性率100%(1分),补充答案:(1分):再次免疫全部为阳性;再次免疫没有阴性;再次免疫成功率为100%标准答案: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2分)补充答案:(2分)再次免疫抗体浓度(抗体数量,D 值)高于初次免疫;再次免疫抗体多(1分)再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效果好;再次免疫更高更强空2回答出差异原因(3分)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41 1.200.0400.000.081 1.200.0162 2.400.03289.500.0641113.100.01283136.900.02561011.900.05121416.667.210243 3.61720.2>10243 3.66172.6合计8410084100注:D 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标准答案: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1分)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1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1分),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含答案)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含答案)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考点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2015·北京卷,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解析在真核细胞的高尔基体中加工膜蛋白而不是合成膜蛋白,A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而且T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后,是在细菌的细胞质中来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C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暗反应阶段形成了淀粉、脂肪等有机物,暗反应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D错误;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m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B正确。

答案 B2.(2015·福建卷,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A错误;人体中的蛋白质有些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血红蛋白),有些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抗体、消化酶),B错误;人体中的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能承担各种各样的功能,C正确;人体中只有充当酶的蛋白质才能催化生化反应,D错误。

答案 C3.(2015·海南卷,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

rRNA、tRNA、mRNA均参与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A正确;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血浆和淋巴是它生存的内环境,浆细胞可以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C正确;所有的蛋白质均在核糖体上合成,即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 (2014广东卷,1,4分)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A、液泡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答案】B【解析】核糖体的组成是rRNA和蛋白质,故B正确;液泡、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不含有RNA故ACD均错(2014广东卷,2,4分)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3-2-2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3-4-3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故①正确;捕食之间存在反馈调节,即当捕食者数量增多时,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而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减少,即④正确,故D正确;降雨量的多少对土壤动物存活率有影响,但土壤动物的存活率对降雨量没有影响故③错;②运动强度增加,则汗腺分泌增加,而运动强度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故②错误。

2-7-2(2014广东卷,3,4分)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错;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2014广东卷,4,4分)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4-1-1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4-1-1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4-1-2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4-1-3【答案】A【解析】醋酸杆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即利用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不是无氧呼吸,故A 错。

1-2-1(2014广东卷,5,4分)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解析】据图可知,第10天时,有可溶性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砖红色沉淀,故A错;第20天,细胞正常代谢需各种酶存在,而大多数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出现紫色反应,故B错;第30天时,脂肪的含量较高,加入苏丹III试剂后,出现橘黄色颗粒,故C正确;第40天时,淀粉的含量降至0,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故D错。

3-4-3 (2014广东卷,6,4分)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3-4-1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故A正确,,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故B错;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故C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故D正确。

(2014广东卷,24,6分)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答案】BD1-6-1&1-4-1&1-4-3&1-6-2【解析】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但染色体的数目不变,即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的比值从1逐渐变成2,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此时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的比值等于1,故A错;植物细胞吸水膨胀,使细胞液的浓度降低,即胞内渗透压降低,反之升高,故B正确;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其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参与,故C错;胚胎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故D正确。

4-1-2(2014广东卷,25,6分)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2-4-1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AD【解析】过程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故A正确;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在PCR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是通过控制温度来达到解旋的目的,故B错;利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故C 错;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故D正确(2014广东卷,26,16分)26(16分)1-5-4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⑴CO2以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⑵在弱光下,柑橘通过和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⑶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答案】(1)自由扩散(1分);C5(五碳化合物,1分);[H](或NADPH)和A TP(2分)(2)增加叶面积(2分);提高叶绿素含量(2分);(3)较少(2分);较少(2分);净光合速率(2分);叶面积(2分)【解析】(1)二氧化碳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细胞中的C5结合生成C3,该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C3在ATP供能下被【H】还原成有机物或C5。

(2)据表可知,弱光下柑橘的叶色呈深绿色,平均叶面积也增大了。

所以柑橘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和增大平均叶面积,来吸收更多的光能。

(3)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弱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28.4cm2×100mm2/cm2×752个/mm2=2135680个,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13.6cm2×100mm2/cm2×826个/mm2=1123360个,后者远少于前者;要计算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的吸收量,可用净光合作用速率×平均叶面积的值来表示,弱光下为:28.4cm2×0.01m2/cm2×3.87molCO2?m-2?s-1≈1molCO2?s-1;强光下为13.6cm2×0.01m2/cm2×4.33molCO2?m-2?s-1≈0.6molCO2?s-1;后者也是小于前者。

结果,强光下,气孔总数少,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少;对强光下生长柑橘适度遮阴,首先因光照强度减弱,净光合速率首先发生改变;其次,为了适应弱光环境,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最后,叶面积扩大。

强光比弱光的气孔总数多,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高,据表可知,弱光下,色素吸收的光能少,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首先发生变化,平均叶面积是最后发生变化。

(2014广东卷,27,16分)27(16分)3-2-1⑴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

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是不同的物质。

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

”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中枢以及言语区的参与调节。

⑵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

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2-4【答案】(1)c1和c2 神经递质感觉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98.8% 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

原因:初次免疫时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1)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没有则为传出神经。

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由图可知,传出神经是C1和C2;由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知,b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b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小红清晰描述症状,与言语区的S区有关(2)由题干可知,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4占1.2%,所以阳性率为98.8% ;由表可知,再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要明显高于初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直接识别抗原并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免疫效果。

(2014广东卷,28,16分)28(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

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⑴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丙病的遗传方式是,2-2-3Ⅱ6的基因型是。

2-1-2⑵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2-2-1⑶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2-1-2⑷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

2-4-1【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 AB X ab或DdX AB X ab(2)Ⅱ-6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X Ab的配子(3)301/1200 1/1200 。

(4)RNA聚合酶【解析】(1)题干中说明甲病是伴性遗传病,其中14号患病女性父亲7号正常,说明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0号和11号都正常,但生了患丙病的女儿,丙只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1号只患甲病,所以基因为X AB Y,其中X AB会传递给6号,又因为12号只患乙病,基因为X aB Y,而13号患甲乙两种病,基因为X Ab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