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教案及教学反思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教案及教学反思课程背景本次教学所涉及的课程为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课的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这是一门以较高要求探究文化的课程。
在探究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本课程主要涉及到如何理解移风易俗的经过,移风易俗的意义以及当代年轻人在推动移风易俗中应该如何依靠自身。
这是一门涉及到历史、文化及现代社会的课程,也是一门全面的思想课。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萌发。
2.理解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及产生条件,掌握移风易俗的具体实现方式。
3.探究移风易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活力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提倡传统良好风俗的观念。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启发学生探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挑战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移风易俗的定义及必要性2.移风易俗的实现方式3.移风易俗的意义4.当代年轻人在推动移风易俗中如何依靠自身5.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我会通过课件展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这幅画作,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此引出课程主题。
(2)知识掌握环节介绍移风易俗的基本概念,提出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并仔细解释实现移风易俗的方式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聆听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3)互动讨论环节现在,班上可以分为几组,每组的学生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具体的移风易俗实践项目,例如,整治街头乱贴乱画、禁止废水、废气排放等,每个组根据具体场景完成展示,然后以同样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欣赏的组,大家一起讨论、吸取经验和互相学习。
(4)教学总结环节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讨论,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统领思路,看到移风易俗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具体作用,并理解推广移风易俗的必要性。
最后,学生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积累,并撰写本节课的有关讨论和感受,以便更好地记录思考和发展思路,进一步丰富“移风易俗”这一话题。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管仲:在齐国进行经济、 政治、军事改革,“通工商 之业,便鱼盐之利”。
●分析汉、匈风俗的差异及原因? 差异: ①尊老问题的辩论 ②衣物:丝绸与毡裘 原因: (1)汉—农耕为主;匈—游牧为主 (2)汉—政治稳定;匈—战乱与动荡 (3)汉—生活环境稳定;匈—迁徙频繁 说明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是汉、 匈风俗差异的主要原因。
■齐国风俗:长女掌家务,自由参加聚会,男 女“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妇女勇敢 、豪 爽、泼辣,无妇礼束缚。
●齐鲁风俗的差异及原因?
差异:
鲁人风俗矫揉造作,民风古朴守成。 齐人妇女没有妇礼的约束,风俗开化。
原因:
试从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政治格局、 文化传统、施政方针等方面分析齐鲁风俗 差异的原因。
齐鲁风俗差异的原因
变化:出现了拜金、重商、怪异之风。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进步。
三、风俗变迁的原因
1.探究分析:
①晚明风俗的变迁 ②辽金时期大同地区汉俗的变化
周代形成席地而坐的礼制;
中原一向流行土葬。
原因:辽金时期民族融合。
三、风俗变迁的原因
1.探究分析:
①晚明风俗的变迁 ②辽金时期大同地区汉俗的变化
匈奴的特点: 1.社会结构简单。军民一家,可以说全民 皆兵,闲时放牧打猎,战时出征。 2.强权统治,马刀无情,不服者斩。 3.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全民族 汉 代 崇尚勇敢﹑武力。 匈 奴 4.军队训练有素,拥有当时 世界上精锐的骑兵部队。 5.流动性和冒险性强。
二、风俗差异的原因
1.探究分析: ①齐鲁风俗的差异及原因? ②分析汉、匈风俗的差异及原因?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观点:英国移风易俗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论述:1、15-16世纪,与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的传统主义 文化泛滋,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造成浪费等诸多不良现象, 英国清教积极提倡美德,反对无关的宗教运动,推动移风 易俗运动在英国兴起。
2、16-17世纪,都铎政府致力于减少宗教庆典活动,从 而减少社会资源浪费,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高考意识,出处明确,完 整的证据链,逻辑性强!
第三小组
命题人:林莎莉、潘妍、吴颖颖、杜慧玲、陈诗钰、 吴雅逸、颜希凡、蔡培玲
材料 15—16世纪,随着人口压力减弱,与资本主义格格不 入的传统主义文化泛滋起来。“黑死病”带来的对死亡的恐 惧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频繁的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造成 人力物力大量浪费。农民和雇佣劳动者吃喝之风日烈,酗酒 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天主教人文主义者主张重振社会风习, 宗教改革家反对一切与内心信仰无关的宗教仪式和迷信活动; 英国清教进而认为上帝的荣耀、公共福利和个人美德密不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移风易俗与社会改革”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第二小组
命题人 郑秀丹、张如梦、黄颖、黄希颖、杜芊芊、 朱梦琪、 吴红霞、胡童昕、杨昕彤
观点:移风易俗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论述:1、日本在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后,为解决民族危机,进行了明治维新。政府通 过颁布《断发脱刀令》,要求武士剪掉长发、除去佩刀、提倡穿西式服饰、改行阳历 等措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为改革开辟道路,使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 2、甲午战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有识之士意识到改革政治制度 的必要性,兴起了维新运动。维新派发动了女权运动,成立了“不缠足会”,康有为 上书主张“断发易服改元”等措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的进程,促进了 中国近代化。 3、17世纪末俄国近代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欧发达国家,彼得大帝决定学习西方,进行 “西化”改革,要求男子挂掉长胡须,规定人民穿欧式服装,流行欧洲时尚,挑战了 人们顽固的保守意识和腐朽思想,促进俄国的崛起。 结论:移风易俗通过倡导新风尚,革除陈规陋习,废止恶俗,打破了制约近代化发展 的落后观念束缚,推动了改革的发展。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下)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 动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 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目录
0002页 0055页 0123页 0153页 0197页 0269页 0327页 0350页 0373页 0434页 0495页 0556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 俗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Leabharlann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 融合
岳麓版历史选修1综合探讨体会移风易俗

第11课综合探讨:体会移风易俗[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了解风俗的形成与转变的缘故; 明白得风俗的内涵、风俗的不同及其壮大的导向功能。
二、学习和了解古今中外历次改革都把移风易俗看成革新的重要举措,探讨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
二、进程与方式一、通过齐鲁两国风俗不同情景剧的演出,让学生体会一山之隔的风俗不同:二、通过情景剧彼得一世的欧化改革与英使谒见乾隆皇帝,让学生体会移风易俗与改革关系;同时,让学生了解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必然的维系传统的滞后性。
3、通过小组讨论、综合探讨、小记者采访等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析和试探近代中国风俗的变迁及现今社会存在的陋习,并提出一些移风易俗的构思。
三、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一、本课的学习,不在于知识本身的取得,而在于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分析,探讨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培育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史鉴功能,引导学生向现存的陈规陋习挑战,为移风易俗作出一份奉献。
[教学重点]:一、探讨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二、探讨近代以来社会风俗的变迁[教学难点]:一、探讨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引导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熟悉明白得社会变革二、引导学生探讨现存的陋习,并提出一些移风易俗的构思。
[课型]:师生合作型的探讨活动课[教法指导]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综合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活动进程]:导入:“入乡随俗“是咱们常常脱口而出的词语,那大伙儿明白俗是什么意思吗?风俗又指什么呢?古今中外历次改革都把移风易俗看成革新的重要举措,乃至树为改革的象征,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那是什么缘故呢?一、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风俗?风俗的特点是什么?历代统治阶级是如何对待风俗的?(引导学生阅读讲义P71页第一至三段回答)风俗:积久而成,在必然地域和群体中重复显现的行为方式特点: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约定俗成潜移默化世代传承统治阶级的态度:重视对民间风俗的操纵和引导,极力向其渗透正统思想的阻碍。
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 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据史稿》等 (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
(些1)特点设。立(专9分门) 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
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 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材料二
魏晋以降,由于长期战乱,世家大族往往筑“壁坞” 自保,一些贫穷的族人,为避公税而投靠其门下,这是一 种在宗族外衣覆盖下的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他们“或百 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封建国家的编户大量流失,而且 随着门阀士族政权的确立,豪强地主的依附民逐渐取得了 合法地位。荫附者皆无官役,却要忍受豪强地主的超经济 剥削。为了使荫户摆脱宗主的控制,隋文帝试图通过行政 命令办法,将大户分成若干小户,但收效甚微。有鉴于此, 隋文帝接受建议,建输籍之法。输籍目的仍然是拆散大户, 析出小户,但不是靠行政命令来推行,而是通过减免赋税 的办法,争取浮户自愿脱离豪强控制。具体做法是:将民 户按资产多少定为上中下三等,注册造籍,浮户均被定为 下户,赋税负担比大户轻得多,这一政策使大批荫户归于 编户,至此,魏晋以来荫庇人口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幼儿园《移风易俗》教案

幼儿园《移风易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移风易俗”,意义何在;2.认识一些不良风气带来的危害;3.想办法改变不良风气,营造健康、文明的氛围。
二、教学内容1.《移风易俗》讲解和讨论;2.背诵一些优秀的关于“移风易俗”方面的古诗词;3.分享同学可能遇到的不良风气,进行探讨;4.组织小游戏,锻炼掉头发现不良风气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2.分组讨论;3.分组展示;4.小游戏。
四、教学过程1. 活动开场教师用互动的方式扩大小朋友们的视野,向他们介绍世上存在的许多不良风气,如偷拍、吸烟等等。
2. 《移风易俗》讲解教师为小朋友们讲解“移风易俗”的具体内容,强调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3. 背诵古诗词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教师选取适当的古诗词,如“《白马篇》能了断,更有移风易俗心”等。
分组进行背诵、讲解、展示等环节。
4. 讨论并分享不良风气教师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观察并思考,提醒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看看周围存在哪些不良风气。
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并选择一些小组进行展示。
5. 组织小游戏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深刻地理解“移风易俗”,教师组织小游戏来测试小朋友们察觉不良风气的能力。
教师会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营造一些不良习惯,看看小朋友们是否能够发现并更好地跟大家分享。
6.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什么是“移风易俗”,还了解了许多不良风气的危害和影响,有了如何改变和营造更好的生活氛围的意识。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班级成员积极的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估教学的效果。
六、教学资源1.古诗词。
2.PPT。
七、教学延伸1.延伸探讨如何从自身做起,举个例子如(遵守红绿灯、讲卫生等);2.给小朋友们看一些和卫生、环境保护、文明公约等方面的小动画或短片,引导他们探讨环保和安全问题。
移风移俗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移风移俗。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员工,就移风移俗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移风移俗的意义移风移俗,顾名思义,就是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
这一工作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和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移风移俗,就是要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使之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2.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移风易俗,就是要倡导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陈规陋习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加剧。
移风易俗,就是要消除这些不良风气,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如何移风移俗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和内容,提高人们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发挥他们在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中的主体作用。
3.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陈规陋习进行规范,对文明新风尚进行奖励,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4.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我们应有的行动1.树立文明意识。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
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移风移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家园而奋斗!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1什么叫风俗
胡申生《社会风俗三百题》中的论述
摘自胡申生《社会风俗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1-3页。
2齐鲁两国风俗及其差异
杨朝明《试谈先秦齐鲁两国风俗及其差异》中的论述
第17-23页。
3晚明士人的拜金主义
《陈爱娟晚明商潮中儒士的价值取向及其心态》中的论述
第26-28页。
4彼得大帝改革风俗
东言《彼得大帝割须换袍》中的论述
摘自东言《彼得大帝割须换袍》,《读者文摘》1984年第8期,第17页。
5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严昌洪《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中的论述
年第5期,第6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