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感恩——立人的根本——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感恩——立人的根本——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语 文 是 最 基 础 的 学 科 , 不 仅 担 负 着 培 养 学 生 语 言 文 字 的 表 育 带 来 了难 度 。 达 能 力 的 任 务 , 还 承 载 着 塑 造 学 生 完 美 人 格 、 培 养 人 文 情 怀 及 道 德 情 操 的 重 任 。 毋 庸 置 疑 ,语 文 教 学 在 渗 透 道 德 情 感 、 培 养 学 生 感 恩 意 识 方 面 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 条 件 。如 何 加 强 中职 语 文 教 学 , 有 效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感 恩 渗 透 教 育 , 二 、 在 语 文教 学 中对 中职 学 生 渗 透 感 恩教 育 的 策 略 ( 一 )加 强语 文 阅读 教 学对 感 恩 教 育 的渗 透 中 职 学 生 自 私 、 对 他 人 漠 不 关 心 等 不 健 康 人 格 的 形
较 差 , 缺 乏 劳 动 观 念 ,不 能 深 切 理 解 父 母 的 艰 辛 ,不 能 体 《 弟子规 》、 《 三字 经》 、 《 孝 经 》 等 传 统 文 化 读 本 ,使
会社会 劳动群体 的辛苦 ,把父母及 社会对 自身的付 出视为 学 生 全 面 了 解 中华 民族 传 统 的 感 恩 理 念 ,理 解 感 恩 不 仅 是
中 职 学 生缺 乏 感 恩 意 识 的 原 因 是 多方 面 的 。 一 是 家 庭 恩社 会与 国家 。中职语文 教材 中有着 比较丰富 的感 恩父母
条件的丰裕 导致感 恩意识 的缺 失 。随着 社会 的进 步 ,经济 的 文 本 内容 。在 课 文 《 我 的 母 亲 》 中 , 胡 适 记 叙 了 母 亲 勤 的发展 ,大多数家庭 的物质 生活也逐 步优越和 丰裕 ,现在 劳 、 宽 容 、严 于 教 子 的故 事 ,表 达 了对 母 亲 深 深 的 感 恩 、

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本论文为提纲式论文,简单扩充就可以成为一篇完善的论文。

欢迎你使用!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1. 前言感恩教育是中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培养学生感恩情怀、涵养感恩精神、树立感恩态度、营造感恩氛围、弘扬感恩文化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中,存在着几个问题。

2. 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在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当前,许多中等职业院校的感恩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模式,即讲授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求学生尊师重道、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缺乏具体实践活动,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因此,应该探索新的感恩教育内容和方法,如开展集体感恩活动、邀请社会人士分享感恩经历、参观纪念馆等。

3. 感恩教育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许多中等职业院校的感恩教育机制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感恩教育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机制和制度中,如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建立感恩日志、设立感恩基金等,以此推动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动。

4. 感恩教育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衡量和评价感恩教育的效果很难具体衡量,不利于教育工作的评价和改善。

为此,中等职业院校应制定科学的感恩教育效果评估机制,既可定量又可定性地评估学生的感恩教育效果,及时发现感恩教育的优缺点,为教育改进提供有力参考。

5. 结论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加强实施,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完善感恩教育的机制,有效衡量和评价感恩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动,为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未来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

2018.No18 31
关键词:中职 学生 感恩 教育 感恩,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在人的一生之中非常重 要,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常怀感恩之心,会让自己心胸更 宽广,而不懂得感恩的人,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应当,最终 也将失去大家的支持。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只有十几岁,他 们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中职学习期间正是培养感恩意识的一 个重要的阶段,因此注重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往往表现出对周围的人不屑 一顾,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我责任认识不清,责任意识浅 薄。在家庭中,将家人的关心与爱护当作理所应当,一味向家 长索取,而对家长从不关心,大多数人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 知道 ,甚至不少学生自认为已经懂得很多,便对家长的思想、 做法都表示出不赞同和驳斥,而在学校中,对同学不懂得关 心,容易形成小群体,只和几个朋友交好,将学校、老师的教 育当成是禁锢,对接受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和老师、家长 唱反调。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 己。 (二)价值观的扭曲 随着青春期到来的,还有更加膨胀的虚荣心和自尊心。 为了满足自己所谓“自尊”和虚荣,同学间盲目的相互攀比, 不管家里是否能够负担,不论是否符合学生的装扮。甚至上课 时都在照镜子化妆打扮,男生手上脚上全是纹身,还自认为是 一种时尚。网络游戏的普及让很多中职学生沉迷其中,有的中 职学生不惜不吃饭或者少吃饭,同时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 把大量的金钱花在了游戏上。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佳的, 孩子的种种行为加重了父母的压力和负担。如果父母拿不出钱 时,一些学生甚至采取一些犯罪手段来获取金钱,对较小的学 生拦路要钱,甚至偷盗抢劫。严重的攀比和拜金主义思想,使 得学生感情更加冷漠,感恩意识更加淡薄。 二、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中职学生的家庭很多都是残缺的,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 是留守儿童。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只一味地提供 物质条件,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只一味的满足,没有对孩子心 理成长有过关心或关注。由于长期以来的放任自流,使得孩子 对父母的索取成为一种理所应当,家长觉得只要把孩子养大就 算任务完成,而对自己应承担的其他责任认识不清,这样家庭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感恩教育则是德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命的真谛。

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增强情感拥护与道德责任感的教育。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感恩工作中职学生是为了将来的工作生活而培养的,让他们学会感恩工作,以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部分。

教导学生,在职场上,每一份工作都应该是一种机会来传递爱与收获成长,并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和认真完成工作。

2、感恩生活中职学生的生活充满了各种人生阶段的体验和变化,这些体验和变化都是在“活着”这件事上所获得的财富。

因此,中职德育教育中也包括了感恩生活的培养。

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有适当的体悟,以感恩的态度去生活,才能体验到生命中的美好。

3、感恩家庭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础,感恩家庭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要教育学生养成感恩家庭的习惯,认识到家庭与个人的相互关系,学会关注家人,理解他人,以最优秀的行为展示对家庭的欣赏和感激之情。

4、感恩社会作为中国的未来,中职学生应该在德育教育中理解并践行感恩社会。

教导学生明白社会为自己提供的机会与资源,不断从社会中汲取营养,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的健康心态,从而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等多种方式来落实感恩教育,在感恩教育的培养中,带动学生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能够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才。

中职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研究

中职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研究

中职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中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感恩教育。

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培养感恩情怀,成为了当前中职教育领域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来探讨中职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职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现状1.感恩意识淡化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较为浮躁,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主动表达感谢之情,对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往往显得漠不关心。

2.物质化倾向加重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发展,中职学生逐渐陷入了物质化的漩涡中。

他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感恩的意义。

当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很少会感到由衷地感恩并表达出来。

3.社会角色认知不清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常常认知不清。

在这种认知上的不成熟使得他们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不够明晰,往往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表达感谢。

1.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是中职学生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而在这个单位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感恩教育。

他们以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知识就够了,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在中职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感恩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弱项。

很多中职学校在感恩教育方面投入的资源有限,使得学生接受不够充分。

3.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中职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的原因之一。

社会上物质文明的盛行、人际交往的冷漠等都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促进行动中职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1.加强家庭感恩教育家庭是中职学生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长的感恩意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恩意识。

对于中职学生感恩教育来说,加强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将感恩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中。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的感恩教育摘要:学会感恩才会付出,才会努力,才会有担当。

《礼记》中说:“师者教以事而喻诸德也。

”陶行知也说过:“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事。

”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培养仁德之人”。

本文就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如何识恩、感恩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感恩教育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串串的钥匙……“生命风华,岁月流香”,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当你在节日收到学生的一句句祝福、一束束鲜花,说明你无意之间播下的感恩的种子已经开花了。

当时你无意要求他给你开花结果,却意外地收到他的回报,你的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什么情感呢?一、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也可成栋梁之才、社会精英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社会大多数人看来是一群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惹是生非、屡教不改,三观不正,缺少感恩之心、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人,就算在职中读三年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就像我们农村说的“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的一类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我们的学生。

当然,中职学生存在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作为教师有教育的责任。

事实上中职学生通过国家、社会的关爱,学校老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成长,毕业的学生已经在国有大型企业、私营企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他们有的办起了幼儿园,有的成为农场主,有的成为养殖大户,有的成为公务员,有的成为律师……他们正用不同的方式在回报、感恩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成绩为中职的学子正名。

二、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重视感恩教育《礼记》中说:“师者教以事而喻诸德也。

”陶行知也说过:“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事。

”作为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培养仁德之人”。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他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感恩教育也德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的主阵地。

感恩教育与中职德育工作的思考

感恩教育与中职德育工作的思考

恩的重要性,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导学生珍惜工作机会、回报社会等。
03
教育方法的创新
结合感恩教育,尝试采用更生动、实践性的教育方法,如组织感恩实践
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感恩经历等,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03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 实施策略
营造感恩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
环境熏陶
在校园内布置感恩主题的墙报、宣传栏,播放感恩歌曲,营 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
加强感恩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与企业、社区等合作建立感恩教育实践基地,为 学生提供实践感恩行为的机会,促进感恩教育的 深入开展。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感恩教育理念和实践。
定期组织感恩教育经验交流会
邀请各地中职学校分享感恩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编写感恩教育案例集
收集、整理中职学校在感恩教育方面的典型案例,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内涵
感恩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来自于 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树立尊重 、关爱和回馈他人的价值观。
感恩教育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
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感恩教育,中职学生能够更 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 地位和责任,从而积极投身社会
、回馈社会。
增强人际关系能力
感恩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学会感激 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进而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 往能力。
教育效果不佳
由于教育方法和内容的问题,有时候德育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学 生难以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的德育工作思考
01
感恩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校园心语浅谈中职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王 适【摘 要】作为中华民族美德之一的感恩,在中职学生中普遍缺失,本文根据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了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必要性,结合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和内容,初步提出对职高感恩意识的养成的举措。

【关键词】感恩意识 中职生 感恩教育感恩意识是人人都要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

现在非常多的中职生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情谊,社会的帮助等漠不关心、并不在意,他们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中职教育“感恩”意识的浅淡。

对于中职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心理要求,更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的学生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呢,应该学会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加强中职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中职生家庭缺少感恩教育。

席慕容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

淮南子也写到: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

可正也是如此,爸爸妈妈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舒适的天空,也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

以至于爸爸妈妈时常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鲜有涉及精神领域,特别是缺乏对孩子们感恩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建构一个感恩心的温馨家庭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提速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

学校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主义而目标内容显得过于空、大、高,常常偏离了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

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现实状态,不能解决中职生关心的与切身有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而影响了其实效性和可信性。

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这是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3)社会“感恩意识”淡化的不良影响。

由于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人没有想到他们的自私、冷漠缺乏感恩之心,所损害的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爱心、人类的同情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18-06-13T16:37:17.0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下作者:刘科
[导读]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上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

尤其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上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

尤其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自尊自立意识,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

作为教育事业的生力军--中职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技术人才,中职学生不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其感恩教育更应在学校得到系统的规范和培养。

针对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感恩心里缺失,本文旨在分析基于人才培养,如何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职生;感恩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教育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文化,还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因此就要把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目前一部分中职生为人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思想上不求上进,不孝亲尊师,且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不务正业,所以对中职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职生缺乏感恩品质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因素
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于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学生的道德教育乏力,尤其是感恩教育严重脱节。

学校在教育方面多注重功利性,道德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基本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

单纯而乏力的理论说教,使得感恩教育不能够在中职学生的教育中被落实,部分中职生思想道德滑坡,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缺乏感恩品质,离开学校后,更无法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履行社会责任感。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现在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教育意味着100%的成功和失败。

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对子女百依百顺,使得很多学生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为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更不懂感恩。

此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亲近交流和品格培养,特别是留守儿童,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情感和人格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帮助,家庭教育的欠缺,淡化了感恩教育。

(三)社会因素
社会转型时期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中职生接触社会的时间比较早,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潮,让一些本身年龄不大的中职生是非善恶观念模糊,产生不良、负面情绪,导致其思想行为愈趋功利化,影响了感恩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良的网络信息、暴力的网络游戏、低级庸俗的网聊等,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个别学生从网络环境中学到的是满足私利、追逐私欲,而不是感恩报恩、宽容善良。

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学生的感恩教育。

二、如何提高中职生感恩教育,促进人才培养
(一)将感恩教育充分融入各科教学中
中职学校应开展好感恩教育课,将专业课程、文化课程和德育课程有机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课程,不断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感恩思想,通过思想教育渗透,在感恩教育中教育学生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使感恩文化与社会核心体系相互依存。

教师也可以将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就业情况联系起来,筛选与整合其他学科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如语文课在讲解有感恩思想的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给父母、朋友以及老师写感谢信,使感恩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此外,学校也可通过开展感恩节、感恩演讲、感恩征文等德育活动,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其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应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培养,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实际行动不断强化感恩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比如,为父母洗脚,在父亲节、母亲节时,勇敢地向父母表达我们的爱与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可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服务、社会公益等来帮助他人。

不论什么形式的感恩教育,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并把这种恩惠反馈于他人,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了解到感恩教育的意义所在,从而教会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感恩。

(三)注重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参与感恩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家长“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传承者,还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维护者,更是孩子心灵火花的点燃者”。

因此,家长应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实施的感恩教育,主动参与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启发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宽容善良的形象留在孩子心中,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学生容易对父母的教育产生认同。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其环境的重要性,对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各种媒体都要肩负起责任,从正面大范围宣传感恩教育,充分利用广播、互联网、电视等有效大众媒
介,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孝行天下”等节目,潜移默化地把感恩意识扎根在学生的心田;还有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也引发了很多人感恩父母的思潮。

感恩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和感恩教育研究者推广者余云等人,都为中国的德育史添砖加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把感恩教育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如何做到使中职生常怀感恩之心,这关系到中职生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才,能否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对中职生的感恩教育意义深远。

要正确认识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式,用科学的态度、合理的手段进行针对性教育,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结合,相互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一体化的感恩教育体系,增加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健康、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知恩图报,成为国家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台国爱.浅谈如何对中职生进行感恩教育[J].吉林教育,2016(14):155.
[2]钟安茂.中职生感恩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时代教育,2016(04):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