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中国诗词大会_看主流媒体的价值传播_凌晟珩
对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好的看法

对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好的看法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好的看法近年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原因、影响和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原因1. 传统文化的回归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与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文化的魅力也逐渐显现。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古典诗词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2. 综艺节目的创新与传统的综艺节目相比,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节目以竞赛形式呈现,选手们需要通过答题来展示自己的诗词储备和综合素质,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同时,节目还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点评和讲解,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古典诗词的机会。
3. 媒体传播的力量央视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传播力不容忽视。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成为了一档备受瞩目的文化节目。
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和意义1. 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为国人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值得骄傲和自信的资源。
通过参与节目和了解古典诗词,观众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2. 促进古典诗词的普及和传承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多为年轻人,他们通过参与节目,了解和学习古典诗词,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节目还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点评和讲解,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古典诗词的机会,促进了古典诗词的普及和传承。
3.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节目赞助商、广告投放等商业活动为文化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启示

在当今的中国文化思想生态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个意义重大的关联命题。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他还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主流媒体在文化建设中承担着传播文化、传递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主流媒体实现文化价值传播和引领功能的一个重要且有重大影响的载体。
一、文化传承与价值传递的双重达成:《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传播效益《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介质,通过多渠道、跨媒体联动,吸引最广大的诗词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关注,在诗词的赏析中浸润心灵,在诗意和远方中探寻中华文化基因,在生活之美的品味中感受浓厚的情怀。
(一)文化传承作为一档文化益智或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灵魂毫无疑问是文化。
从节目本身来看,其定位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通过诗词诵读、比拼实现人们对曾经熟稔的古典诗词的重温和再识,同时将古诗词或重置原时代场域或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本身及其现代转化的体认和思考。
同时,节目组通过种种设计实现了表现形式的丰富化、代入感和吸引性,比如,在开场环节设计了百人团齐声朗诵开场诗词的方式,并辅以卷轴、汉字、祥云等文化符号,给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将人瞬间带入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
后面的几季中,在场景布置上更加考究,通过牡丹、祥云、荷花、华表等元素的表达和立体声光电等手段,营造出全方位的古典文化意境。
从参与情况来看,从报名到百人团,从演播现场到微博、微信,从稚龄的学生到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充分体现了参与的全民性,无愧“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称号。
可以说,节目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以极高的可视性和传导性实现了其对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着广大观众的关注。
通过对这档节目的观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节目本身所展现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我想谈谈《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这档节目以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现出参赛选手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下降,而《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将古代诗词融入到当下的娱乐节目中,让更多年轻观众重新认识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节目呈现出了参赛选手们对于诗词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追求。
在节目中,选手们不仅展现出对诗词的深刻理解,更展现出他们对于文学知识的广泛涉猎和扎实功底。
他们在台上的激烈角逐中,展现出了对于诗词的真挚情感和对于文化的尊重,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观众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也会受益良多。
通过观看节目,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培养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节目中的选手们所展现出的才华和勇气也会给观众们带来正能量,激励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勇往直前,不断提升自己。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不仅仅是一档娱乐节目,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选手们的才华和努力的肯定,对观众的文化熏陶和启发。
希望这样优秀的节目能够
继续走下去,为更多人带来文化的享受和启迪。
让我们一起珍惜传统文化,传承经典,为文化交流与发展添砖加瓦!。
浅谈中国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浅谈中国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作者:冯军来源:《传媒》 2017年第20期在我国,主流媒体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载体,起到了教育人民群众、推进社会发展、维持良好风气、塑造国家形象等诸多重要作用。
以主流媒体为主要载体,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历史责任和使命。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带动受众重温那些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自开播以来,节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良好的声誉,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
《中国诗词大会》虽然是竞赛类节目,但为了全民参与,降低难度,节目采用了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模式,每期节目有5位选手参与个人挑战。
在个人挑战赛中,每位选手最多回答10道题,答错即止,其余100位选手组成百人团与个人选手同步答题,答错的选手人数就是挑战选手每道题的得分。
在个人追逐赛中获胜的选手需要与百人团中总分最高的选手共同进入擂主争霸赛。
这种内循环的赛制呈现出“竞争但不博弈”的特点,更好地体现了选手的诗词积累情况,而不是彼此竞争的关系。
这也让观众更多地去关注诗词内容本身,重温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而非选手之间的竞争与较量。
主流媒体的传播定位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体都承载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功能。
所谓传播主流价值观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以引导并构建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维护主流价值观,促进整个社会成员和受众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并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指导,目的在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发展。
电视媒体在传播、维系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价值导向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央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更是承担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从《中国诗词大会》谈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我国诗词大会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文化类节目,通过诗词的形式让观众重温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节目中,选手们通过朗诵古诗词或现代诗歌,展现了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表达,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通过《我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探讨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1.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的根和魂。
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我国诗词大会》作为一个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具象化呈现在观众面前,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2. 《我国诗词大会》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我国诗词大会》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将古代诗词重新赋予了生命。
在节目中,选手们通过朗诵古诗词展示自我修养和文化素养,从而唤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节目中的诗词内容精选古代经典作品,通过创意和诗意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引领着观众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3. 传统文化的传播《我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大众化的节目,通过电视媒体向全国观众传播传统文化。
节目中的诗词朗诵和比赛,以其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节目还通过网络评台、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多维度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4. 个人观点《我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节目的呈现,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节目也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评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总结:通过《我国诗词大会》,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这档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并喜爱传统文化。
高度·温度·创新度——《中国诗词大会》带给主流媒体的几点启示

高度温度创新度——《中国诗词大会》带给主流媒体的几点
启示
吴重生;郑文
【期刊名称】《传媒评论》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正>鸡年春节期间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截至2月7日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全部十期,累计收看观众9.18亿人次;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的全部十期,累计收看观众2.45亿人次:两个频道合计收看观众11.63亿人次。
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的关注度,几乎覆盖了全社会各个群体,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令人叹为观止。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吴重生;郑文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度深度温度——浅谈以“三度"新闻塑造主流媒体形象 [J], 王勍;
2.浅谈中国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J], 冯军
3.高度·温度·创新度——《中国诗词大会》带给主流媒体的几点启示 [J], 吴重生;郑文
4.机载外挂产品温度-湿度-高度试验"热干高度"阶段持续时间的剪裁方法 [J], 仵
宁宁; 赵振峰; 周婧; 刘小西; 蔡汝山
5.厚德载医铸魂育人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潍坊医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J], 李笃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诗词大会 品牌借势传播案例

我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备受瞩目的综艺节目,近年来在我国大陆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它不仅是一档文化类节目,更是一个文化品牌,通过各种方式与传播渠道为自己的传播积累了巨大的人气和口碑。
我国诗词大会借助于自身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文化内涵,成功地实现了与品牌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并通过这些合作案例进行传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
接下来,我们将以我国诗词大会的品牌借势传播案例为例,探讨其成功之处并分析其传播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品牌借势传播的精髓。
**一、我国诗词大会**我国诗词大会,是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类节目,由陈亦飞担任总导演,自2016年首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批观众。
通过节目,观众不仅能够学习到大量的古诗词知识,更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奠定了节目在文化领域的权威地位。
**二、品牌借势传播**我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备受瞩目的文化节目,其背后自然也有着丰富的商业机会。
其中最为明显的方式就是借助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与品牌进行合作,实现双赢。
通过与各大品牌的深度合作,我国诗词大会成功地将自身的文化价值以及观众群体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成功案例分析**1. **百威与我国诗词大会的合作**2019年,我国诗词大会与百威啤酒达成合作,双方共同推出了“百威我国诗词大会版”,通过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引发了广泛的话题讨论和社交媒体热议。
该合作案例不仅使百威品牌得到了有效的曝光和传播,同时也让我国诗词大会在年轻观众群体中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2. **华为手机携手我国诗词大会**2020年,我国诗词大会与华为手机合作推出了“华为荣耀V30我国诗词大会定制版”,在节目中加入了华为手机的无线投屏功能,并通过节目的形式对华为手机进行了深度展示。
这一合作不仅为华为手机带来了大量的曝光和关注,同时也为我国诗词大会带来了更多年轻化、时尚化的观众。
论文: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中国电视媒体-中国诗词大会论文

论文: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中国电视媒体:中国诗词大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题目: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文化传播功能研究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文化传播功能研究摘要:在人们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已经充斥满了观众的视线当中,从题材和制作形式上都有着非常多的创新内容,而这其中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内容的电视节目也越来越收到了人们的追捧,也成为了电视节目制作者们开始着眼的领域。
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电视节目的娱乐性方式结合成文化类节目是中国独有的电视节目特色,不仅摆脱了电视节目的过娱乐化,抄袭日韩和欧美的风气也从根本的主流文化上开始流行起了一股“文化”风。
本文就将从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来出发,针对其文化传播的功能进行讨论,从节目的传播特点到所带有的传播价值及其影响来论述。
关键词: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特点文化传播功能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munication function of China poetry conference held by CCTVAbstract: In today"s people entertainment emerge in endlessly, all kinds of TV program has been filledwith full of the line of sight of the audience, from subject matter and make the form there are a lot of innovative content,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subjects of TV programs also more and more received people chase after hold in both hands, also became the TV makers start making field.biningthe cont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entertainment mode of TV programs into cultural programs is a unique TV program characteristic of China, which not only gets rid of the entertainment style of TV programs, but also copies the culture of Japan, South Kore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fundamental mainstream culture.This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 broadcast by CCTV, and discuss its function of cultural munication, from the 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gram to the munication value and its influence.Keywords: CCTV 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gram Cultural munication function 目录摘要………………………………………………………………………………… 关键词……………………………………………………………………………… 一,绪论……………………………………………………………………………1,研究背景………………………………………………………………………2,文献综述……………………………………………………………………… 3,研究价值……………………………………………………………………… 4,研究方法……………………………………………………………………… 二,理论梳理……………………………………………………………………… 三,中国诗词大会文化传播功能研究……………………………………………1,节目介绍………………………………………………………………………2,节目现状……………………………………………………………………… 3,节目存在的问题………………………………………………………………… 4,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中国诗词大会》的大热有一定的现实因素,在中国电视节目真人秀和歌唱类节目泛滥的今天,益智类和诗词类电视节目是缺乏的,正是推导文化节目类的时机,让观众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与争鸣EXPLORATION & CONTENTION■ 凌晟珩 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主流媒体的价值传播摘 要:新闻媒体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主体,其价值传播对于个人、国家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良好声誉,成为主流媒体在价值传播方面把握主动、积极创新的样本。
文章以此为例,认为主流媒体应创新价值传播方式,赋予价值传播更多的发挥空间,转变传播观念,拓宽传播途径,真正发挥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凝聚人心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主流媒体 价值传播 《中国诗词大会》 传播观念创新“所谓的价值传播简单来说就是指价值观念的传播,具体来说是指大众媒介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形式与受众进行的一系列关于价值与价值观的交流活动,它以构建主流价值观、维护主流价值观与受众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之间的正向关系为目标,旨在促进受众及社会的所有阶层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理解、认同和信仰,从而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发展。
”①价值传播对于个人、国家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新闻媒体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主体,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任务,在价值传播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主流媒体应创新价值传播方式电视媒体在传播主流核心价值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央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更是责无旁贷。
由于价值传播涉及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增强和扩大主流核心价值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我们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2016年2月起登陆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的《中国诗词大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的鉴赏和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熟悉的古诗词,并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共10期,首期播出即受到热捧,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良好声誉。
这种原创型大型文化益智竞赛节目的传播方式直接有效,易于为受众接受,对媒体自身品牌和影响力的巩固及提升大有裨益,成为主流媒体在价值传播方面把握主动、积极创新的样本。
长期以来,我国诸多传统媒体将价值传播简单地理解为对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忽视了对社会环境、受众心理、传播方法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固守陈旧的宣传套路,形成了单调的传播形式、生硬的说教口吻、虚高的人物形象以及浓厚的政治色彩,再加上价值传播本身带有预设性和目的性,因此很容易陷入刻板、高调的宣传模式,受众也会对这样的宣传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
“传媒内容受社会主义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反映社会主义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传媒内容就等于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即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决定的文化价值观,是由党和国家政权所提倡的、为多数社会成员接受的价值观。
”②社会主导价值观影响和制约着媒体的传播内容,而媒体的传播内容也会反过来对社会产生反作用。
随着媒体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体在产品功能、运作模式、发展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但近年来由于过多追逐利润而导致媒体格调的降低已备受诟病。
过度娱乐化、商业化、媚俗化倾向不仅让媒体形象大打折扣,也对社会精神文明塑造带来了消极影响。
主流媒体积极承担监测环境、服务社会、引导舆论功能的体现,就在于把主流核心价值融汇在一系列的节目创作当中,尤其在社会普遍存在道德滑坡、心理焦虑、信仰迷失的现状之下,更应该凸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传播形式,有效传递更多信息,更好地传播主流文化。
“媒体不仅仅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信息高效的传播者,还应该是资源的整合者、理性的分析者、事件的参与者,并成为时代的推动者。
”③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电视研究・TV RESEARCH 27282016年第6期(总第319期)节目的内容和传播形式都是主流媒体实现价值传播的途径。
以往传统媒体通常更注重节目内容,而忽略了形式在传播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片面局限于直接向受众传输某种价值观,导致带来意外的负面效应。
为实现理想的价值传播目标,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主动通过轻松新颖、有吸引力的节目传播形式间接地带动受众的“选择性注意”,让受众在观看或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降低戒备心理,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节目内容上,既能够比较容易地避免传统宣传中的问题,又能使传播效果最佳化,也丰富了价值传播的内涵。
而且,如果节目内容创作得好、形式表现得好,还能够逐渐形成品牌,既可以赢得大量企业的资金支持,广告商也愿意投放广告,购买受众注意力,为媒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央视对于传统语言文化的推广可谓层层深入、不遗余力,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推广方式,真正实现了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了全民基础。
《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成功带动了全民学习、诵读古诗词的潮流。
广东省朗诵协会会长史子兴表示,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会融入广大中小学生的精神,融入他们的血液,从小就在他们的心里种下高尚的种子,而家长在陪着孩子参与答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补补课,由此唤起整个社会学习古诗词的热潮。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研究员邓文卿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为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寻找到了创新的表达方式,让历久弥新的诗句点亮今天的生活,这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不同社会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面临再调整和再分配,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价值观念多元、价值导向模糊和价值取向混乱等现象,为此,主流媒体需顺应环境,调整传播方式,以更有效地传播主流价值为己任。
正是因为价值传播是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办方之一,共青团中央一直致力于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希望以节目为契机,用流行的方式引导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一脉相承,用流行的方式找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途径,表现出精品节目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艺术感召力。
二、主流媒体应赋予价值传播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时代,媒体通过搭建公共话语平台,将所有参与者或关心活动的人聚集到一起,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允许不同观点辩论和交锋,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进而扩大价值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范围,赋予价值传探讨与争鸣EXPLORATION & CONTENTION播更多的可能性及发挥空间。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促进了话语权向平民、向大众、向社会的深刻转移,加速了分众化、对象化、个性化的传播趋势,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的特点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传播,互联网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
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应转换观念,加强互联网思维,改进传播方式,积极运用新媒体,强化媒介传播效果,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重视共享性和分享性,才能充分发挥在价值传播领域的主导作用,有效实现主流媒体的价值传播。
《中国诗词大会》在跨媒体联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内容创意另辟蹊径,形式设计创新手法,一改以往文化节目套路化程式化的模式,全程运用互联网和移动端推动多屏传播,形成打破时空边界的线上线下互动。
在报名比赛伊始阶段,《中国诗词大会》就采用通过包括微信报名在内的多种渠道征集参赛选手及现场观众;节目播出期间,受众可通过扫描电视屏幕下方的二维码或下载“央视影音”客户端,与选手同步答题,赢取大奖,也可通过关注“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影音”“央视科教”微博、微信等方式,或登录央视网节目专区参与互动;节目在赛事规则上采用了“以一敌百”和“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创新的赛制和评判标准给了选手更多展示才华和“翻身”的机会,增加了赛事的难度和戏剧性,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期待度。
《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以唱歌的方式教学生背诗的中学教师,也有用广东话朗诵诗词的图书编辑;有喜欢玩游戏的大学生,也有热爱诗词的警察;等等。
为避免节目沦为缺乏情感温度的、单调机械的诗词背诵大会,主办方邀请了郦波、蒙曼、王立群和康震等几位观众喜爱的文史专家参与,他们或起到说文解字的作用,或巧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节目辅以现场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有些生冷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元的方式进行“热”呈现,引导观众深刻领悟中华诗词的精髓。
根据央视总编室市场评估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第二期,就拉升了频道当周网络直播访问量,达到142万次,播出第四期节目的网络直播访问量则达到167万次,创频道自监测以来的周均最好成绩;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第六期,网络直播访问量更是高达1122万次。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一名网友留言:“在快速消费的时代,这样的节目不咆哮、不傻乐,就用文化的沉淀感动你,走进你心里。
说是诗词的狂欢,不如说是现代人的解药。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唐诗宋词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高峰,难怪有网友感慨:“不知唐诗宋词,焉知中文之美?古代经典诗词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所以说,《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仅是一次文化益智竞赛类活动,更是传播主流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标杆。
“一个人可以不会写诗,但他必须诗意地生活。
”这是《中国诗词大会》带给我们的精神价值。
传统文化节目有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如何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传播潜力,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是每一位电视从业者需要思考的课题。
多媒体时代要求主流媒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效传播,保持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同时,也要顺势转变传播观念,拓宽传播途径,更有效、更快速、更便捷地传播主流核心价值,努力提高自身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真正发挥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凝聚人心的重大作用。
————注释:① 刘雁霞:《试论电视新闻的价值传播趋势与策略——以2009年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为例》,见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