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遥想/杳渺B.樯橹/蔷薇吟啸/萧瑟华发/白桦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波涛/韬略D.蓑衣/绳索竹杖/依仗酹酒/醴酪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谁是作者》知识点总结:一、学习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能够表达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3. 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二、知识点:1. 识字:作者、故事、韵味、历史、情节、表达、想象2. 学习课文《神奇的画笔》,初步理解其含义。

3. 学习课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初步理解其中的哲理。

4. 学习《小猫钓鱼》,感受诗歌的韵味,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中的哲理,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通过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诗歌的含义。

2. 进行课文分析,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故事的魅力。

3.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讲解《神奇的画笔》(1)观看课文视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讲解故事背景,让学生感受画笔的神奇魔力。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第二课时:讲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解读故事中的哲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进行课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第三课时:讲解《小猫钓鱼》(1)学生分角色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婉转韵律。

(2)讲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3)进行课文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

六、作业安排:1. 课后阅读课文《神奇的画笔》,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2. 完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思考题,展示个人对故事的理解。

3. 自由发挥,用诗歌的形式写一篇关于小猫的故事。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对课文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回答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综合评价。

第四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汇总

第四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汇总

第二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美好的愿望”为话题组织材料,安排了三篇课文,《小作家》、《米佳的愿望》和《变成什么好》,一个古诗诵读《杂诗》,一个语文乐园,口语交际《他让我告诉你……》和综合性学习《动物的故事》。

《小作家》激励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付出行动。

《米佳的愿望》让我们从同龄小朋友的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和谐情趣,激起我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变成什么好》教会我们学会欣赏自己,关照自己。

《杂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借梅花传达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中的小儿歌,引导学生认识“鸟”字旁的字,发现汉字的构造规律;通过比较近义词,丰富词汇;通过读中仿写,体会关联词的表达作用;通过读成语故事,积累与历史典故有关的成语。

“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洞和孔具有的一些特别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我的作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思绪飞扬,分享“追梦”的乐趣。

口语交际“他让我告诉你……”为话题,引导学生学正确转述他人的话,并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运用。

综合性学习安排的内容是选择喜欢的动物编故事、讲故事。

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单元重点本单元要求学会汉字二十五个,会认汉字三十四个。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在感受课文的内容基础上,学会回答课后问题。

通过学习,积累优美的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为学生的口头表达积累素材。

本单元的课文,描写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情,顺应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进行角色的体验,“在读中演,演中读,演中悟,演中再读”的形式,在作者的梦想与愿望中,尽情释放,得到熏陶和感染,构筑起自己梦想,并为之而付出努力。

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动物故事,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续编,以“故事大王”评选的活动,把阅读,想象,写作和口头表达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说课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说课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

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

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创作背景。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4、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教学重点: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⑴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⑵学生齐读,加深感受。

2、情感教学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播放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词所表达的情感的体悟。

3、情境教学法。

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4、问答法。

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下面进入到我的讲课时间。

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反思这一单元围绕“妈妈”这一主题,选取了《妈妈的爱》与《儿子们》两篇主体课文,安排了一个语文天地。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儿子们》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写妈妈们夸孩子们,后半部分写妈妈们的孩子的表现。

这个故事说明了比较深刻的道理,正真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互相的。

《妈妈的爱》这首诗共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上课时,我先是采用“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反复低声、缓慢地读,细心的领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学生在充分读以后,我就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所的,并相机出示了一个写话练习:除了诗里所讲的,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请写一写。

问题刚提出来,有些同学好象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去写,写些什么。

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结合生活启发学生:“平时,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妈妈在家里*苦吗?都为我们做些什么?你爱妈妈吗?你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去发现、寻找妈妈的爱。

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回想起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纷纷发言。

这个说:“我妈妈在家做饭、洗衣,太*苦了”那个说:“我妈妈每天送我上学太累了”等等。

我就赶紧说:“你们说的就是妈妈对是你们的爱。

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应该怎样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呢?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认真地写起来,尽管有不少字他们不会写,但他们的热情很高。

《儿子们》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比较容易学习。

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学生字词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二是儿子们是怎样做的?并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

学生很容易地理清课文的脉络将课文学懂了。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眼睛发光,小脸上充满了喜悦,我也显得异常激动。

于是,我又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三个儿子里你最喜欢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学生懂得“孝顺是一种美德”这一学习目的。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5 翠鸟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

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

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

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

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

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识字与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认识”秆、绣、赤”等11个生字。

会写”翠、腹、透”等13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结合经验等方法理解”疾飞、荡漾、一眨眼”等词语意思。

能读写”衬衫、清脆、逃脱、饲养”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段落。

3.通过反复朗读,品析语言,积累语言。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习得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单元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师生345678910111314152019--225 翠鸟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李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辛弃疾的经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怀古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分析怀古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文武分途,上马能领兵,下马能赋诗的文武兼备之才并不多见。

宋朝初期,宋太祖优容文人,立誓碑不杀文人,故有宋一代,文学大昌。

然文盛武衰,故文武兼备者犹稀。

稼轩以文为词,开创一代之风;上马擒贼,勇居三军之首。

不仅为有宋一代之麟凤,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光掩众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范读,感受作品风格1、师范读(配乐朗诵);2、学生集体朗读;3、抽取一两个学生代表来朗读。

三、自读,找出词中所怀之人,所怀之事。

师:同学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一首什么诗?生:怀古诗师:必修三我们在讲《咏怀古迹》时给大家归纳了怀古诗的三种类型,还记得吗?生: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师:不错,请同学们看ppt,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属于哪一种类型,都需要找出人物和事件。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下的注释把人物和事件一一找出来。

ppt展示:1、怀人伤己(同病相怜型或对比失落型)所怀之人的经历(事迹)和自己作对比2、怀古伤今(古胜今衰或物是人非)所怀之事和现在作对比所怀之地和现在作对比3、理性反思(历史教训启迪后人)所怀之事给自己和后人的启发师:首先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

比如第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一句话写了谁?生:孙权。

师:写了孙权的什么事情?大家可以结合历史和对孙权的了解来谈。

生:孙权击败曹操。

师:舞榭歌台,这个时候可以演出歌舞,说明当时是比较太平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的是英雄业绩,最终都敌不过时间,会被历史冲淡。

所以写孙权主要是写他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后面的人物和事件,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一、复习课文:
1、读《泉水》一课,回答问题:
(1)“天然水塔”指的是:(泉水来自大自然,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水源。


(2)根据课文,写出泉水的流经经程:石缝流进(山腰的水池)流过(山间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园里)穿过(山谷)―― 山下
(3)仿照课文写话:泉水流到田地里,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

泉水说:“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得更高更壮。


2、“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是:(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精神的体现。


3、为什么妈妈说萨沙是“勇敢的孩子”?(或为什么“我”要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答:因为萨沙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植物,因为他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所以妈妈说他是“勇敢的孩子”。

二、背诵、背写:
1、背诵课本26页“我知道”: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 向雷锋同志学习。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2、上下结构相同的字:多、吕、昌、炎、圭
左右结构相同的字:双、朋、羽、林、从、弱、棘
品字结构相同的字:品、晶、众、森、磊、鑫、淼
3、背写37页“读读背背”及拓展的有关助人为乐的谚语: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3)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4)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5)助人为快乐之本。

(6)助人要及时,帮人应诚心。

三、听写:
雷雨年迈洒水泥泞泉水应该结果股票干脆迷人足迹叔叔锋利然后扑通托运抚摸胜利清脆活该杜鹃顺利门铃弱小周末芬芳夏天雨滴感冒砖瓦突然需要
四、比较组词:
议(议论)唐(唐诗)站(车站)慌(慌张)勾(勾画)抓(抓住)库(水库)
义(含义)塘(池塘)占(占领)荒(荒岛)钩(钩子)爪(鸡爪)裤(裤子)
符(符号)分(分别)令(口令)北(北京)结(结果)股(股票)脆(清脆)
付(付钱)芬(芬芳)铃(门铃)背(背包)洁(洁白)没(没有)翠(翠绿)
需(需要)迷(迷人)锋(锋利)滴(雨滴)洒(洒水)宁(宁静)瓦(瓦房)
须(必须)谜(谜语)峰(山峰)摘(摘抄)酒(白酒)泞(泥泞)互(互相)
然(然后)塔(宝塔)肚(肚子)扑(扑灭)拖(拖地)摸(摸黑)利(胜利)
燃(燃烧)搭(搭车)杜(杜鹃)朴(朴实)托(托运)模(模样)力(力气)
娇(娇气)末(期末)方(方向)夏(夏天)该(应该)京(北京)瓣(花瓣)
轿(轿车)未(未来)芳(芬芳)复(复习)刻(刻苦)景(景色)辫(辫子)
于(由于)落(落叶)曾(曾经)蜜(蜜蜂)恩(恩人)风(大风)宫(故宫)
余(其余)洛(洛阳)蹭(磨蹭)密(亲密)思(思念)凤(凤凰)官(官府)
五、多音字
fânɡ(门缝) dàn (子弹) jiē(结实) jiān (房间)
缝弹结间fãnɡ(缝补) tán (弹琴) jiã (团结) jiàn (间接)
ɡēnɡ(更正) hǎo (好人) dá (一打) bēi (背书包)
更好打背ɡânɡ(更加) hào (好奇) dǎ (打扫) bâi (背包)
tā (踏实) zēnɡ (曾孙) mēnɡ (蒙骗) chǔ (相处) 踏曾蒙mãnɡ (蒙蒙细雨) 处tà (脚踏实地) cãnɡ (曾经) měnɡ (蒙古) chù (到处) kōnɡ(天空) yīnɡ(应该) lù (露珠) kǎ (卡车)
空应露卡
kònɡ(空地) yìnɡ(答应) lòu (露面) qiǎ(发卡) liǎo (了解) dā(答应) dāi (待会儿) yāo (要求)
了答待要
le (来了) dá (回答) dài (等待) yào (主要) tiāo (挑选) jiān (房间) dã (得到)
挑间得děi (就得)
tiǎo (挑战) jiàn (间接) de (飞得高)
六、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提着)瓦罐(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踏着)荆棘(下起)大雨
(拿出)雨衣(积累)词语(钻进)抽屉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加上修饰部分,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阳光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
(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弯弯)的小路(年迈)的大娘(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
(勇敢)的孩子(舒适)的家(黑白相间)的花猫(大口)地喝水
(尽情)地歌唱(无力)地垂着头
(小路)(阳光)(汗珠)(细雨)弯弯的(月牙)温暖的(双手)晶莹的(泪珠)蒙蒙的(云雾)
(眉毛)(怀抱)(水珠)(烟雾)七、近义词:
灿烂-(绚烂)天然-(自然)欢快-(欢乐)寻找-(寻觅)温暖-(暖和)
四处-(到处)年迈-(年老)舒适-(舒服)照顾-(照看)保护-(爱护)
勇敢-(英勇)赶紧-(赶快)清新-(新鲜)足迹-(脚印)告别-(分别)
忽然-(突然)亲切-(亲热)问候-(问好)
八、反义词:
动-( 静 ) 好-( 坏 ) 甜-(苦)美-( 丑 ) 长-( 短 ) 粗-( 细 ) 新-( 旧 )
笑-( 哭 ) 早-( 晚 ) 软-(硬)内-( 外 ) 黑-( 白 ) 始-( 终 ) 生-( 死 )
正-( 歪 ) 弯-( 直 ) 保护-(破坏)弱小-(强大)糊涂-(明白)
亲热-(冷淡)舒适-(难受)勇敢-(胆小)
九、量词:
一 ( 股 ) 清泉一 ( 座 ) 水塔一 ( 面 ) 镜子一 ( 件 ) 衣服一 ( 句 ) 话一 ( 名 ) 战士一 ( 个 ) 周末一 ( 片 ) 空地一 ( 朵 ) 蔷薇一 ( 滴 ) 雨点一 ( 片 ) 花瓣一 ( 只 ) 小猫一 ( 个 ) 家一 ( 碟 ) 牛奶一 ( 碟 ) 点心一 ( 个 ) 篮子一 ( 位 ) 叔叔一 ( 个 ) 电话
十、四字词语(熟练背写):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丁丁冬冬
四面八方冷冷清清滴滴答答泉水(丁冬)琴声(悠扬)枝叶(茂盛)
空气(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