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7.失街亭罗贯中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4、了解诸葛亮深谋远略、赏罚分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和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题解及作者介绍先给大家讲一段罗贯中佚事。
有乞丐相约到罗家乞讨,因为沉迷在写作中的罗贯中会让乞丐自己动手舀米。
从这个故事可见罗贯中在创作时贯注了全副精力。
《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的丰富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现存的很少。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根据贾仲名的记载推测,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1385年之间,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
清徐谓仁、徐柄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
根据这些材料片断和他作品中对明君贤相的推崇、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可以推想,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斗争经验、军事政治头脑的人物。
罗氏的创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小说方面。
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而且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它集中并充实了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把《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作了全部改写,删去了像司马仲相断狱,孙秀才发现天书和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荒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史实,扩充了篇幅,从而成为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巨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课件

失街亭
辩证地看问题
麻痹轻敌
可
闭目塞听
悲
刚愎自用
的
滥用职权
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
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 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 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 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
蜀、魏双方人物关系图 蜀(刘禅) 街亭 魏(曹叡)
诸葛 亮
司马 懿
马魏 谡延
高 赵姜 云 邓
翔 龙维
张司 马
变取
点收
失 街 亭
金西 木蜀
四二 十州
土,
九,
,,
,,
水东
一七
面和
心擒
偏北
只六
能拒
望出
用,
酬,
火中
三五
攻军
顾丈
。帐
;原
里
头
失街亭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承了他的遗 志,准备统一全国。公元228年,诸葛 亮亲率30万大军第一次北伐,一出祁 山,目标是进攻长安。但因为街亭一 败, 不仅没有攻下长安,连原来的胜 利果实也丢掉了。街亭为什么如此重 要呢?
二 言迄大哭
失街亭
三拒
1.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汝虽深通 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 极难。”
2.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 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
3. “军中无戏言”
高二语文下册《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失街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以“回目”形式概括情节发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训练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评点”的方式欣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与《语文读本》“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上进行多向的对话与交流,感悟思考与讨论交流结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从课文获取人生智慧。
●教材分析《失街亭》是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语文读本》“名著导读”就有《三国演义》。
整合课程资源,为我所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讨论、点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1集《空城退敌》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片段。
以“马谡为什么被斩”的悬念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1、熟悉并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了解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展示自读提纲:1、了解作者及作品;2、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4、小说的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5、理解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6、准备讨论:街亭之失,谁之过?7、马谡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四、理解课文内容(一)、双基练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A、马谡.(shù)曹叡.(ruì)寨栅.(zhà)B、偏裨.(bì)文几.(jǐ)熟谙.(yīn)C 、张郃.(hé)掎.角(jǐ)城垣.(yuán)D、垓.心(gāi)长.史(cháng)辎.重(zī)2、《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高二语文下学期 失街亭 课件 人教版第四册

比较史料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具有虚构性,情节更丰富,人物更生动。
1、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
(王平、高翔、魏延、赵云、邓芝)
2、虚构了马谡拒谏 3、添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
4、加了孔明“挥泪斩马谡”一段
导读题
《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96回, 描写的是诸葛亮实现“伐魏复汉”大业的中的一 次关键性战役的失败过程。它不仅仅留给人们办 事要从实际出发,死搬教条必然失败的启示,而 且让人深深领悟到准确识人和用人的极端重要性。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概括故事情节。 2、阅读课文,分析诸葛亮、马谡 等人形象。
3、讨论题:失街亭,谁之过?
全文思路(故事情节)
战前部署
马谡请战
屯兵失计
孔明“三嘱” 马谡“三笑” 司马“三叹”
战役经过
司马打探
街亭失守
战后措施
嘉奖赵云
惩处马谡
诸葛“三哭”
3、课文中三次写到马谡的笑,每次笑的对象、 原因、含义不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一次笑的对象是谁?笑的原因是什么? 笑的含义是什么? 诸葛亮 笑他周密部署,分派重兵把守。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 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 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 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 基础上,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 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写成。小说描写 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 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
( B)
A
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 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
人教版高四册《失街亭》PPT 课件

课文线索:街亭的攻守 开端 马谡受任
情节 结构
发展 马谡布阵 高潮 马谡兵败
结局 马谡被斩
人物描写: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是以描写的角度 为标准来分类的。
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 心理、语言和行动,这种描写也叫正面描 写。
间接描写就是从其他人物的描写里烘 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价来描写 人物,这种描写也叫侧面描写。这种方法, 按习惯又称为烘托法,即烘云托月之法。
欢迎 指 导
失 街亭
多春 山尽
少风 白依英
《 三 国 演 义 》 卷 首 词
事 , 都 付 笑 谈 中 。
。 一 壶 浊 酒 喜 相 逢 : 古 今
发 渔 樵 江 渚 上 , 惯 看 秋 月
旧 在 , 几 度 夕 阳 红 。
雄 。 是 非 成 败 转 头 空 : 青
滚 滚 长 江 东 逝 水 , 浪 花 淘
小芹今年十八岁了,……青年小伙子们, 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 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去采野菜, 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的时候,邻居们 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儿,前庄的人 来回一里路也不觉得远……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这一段文字没有一处直接写小芹的漂亮,然而 通过渲染人们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这一点, 就间接地把小芹的漂亮表现了出来。
关于“志”和“演义” 志:
文字记录。对已过事情的记录, 属于历史著作。
演义:
以一定历史事迹为背景, 以史书及传说材料为基础, 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谡(shù) 曹叡(ruì) 寨栅(zhà) B 偏裨(bì) 文几(jǐ) 咽喉(yīn) C 张郃(hé) 掎角(jǐ) 城垣(yuán) D 垓心(gāi) 长史(cháng) 辎重(zī)
高中语文失街亭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高中语文失街亭课课练纲领人教版第四册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祁山()马谡()..汲水()城垣()..答案: qǐ s ùjī jíyuán gāi2.以下人物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组是(①林冲②关羽③白胜④孙二娘⑩卧龙先生A. ①②⑤⑥⑧⑨ C.②⑤⑥⑦⑨⑩箕谷(.垓心().)⑤周瑜⑥华雄⑦蒋干⑧贾雨村⑨孙仲谋C.②③⑤⑧⑨⑩D.④⑤⑥⑦⑧⑨答案: B分析:①③④是《水浒传》中的人物,⑧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3. 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
岂一街亭不可以守耶?”——马谡说:“我从小就熟读兵书,很认识用兵之道。
莫非连一个小街亭还守不住吗?”B. 今日下不决,而戮智谋之臣,岂不惋惜乎?——此刻抢夺天下的全局还没有确立,却杀掉了有才华有谋虑的大臣,莫非不让人惋惜吗?C.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 ——希望丞相想念舜杀死鲧而用禹的道理,那么我固然死了,在九泉之下也没有什么能够怨恨的事情了!D.昭笑曰:“父亲何故自隳志气耶 ! 男料街亭易取。
”——司马昭笑着说:“父亲您为何毁坏我军的斗志呢 ! 我想街亭能够轻易地攻克下来。
”答案: C分析: C 项“恨”应解说为“遗憾”。
4.填空。
《三国演义》是一部____________ 小说,作者 ________ ____ ,元末明初小说家。
故事起于____________,终于晋灭吴,描绘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本文节选自第 ____________ 回和第 ____________回,以 ____________ 为线索,以 ___________为结局,准时间先后为序,按序记述答案:长篇历史罗贯中桃园结义九十五九十六攻守街亭酒泪斩马谡讲堂稳固1.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细作告曰:“司玛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猝不及防被乱军所杀。
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课件人教版

第四页,共43页。
第五页,共43页。
第六页,共43页。
第七页,共43页。
第八页,共43页。
第九页,共43页。
第十页,共43页。
第十一页,共43页。
第十二页,共43页。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三嘱魏延: 屯兵街亭之右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失街亭
三哭
1. 挥泪曰: “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 必多嘱。”
2. 流涕而答曰:
“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 讨贼耶?合当斩之。”
3. 大哭不已
第三十三页,共43页。
失街亭
全面的看问题
马谡
英空 化 前 缘 散 定 熟 带 尘 着 光
雄闪 作 事 哪 啊 啊 悉 不 古 一 剑
气烁 泪 啊 , , , 的 走 道 个 影
在几,,离变盛姓 ,个,
驰颗长何合幻衰名 荒鲜远
骋星江计总了岂。 芜活去
纵, 有 身 关 时 无
了的了
横 情后情空凭
烽面鼓
。 起评啊。啊
火容角歌。! !Fra bibliotek边。铮声
城鸣
,
,,
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课件人教版
2023/5/1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43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x文档全文预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x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失守街亭,马谡因骄傲自大失去街亭这一重要地理位置,导致蜀军战局不利的故事。
文章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战争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将领的职责和能力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街亭之战的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方面的因素。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中的责任问题,以及将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街亭之战的历史背景。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将领在战争中的责任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街亭之战的战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对生字词进行标注。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分析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将领在战争中的责任。
4. 实例分析:以其他历史战争为例,让学生分析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因素,以及将领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课文《失街亭》2. 战争中的地理因素:地形、交通、水源等3. 战争中的心理因素:将领的心理素质、军队的士气等4. 战争中的谋略因素:战术、计谋、兵力部署等5. 将领的责任问题: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对军队的指挥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街亭之战中战争因素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答案:街亭之战中,地理、心理、谋略等因素都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蜀军因失去街亭这一重要地理位置,导致战局不利;马谡因骄傲自大,导致军队士气低落,最终失守街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街亭
三哭
1. 挥泪曰: “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 必多嘱。”
2. 流涕而答曰: “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 讨贼耶?合当斩之。”
3. 大哭不已
失街亭
全面的看问题
马谡
诸葛亮
失街亭
马谡二事
1.攻心术:
矛盾线索
“失街亭”的情节相当单纯,但作者 却尽可能写得丰富多彩,把内部和外 部的多条矛盾线索网织在一起,多方 面予以展开。诸葛亮和马谡的矛盾是 一条线,马谡和王平的矛盾是一条线, 司马懿和诸葛亮是魏蜀两国的矛盾。 这些线索相互牵制,烘云托月,牵一 发而动全身。它们虽然交错起落,但 都围绕“街亭”这一中心。
罗贯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罗贯中
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 的字,山西太原人。他出生于元 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 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 “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 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 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 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 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 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逐平妖传》等。他写过 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郃昭
申申 耽仪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谡(shù) 曹叡(ruì) 寨栅(zhà) B 偏裨(bì) 文几(jǐ) 咽喉(yīn) C 张郃(hé) 掎角(jǐ) 城垣(yuán) D 垓心(gāi) 长史(cháng) 辎重(zī)
( C)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词
(1)倍道而行(2)措手不及(3)等闲之 辈(4)若有差失(5)画四至八道地形图(6) 当阳平关冲要道路(7)汲水之道(8)自隳 志气(9)彼若有命(10)见事不谐
当时魏蜀以秦岭为界,互相对峙。蜀要伐魏,必 过秦岭而取长安;魏要伐蜀,也必过秦岭而取汉中。 通过秦岭有三条要道:一是东路的子午谷,十分险要, 双方都有兵把守,不易通过,所以孔明未走东路。二 是中路的斜谷,蜀军可由此进攻眉城,下长安,路程 较近。孔明这次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司马懿根 据孔明“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 “不肯弄险”的 特点,料到孔明不会“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必 出兵斜谷,来取眉城”,于是派兵据守中路。三是西 路由阳平关绕到街亭的一条大道,离长安较远,主力 不宜由此进兵。但孔明由中路取眉城,司马懿就可能 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并使 蜀方已得的三郡不能安守。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可 见街亭的地位确实重要。
二 言迄大哭
失街亭
三拒
1.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汝虽深通 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 极难。”
2.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 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
3. “军中无戏言”
失街亭
三嘱
一嘱王平: 下寨当道、送地理图本、不可轻易
二嘱高翔: 屯兵列柳城 三嘱魏延: 屯兵街亭之右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故事梗概
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
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 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 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 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 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
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 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 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 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
蜀、魏双方人物关系图 蜀(刘禅) 街亭 魏(曹叡)
诸葛 亮
司马 懿
马魏 谡延
高 赵姜 云 邓
翔 龙维
张司 马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
义》,是明代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 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 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 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 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 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 本书以“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内容,记叙了 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情况。本书的基本思想倾向是 拥刘反曹,以蜀汉为正统,贬曹操为“治世之能 臣,乱世之奸雄”。也有缺点:“欲显刘备之长 厚而似伪,状性格
失街亭
由细微处见真性情
诸葛亮
马谡
失街亭 四请 三笑
二哭
失街亭 三拒
三嘱
三哭
失街亭
四请
1. “某愿往。”
2.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 一街亭不能守耶?”
3. “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叡亲 来又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 家。”
4. “ 愿立军令状。”
失街亭
变取
点收
失 街 亭
金西 木蜀
四二 十州
土,
九,
革定
盏排
爻南
星八
卦蛮
灯阵
,,
,,
水东
一七
面和
心擒
偏北
只六
能拒
望出
用,
酬,
火中
三五
攻军
顾丈
。帐
;原
里
头
失街亭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承了他的遗 志,准备统一全国。公元228年,诸葛 亮亲率30万大军第一次北伐,一出祁 山,目标是进攻长安。但因为街亭一 败, 不仅没有攻下长安,连原来的胜 利果实也丢掉了。街亭为什么如此重 要呢?
答案:(1)加倍(2)处置 (3)平常 (4) 差错 (5)到达的地点、界限 (6)正处在 (某处) (7)打水 (8)灭、毁 (9)运 气、命运 (10)顺利
课文线索:街亭的攻守
细作急报 引子
开端
孔明调兵、王平辅佐、高翔备救
魏延据要、赵邓疑兵、自出斜谷
马谡拒谏、司马探营 发展
双方激战 高潮
挥泪执法 结局
三笑
一笑丞相何故多心:
“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二笑王平女子之见(大笑):
“兵法云:‘居高视下,势如破竹。’若魏 兵到来,吾叫他片甲不回!”
三笑司马懿不来围山(大笑):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失街亭
二哭
一 谡泣曰: “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 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 禹之意,虽死亦无恨于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