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四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读本文言文【学生版 】

魏公子列传·司马迁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6题。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生..:单独生存C.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他端..:别的办法D.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资.:出钱悬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②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C.①吾攻赵旦暮且.下②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D.①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②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④复引车还,问侯生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四册 考点对应训练

考点对应训练【课内语段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见:看见B.舅夺.母志夺:改变C.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D.责臣逋.慢逋:逃脱答案 A解析见:放在动词前,相当于“自己”。
2.下列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答案 C解析C项“用”,其余为连词“因为”。
3.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伶仃,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答案 B解析“不行”是不能走路的意思。
B项对此理解有误。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答案(1)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综合测评(含解析)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
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
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
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
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
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祀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
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
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
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
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分单元打印版)

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四)第二单元复习题一、本单元基础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翠幕.( )堤.沙( ) 天堑.( )珠玑.( ) 应.笑我( )罗绮.( ) 叠巘.( ) 钓叟.( ) 凝噎.( ) 一蓑.烟雨()故垒.( ) 纶.巾( ) 樯.橹( ) 还酹.( ) 遥岑.远目()料峭.()吟啸..()萧瑟.()玉簪.()脍.炙人口()鲈.鱼()揾.()薄.雾()舞榭.歌台()封狼居胥.()纱橱.()憔悴..()暮霭.( ) 经.年( ) 参.( )差.( )2、文学常识:(1)《望海潮》《雨霖铃》的作者是()词人()。
(2)《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的作者是()词人()。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古亭》的作者是()词人()。
(4)《醉花阴》《声声慢》的作者是()词人()。
3、默写重点归纳。
《赤壁怀古》(1)大江东去, , 。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4)故国神游,,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定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休说鲈鱼堪脍,,?(6)求田问舍,,。
(7),,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永遇乐》(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2),,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3)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3)东篱把酒黄昏后,。
(4)莫道不销魂,,。
《声声慢》(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2)雁过也,正伤心,。
(3)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4)梧桐更兼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补充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珠玑婉约烟柳画桥良霄晓风残月B.骤雨羌管繁花似锦樯橹金戈铁马C.苍陌吴钩千里清秋嬴取斜阳草树D.梧桐憔悴暗香盈袖消魂凄凄惨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斟酌.(zhuó)袅.(niǎo)娜屋椽.(chuán)羽扇纶.(ɡuān)巾B.游说.(shuō)倩.(qiàn)影佳肴.( yáo)清沁.( xīn)肺腑C.浸渍.( zì)酣.(hān)畅岑.(cén)寂殒.( yǔn)身不恤D.峥嵘.(rónɡ)榫.(sǔn)头国粹.( cuì)咬文嚼.(jiáo)字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点缀克隆叱咤风云安然无恙B.酝酿炒作冰雪消融家喻户晓C.斑斓蜷缩兴高采烈锦上添花D.寥廓和霭礼上往来急不暇择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第四版块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巩固练1

文言文阅读巩固练(一)一、(2018·桂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
授太原知县..,以才调榆次。
崇祯四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御史。
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
出视两浙盐法,数条奏利弊。
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
还朝,复按河南,监军讨贼。
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朒不敢击。
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
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
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如故。
河南人据坞壁自保者数十,贼悉摧破之,任学不能大创也。
进忠佯求抚,文灿及巡抚..常道立许之,乘间逸去。
事闻,任学与文灿、道立并镌秩。
七月,任学督岱等赴罗山,合左良玉军击汝才、万庆,大败之。
九月,进忠寇开封。
(罗)岱奋击,贼尽弃辎重遁入大隗山,获其妻子。
其冬,京师戒严,任学入卫,道谒文灿,言:“献忠狼子野心,终为国患,我以勤王..为名,出其不意,可立缚也。
”文灿不能用。
抵畿南,有诏却还。
巡抚道立调良玉兵于陕州,贼乘卢氏虚,遁入内乡、淅川,为文灿所劾。
明年除道立名,任学亦镌一秩。
寻与左良玉蹙李万庆于内乡。
万庆方降,献忠已叛,文灿尽调河南军援剿,独任学留汝南。
川贵总督李若星论文灿主抚之谬,请复任学原官,摄行大将,督察军事。
不从。
七月,献忠合汝才自房县西走,岱偕良玉追之。
贼伏兵要害,岱陷于贼,良玉军亦大败。
事闻,任学坐褫职。
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B.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C.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D.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解析】首先联系上下文,了解文段大意。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1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二、解释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1、可予不2、召有司案图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四、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②故燕王欲结于君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强③决负约不偿城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③以勇气闻于诸侯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4、见:①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大王亦幸赦臣③则幸得脱五、词类活用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而相如庭斥之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6、乃前曰7、完璧归赵8、秦王恐其破璧9、宁许以负秦曲10、毕礼而归之11、且庸人尚羞之1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4、大王必欲急臣六、指出古今异义的词,并释义。
1、请指示王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3、于是相如前进缶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检测卷

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共100分)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蔺(lìng)、袒(tǎn)、甚倨(jù)、睨(nì)柱、诈(zhà)佯(xiáng)B、毋(wú)行、廪(lǐng)食、蟾(chá)蜍(chú)、不怿(yì)、C、车辇(niǎn)、厚赂(lù)、征辟(bì)、左右皆靡(mǐ)、訾(zī)、D、伺(sì)机、帷(wãi)幄(wò)、弓弩(nǔ)、刎(wãn)颈(jǐng)之交、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空自苦亡人之地C.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上任)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拉)C.使人遗赵王书(遗:遗留)D.时汉连伐胡(伐:征讨)4、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愿以十五城请易壁B、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精思傅会,十年乃成C、而君幸于赵王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夫以秦王之威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强而赵弱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B、游于三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且相如素贱人,吾羞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单于壮其节C.妙尽璇机之正D.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天雨雪,武卧啮雪B.而相如廷叱之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D.其一人夜亡8.下列加点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秦王恐其破璧B.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C.空以身膏草野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9.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的一句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B.会于西河外渑池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D.验之以事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子卿尚复谁为乎?B.何以知之C.见犯乃死,重负国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二、课外阅读(共4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四单元高考专项预练——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综合分析](word无答案)
](https://img.taocdn.com/s3/m/5d39261569eae009581bec8d.png)
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四单元高考专项预练——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综合分析](word无答案)一、文言文阅读(★★)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默写、填空。
1、有日月朝暮悬,。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天地也,做得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哎,只落得两泪连连。
2、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3、一人缓板而歌,,,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则箫、板亦不复用。
4、关于元杂剧的“四”;“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分别是的《》、的《》、的《》、关汉卿的《窦娥冤》。
5、王实甫,名德信,代戏曲作家。
共写杂剧十四种现存《》、《丽堂春》、《破窑记》三部。
本文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清衫更湿”一句巧妙化用唐代诗人的《》中的诗句:“,。
”6、《牡丹亭》的作者是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除《牡丹亭》外,还有《》、《》和《紫箫记》,合称《》,作者与国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剧作家。
7、《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编的《喻世明言》、《》、《》;凌蒙初编著的《》、《》。
二、阅读[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赶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夭!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8.“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这两句唱词的含义和作用判断不正确的是()A.无缘无故就触犯了刑法,表明了主人公对当时黑暗的司法制度的不满。
B.不知不觉就触犯了刑法,说明主人公有些后悔但为时已晚。
C.犯了王法还不知原因何在,这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无处伸的痛苦。
D.一个意思作两句说,都是揭露当时法制混乱、黑白颠倒的现状。
9.“滚绣球”这支曲子所包含的内容,哪一项不是()A.表达了人生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无奈的心情。
B.揭露显示社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C.表达了推翻吃人社会的心愿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D.把矛头直指高高在上的“天”和主宰万物的“地”,展现了窦娥的强烈不满。
10.窦娥为什么要求从后街去法场而不从前街去法场,理解准确的是()A.不希望与婆婆见面,害怕婆婆见了伤心绝望。
B.窦娥不愿意让乡亲们看见,这体现了她的善良。
C.后街与刑场较近,窦娥想早点告别这令人厌恶的世间。
D.她不想见婆婆,因为她害怕见到婆婆可怜的样子自己难受。
11.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了,其作用分析最正确的是()A.表现窦娥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说明窦娥希望父亲能有朝一日替她昭雪。
C.窦娥隐讳地告诫贪官污吏,她的冤屈终将有澄清的一天。
D.为后文写窦宪章为女儿洗雪冤屈做伏笔。
三、阅读【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12、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罚:发B.你道是暑气暄.暄:暖,炎热C.你道是天公不可期.欺:欺侮D.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们13、下面句中的“素”与“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B.要什么素.车白马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十三能织素.1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也显不出天理昭彰B.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在八尺旗枪上挂上白色的布帛C.断送出古陌荒阡——发送到十分荒凉偏僻的地方D.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为什么三年见不到雨水15、文中的“无头愿”指的什么,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血溅素练B.六月飞雪C.亢旱三年D.天从人愿16、这几支曲子中包含了几个典故,对典故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苌弘化碧B.望帝啼鹃C.六出冰花D.东海孝妇17、窦娥的“誓愿”最后得以实现,对此解说不准确的项是()A.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充分揭露了官吏们的昏聩、吏制的腐败,人们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现实。
C.充分表现窦娥冤情重大,使上天都得到感动。
D.通过奇特的构思,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有力地表现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四、阅读《长亭送别》中[滚绣球]一曲。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18、这支曲子以什么为线索?答:19、这支曲子从哪些侧面写出了莺莺缠绵欲绝的伤离情绪?答:20、这支曲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答:五、文言文《陈情表》21、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前进后退) /听.臣微志(听从)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死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坎坷)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慰问)/门衰柞薄,晚有儿息.(儿子)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及、到)/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授职拜官)22、下列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3、下列古今异义词理解不正确的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B、臣之辛苦..(艰难处境)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申述) D、寻.蒙国恩(找)24、下列加点虚词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③臣以.供养无主④猥以.微贱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翻译:(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祭十二郎文》25、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A、诚.知其如此 /而神者诚.难明矣B、请归取.其孥 /则待终丧而取.以来C、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D、将成家而致.汝 /乃能衔致.诚26、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相不同的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B、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将成家而致.汝D、其信然邪?其梦.耶?27、下列对“其”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是()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其后四年,又归视汝③请归取其孥④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⑤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⑥其无知,悲不几时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⑧其然乎?其不然乎?A、①③⑤/②/④/⑥/⑦/⑧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28、以下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B、将成家而致.汝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D、,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翻译:(1)惟兄嫂是依(2)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愚溪诗序》29、下列加点词活用不同的一项是()A、得其尤绝者家.焉B、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C、合流屈曲而南.D、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0、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愚泉凡.六穴 /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B、或曰:冉氏尝居.也 / 得泉焉,又买居.之C、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D、愚池之东为.愚堂 / 此为.何若人?31、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故.姓是溪为冉溪 /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 溪虽莫.利于世C、而善鉴.万类 / 以铜为鉴.D、而适.类于予 / 舟行适.临汝32、选出下列“焉”字与其他项不同的()A、得其尤绝者家焉B、咸以愚辱焉C、灌水之阳有溪焉D、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33、指出句式不同的一句()A、夫水,智者乐也B、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C、寂寥而莫我知也D、皆山水之奇者翻译:(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2)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3)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赤壁赋》34、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阴历十五)/ 徘徊..于斗牛之间(明月停留)B、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C、倚歌而和.之(唱和) / 正襟危坐..(身体斜坐)D、山川相缪.(盘绕) / 酾酒..临江(斟酒)3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舞幽壑之潜蛟”的“舞”语法相同的一项是()A、扣舷而歌.之B、泣.孤舟之嫠妇。
C、侣鱼虾而友.麋鹿D、范增数目.项王36、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名属.教坊第一部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举匏樽以相属.37、下列“如”字意义相同的是()()A、纵一苇之所知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微风鼓浪,水石相捕,声如洪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也38、下列“于”表被动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困于周郎者乎?C、徘徊于斗牛之间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翻译:(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逍遥游》3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发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未有知其修.者(长度)D、去以六月息.者也(风)40、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汤之问棘也是已C、之二虫又何如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1、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去.以六月息者也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绝.云气,负青天 / 请息交以绝.游D、不过数仞而下. / 则风斯在下.矣4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小知不及大知(智)B、此小大之辩也(辨)C、旬有五日而后反(返)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43、选出不同句式的一项()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之二虫又何知C、奚以知其然也?D、彼且奚适也?翻译:(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滕王阁序》44、下列句中与“穷岛屿之萦回”的“穷”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B、穷睇眄于中天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困难)D、响穷彭蠡之滨45、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B、屈.贾谊于长沙C、窜.梁鸿于海曲D、徐孺下.陈蕃之榻46、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控蛮荆而引瓯越B、爽籁发而清风生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4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接.孟氏之芳邻B、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屈属.草稿未定D、宾主尽东南之美.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8. 选出不同句式的一项( )A、都督阎公之雅望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宇文新州之懿范D、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翻译 (1) 襟三江而带五湖(2)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柳毅传》4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举下第..(落榜) B、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无)C、妇始楚.而谢(悲伤)D、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人员管理)50.下列“幸”解释意义相同的是( ) ( )A、幸一闻焉B、吾君方幸玄珠阁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D、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51、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是()()A、今日见.辱问于长者B、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C、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D、秦城恐不得,徒见.欺52、下列句中与“吾不知子之牧羊”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3、下列句中与“无情郎安在?”句式相同的是()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C、何功之有哉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翻译:(1)今日见辱问于长者(2)柱以白璧,砌以青玉(3)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促织》5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责令)B、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抢先)C、不终岁,薄产累.尽(亏损)D、成妻具资.询问(钱财)55、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昂其直,居为奇货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D、又嘱学使俾人邑庠5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试使斗而才”的“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辄倾.数家之产B、昂.其直C、成以其小,劣.之D、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57、下列不同类的一项()A、岁.征民间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C、取儿稿.葬D、仙.及鸡犬58、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心中事)..业(秀才) B、然睹促织,隐中胸怀C、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得其尸于井(不久)..(地方学校) D、既而59、下列“然”字判断正确的是()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③成然之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翻译:(1)操童子业,久不售(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