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

诏以立守楚州。

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

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

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

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

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

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

”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众巷哭。

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

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

②擐(hun):穿。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A:中六失,战益厉厉:激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学习中文言文是重点,所以我们要多做阅读练习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已经B.木直中绳中:合乎C.声非加疾也疾:强D.圣心备备:具备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C.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及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寒于水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B.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C.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D.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典型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典型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典型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诸君皆贺,召平独吊。

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是州,恒惴栗惴栗:忧惧不安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凌万顷之茫然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游于是乎始月出于东山之上D.其高下之势其皆出于此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5)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A.放弃B.捐税C.捐赠D.收集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A.满意B.意外C.意图D.怀疑(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负固"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 "不揪于缣,何以与之争利?"中的"缣"是指 ____________。

3. "浑沌"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 ____________。

4. "墨矣"中的"矣"表示 ____________。

5. "虎尾"取自 ____________ 的典故。

参考答案:1. 固执2. 细碎的丝线3. 宇宙开始形成之前的状态4. 表示停顿、夸张或感叹5. 李斯二、选择题1. "仍子之麻也,与有扶之父、子之患也,或锄之壤也,与有盖之室、子之祸莫大于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A. 孩子长大了就应该帮父亲干活,否则就会带来祸害B. 父亲的患和祸害来自于孩子不尽孝道C. 孩子的祸莫大于承受不了父亲的期望D. 买盖屋顶的材料比买锄草的工具更为重要2. 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的是 ____________。

A. 《鲁迅全集》B. 《红楼梦》C. 《状元及第》D. 《史记》3. 关于《红楼梦》的评价,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红楼梦》是一部飞跃时空,揭示社会阶级矛盾的史诗巨著B. 《红楼梦》是一部以歌咏英雄人物为主的武侠小说C.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D. 《红楼梦》是一部描述宫廷生活的历史纪实作品参考答案:1. C2. C3. A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大儿为长,政事掌握,内家汉宫,外家镇抚,遂生计为不愈,帷帐之事归厥奉者,皆不敢失时。

然言之以有利,遂蹇之也;言之以有害,遂裕之也。

于是内外不通,蔽玉不光,结绳不解,质以时施,变率失序,自高至下,相蔑于人,不道也已。

1. 该文言文主要描述的是 ____________。

2. 文中的"遂生计为不愈"具体指的是什么情况?3. 文中出现的"蔽玉"、"结绳"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4. 作者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1)遵循自律(律己);正直;客观(公正)原则(2)不违背。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

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强调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所以并不违背。

【解析】【分析】(1)第一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这是说要自律或严于律己;第二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这是说要以正直待人;第三则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这说明待人要客观公正。

(2)从语段来看,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这里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而“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姚鼐(清)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祖权,黄门郎。

父不疑,桂阳太守。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

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

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

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

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

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

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

”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

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势不俱生
D.①论者称焉.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
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A.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内心忧虑,后称病辞官。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3分)
(3)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4分)
答案:
9.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项中的“恨”应是“遗憾”之意。

10.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B项中的“之”都是音节助词。

A项①是“因为”的意思,②以…为先。

C项①是代词,②是语气副词,表揣测。

D 项①是代词,②是语气助词。

11.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③是谢混对羊欣的仰慕尊重⑤⑥是羊欣生活习惯。

此三项应排除。

因此答案为D。

12.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

C项羊欣并未努怒形于色。

13,翻译:
(1)我之所以离开我的亲友来侍奉你,是因为我只是仰慕你的高尚的品德呀。

(所以,徒,高义)
(2)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升官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

(注意“自疏”、“时”的翻译、“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3)太祖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

(注意“重”、“以为”、“凡”、“适性”的翻译)
文言文普,翻译:
译文:
羊欣字敬元,是泰山南城人。

曾祖羊忱,在晋曾任徐州刺史。

祖父羊权,做过黄门郎。

父亲羊不疑,任桂阳太守。

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俱佳。

广泛阅读经籍,尤其擅长隶书。

父亲不疑起初任乌程县令时,羊欣正好十二岁,当时王献之任昱兴太守,很赏识他。

献之曾在夏天来到乌程县官署,主巫正穿着新绢裙午睡,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

羊欣原本善于书法,由此书法就更有长进了。

最初出仕任辅国参军,军府解散后又回到家中。

隆安年间,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仕进。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每回要羊欣写字,往往辞谢,不遵命。

元显愤怒,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后军府舍人.这个职务本来由寒门担任。

可是羊欣意态泰然自若,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人们议论时都称赞他。

羊欣曾拜访领军将军谢混,谢混先拂扫座席更换服装,然后接见.当时谢混的
族子灵运在座。

他离开后,告诉族兄谢瞻说:“望蔡接见羊欣,就更换服装和坐席。

”羊欣由此更知名了。

桓玄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

差巫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

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对他说:“国家政务由尚书主持,朝廷礼乐由殿中省制定。

你以前身处机要之地,与目前职务相比,还是轻的。

”羊欣就职几天后,称病辞职,隐居里巷,十余年没有出仕。

义熙年间,其弟羊徽得到高祖的信任重用。

高祖对证议参军郑鲜之说:“羊徽是一时杰出人才,舆论还认为他比不上兄长,未能结识羊欣,令人遗憾。

”立即下书,以羊欣补右将军刘藩司马,又转为长史,又任中军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

又出任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著称。

除授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都未就任。

太祖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

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

后来转任义兴太守,并非他喜爱的地方。

不久,又称病重,辞职归家。

被授予中散大夫。

他平常喜好黄老之学,经常手抄黄老典籍,有病不吃药,饮符水而已。

又擅长医术,撰《药方》十卷。

羊欣因为不堪拜伏,便推辞不参加朝觐,高祖、太祖都以没有见过他为遣憾。

如果不是探访省问近亲,他不随便去别人家。

出行一定是在城外,从来没有进过建康城门。

元嘉十九年去世,当时七十三岁。

儿子羊俊,很早便去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