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练习题整理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爱之深,恨之切。

B. 之乎者也,古之学者。

C.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之江之滨,有女如云。

答案:C(C项中的“之”字用作代词,其余选项中的“之”字用作助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苏轼《赤壁赋》)3.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D(王维《相思》)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了人们。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和花朵吸引了人们。

答案:A(比喻有德行的人,即使不自夸,也能受到人们的敬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答案:A(《诗经·周南·关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答案:生当作人杰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3. “________,对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答案:举杯邀明月4.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5.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

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________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D.证明②全活甚众()A. 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翻译以下句子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 百度文库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

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

瑾败,乃复故。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

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戡宁王宸濠乱。

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

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释】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练习题整理版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练习题整理版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1)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宾曰:“不负
.子也。”(《干将莫邪》)()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5)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③把酒临风,宠辱偕忘④昼夜勤作息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⑥勤心养公姥⑦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④⑥⑧D.②③⑤⑦
(五)、词类活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伯仲间。(《书愤》)()
(4)不堪
.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
12.期
(1)非我愆期
.,子无良媒。(《氓》)()
(2)外无期
.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3)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4)失期
.,法皆斩。(《陈涉世家》)()
(5)举
.天下所贡蝴蝶。(《促织》)()
(6)举
.家庆贺。(《促织》)()
(7)举
.首蹙頞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
(8)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举
.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11.堪
(1)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2)可堪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昔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部古典文学名著?(2分)A. 《诗经》B. 《左传》C. 《列子》D. 《庄子》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分)A. 为了开垦土地B. 为了改善交通C. 为了建造房屋D. 为了种植庄稼3.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哪些疑问?(4分)(1)愚公是否有能力移山(2)移山后土石应该放在哪里4. 愚公移山的过程中,谁给予了帮助?(4分)A. 他的子孙B. 京城氏的孀妻C. 京城氏的孀妻的遗男D. 所有邻居5. 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是什么?(8分)(1)持之以恒,可以克服困难(2)团结协作,可以达成目标(3)面对挑战,不应轻易放弃(4)智慧与勇气,是成功的关键(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种快乐?(6分)(1)学习并不断复习(2)朋友来访(3)不被理解时不生气7.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是什么意思?(2分)A. 习惯B. 复习C. 习惯D. 练习8.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4分)A. 朋友B. 同学C. 同门D. 同乡9.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是什么意思?(4分)A. 愤怒B. 悲伤C. 忧虑D. 快乐10.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理念?(4分)A. 重视学习与复习B. 重视友谊与交流C. 重视个人修养与心态D. 重视社会地位与名声二、文言文翻译(共20分)1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知”在B项中为动词,意为“知道”;其余三项中“而”为连词,表修饰或递进)2.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B(“见疑”、“被谤”均为被动用法)二、填空题1. 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写下列空缺处:“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2.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队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渔人因为迷路而偶然发现了桃花源。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史记》中的内容,论述司马迁的史学观。

答案: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观,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任务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他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孺子是徐稚的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③把酒临风,宠辱偕忘④昼夜勤作息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⑥勤心养公姥⑦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④⑥⑧D.②③⑤⑦
(五)、词类活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地方:土地方圆
C.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其中夹杂
D.却看妻子
..愁何在(《闻将军收河南河北》)
妻子:爱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
..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过秦论》)
B.且夫天下
..非小弱也(《过秦论》)
C.然秦以区区
..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二)、同形异义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约为婚姻
..②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将军戮力
..而攻秦⑦臣战河南
..⑧君王为人不忍
..
A.①④⑧B.②③⑥C.②⑤⑦D.④⑥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
D.试使山东
..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④项伯许诺
..⑤所以
..遣将守关者⑥臣与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3)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一、文言文阅读之实词练习题
(一)、通假字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D.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C.臣乃敢上璧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A.其皆出于此乎

B.此予之所得也。其孰能讥之乎

C.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D.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因击沛公于坐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8)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6.道
(1)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4)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乐羊子妻》)()

(6)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5.当
(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北山愚公,年且九十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入前为寿

A.崤函之固,自若也B.天涯若比邻
..
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去时里正与裹头

A.是谁之过与B.蜩与学鸠笑之
..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乃与平原君计
..
三、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1)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宾曰:“不负
.子也。”(《干将莫邪》)()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5)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
(6)故不战强弱胜负
.已判矣。(《六国论》)()
(7)苍山负
.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8.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阿房宫赋》)()
(2)一出门,裘马过
..矣。(《劝学》)()
(4)人恒过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6)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7)而今安在哉?(《鸿门宴》)()

2.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2)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5)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鸿门宴》)()
(6)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7)《过
.故人庄》()
(8)一日,大母过
.余曰。(《项脊轩志》)()
9.就
(1)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劝学》)()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
.职。(《陈情表》)()
(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
.其深。(《史记·李斯列传》)()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8)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15.胜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张良出,要项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暴:晒
B.距
.关,毋内诸侯距:距离
C.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识:记住
D.小知
.不及大知知:智慧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标志:为……所……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齐(《阿房宫赋》)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阿房宫赋》)
C.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D.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鱼肉:鱼和肉,比喻被欺对象
B.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项羽本纪》)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伯仲间。(《书愤》)()
(4)不堪
.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
12.期
(1)非我愆期
.,子无良媒。(《氓》)()
(2)外无期
.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3)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4)失期
.,法皆斩。(《陈涉世家》)()
(4)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5)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
.毙。(《促织》)()
10.举
(1)举
.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2)今亡亦死,举
.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3)是以众议举
.宠为都督。(《出师表》)()
(4)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过秦论》)()
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亡:逃跑的人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万千:千变万化
..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

D.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