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高考教练)--第二单元第2节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的气压,即“高低”,其附近地区为低压槽;等
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凸出,其气压“高” 于两侧的气压,即“低高”,其附近地区形成高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压脊。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4.“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运用 从理论上说,任何等值线都应当是闭合的曲线, 但有时在等值线图中又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 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值线中 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值线内部的 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大,我们简称为“大 于大的”;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 条等值线中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 值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小,我们 简称为“小于小的”。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3.等压线图上的“高低、低高”规律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等压线图上的“高低、低高”规律是指等压线向 气压较“高”的方向凸出,其气压“低”于两侧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典例特征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 温之差。读“亚欧大陆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 ,A、B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1)~(3)题 。
专 题 讲 座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ppt

《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ppt

(3)“二战以后”:此时期出现了[49]人地协调论理论,它主张人 类应[50]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 协调发展。
(4)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51] 可持续发展论,它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52]人口、资源、 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 来阐述人地关系。
典型事例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 生资源面临枯竭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 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 比伦王国的消失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 量日益减少
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水 污染、土壤污 染 固体废弃物 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 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 排放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 垃圾任意堆放 交通、工厂等 放射性物质泄漏
3.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30]极为低下,人类活动为
[31]采集和狩猎,对环境的影响极为[32]有限,处于[33]被动 地适应环境的境地,对人地关系认识[34]肤浅。 (2)农业革命以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 增大,认为人类的发展是由[35]地理环境决定的。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 中产生[20]有害物质,引起[21]环境质量下降,危害[22]人类 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水污染是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影响了水的有效利用,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有[23]生活污水、 [24]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禽畜粪便等;大气污染物包括 [25]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26]气体状态污染物;土壤污染是 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 数量超过了土壤的[27]容纳和[28]自净能力,导致土壤自然 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 、[29]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精品课件2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精品课件2

(1) 在甲图中,判别地物方向:张庄在 河 西 村 的 ________ 方 向 , 在 东 山 的 ________方向。 (2)在乙图中: ①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________。 ②图中有一辆拖拉机沿公路从 A处出发 穿过B地到达C处,拖拉机行驶的方向先是 向 ________ 方向,然后向 ________ 方向行 驶。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 在地图上,用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 铁路等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称为图例。 图例有地图语言的功能,要看懂地图,必 须先认识图例。常用的地图符号都有统一 规定。 (2)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 城市等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 高、水深的数字,都叫注记。在地图上填 写注记时,要注意字迹清晰、大小适当,
地形
表示方法 等高线凸向高 处
示意图 等高 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谷
鞍部
相邻山顶中间 处 多条等高线会 合重叠在一处 等高线稀疏, 值小 类似山地,值 小
陡崖 平原
丘陵
等高线凸向高 山脊之间 处连线叫山谷 低洼部分 线,也叫集水 线 鞍部是山谷线 相邻两个山顶 最高处,相邻 之间,呈马鞍 两山顶间山脊 形 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 与高原相似, 海拔一般低于 以数值进行区 200米,平坦 分 与山地类似, 海拔在500米 以数值进行区 以下,起伏小 分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 ( 或分水线 ) 时,山 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 过河谷 ( 山谷线或集水线 ) 时,向上游弯曲, 成反V字形。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 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8)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湘教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湘教版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第(2)题,该题考查大气的运动。如右图所示: 题 该题考查大气的运动。如右图所示: 因此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选项 正确 正确。 因此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选项B正确。第 (3)题,该题考查对沃克环流的理解程度。哪 题 该题考查对沃克环流的理解程度。 个海区海水温度升高,则哪个海区降水增加, 个海区海水温度升高,则哪个海区降水增加, 根据世界海陆的分布, 根据世界海陆的分布,判断降水增加地区应 该是秘鲁附近,所以选项 正确 正确。 该是秘鲁附近,所以选项D正确。 【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 (1)A (2)B (3)D
单元知识整合
知识网络构建 单 元 知 识 整 合 专题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厄尔尼诺 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 1.赤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驱 .赤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动着低纬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 动着低纬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形成了南赤 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 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表层的海水温度较 高,于是在太平洋西部的低纬地区便形成了 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池 暖水池”。 一个水温较高的 暖水池 。当东部的海水向 西流走以后,邻近及下层的海水前来补充, 西流走以后,邻近及下层的海水前来补充, 形成补偿流,尤其是往上升的洋流, 形成补偿流,尤其是往上升的洋流,水温偏 因而东部海区则相对来说形成了“冷水池 低,因而东部海区则相对来说形成了 冷水池 ”。当海水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后,便形成 。当海水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后, 正常年份的大气环流,即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的大气环流,即沃克环流。
思路点拨】 【 思路点拨 】 第 (1)题 , 该题考查对文字 、 图 题 该题考查对文字、 表信息的获取、 分析能力及大气环流、 表信息的获取 、 分析能力及大气环流 、 世界海陆 分布知识。 在东太平洋赤道区, 分布知识 。 在东太平洋赤道区 , 由于秘鲁寒流带 来了冷海水, 来了冷海水 , 又由于东南信风所引起的厄瓜多尔 和秘鲁沿岸的海水上泛, 和秘鲁沿岸的海水上泛 , 形成了一条从南美西岸 沿赤道向西伸延的冷水舌, 沿赤道向西伸延的冷水舌 , 致使赤道区太平洋西 部和东部之间, 出现很大的温度差异: 部和东部之间 , 出现很大的温度差异 : 就多年平 均来说, 均来说 , 西太平洋和印度尼西亚地区海水的水温 较秘鲁沿岸水温约高8 以上。 这样, 较秘鲁沿岸水温约高 ℃ 以上 。 这样 , 通过海洋 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 就使暖空气在西太平洋和印 度尼西亚一带上升到高层之后, 一部分向东流动, 度尼西亚一带上升到高层之后 , 一部分向东流动 ,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精品课件3-2-5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精品课件3-2-5
第五讲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含港澳台)
要点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和 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 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 海
青藏高原以东,东临 黄海、东海,秦岭—淮
河以南,南临南海
面积 人口
占全国的20% 占全国的40%
占全国的25% 占全国的55%
发展方向:发展“三少 一高”工业
发展方向:国际性金 融贸易中心
要点二 北方地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
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就其他地区而言,
可分为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黄土
高原和华北平原,而习惯上又将东北平原、大小
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称为东北区,黄土高原和华北
A.流量小,含沙量大 长
B.结冰期
【剖析】 以M点为参照,以东地势高、以 北地势高,而这两个地势高的地区是同一座山脉, 即连接①、②两点就是该山脉,则该山脉走向为 西北—东南向;从经纬度可判断M位于我国东北 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
【答案】 (1)C (2)B
典例2 (2010·湖北调研)读我国某区域等高 线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甲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沙尘暴
D.水土流失
(2)乙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资源 流
B.地形
C.交通
)
) D.河
【剖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甲位于 黄土高原,因此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 (2)题,乙城市是石家庄,它的形成与京广线的修 建有关。
【答案】 (1)D (2)C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教程)精品课件:第一部分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教程)精品课件:第一部分

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 ③ 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 , 故处在晨昏线上的 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 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即最短劣弧线)。 即最短劣弧线 (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利用经纬网定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理论依据 :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纬线指示东西方 向”。 ①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a.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 .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 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 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 纬度值大者在南。 纬度值大者在南。
2.经度与纬度 . 纬度 经度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 即该地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 的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构 实质 的地球半径 与赤道平面构 子午线°纬线) 赤道 (0°纬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经线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 从赤道向南、 划分 90°,以北为 北纬 ,度 ° 方法 数 增大 ,以南为 南纬 , 度数 增大 .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利用经纬网定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 即经过两点的大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 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 ①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图中 AB )。 如图中 。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 MK 之间的最短航线是 MPK 而不是 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 MQK )。 。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精品课件1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精品课件1

1.方格状经纬网图 该类图中的经线和纬线直交成方格,如 图甲,判读时应注意以下规律:
(1) 经线和纬线:图中横线代表纬线, 纵线代表经线。 (2) 东西经和南北纬:图中所标纬度数, 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 的为南纬度;图中所标经度数,由西向东 增大的为东经度,由东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度。如图甲、图乙中, B 点为北纬度、东 经度,D点为南纬度、西经度。
图示
z
经线与经度
主要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180°经线、 20°W经线和160°E经线 20°W~160°E为东半球 160°E~20°W为西半球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 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
纬线与纬度
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划分半 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2)当北京时间是2日16时10分时,零时 区、东十一区、西五区和西十二区的区时 各是多少?
(3) 有一艘轮船在海上沿南回归线进行 科学考察,当船上的人看到太阳最高位置 时 ( 正午 ) ,从收音机中听到格林尼治时间 是6时整。试通过分析,在图中标出这时轮
(5) 在东半球内,东十一区的范围,占 该区的________。 A.多一半 B.少一半 C.恰好一半 (6) 在北京 4 月 1 日零时 30 分的时候,全 世界还有________地方的时间是3月31日。 A.多一半 B.少一半 C.恰好一半 (7)北京在7月7日下午2时的时候,全球 下列区域的________是7月6日。 A.多一半地区 B . 东 半 球 小 部 分 地 区 C.西半球一半地区
在纬度为φ的纬线上每隔一 个经度的纬线长度约为111 千米×cosφ
定距离 作 用 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 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指示南北方向(北 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南 指示东西方向(劣弧定向) 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名称 新月或朔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出现的大致时间 (农历) 初一,不可见
夜晚所见形状 不可见
日、地、月三者 海洋 的位置关系 潮汐 三者在同一直线, 大潮 月球居中 三者呈直角,月 小潮 球在太阳以东 三者在同一直线, 大潮 地球居中 三者呈直角,月 小潮 球在太阳以西
初七、初八、上 半圆,见于西半部 半夜 天空,月面朝西 十五、十六通宵 一轮明月,东升西 可见 落 二十二、二十三、 半圆,见于东半部 下半夜 天空,月面朝东
由此可见,上半月(从朔到望),月亮的亮面朝向观测者的 右边,即在夜晚观测时,亮面朝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从 朔到望,亮面越来越大。下半月(从望到朔),月亮的亮面朝向 观测者的左边,即在夜晚观测时,亮面朝东,且随时间的推 移,亮面越来越小。 3.对月相的利用:一方面可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 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 约相隔7日,星期由此演变而来;另一方面利用月相可辨别方 向,如前所述,上弦月西边亮,下弦月东边亮,由此可根据 月面亮面的朝向来确定地面上的方向。
(1)约27. 3天;约27. 3 (2)月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一致 (3)峨眉月 (4)新月;朔望 (5)月球公转一周处在M2位置时,地球也在公转轨道上移 动了27°多,月球在公转轨道上需再转动27°多才能到达 M3 位置,重现在M1处人们看到的月相。
例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我国“风云二号”卫星的实时监测,2001年3月 28 日17时40分至22时,太阳连续爆发6起中等强度的耀斑,其 中19时40分左右和20时20分左右的太阳耀斑持续时间近1个 小时。29日17时50分左右,太阳又爆发一次强烈的耀斑,持 续时约1个小时,耀斑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暴” 几个小时就可抵达近地空间。 本次太阳活动峰年自1996年8月拉开“序幕”,1999年3 月
例3 读日、月、地运行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在轨道 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 至 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1)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 (1) 24 13.2°。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天。 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________度。 (2)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 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13. 2°, 故月球绕地球一周的周期约为27. 3天(360°÷13.2°=27.3)。 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绕日公转,故27. 3天内地球在公转轨 道上向东移动了约27.3°。第(2)题, 由于月球公转与其自转的 周期一致,故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 第(3)题, 据图示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B位置时的 月相为下峨眉月(阴历月底时的月相),黎明时分该月相出现在 东南天空。第(4)题, A与C位置时,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 条直线上,并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的月相为新 月(阴历初一时的月相),两位置的时间间隔被称为一个朔望月。 第(5)题, 图示所示由M2到M3 位置月球还需要再转动27度多, 故还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27°÷13.2°=2)。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B.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A )
第(1)题,图中四条反映太阳辐射量的曲线中,1月的曲 线变化最大,说明此季节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 最大,而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第(2)题,据图可知,地形坡度为10°时,a点数值大于1,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a点数值与地形坡度呈正相关,故地形坡度 增大到15°时,a点数值将增大。
进入极盛期。从理论上说,目前太阳活动已逐渐走下坡路了。 但它似乎并不服气,仍不时给地球通信、卫星、电力一点 “颜色”看。 (1)“太阳风暴”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D A.给予地球特别多的能量 B.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C.使地球的降水增加很多 D.使到达地球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 )
(2)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本次太阳活动峰年C.2010年前后 B.2004年前后 D.2012年前后 )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2节
日地关系和月地关系
基础知识回顾 重点难点诠释 经典例题赏析
电磁波 核聚变 水 大气 生物
光球 日冕 光球 色球 电离层 磁暴
色球 11
蛾眉月 下弦月
凸月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状况,其强弱既与 太阳高度角有关,也与当地的天气特征、海拔等因素有关。一 般来说,太阳高度角大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天气状况好的地方 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我 国的南方与北方相比,太阳高度角虽大些但阴雨天气多,云量 大,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比北方少;青 藏高原因为海拔高,大气层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云贵川 的某些盆地地区雨雾天气较多削弱了太阳辐射。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有相关性, 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 如12测站两者全部为正相关,22测站两者全部为负相关,36 测站若干时段内负相关,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 6.直接威胁宇航飞行;大耀斑发生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 对航天方面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如对卫星上的仪器太阳能 电池有破坏作用。 7.破坏高压输电网设备和石油输送管道。 8.诱发干旱、洪涝、台风、雷暴、酷热、寒潮、地震等 自然灾害,并可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出现瘟疫等。
(3)文中“仍不时给地球通信、卫星、电力一点‘颜色’ 看”,主要是指给地球及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1)“太阳风暴”是耀斑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里面含 有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等。(2)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11年,由 此可以推测太阳风暴结束的时间。(3)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 通信和地球磁场产生很大危害。 (3)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威胁卫星,电力系统受损或 停止工作等。
月相及其变化(月相没有列入高考考纲,但能锻炼考 三、月相及其变化 生空间想象能力) 1.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 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 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2)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面对地球的半个月球,而被太阳光 照亮的半个月球和面对地球的半个月球并不总是一致,受日、 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影响,如弦月时,日、地、月三
例2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
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 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
(1) 该 地 坡 向 对地 面 获 得太 阳 辐射影 响 最 大的 季 节 是 (
D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因素,一般表现可概括为:
二、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影响 太阳活动变化周期的平均值大致是11年。太阳色球爆发 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和剧烈的电磁波辐射像狂风暴雨一般向着 周围的行星际空间倾泻, 使地球所处的空间环境甚至地球本身 的物理状态都发生一些相应的扰动和变化, 从而对人类活动产 生影响。 1.扰乱电离层,干扰短波通讯;当太阳活动剧烈特别是 耀斑爆发时,在向阳的半球,太阳射来的紫外线,强X射线 等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会
者的位置成一直角,如下图(一)所示:在 阳光照射下,图中月球左半球是明亮的, 右半球则是黑暗的,朝向地球的是图中 虚线以上的半个月球面,此时在地球上 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一 半亮一半暗,中间分界线十分明显(见图 二),正因为明暗对比较大,所以用肉眼 只能看到明亮的半个球面。
2.月相变化的规律
出现衰减甚至中断,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当太阳活动增强时, 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对地磁影响最大的是“磁暴”现象, 磁暴的发生,对与地磁有关的工作影响很大,如航空、航海 等。 3.激发高层大气,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扰动臭氧层,破坏大气的热平衡; 5.影响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据统计有些地方降水量的 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有关,见下图:
(3)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________。如果在清晨观察天空。从时间先后比较,该月相 的出现比太阳升起的时刻要_________。 (4)当地球先后运行到A与C两个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 到的月相都是_________,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________月。 _________ ________ (5)月球从M2位置运行到M3位置约需2天多,据图说明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