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2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2课(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Word含答案(www1kejiancom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2课(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Word含答案(www1kejiancom

2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5分)A.号háo号.叫号.丧号.哭号.啕大哭B.强qiánɡ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C.帖tiè字帖.碑帖.画帖.俯首帖.耳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解读B项强.(qiǎnɡ)迫,强.(qiǎnɡ)词夺理;C项俯首帖.(tiē)耳;D项累.(léi)赘。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A.侍养侍从伺候伺机而动B.翱翔翔实祥和举止安祥C.安逸实业拾零拾人牙慧D.轻率轻佻轻慢轻歌曼舞解读B项,举止安详。

答案 B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三重茅:三层茅草。

挂罥:挂结。

B.俄顷:一会儿。

漠漠:模糊不清。

C.恶卧:睡觉不安宁。

突兀:高耸。

D.干云霄:冲上云霄解读A项,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

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5分)(1)古体诗是“五四”运动以前的古诗。

(2)近体诗是指律诗和绝句。

(3)“绝句”指的是五言诗。

(4)词又叫长短句。

A.(1)(2) B.(2)(3) C.(2)(4) D.(1)(4)答案 C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5分)(1)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2)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___开展起来了。

(3)他决定用最________的方法解决了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作客逐渐简洁B.作客逐步简捷C.做客逐步简洁D.做客逐渐简捷解读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逐步:一步一步地(中间有间隔)。

逐渐:渐渐(连续,无间隔)。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答案 B阅读与鉴赏6.阅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进行比较后回答问题。

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全新教程同步测验第2单元综合检测唐诗宋词

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全新教程同步测验第2单元综合检测唐诗宋词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móu)鼙.鼓(pí) 蒹葭.(xiá)城阙.(què)B.玉簪.(zān) 马嵬.(wéi) 凝睇.(tì) 迤逦.(lǐ)C.钗擘.(bò) 跻.攀(jī) 衰鬓.(bìn) 征铎.(duó)D.烂柯.(kě) 穴窅.(yǎo) 枳.花(zhǐ) 凫.雁(fǔ)解析:选C。

A项,“葭”应读jiā;B项,“睇”应读dì;D项,“柯”应读kē,“凫”应读f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春霄闲瑕弊政征铎B.骚头花钿杜陵帘暮C.寥落苍海侧畔沾襟D.霓裳迢递金鳞粉黛解析:选D。

A项,霄—宵,瑕—暇;B项,骚—搔,暮—幕;C项,苍—沧。

3.(2011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解析:选C。

“提醒”不仅是“提出”,还有“促使注意”之义,与后文座椅带来的身体毛病相照应。

“引发”意为“引起,触发”,与“疲劳感”不搭配。

“适合”是动词,与中心词“高度”不搭配,“合适”是形容词,与中心词“高度”搭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账。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2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2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doc

课外自读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的离别之意。

2.艺术特色(1)动静结合,画面有立体感从描写的景物看,有动态,有静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远,浦树渺茫,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2)情景交融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周炉诗话》)。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随堂练笔】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解析】这首诗前文写离别之情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但在尾联中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

C项的赏析中却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显然不太恰当。

【答案】 C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4单元课外自读(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Word含答案(www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4单元课外自读(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Word含答案(www

课外自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嗟.(jiē)耿.河(gěng)关塞.(sài)B.舴.艋(zé) 南浦.(pǔ) 犀.(xī)C.簟.(tān) 貂.(diāo) 戎.(róng)D.离黍.(shǔ) 鬓.(bìn) 膻.(shān)解读C项“簟”读diàn。

答案 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6分)A.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

B.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用锦制成的书卷。

C.长沟..流月去无声长沟:长长的沟壑。

D.昨夜寒蛩..不住鸣寒蛩:寒冬的小虫。

解读B项中“锦书”指书信,C项中“长沟”指大江大河,D项中“寒蛩”指深秋的蟋蟀。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6分)A.瑞脑消金兽B.东篱把酒黄昏后C.帘卷西风D.人比黄花瘦解读A、B、C三项均为倒装句。

A项正常语序应为“(于)金兽消瑞脑”。

B 项正确语序应为“(于)黄昏后东篱把酒”。

C项正常语序应为“西风卷帘。

”答案 D4.在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词句。

(8分)(1)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

(5)______________,知音少,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

(7)湖海平生豪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1)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载不动许多愁(4)古今多少事(5)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6)当年万里觅封侯(7)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8)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阅读与鉴赏一、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完成5~6题。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0课(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0课(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10苏轼词二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6分) A.宫阙.(juè)绮.户(qǐ)参与.(yù) 浅薄.(bó)B.琼.楼玉宇(qiónɡ)吟.啸(yín)失落.(luò) 道观.(ɡuàn)C.一蓑.烟雨(suō)料峭.(qiào)空.闲(kònɡ) 恣.意(zì)D.萧瑟.(sè) 不胜.寒(shēnɡ)虔.诚(qián) 面颊.(jiá)解析A项“阙”应读què。

答案A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念/去去、千里/烟波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解析D项,应为“异日/图将/好景”.答案D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6分)A.欢饮达旦.旦:天亮。

B.不应有恨.恨:怨恨。

婵娟:指月亮。

C.千里共婵娟..遂晴已而:不久。

D.已而..解析B项“恨”应是“遗憾”的意思。

答案B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解析D项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D5.名句填空。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鲁人版高二语文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试题

鲁人版高二语文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试题

鲁人教版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

B.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是倚马可待的。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势如箭在弦。

D.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B.⑥⑤②④①③C.①③⑤④②⑥D.③⑥④①②⑤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曾来哈尔滨演出,获得了成功;无独有偶,今年夏天,小提琴女演奏家俞丽娜也来哈尔滨演出,同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B.像《尤里西斯》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2-7(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2-7(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栗.(lì)澹.(dàn) 剡.(shàn)溪暝.(míng)B.屐.(jī) 渌.水(lù) 訇.(nōng)天姥.(lǎo)C.霓.(ní)扉.(fēi) 瀛.洲(yíng)长嗟.(jiē)D.鸾.(luán)悸.(jì)青崖.(yá)恍.(huǎng)然解析B.“訇”应读“hōng”,“姥”应读“mǔ"。

答案B2.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瀛洲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解析B.颠-巅,栾—峦;C.瞑—暝;D.崔—摧。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之烟霞(先前)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失向来..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解析D.暝:天黑、夜晚。

答案D4.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解析A、C、D三句为比喻.答案B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B.④⑤③①②C.④⑤②①③D.④①③②⑤解析泰山观日;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衡山离洞庭湖不远;恒山在山西省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答案C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16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然后回答6~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5分) A.号háo号.叫号.丧号.哭号.啕大哭B.强qiánɡ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C.帖tiè字帖.碑帖.画帖.俯首帖.耳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解析B项强.(qiǎnɡ)迫,强.(qiǎnɡ)词夺理;C项俯首帖.(tiē)耳;D项累.(léi)赘。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 A.侍养侍从伺候伺机而动B.翱翔翔实祥和举止安祥C.安逸实业拾零拾人牙慧D.轻率轻佻轻慢轻歌曼舞解析B项,举止安详。

答案 B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三重茅:三层茅草。

挂罥:挂结。

B.俄顷:一会儿。

漠漠:模糊不清。

C.恶卧:睡觉不安宁。

突兀:高耸。

D.干云霄:冲上云霄解析A项,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

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5分)(1)古体诗是“五四”运动以前的古诗。

(2)近体诗是指律诗和绝句。

(3)“绝句”指的是五言诗。

(4)词又叫长短句。

A.(1)(2) B.(2)(3) C.(2)(4) D.(1)(4)答案 C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5分)(1)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2)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___开展起来了。

(3)他决定用最________的方法解决了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作客逐渐简洁B.作客逐步简捷C.做客逐步简洁D.做客逐渐简捷解析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逐步:一步一步地(中间有间隔)。

逐渐:渐渐(连续,无间隔)。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答案 B阅读与鉴赏6.阅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进行比较后回答问题。

(16分)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在感情基调上都有怎样的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

请以两诗的颔、颈联为例加以说明。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比较而言,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化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2)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顺理成章。

(3)《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浪”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心”。

《登高》的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

(4)(示例)我更喜欢《登高》。

如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

《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

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略。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文后的题目。

(11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使至塞上①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②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③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④【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下兼任判官。

②征蓬:随风飘荡的蓬草。

③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

④最后两句: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回原县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山名,东汉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历代诗评家眼里,《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认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联名句在写景方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在情景交融方面哪一联写得更出色?为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正话反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

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练、传神。

(2)①这两联诗都表现了天高地远、水天一色的壮阔之景。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联,上句写夜空浩瀚,星辰高悬,由岸边望去视野开阔。

一个“垂”字,便将天地的距离拉开了,诗人只身一人的孤独感也由此增强。

下句写月光倾洒,大江奔流,月影随水起伏。

一个“涌”字,便将动荡沉浮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将诗人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情感显露出来。

通过这两句诗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长夜难眠、心潮澎湃的失意者形象。

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只是较为形象地反映出景物的特征,客观地表现出边塞景色的壮美,未能注入诗人的主观情感与生命体验,所以王诗的两句不如杜诗。

(若认为王诗的两句强于杜诗亦可,但须合理阐释与扎实论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