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甘肃省河西各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甘肃省河西三校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 试卷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

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家。
与工商业社会不同,在农业社会统治者基本无法征收商品税,只能从农民那里征收各种形式的直接税。
无论是西周诸侯向天子缴纳的“贡”,还是秦汉之后普遍实行的“田赋”,实际征收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实物,主要是粮食、丝麻,也有兽皮、茶叶等各地土特产。
就保证农业社会实物税收的适度和公平而言,度量衡,尤其是“量”和“衡”,先后扮演了至为关键的角色。
所谓关键,并不是说,统治者借此才能获得赋税,而是说相对精确的度量衡,能使民众相信并接受税收的公平合理。
当然,这种税收制度首先要进行一项基础性工作:统一并公道地分配土地。
而“度”正好能确认土地产权,定分止争。
依古人对西周初年井田制的描述,当时每家授田百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以井字方块划分,每900亩地构成一“囲”;中间为公田,八方为私田,八方各家共耕公田,公田的收益用来缴税。
这样分配和利用土地的要害,就是借助计量技术“度”(“六尺为步,步百为亩”)来完成。
以长短计量来分配土地,可以保证各家占有基本均等的土地;每“囲”九分之一的公田由各家共同耕作,又大大便利了国家获取赋税。
从计量学上看,这种巧妙用“度(长短)”获得的计量,替代了在人类早期几乎无法获得的计量——“量”(容积)或“衡”(重量);从政治上看,井田制用“度”成功解决了西周有关土地税收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甘肃省2019届高三试题(语文)

甘肃省2019届高三试题(语文)线… … … … … … … … … 号…证…考…准… … … … … 号…位…座封… … … … … … 名…姓… … … … … … … … … … 校…学……密甘肃省2019届高三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 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 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 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 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 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 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 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 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 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 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 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 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 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 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 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 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 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 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 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2016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

2016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周国平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
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
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
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
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
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
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
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
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
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
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
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染染染染致. 梵高 画鶙 空鶚的启发而设计出的鳐夜 自行车道鳑,路面镶嵌着 千 发 着蓝 色微 的小石头,如 银河洒落人间, 人 绝鶔 染 染染染染绵.中 的陶瓷闻 遐迩, 绸 销世界, 建筑 人陶醉,因 它们既 用 值, 又 美 值, 种 值交相 衬,相得益 鶔 染 染染染染件.鳐垂直森林鳑的建筑设计 传统 念 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 入,让人 自然超 空 间局限融合在 起,创 了人的鳐诗意的 居鳑鶔 染 染染染染请.鳐技术的诗意鳑,如 庖 解牛那样在 应自然求 善中 显智 和技艺,它并 是 铺陈鶓夸张鶓搞怪,而是鳐得 之道, 自然鳑鶔 染 该. 列理解和 析, 符合原文意思的 是 详 染染 染 染染染染致.技术和艺术 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 诗意融合, 鳐 种更 交 性和诗意的方式强 们的感 能力鳑鶔 染 染染染染绵. 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钟世镇院士在标 制作方法 大胆创新, 让各类人体铸型标 如珊瑚鶓水晶般精美, 参 者恐 顿失, 趣盎然鶔 染 染染染染件 鳐技术的诗意鳑凝聚着尊 律鶓 道驭术的鳐真鳑,凝聚着简约利物鶓惠而 的鳐善鳑,凝聚着 夺 鶓出神入 的鳐美鳑鶔 染 染染染染请 些技术 果缺 好用户体 的原因并 是技术创新能力达 到,而是在贪多求 快的浮躁心理驱使 了 诗意的探求鶔 染 详.根据原文内容, 列说法 确的 是进详 远 染染 染 染染染染致.技术 应是坚硬麻木的 在, 们向科技的诗意 面投去更多 注,就 难发 , 技术 充满温度和情 ,饱含灵性和魅力鶔 染 染染染染绵.科技 能 理性思 , 应 鳐诗性思 鳑,许多城 的新城区道路 度鶓公共 广场唯 大是 ,既浪 没 特色鶔 染 染染染染件. 技术创新理应遵 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 机融合,多些鳐技术的诗意鳑,在 用和 美并 中释 智 和技艺鶔 染 染染染染请.立足于鳐人的尺度鳑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 , 是 大竞争力, 种美 触 感,会使鳐科技让生活更美好鳑的愿望早日 鶔 进 用类文 阅读 古该 染 阅读 面的文 , 惧-6 鶔 古该 染染 杨绛: 个时 最 记的 士染 傅小 染 苏 诗适 王城最堪 进万人如海一身藏 京 河的 院宿 进是杨绛 居住了贪舍 的地方 院 外 院部委 集进院 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进白宜贪岁的杨绛静 悄悄地 身在一 喧 中 前几 进院 的邻居 能 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绛进她散 锻炼进尤 喜爱跟小孩 玩玩 来进邻居 少 她了 杨绛的 并非因 岁高了进而是她 惯了 钱钟书 在时进他们 妇就常 活在 种状 朱虹说进 很难把他们 整 跑 个 那个 进到处演讲的 家 联 系 来进他们跟 些 一点 系都没 杨绛进一 温厚 默进但容 得假 恶进尤 容 得对丈 钱钟书的任何冒犯 去 进她做了 一 全社 注的 —通过法律程序进紧急 停 拍 对钱钟书 钱瑗 自 的私人 信 的拍 进并 在今 贫 最终打赢 进获得百宜万元赔偿 她 然 是 了赔偿进而是 了 故的丈 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 身进又在静悄悄地影响 个时 白送贪为 进杨绛一家 乘坐海 进 欧洲回 她 钱钟书都晕船 一 大风浪中进杨绛突 然悟 晕的 法适船身倾斜厉害进舷窗外进一 儿全是水进一 儿全是 进波动幅度大进人自然 晕逃她教钱钟书进 要 自 中心进而 船 中心进 自 着船倾斜进 样永 头在 之 进脚 在水之 进 波动了 钱钟书照做进 然 晕了 他说适 人之道 如 进 战 内战 文革 改革开 ……每一 进杨绛都拿 了 晕船 的 识 战时期进知识 大多面临 活的 难 一部 人在利诱之 做了汉奸进 一部 坚 日的进过着颠沛流离 入 敷 的 活 前者杨绛 做进 者杨绛又 能做 钱钟书是 书 色进 擅 计 了 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 活进她 过中学校长进 富商小姐做 过家庭教师进 做过小学 课教员 来进日 人接管了工部局 小学进杨绛立 辞职进跟 几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2016年月甘肃省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次联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②,得礼之容,寝嘿③抑心,更非朝廷之福。
君何尤而深谢? 其各冠履。
”帝竟从安议。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
② 4.A.B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C.D..A.B.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B.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
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C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
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D.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
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5分)译文:(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隋 江总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

2017年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O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其中,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
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
甘肃省河西各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角力(jué)发韧既往不咎(jiù)两全齐美B.晕车(yūn)翔实熏陶渐染(jiān)知人论世C.翘楚(qiáo)彗星天遂人愿(suì)莫谈国是D.连累(lěi)图象车载斗量(zài)水火不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公司领导求真务实,惨淡经营,.....紧紧抓住原料、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确保完成年度经济指标。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了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C.校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已有些力不从心,负责分校的管理实在难以胜任。
D.卡卡的身体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但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他的体能还达不到类似于当年击败凯尔特人时那样过五关,斩六将.......的进球状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时至今日,媒体、球迷、体育人士的注意力渐渐从反赌扫骰第一现场转移到新掌门韦迪身上,纷纷讨论其能否带领中国足球走出困境,踏上复兴之路。
B.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火车票实名制不但卡住了猖獗的票贩子,遏制了“黄牛”高价票,维护了春运售票秩序,而且也让千万名手持实名制车票的旅客有序返乡,受到广大旅客欢迎。
D.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专家指出将刚刚在地震中成为孤儿的海地儿童带离祖国,并非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好方法:领养审批程序如果太草率,部分儿童会落入不良家庭或者受到虐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角力(jué)发韧既往不咎(jiù)两全齐美B.晕车(yūn)翔实熏陶渐染(jiān)知人论世C.翘楚(qiáo)彗星天遂人愿(suì)莫谈国是D.连累(lěi)图象车载斗量(zài)水火不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公司领导求真务实,惨淡经营,.....紧紧抓住原料、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确保完成年度经济指标。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了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C.校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已有些力不从心,负责分校的管理实在难以胜任。
D.卡卡的身体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但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他的体能还达不到类似于当年击败凯尔特人时那样过五关,斩六将.......的进球状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时至今日,媒体、球迷、体育人士的注意力渐渐从反赌扫骰第一现场转移到新掌门韦迪身上,纷纷讨论其能否带领中国足球走出困境,踏上复兴之路。
B.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火车票实名制不但卡住了猖獗的票贩子,遏制了“黄牛”高价票,维护了春运售票秩序,而且也让千万名手持实名制车票的旅客有序返乡,受到广大旅客欢迎。
D.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专家指出将刚刚在地震中成为孤儿的海地儿童带离祖国,并非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好方法:领养审批程序如果太草率,部分儿童会落入不良家庭或者受到虐待。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好的一组是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
;,。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1)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2)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3)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4)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5)我可记不真切了(6)蝴蝶确乎没有A.(3)(4)(1)(6)(2)(5)B.(1)(3)(4)(6)(2)(5)C.(1)(3)(4)(2)(6)(5)D.(3)(4)(1)(2)(6)(5)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低碳生活”创新生活“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
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
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
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
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
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
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
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选自(廖先旺《人民日报》2019年12月7日13版)5.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目前的看法是,“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
C.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受低碳生活理念。
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B.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化。
D.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三、(9分,每小题3分)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
”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
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
”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
”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
黠者瞬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有损无益也。
”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
黠者顿足曰:“不吉。
”主人怒,命朴者行杖。
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则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
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①,劝主人逐之。
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
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
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注】①媒蘖:喻诬陷使有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辈兴阑.矣阑:衰落B.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酡:酒后脸发红C.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市恩:指用手段向别人讨好D.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侪:一齐,共同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戆者忠直的一组是()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遭戆者于道。
④戆者止之。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
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书童掌灯,油灯倾倒弄脏了梅庄主人的朝衣,黠者说这不吉利。
主人发怒,让朴者杖打黠者,而戆者则直言劝止了此事。
D.戆者直言也引起主人不满,而黠者则诱朴者诬陷戆者有罪,劝主人赶走他。
在主人遇难之时,戆者显出了他的忠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4分)译文:(2)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3分)译文:(3)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3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题画(宋)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
这是作者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
(4分)(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13.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1),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屈原列传》)五、(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河声如梦来匡立文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