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卧薪尝胆》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
苏教版三上《卧薪尝胆》教后反思

苏教版三上《卧薪尝胆》教后反思《卧薪尝胆》教后反思1今天上了《卧薪尝胆》一课优点:1、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了词语重组,将一类、二类及三类的词语融合在一起,特意挑选了学生容易读错的部分,说明在备课时,我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抓住了学生在读音上的薄弱之处。
如:这些生字词最难读,你能读准吗?出示:会稽夫差奴仆谋臣屈辱万般无奈免除后患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2、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面对勾践的做法,吴国的谋臣们和勾践态度一样吗?分别读。
理解谋臣的意思。
“免除后患”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学生先了解“患”的意思,再把整个词的意思连在一起说说)如果现在不把越国灭掉,将来可能会给吴国带来什么样的灾祸?再如:让学生展开想象填空以前,勾践夫妇穿的是( ),住的是( ),吃的是( ),出门时( )……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如今,他们穿上了( ),住进了( ),给吴王( ),( ),受尽了屈辱。
他们在吴国( )干了三年,( )回到自己的国家。
3、词语训练到位,针对在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如:这课生字都很简单,很多生字平时都见过了,但老师想考考你。
选词填空:(同音字的意思你有没有弄懂)议意建( ) ( )见会( ) ( )论问题:1让学生说说主要内容时,给了学生6个词语,让学生必须都用上,难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高,应该让他们选用。
2文中缺少一条主线,要让学生知道无论越王“求和”“当奴仆”“卧薪尝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要紧紧抓住文章第一节的内容。
3在教学第三节时,可补充一些影视资料,来弥补学生经验的不足,毕竟那个时代离学生太过于遥远,越王的心思学生也不能完全了解。
《卧薪尝胆》教后反思2从来没有体会过如此让我开心的研训。
通过亲自参与研训,自己有了不小的收获,收获之一:更观注本年级的研训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从而要求自己必须要认真地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做到熟悉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sleeping on firewood and tasting gall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2、篇章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篇章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教案教学内容12、卧薪尝胆共几课时2课型讲读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资源1.练习四中的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奋发图强、救亡图存与本课联系紧密,可以将此成语介个本课的学习加于理解。
2.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成语“卧薪尝胆”的意思。
3.对于以历史故事改编的电视剧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对历史人物的衣着打扮、君臣之礼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
预习设计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两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三年级语文教案)《卧薪尝胆》说课稿及反思

《卧薪尝胆》说课稿及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一,说教材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勾践如何卧薪尝胆,转败为胜.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二,说教法1,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吴国的谋臣们会如何向吴王提建议,吴王又是怎么拒绝的"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吴国朝廷的君臣对话,更深刻地理解了吴王的骄傲自大,对历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为后来吴国被越国灭掉作了充分的铺垫,同时这种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无话可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学太少,应该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样就能使表演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个同学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表演"了.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帮手,而不是"表演"本身.3,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我的课件没有花里胡哨的图片,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我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4,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为国家报仇雪恨.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成语的确切含义,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每个字对应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样从字到词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另外在找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地找到"薪"这个字的对应解释,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部首,让他们从形声字的特点出发,猜测这个字的意思,进而在课文中轻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这样结合着插图和文字,再联想到形声字的特点,学生终于战胜了困难,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课后反思《卧薪尝胆》课后反思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需要人用心揣摩的艺术。
虽然在课前已经反复地钻研教材,请教同事,几度修改教案,但上完课以后回到办公室,静下心来细细回忆、体会,仍然觉得有些不塌实,于是急忙请听课老师指导,评价,经过教研组内老师的一番评议,加之自己的一番思考,我反思如下:《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的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在进行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们将这节课定位在预习课文上。
因为,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好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预习课文,有的学生会去预习,但不得要领,往往只是草草地浏览一遍,没有见到什么效果,因而不能见效。
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预习的目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造成的。
所以我们想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课前预习的能力。
所以在这段时间,我们就利用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预习课文的训练。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
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以这课为例,我是这么做的:一、揭题质疑。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提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因为以前在学习这类以事命题的文章时,我有意地进行过这类练习,所以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问到:谁卧薪尝胆了?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他怎么卧薪尝胆的?最后怎么样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唤起学生对故事的阅读期待,进而直奔故事内容。
二、自读课文,自主预习。
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
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
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我让他们放声朗读,要求他们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文中加拼音的词语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然后让他们再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本课2类字和课后词,并自主学习本课一类字。
在学习一类字时,让他们采用归类学习的方法。
第三次读课文时,我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思考“卧薪尝胆”的意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2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2卧薪尝胆》教学反思«卧薪尝胆»教学反思之一«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入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打败败的故事。
会稽一战勾践大败,但并不气馁,委曲求全,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战后大喜,不听忠言,养虎遗患,最终招致兵败亡国的凄惨下场。
文章头绪明晰,易于了解,借助课堂新方案,先生对本课有了比拟深入的了解。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对上节课的基础达标停止检测评析,重点强调了多音字的区分方法,然后引导先生步入正题,出示学习目的(新方案中的设问导读):1、«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中,写的是谁与谁之间发作的事情?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2、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着怎样的生活,同时,想象他们过去的生活,你感遭到了什么?3、读了故预先,你能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吗?请从课文中把相关语句找出来,多读几次,了解勾践这样做的深入意义。
目的出示后,先生停止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大局部先生可以找到相关的语句来停止朗诵体会,一般先生言语组织才干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全班交流的进程中,我对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停止了重点解说,在读的进程中,引导先生发现段的结构特点:总-分式,〝时辰不忘报仇雪恨〞是总起,接着从白昼、早晨、饭前三方面来表达勾践鼓舞自己不忘国耻。
经过逐渐引导,提高了先生读段的才干。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之二«卧薪尝胆»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入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打败败的故事。
本文着重表现越王勾践立志图强的肉体。
这个故事头绪明晰,文字深刻易懂,先生易于了解。
为了能在教学中凸显我们的教研主题,我设计了倒叙学文的方式,以三、四自然段为重点段,引导先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从而在故事中明白只要〝胜不骄,败不馁〞才干取得成功的道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卧薪尝胆真正的含义。
[教学重点]1精读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卧薪尝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薪指的是什么?胆又指的是什么?卧薪尝胆就是?二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勾践卧薪尝胆的呢?2、交流反馈: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3大声朗诵第四自然段,找准直接写勾践卧薪尝胆的一句话。
指名读一读,齐读。
那么同学们,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回到越国之后,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放着荣华富贵不享,而去卧薪尝胆,折磨自己呢?请你再去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原因。
②交流:为了报仇/ 为了提醒自己的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你可真会读书]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你把书读得更透了,真是说到勾践心里去了!勾践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③出示: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齐读,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三兵败求和过渡:兵败会稽给勾践带来哪些耻辱呢?快速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找看: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做了什么决定?(指名读,出示:) 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1)师:勾践和夫差曾经战场上的敌对双方,现在又成了什么关系?你的依据是什么?评:你会读书一下找到了关键词语。
(主人和奴仆的关系。
吴王是主人,越王是仆人。
)师:奴仆见过吗?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
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
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卧薪尝胆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卧薪尝胆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人民奋斗的精神;2.理解卧薪尝胆的典故,培养学生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努力奋斗的意识;3.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4.学习词语:“薪尽火传”,“一炮打响”,“一心一意”,培养学生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卧薪尝胆的典故,培养学生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努力奋斗的意识;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卧薪尝胆的典故,领悟其中的深意;2.朗读的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准备1.彩色PPT;2.相关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先听一下故事,看看他们有没有听懂。
2.讲解通过PPT,讲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让他们认识到卧薪尝胆的精神。
3.热读课文编写相关的教学语言,通过教学PPT,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感情,引起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
4.分角色朗读通过分组朗读让学生学会合作、抢救和沟通等能力,并加强朗读的技能。
5.策略引导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
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砥砺奋进的精神。
6.课文背诵通过单独的朗读和板书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和课外知识背诵。
六、作业布置1.仿写卧薪尝胆的故事,讲述一个自己坚持不懈奋斗的故事;2.抄写生词。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语文教学,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到了卧薪尝胆的故事。
通过故事,学生领悟到努力奋斗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目标坚定、自强不息的精神。
同时,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感,不仅是教师的主导,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较快的学会知识而且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反馈,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8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2018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读题)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
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卧薪尝胆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的不同意思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领读课题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
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卧:睡。
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
(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4 出示生字:吴勾践谋臣后患建议(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言”和“某”,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尝、愿、辱上下结构,注意上下。
(2)胆、仆、胜、议、妇,左右结构,要写得紧凑。
(3)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1 练习写生字。
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二、精读训练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3)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
(板书:卧薪尝胆)(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1)齐读第五自然段。
(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
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
(板书:转弱为强灭掉)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读课文中的词语,注意读音。
2、简要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教学板书:18 卧薪尝胆战胜越王卧薪尝胆吴王转弱为强灭掉18 卧薪尝胆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三、四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词语。
出示:败仗表示免除屈辱万般无奈建议谋臣后患耻辱转弱为强吴王勾践奴仆灭掉(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ài(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愿、臣”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读题)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1.学习第四自然段(1 )指名读(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像尝苦药一样)板书:卧薪尝胆(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出示:回国以后。
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
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板书:总——分)(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
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4.理解第五自然段(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1、听课文配乐朗读。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教师小结: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