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模拟题(推断题、计算题)

合集下载

2014吉林特岗教师-中学化学模拟题

2014吉林特岗教师-中学化学模拟题

2014吉林特岗教师-中学化学模拟题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1. 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B. 液氨可用作深度冷冻剂C.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D. 历史上最早证明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道尔顿2. 氢氧化钠固体是实验室常用化学药品,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下列关于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滴加少量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已经变质B. 氢氧化钠变质后质量降低C.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无化学变化D. 用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配制溶液,配制的氢氧化钠浓度偏高3.下列物质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

A. 用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B. 用锌跟稀硝酸反应制氢气C. 用乙烷跟氯气在见光条件下反应制一氯乙烷D. 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制氧气4. 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Fe+CuSO4=Cu+FeSO4B. 2NaNO3+MgCl2=Mg(NO3)2+2NaClC.2Ag+2HCl2=AgCl↓+H2↑D. 2Fe+3H2SO4=Fe2(SO4)3+3H2↑5.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向煮沸的1 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B.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酸C. 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SnCl2溶液D. 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6.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金属性逐渐( )。

A. 增大增强B. 增大减弱C. 减小减弱D. 减小增强7.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静脉注射时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B. 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单糖D. 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8. 下列气体收集方法完全相同的是(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判断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单项选择题 5. 填空题 6. 推断题7. 实验探究题8. 计算题9. 教学分析题判断题1.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学生只有把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教育、环境条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1943年,马斯洛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即需要层次理论。

5.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名词解释题6.学校教育正确答案: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7.课程正确答案: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

在现代,课程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传授进程。

简答题8.简述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正确答案: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来做好工作。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填空题 6. 实验探究题8. 计算题单项选择题1.中学化学课程的理念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 )。

A.决策能力B.科学素养C.实践能力D.人文素养正确答案:B解析: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故本题选B。

2.化学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 )。

A.认知性学习目标B.体验性学习目标C.技能性学习目标D.策略性学习目标正确答案:B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化学课程目标中的体验性学习目标。

故本题选B。

3.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原理”时,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发现问题→M→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其中M是指( )。

A.科学与抽象B.实验设计C.提出假说D.创新思维正确答案:C4.在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反应完全后固体滤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阳离子Fe22+,一定没有Cu2+B.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阳离子Fe2+,可能含有Fe3+、Cu2+C.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阳离子Fe2+、Fe3+,一定没有Cu2+D.若滤出的固体有铁和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一定没有Cu2+、Fe3+正确答案:D解析: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溶液中的Fe3+全部变为Fe2+,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Fe2+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Cu2+,一定含有Fe2+。

若滤出的固体有铁和铜,溶液中的Fe3+、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Fe2+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一定含有Fe2+。

故本题选D。

5.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 -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2014吉林教师招-中学化学模拟试题(选择题)

2014吉林教师招-中学化学模拟试题(选择题)

2014吉林教师招-中学化学模拟试题(选择题)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一.单项选择题1.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选项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K+、2-、Cl-B.K+、Na+、HCO3-、NO3-C.OH-、CO32-、Ca2+、K+D.Ba2+、Na+、OH-、SO42-2.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B.Cl-C.2HD.Fe3.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4.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5.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二.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能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结束后质量减少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C.霓虹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说明某些稀有气体是有颜色的D.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2.有关钠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钠投入水中,钠迅速地沉入水下B.将钠投入水中,钠熔成一个小球,并伴随有“滋滋”的声音C.将钠投入水中,在溶液中加入石蕊试剂,溶液变红D.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3.下列仪器中可用来取固体药品的是( )。

A.药匙B.燃烧匙C.镊子D.滴管4.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OH溶液解毒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正确答案:C解析:A项,红外光谱仪可以准确判断有机化合物含有哪些官能团,核磁共振仪可以测定有机物中含有多少种H原子,质谱仪可以准确地测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A正确;B项,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可以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B正确;C项,水杨酸为邻羟基苯甲酸,禽有羧基、酚羟基.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可以用NaHCO3溶液解毒,NaOH是强碱有强烈的腐蚀性,C错误;D项,肥皂有效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盐,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高级脂肪酸钠盐会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高级脂肪酸钙,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D正确。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3580Br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正确答案:B解析:A项,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B项,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的质量数=35+45=80,所以该原子为3580Br,正确。

C项,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错误;D项,所给结构简式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D错误;故选B。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2014上半年吉林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

2014上半年吉林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

2014上半年吉林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几个模块?( )A.2B.4C.6D.8 √2.下列属于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

A.动机√B.成绩C.考题D.行为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二是( )。

A.探索性趣味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方法4.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教学问题B.教师问题C.考题问题D.课程问题√5.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关系是( )。

A.难点一定是教学的重点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随时变化的D.难点一定不是教学的重点6.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

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描述认知性目标的是( )。

A.体验√B.知道C.理解D.应用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A.合作者B.促进性√C.管理者D.反思者8.下列教学设计程序①教学目标设计②教学媒体设计③教学策略设计④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9.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

A.归纳法B.类比法C.演绎法√D.分类法10.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课程名称的是( )。

A.化学与人类√B.化学与技术C.化学与生活D.物质结构与性质11.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 )。

A.过滤操作B.物质的量√C.钠的化学性质D.质量守恒定律12.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A.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B.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C.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D.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3.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 )。

2014中学化学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试卷八及答案

2014中学化学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试卷八及答案

中学化学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试卷八及答案第一部分 化学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A .素质教育B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 .应试教育D .著名学者的学说2.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 .常规管理B .民主管理C .平行管理D .目标管理3.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A .课程设计B .课程编制C .课程改革D .课程评价4.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 .设计教学目标B .设计教学媒体C .设计教学策略D .设计教学模式5.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A .接受式学习B .探索学习C .研究性学习D .自主学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填在 横线上。

6. _____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文献。

7.《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验稿)》所确定的化学课程的内容,具体反映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____个一级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个二级主题。

8. 中学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其教学过程的特征有_____、_____突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三、论述题(共10分)9.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第二部分 化学专业知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推断题、计算题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推断题、计算题

教师招聘考试:2014年中学化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推断题、计算题)一.推断题某无色透明溶液,仅由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盐酸沉淀消失。

若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亦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试分析下列离子中Ba2+、Fe3+、Cu2+、Cl-、CO2-3、NO-3,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可能存在的离子是:二.计算题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 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 g固体CuO。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

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

参考答案一.推断题一定存在的离子是:Ba2+、Cl-;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CO3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O3-【中公专家解析】溶液为无色透明,故一定不存在Fe3+、Cu2+,因为Fe3+为红褐色,Cu2+为蓝色;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盐酸后沉淀又消失,故推测一定存在Ba2+;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钡白色沉淀,故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且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可推测出一定存在Cl-,生成白色沉淀为氯化银。

二.计算题1.解:设质量为x的这种稀硫酸可与4.0 g CuO恰好完全反应CuO +H2SO4= CuSO4 +H2O80 984.0g 5% x80×5% x =98×4.0gx =98 g答:完全溶解这些固体产物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98g 。

2.化学式:Cu2S 解析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模拟题(推断题、计算题)
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
一.推断题
某无色透明溶液,仅由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盐酸沉淀消失。

若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亦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试分析下列离子中Ba2+、Fe3+、Cu2+、Cl-、CO2-3、NO-3,
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二.计算题
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 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 g固体CuO。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

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
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