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糖类

第三节糖类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碳、氢、氧为其主要组成元素,其化学本质是多羟基的醛、酮或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酮的有机化合物。
按照分子的复杂程度和水解情况,可以将糖类分为3类: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不能水解。
单糖按分子中碳原子的多少还可分成三碳糖(丙糖)、四碳糖(丁糖)、五碳糖(戊糖)、六碳糖(己糖)等;也可按分子中主要官能团的不同,将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中比较重要的是戊醛糖、己醛糖和己酮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的结构有链式和环状两种,当单糖分子从链式结构转变成环状结构时,分子中增加了一个手性碳原子,它在空间的排列方式有2种,因此形成了2种环状异构体,分别称为α-式和β-式,如葡萄糖形成环状结构时,有两种异构体,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
2.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缩聚而成的,能水解生成相应数目的单糖分子。
按水解后生成的单糖分子数,低聚糖可分成二糖(双糖)、三糖、四糖等等,其中双糖最常见,典型的代表是蔗糖、乳糖、麦芽糖。
单糖和双糖一般都具有旋光性,能使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偏振光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按偏转的方向不同,分为右旋和左旋。
不同的糖旋光性能有差异,同一种糖的不同构型旋光性能也有差异。
3.多糖多糖是指单糖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能水解。
多糖中的典型代表是淀粉及纤维素,一些氨基多糖和海藻多糖也日益受到重视。
糖类由于结构特点的不同,体现出某些不同的性质特点,在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是还原性,糖的还原性是指糖还原费林试剂、托伦试剂等碱性弱氧化剂的性质,我们把具有还原性的糖称为还原糖,没有还原性的糖称为非还原糖。
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糖;所有的多糖都是非还原糖;有的低聚糖具有还原性,而有的则没有还原性,比如蔗糖是非还原糖,而麦芽糖、乳糖则是还原性双糖。
食品中常见的糖类有单糖、双糖、转化糖(蔗糖的酸性水解液,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环糊精及麦芽糊精,淀粉、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大学糖类相关知识点总结

大学糖类相关知识点总结糖类的分类可以按照化学结构、甜度和营养功能来划分。
按照化学结构来看,糖类主要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是由一个单糖单位组成的简单糖类,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单位组成的糖类,如蔗糖、乳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单位组成的复杂糖类,如淀粉、纤维素等。
按照甜度来看,糖类可以分为甜味糖和不甜味糖。
甜味糖主要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而不甜味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
按照营养功能来看,糖类可以分为可溶性糖和不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等,这些糖类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不可溶性糖主要是纤维素等,这些糖类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糖类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主要可以分为提供能量、构建细胞和参与新陈代谢过程三个方面。
首先,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的糖类在消化吸收后,会被转化为葡萄糖,再通过代谢过程产生能量。
葡萄糖还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原,被存储在肝和肌肉中,当身体需要能量时,葡萄糖原被分解为葡萄糖,再通过代谢过程产生能量。
其次,糖类还是构建细胞的重要物质。
糖类可以通过合成脂质和蛋白质来构建细胞膜和细胞器,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最后,糖类还参与了多种新陈代谢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糖代谢和糖原代谢过程。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碳水化合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而糖原代谢是指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过程,这一过程保证了人体血糖的稳定性。
食物中的糖类含量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常见的食物中,糖类的含量主要可以分为高糖食物和低糖食物两种。
高糖食物主要包括糖果、甜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蔗糖和果糖,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还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低糖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糖类含量较少,摄入适量可以保持血糖稳定,还可以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控制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低糖食物的摄入,保持血糖的平稳。
第1章 糖类

第1章糖类一、糖的概念(一)分布(二)糖的生物学作用(三)糖的化学概念糖类是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及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是多羟醇的醛或酮的衍生物,如葡萄糖、果糖等。
下列的第一式为多羟醇,第二式为第一式的醛衍生物,称醛糖,第三式为第一式的酮衍生物,称酮糖。
二糖,亦称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或其衍生物所组成。
如淀粉、糖原、糖胺聚糖等。
绝大多数糖类的实验分子式可用C n(H2O)n式子来表示。
因而有旧称碳水化合物。
但符合C n(H2O)n式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糖,如乙酸(CH3COOH→C2H4O2);相反,有的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 n(H2O)n式,如鼠李糖(C6H12O5)。
所以称碳水化合物并不恰当,但因沿用已久,至今人们还习惯用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
还有一些多糖是同非糖物质,如肽、脂质或硫酸相连接的;也有一些多糖的组成单位不是单纯的单糖,而是单糖的衍生物如乙酰糖胺、硫酸糖胺或糖醛酸。
(四)糖的分类糖类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三大类;1、单糖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目又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等。
每种单糖都有醛糖(含醛基)和酮糖(含酮基)。
2、寡糖由2—10分子的单糖结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
二糖:由2分子单糖结合而成,如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
三糖:由3分子单糖所组成,如棉子糖。
3、多糖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分同多糖和杂多糖。
前者为相同单糖或单糖衍生物所组成,又分戊聚糖(C5H8O4)n,如阿拉伯胶,己聚糖(C6H10O5)n,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后者为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如半纤维素、糖胺聚糖等。
糖类还可和非糖物质结合组成复合糖(结合糖),如糖脂和糖蛋白等。
二、单糖(一)单糖的结构1、链状结构单糖是多羟醛或多羟酮,又因葡萄糖被钠汞齐(钠和汞的合金)和HI还原后生成正己烷,被浓HNO3氧化产生糖二酸(二羧酸),而多羟醛、多羟酮、正己烷和糖二酸等都是开链化合物,所以单糖的结构也必然是链状的,可用下列通式表示醛糖和酮糖:以D一葡萄糖和D一果糖作代表,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式:上述结构式可分别简化为:开链醛糖和开链酮糖都含有羟基和不对称碳原子,所不同者是D一果糖比D一葡萄糖分子少一个不对称碳原子,D一果糖第2碳位为酮基(亦称羰基),而D一葡萄糖分子的第1碳位为醛基。
糖类

麦芽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比旋为+136度,极易被酵母 发酵。右旋[α]D20= 130.4°。麦芽糖在缺少胰岛素的情况下 也可被肝脏吸收,不引起血糖升高,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2.12 蔗糖
蔗糖(sucrose)是主要的光合作用产物,也是植物体内糖储藏、积累和运输 的主要形式。在甜菜、甘蔗和各种水果中含有较多的蔗糖。日常食用的糖 主要是蔗糖。 蔗糖很甜,易结晶,易溶于水,但较难溶于乙醇。若加热到160℃,便成为 玻璃样的晶体,加热至200℃时成为棕褐色的焦糖。它是α-D-吡喃葡萄糖(1→2)-β-D-呋喃果糖苷。它是由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和果糖的半缩酮羟基 之间缩水而成的,因为两个还原性基团都包含在糖苷键中,所有没有还原 性,是非还原性杂聚二糖。右旋,[α]D20= 66.5°。 蔗糖极易被酸水解,其速度比麦芽糖和乳糖大1000倍。水解后产生等量的 D-葡萄糖和D-果糖,这个混合物称为转化糖,甜度为160。蜜蜂体内有转 化酶,因此蜂蜜中含有大量转化糖。因为果糖的比旋比葡萄糖的绝对值大, 所以转化糖溶液是左旋的。在植物中有一种转化酶催化这个反应。口腔细 菌利用蔗糖合成的右旋葡聚糖苷是牙垢的主要成分。
1.7 氨基糖
糖分子中除苷羟基外其它羟基氨基或取代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氨 基糖。多数天然氨基糖是己糖分子中C2上的羟基被氨基或取代氨基取代的产 物。例如:
二、低聚糖
低聚糖又称寡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指2-10个)单糖单位以糖苷键相连形成的 糖分子。寡糖经水解后,每个分子产生为数较少的单糖又称低聚糖,寡糖与多糖之间 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低聚糖的获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5种: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微波固相合成方法、酸碱 转化法、酶水解法等。 含有两个单糖单位的寡糖叫双糖;含有三个单糖单位的寡糖叫三糖。寡糖还可以按 组成的单糖类型是否相同分为同质寡糖和异质寡糖。按是否存在半缩醛羟基分为还 原性寡糖和非还原性寡糖。
糖类

HCCCCCC H
OH OH OH OH OH
回到上页
LOGO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CH2OH–(CHOH)4 -CHO
回到上页
糖类的结构和物理性质LOGO
葡单 萄 结构式
糖糖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 溶于 水,有甜味,但不及 蔗糖甜
分子式: 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 )4CHO
官能团:-OH C 羟基 羰基
LOGO
有还原性
葡萄糖 是多羟 基的醛
醛基
羟基
分子式均为C6H12O6, 但它们的结构不同
tāng
羰基构体,
双糖
LOGO
糖类的概念 糖类的分类 单糖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糖类( B )
浓H2SO4
CH2OH
CHO (CHOOCCH 3) 4 + 5 H2O 五乙酸葡萄糖酯
CH2OOCCH3
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LOGO
(5)、发酵成醇
酒化酶
C6H12O6
2C2H5OH + 2CO2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归纳
1.氧化反应
a、燃烧 b、 银镜反应 c、与新制Cu(OH)2反应 d、生理氧化
A、CH2OH–CHOH- CHOH-CHOH-CH2OH 木糖醇 B、CH2OH–CHOH- CHO 甘油醛
C、CH3–CHOH- COOH 乳酸
D、
CO N Na
SO2
糖精
随堂练习
2、丧失体内自我调节血糖水平的人会 患糖尿病,在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 葡萄糖,设想如何用学过的知识去检验 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知识概念1、糖类概述糖是一类碳水化合物,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也是维持生活和保持健康的重要物质。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类型。
其中,单糖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最简单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和乳糖。
多糖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2、糖类的分类根据单糖的不同,糖类可以分为葡萄糖类、果糖类、半乳糖类和氨基葡萄糖类四大类。
其中,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葡萄糖,它是动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单糖。
果糖类主要包括果糖和蔗糖,它们在水果和甘蔗中含量较高。
半乳糖类主要包括半乳糖和乳糖,它们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
氨基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氨基葡萄糖,它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3、糖的生物学功能糖是细胞内外能量储备和供应的主要物质,它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此外,糖还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温、维持酸碱平衡、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等。
二、糖类的代谢1、糖的吸收和消化体内的糖类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的,消化道主要吸收三种糖类: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糖在消化道内主要经过淀粉酶和蔗糖酶的作用而变成葡萄糖,再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运输蛋白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肝脏和其他组织细胞所利用。
此外,糖类还可以经过代谢过程,被储存为糖原。
2、糖的利用和合成糖类被摄入后,主要是被细胞利用,转化成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糖的代谢主要分为糖酵解和糖酵解两大过程。
糖酵解是指糖分子被分解成丙酮酸和磷酸酯化合物,再转化成乳酸或乙酸,最终转化成ATP分子。
糖异生是指糖分子通过多道途被合成成脂肪和蛋白质。
3、糖的储存体内的糖类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储存:一种是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另一种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肝脏和肌肉组织可以通过糖原来合成葡萄糖,进而供给身体需要的能量。
糖类知识点总结初中

一、糖类的分类糖类是一类碳水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
1. 单糖:单糖是由单一的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其化学结构包括三种常见的单糖,分别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单糖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能量来源和生物合成的作用。
2. 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结合而成的,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双糖需要通过消化酶的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结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多糖是植物细胞壁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和结构物质。
二、糖类的作用1. 能量供给:糖类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在人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经过代谢产生ATP分子,从而提供能量。
2. 生物合成:糖类是生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它能够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合成脂肪、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3. 储存物质:多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存物质,如植物种子内的淀粉、动物肝脏内的糖原等,它们能够在生物体需求能量时释放储存的糖类分子。
三、糖类的消化和吸收1. 消化:在口腔内,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多糖和双糖,而在胃部则主要是胃蛋白酶的作用,而在小肠内则有胰脏分泌的淀粉酶、蔗糖酶和乳糖酶,将淀粉和双糖进一步分解为单糖,以利于其吸收。
2. 吸收:单糖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由肝脏调节分布到全身。
而多糖和双糖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不同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再通过内源性途径转化为单糖,进入血液循环。
四、糖类的应用1. 食品加工:糖类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多种作用,可以用于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着色剂等,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质期。
2. 医药领域:糖类在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如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营养补充剂,麦芽糖糖浆作为咳嗽药剂等。
3. 工业生产:糖类也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包括酒精、酢酸、柠檬酸、乳酸等的生产。
1. 能量供给:糖类作为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每克糖类产生约4大卡的能量,在机体能量不足时,可通过糖类的摄取来满足能量需求。
糖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类概述 • 单糖和双糖 • 多糖和复合糖 • 糖类的生产和应用 • 糖类与健康 • 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01
糖类概述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糖类的定义
糖类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由碳 、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 合物。
糖类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不同,糖 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01
02
03
04
单糖的结构
单糖是由五个或六个碳原子组 成的分子,具有开链结构。
双糖的结构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
芽糖和乳糖。
多糖的结构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
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性质
糖类具有甜味、可溶于水、可 被人体吸收等特点。
纤维素
由D-葡萄糖通过β-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 分。
糖原
由D-葡萄糖通过α-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支链多糖 ,是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 物质。
复合糖的种类和结构
糖蛋白
由蛋白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的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甘露糖、 半乳糖、岩藻糖等。
糖脂
由脂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半乳糖、葡 萄糖等。
糖类与糖尿病的风险
高糖饮食与糖尿病
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可能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水平升高 ,最终导致糖尿病。
低糖饮食与糖尿病预防
通过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低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糖类与肥胖症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探究
分别向三支试管里加入10%NaOH溶 液1ml,再滴加5%CuSO4溶液5滴 制得新制Cu(OH)2悬浊液,振荡混合 均匀,分别加入5滴乙醇、乙二醇、 丙三醇,观察现象
研究过程
实验现象:
新制Cu(OH)2+乙醇→ 无明显现象
新制Cu(OH)2+乙二醇→ 绛蓝色溶液 新制Cu(OH)2+丙三醇→ 绛蓝色溶液
1、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可以发生 氧化反应又可以发生还原反应,还 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D) A、乙醇 B、乙醛 C、乙酸 D、葡萄糖
Hale Waihona Puke 2.下列关于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A.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 可能含有其他元素 B.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D.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所有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在 自然界分布最广,葡萄及甜味水果中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 制
可发生银镜反应及与新制 Cu(OH)2悬浊液的反应, (碱性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与溴水反应
途 制药、制糖果、制镜 法 淀粉水解
食物
分子的手性
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 团,这样的碳原子叫做“不对称碳原子”, 也叫做“手性分子”。
知识巩固
研究过程
实验结论:
多羟基物质易与新制 Cu(OH)2悬浊液 呈现特征的绛蓝色溶液
葡萄糖中有多个羟基.
③在体内生理氧化反应: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④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 酒曲酶 2CH3CH2OH+CO2
(5)、葡萄糖的用途
生活中——糖果
葡萄糖 工业上——制镜 医药上——迅速补充营养
5.下列有机物既能在常温下溶于水,又能 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甲醇 C.葡萄糖
C
B. 甲酸乙酯 D.苯酚
6.关于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是白色晶体,能溶于水
B.是一种多羟基醛
C.能发生水解,生成乙醇
D.不经过消化过程,可直接为人体吸收
了解:果糖也 能被银氨溶液 和新制的氢氧 化铜氧化,是 还原性糖。
葡萄糖
分 子 式 结构特点 存
果糖
多羟基酮
水果、蜂蜜
不易结晶,常为粘稠状液体、 纯净的为无色晶体,溶于水
C6H12O6(同分异构体) 多羟基醛
无色晶体,溶于水
羟基性质:酯化反应 醛基性质:还原性(新制Cu(OH)2悬 浊液、银镜反应、溴水)、氧化性 生物作用:氧化反应
3.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B.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是
由6个C原子和6个H2O分子组成的 C.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因而具有醛和 多元醇的性质 D.葡萄糖是单糖
4.葡萄糖是单糖的原因是
B
A.在糖类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B.不能水解成为更简单的糖 C.结构最简单 D.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
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4、分类
低聚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淀粉、纤维素
多糖 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很多摩尔单糖
你对糖类了解吗?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糖类都有甜味,有甜味的都是糖 ×
糖类
甜味
乙酸 C2H4O2
鼠李糖 C6H12O5
2、糖类就是碳水化合物,分子组成都符合Cn(H2O)m
葡萄及其它带有甜味的水果、蜂蜜中, (1)、存在:植物的种子、叶、根、花中, 动物的血液、脑脊液和淋巴液中。
1、葡萄糖
(2)、物理性质:
无 色 晶 体,熔点为 146℃ , 有 甜 味,但甜度不如蔗糖, 易 溶于水, 稍 溶于乙醇, 不 溶于乙醚。
(3)结构: C6H12O6 分子式: 实验式: CH2O
糖类
碳水化合物
×
3、糖类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
下列物质属于糖类( B )
A、CH2OH–CHOH- CHOH-CHOH-CH2OH 木糖醇 B、CH2OH–CHOH- CHO 甘油醛 C、CH3–CHOH- COOH 乳酸
D、
CO
N
SO2
Na
糖精
二、葡萄糖与果糖
水浴 加热
CH2OH -(CHOH)4- CHO + 2 Cu(OH)2 加热
b、还原成醇
(葡萄糖酸)
催化剂
CH2OH -(CHOH)4- CHO + H2
己六醇
加热 CH2OH -(CHOH)4 - CH2OH
②羟基的性质
CHO
酯化反应
(CHOH )4 CH2OH
+ 5 CH3COOH
浓H2SO4
2、果糖
(1)存在:
广泛分布于植物中, 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 (2)物理性质: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 粘稠性液体 熔点为103~105℃ 它不易 结晶,通常为_______ 水,乙醇和乙醚 易溶于____________
(3)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3-CO-CH2OH 是一个多羟基酮。 与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 糖类
第1课时 葡萄糖与果糖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糖?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 ……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 1、概念: 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来源:绿色植物光合反应的产物 3、组成:由C、H、O元素组成,糖类习惯 称碳水化合物,通式:Cn(H2O)m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结构简式:
CH2—CH—CH—CH—CH—CHO OH OH OH OH OH
CH2OH —(CHOH)4 — CHO
多羟基醛
(4)、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①醛基的性质 a、氧化成酸(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反应)
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CH 2OH-(CHOH)4 -COO NH4 + 2Ag + H2O +3 NH3 CH2OH -(CHOH)4- COOH + Cu2O + 2H2O
CHO (CHOOCCH 3) 4
CH2OOCCH3
+ 5
H2O
五乙酸葡萄糖酯
研究过程
2 ml10%氢 氧化钠溶液
实验验证
注意: 仔细观察 每次操作 后的现象 砖红色沉淀
加入5~6滴5% 蓝色氢氧化 的硫酸铜溶液 铜悬浊液 振荡 加入1ml10% 绛蓝色溶液 的葡萄糖溶液 水 振荡 浴 加 热
有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