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设计
cad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cad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浮头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2. 学生能掌握CAD软件在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包括零件绘制、装配和细节处理;3. 学生能了解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完成浮头式换热器的主要零件的绘制和装配;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3. 学生能够通过CAD软件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换热器设计及其在工业中应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CAD浮头式换热器设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浮头式换热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包括壳体、管束、浮头、支撑等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 换热器概述2. CAD软件在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讲解零件绘制、装配和细节处理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CAD软件操作基础3.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计算:讲解设计过程中所需的热力学、流体力学基础知识,以及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换热器设计计算4. CAD软件绘制浮头式换热器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成浮头式换热器主要零件的绘制和装配。
教材章节:第四章 换热器CAD绘图5. 浮头式换热器仿真模拟与分析:运用CAD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换热器的性能,并提出优化方案。
教材章节:第五章 换热器性能分析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5个学时,分配如下:1. 第1学时:浮头式换热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 第2学时:CAD软件在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3. 第3学时: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计算;4. 第4学时:CAD软件绘制浮头式换热器零件图和装配图;5. 第5学时:浮头式换热器仿真模拟与分析。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简介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PN1.3/0.9; W=41T/h)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XX 工程师摘要管壳式换热器是化学、石油化学及石油炼制工业中以及其它一些行业中广泛使用的热交换设备。
它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加热器、冷却器等使用,而且是化工单元的重要附属设备,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浮头式换热器是釜壳式换热器的一种,其优点是:管束可以从壳体里面抽出来,便于清洗;管壳的变形不会受到壳体的约束,消除热应力。
浮头式的设计内容有:换热器的热力学计算;换热器的零部件材料选定;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换热器的强度校核。
关键字:管壳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内容Abstract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 is widely used in the heat exchanger of chemical. It can’t only used for heater and cooler individually etc. But also for some important accessory equipment of the chemical units. So it occupies an place in chemical production.The floating head exchange is one of the shell and tude heat exchange.Tube bundle can be pumping out from the inside of the shell for easy to cheaning;The themcal deformation of the tube bundle will not be constraint of the shell by elimination of heat stress.The design of a floating head exchanger typically includes:The thermodynatic cacnlationof the heat exchanger;The components’ materials sel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eat exchanger;The components thickness colcnlation and strength checking of the heat exchange.Keywords:shell and tube exchanger;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一、前言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能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一、结构设计1.管束:由多根管子组成,一般采用导热性能好、抗腐蚀性强的材料,如不锈钢、铜合金等。
2.壳体:壳体通常由圆筒形成,材料通常选用碳钢、不锈钢等。
3.浮头:浮头可以移动,其作用是分离进出口两种介质,便于维修和清洗。
浮头由盖板、支撑节、密封垫片等部分组成,密封垫片既保证了浮头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又使浮头能够自由上下移动。
4.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管束,保证其在壳体内的稳定性和均衡分布。
5.端面密封件:端面密封件用于保证管束与壳体之间的密封,常见的有O形圈、金属防喷卡环等。
6.进出口管道:进出口管道用于引入和排出介质,尺寸和位置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二、工作原理具体过程如下:1.高温介质进入换热器的壳体,通过管堂进入管束内部,经过管束与壳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使介质温度降低。
2.低温介质进入壳体,在管束外部流动,通过壳体与管束之间的传热,使介质温度升高。
3.热量通过管束和壳体之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给低温介质,完成热量传递过程。
三、选型在设计浮头式换热器时,需要根据实际工艺条件和要求进行选型。
首先,确定所需换热功率和介质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流量等。
然后,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和材料要求,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
关键的选型参数包括管子的直径、管程壳程的流通方式、壳程与管程之间的布置方式和导热面积。
此外,还要考虑换热器的可靠性、耐腐蚀性和维修便利性等因素,以确保换热器在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和长期效益。
四、运行维护1.定期清洗:定期清洗管束和壳体的内表面,清除污垢和沉积物,以保证换热效果。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管束和壳体的密封状况,确保密封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检修:在必要时,对浮头、支撑件和端面密封件进行检修或更换,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4.防腐保温:根据介质的特性和工艺要求,对换热器进行防腐处理和保温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浮头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其结构设计合理、工作原理清晰。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设计题目及工艺参数---------------------------------------------------1一、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2二、结构设计-------------------------------------------------------------5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52、初步确定换热管的根数n和管子排列方式-------------------------------53、筒体内径确定-------------------------------------------------------54、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65、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和管法兰设计-------------------------------76、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77、外头盖结构设计-----------------------------------------------------88、接管的选择--------------------------------------------------------------------------------------89、管箱结构设计-------------------------------------------------------810、管箱结构设计------------------------------------------------------811、垫片选择----------------------------------------------------------912、折流板------------------------------------------------------------------------------------------913、支座选取----------------------------------------------------------1014、拉杆的选择--------------------------------------------------------1315、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1316、防冲板------------------------------------------------------------1317、设备总长的确定----------------------------------------------------1318、浮头法兰---------------------------------------------------------------------------------------1419、浮头管板及钩圈----------------------------------------------------14三、强度计算--------------------------------------------------------------141、筒体壁厚的计算-----------------------------------------------------14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5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核校 --------------------------------------------165、壳体压力试验的应力校核---------------------------------------------166、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177、固定管板计算-------------------------------------------------------18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199、管子拉脱力计算-----------------------------------------------------20四、设计汇总-----------------------------------------------------21五、设计体会--------------------------------------------------------------21参考文献--------------------------------------------------------------22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工艺参数:管口表:符号公称直径(mm)管口名称a 130 变换气进口b 130 软水出口c 130 变换气出口d 130 软水进口e 50 排尽口设备选择原理及原因: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较复杂,金属材料耗量较大,浮头端出现内泄露不易检查出来,由于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效果。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文档1.方案确定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特点是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
管束可以在管内自由伸缩不会产生热应力。
1.1 换热面积的确定根据《化工设备设计手册》选择传热面积为 400m 21.2 换热管数N 的确定我国管壳式换热器常用碳素钢、低合金钢钢管,其规格为φ19× 2、φ25× 2.5、φ32× 3、φ38 × 3、φ57 × 3.5 等,不锈钢钢管规格为φ19 × 2、φ25 × 2、φ32 × 2、φ38 × 2.5、φ57 × 2.5。
换热管长度规格为1.0、1.5、2.0、2.5、3.0、4.5、6.0、7.5、9.0m 等。
换热器换热管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在 4~25 之间,常用的为 6~10。
管子的材料选择应根 据介质的压力、温度及腐蚀性来确定。
选用32×3mm 的无缝钢管,材质为 0Cr18Ni9,管长为 6000mmn=A/πd 0L 3-5式 3-5:n —换热管数 A —换热面积m 2d0—换热管外径mm L —换热管长度mm故 -3-3400n==6133.1432600010⨯⨯10⨯⨯根表1.1 拉杆直径 /mm表1.2 拉杆数量换热器公称直径DN/mm400<d400≤d<700700≤d<900900≤d<2600 44810拉杆需 10根。
1.3 换热管的排布与连接方式的确定换热管排列形式如图 3.1 所示。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形式主要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转正三角形、转三角形。
正三角形排列形式可以在同样的管板面积上排列最多的管数,故用的最为广泛,但管外不易清洗。
为便于管外便于清洗可以采用正方形或转正方形的管束。
换热管中心距要保证管子与管板连接时,管桥有足够的强度和宽度。
管间需要清洗时还要留有进行清洗的通道。
换热管中心距宜不小于 1.25 倍的换热管的外径。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制药等工业领域。
它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运行稳定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的传热,以实现能量的转移。
它由壳体、束管板、浮头和传热管等组成。
其中,壳体是外部的固定壳体,束管板分隔开了两种介质,传热管是主要传热介质,而浮头则可以随着流体的膨胀和收缩而自由移动。
浮头式换热器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需要传热的介质注入传热管中,同时通过固定壳体的入口和出口进行连通。
然后,热能从传热管中传到固定壳体中的冷介质上,由冷介质通过出口流出,实现了热量的传递。
在整个过程中,浮头会根据传热管内外温度的差异而产生膨胀和收缩,以保持壳体内部的良好密封性能。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流体的性质和流量。
不同的流体有不同的传热特性,所以在选择传热器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温度、压力、粘度等参数。
其次是传热器的传热效率。
传热效率是评价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传热面积、传热管的材质和数量等。
最后是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
浮头式换热器通常较大,所以在安装时需要考虑到空间和结构的限制。
而维护方面,需要定期检查传热管内壁的结垢情况,及时清洗和维修。
浮头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实现不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由于浮头的作用,它还能够适应介质的膨胀和收缩,减少了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和振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浮头式换热器是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采用简单的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和稳定的运行性能,能够满足不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需求。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换热解决方案。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一.设计内容(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隔板及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装配图。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混合物料)进口温度170.25℃,出口温度85℃;冷流体(冷水)进口温度35℃,出口温度43℃,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因两流体的温度之差较大,(>50℃)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流程的安排为使混合物料通过壳壁面向空气散热,提高冷却效果,应使冷却水走管程,混合物料走壳程。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水等低粘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管程冷水的定性温度为T=(T1+T2)/2=(35+43)/2=39(℃)混合物料的定性温度T=(T1+T2)/2=(85.00+170.35)/2=127.68(℃)壳程混合物料在127.68℃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o=847.25㎏/m3定压比热容c po=2.13K J/(㎏·℃)热导率 k o=0.108W/(m·℃)黏度μo=0.301×10-3Pa·s估算换热面积1.热流量依据公式Q=Wh*Cph(T1-T2)计算可得:Wh=23.3943*(92.14*0.0457+106.17*0.0256+0.380+0.157+0.256)+1 04.14*0.106)=2390㎏/hQ=2390/3600*2.13*1000*(170.35-85.00)=1.207*10^5W2.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纯逆流计算,依据下式得:△t m’=△t1-△t2ln(△t1/△t2)=(127.35-50)/ln(127.35/50)=82.73℃3.计算R与PR=(T1-T2)/(t2-t1)=(170.35-85)/(43-35)=10.67P=(t2-t1)/(T1-t1)=(43-35)/(170.35-35)=0.059查表¢△t=0.83△t m=¢△t△t m’=0.83×82.73=68.67(℃)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浮头式换热器》课件

智能化控制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等技术手段,实现换热器的智能 化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设备的 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环保节能技术
推广和应用环保节能技术,降低 换热器的能耗和排放,满足日益 严格的环保要求。
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
随着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的不断发展,对高 效、环保、节能的换热设备需求不断增加, 浮头式换热器作为常用的换热设备之一,具 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市场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浮 头式换热器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市场 前景广阔。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质管理,提高产 品竞争力。
THANKS.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
03
计与选型
设计要点
结构稳定性
浮头式换热器应具备足够的结构稳定性,能 够承受内部压力和外部载荷。
高效传热
设计时应考虑采用高效的传热元件和结构, 以提高换热效率。
流体动力学性能
应优化流道设计,减少流体阻力,提高流体 的流动性。
材料选择
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设备的 耐腐蚀、耐高温和长期稳定性。
工作原理
总结词
浮头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传热过程
详细描述
浮头式换热器通过加热或冷却管束内的流体,使管束内的流体与外部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热量通过管壁传递给 外部的流体,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使得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操作条件和流体特性,具有较高 的传热效率和较小的体积。
结构组成
总结词
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浮头式换热器》PPT 课件
conten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引言1.1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2)1.2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 (3)二、正文2.1确定设计方案 (4)2.2确定物性数据 (4)2.3估算传热面积 (5)2.4工艺结构尺寸 (6)2.4.1管径和管内流速 (6)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2.4.3 平均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2.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2.4.5壳体直径 (7)2.4.6折流板 (7)2.4.7接管 (7)2.5换热器核算 (8)2.5.1.传热面积校核 (8)2.5.2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10)三、结论 (12)四、参考文献 (13)一、引言1.1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1.1.1.设计题目:1,3-丁二烯气体换热器设计1.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工作能力(进料量q=120000+51×1000=171000㎏/h)2.操作条件:1,3-丁二烯气体的压力:6.9MPa 进口110℃,出口60℃循环冷却水的压力:0.4MPa进口30℃,出口40℃1.1.3.设备型式:浮头式换热器1.1.4.物性参数1,3-丁二烯气体在定性温度(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527㎏/m3密度ρ1=2.756kJ/(㎏·℃)定压比热容cp1热导率λ1=0.0999W/(m·℃)=9.108×10-5Pa·s粘度μ1循环水在定性温度(34℃)下的物性数据如下:=994.4kg/m3密度ρ2定压比热容c=4.08kJ/(kg·℃)p2热导率λ2=0.624W/(m·℃)=0.725×10-3Pa·s粘度μ21.1.5.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1)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换热器设备图和说明书1.2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2) 结合设计课题培养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及物性参数的能力;(3) 通过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设计计算公式,搜集数据,分析工艺参数与结构尺寸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对学生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一般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5) 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6) 了解一般化工设备图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绘图基本技能训练1.2.2. 课程设计内容:(1) 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 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3) 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 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5) 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图画上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等。
1.2.3. 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1) 要求设计者接收设计任务书后,运用所学知识,经详细、全面考虑,确定设计方案,选用计算公式,认真收集查取相关的物性参数。
(2) 正确选用设计参数,树立从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两方面考虑的工程观点,兼顾操作维修的方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总体上得到最佳结果。
(3) 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二、正文2.1确定设计方案2.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结合两流体的温度差,估计该换热器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初步确定用浮头式换热器。
2.2.2.管程安排由于循环冷却水容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会加快结垢速度,影响换热,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1,3-丁二烯气体走壳程。
2.2确定物性数据进料量:q=[110000+138×1000]=248000kg/h项目管程(循环水)壳程(1,3-丁二烯气体)定性温度3524030=+=t℃11060852t+==℃物性参数[1]ρ1=994.4㎏/m3c p1=4.08kJ/(㎏·℃)λ1=0.626W/(m·℃)μ1=0.725×10-3Pa·sρ2=527kg/m3c p2=2.756kJ/(kg·℃)λ2=0.0999W/(m·℃)μ2=9.108×10-5Pa·s2.3估算传热面积2.3.1传热量:12122112()()p p m m Q T Tq q c c tt -==-=248000×2.761×(110-60) =9506.8 kW2.3.2冷却水用量:0.2331008.48.9506.=⨯=∆=tC Q q pi i m kg/s2.3.3平均温差:Ct t t t t07.311050ln 1050ln 2121=-=∆∆∆-∆=∆2.3.4初算总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 值[2],假定总传热系数K=450W.m -2.℃-1,则计算所需传热面积为:2m68007.314508.9506t=⨯=∆=K Q S 估2.4工艺结构尺寸2.4.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φ25mm×2.5mm 的碳钢管[3], 取管内流速u 2=1.2m/s [4]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6212.102.0785.0233422=⨯⨯=⨯=ud q N mis π(根)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m94.13621025.014.3680d 0=⨯⨯==SN S L π估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因此采用多管程结构。
先取传热管长l =7m ,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2传热管总根数621×2=1242(根)2.4.3 平均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53040601101221=--=--=t t T T R 125.03011030401112=--=--=t T t t P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为[2]:91.0=Φ∆t ,27.2807.3191.0=⨯=∆Φ=∆∆t t t m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2.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
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型排列[4],管心距P t =1.25×25=31.25≈32(mm ),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Z=P t /2+6=22mm 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mm 。
管束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21根,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4]:根4219.1==N n c2.4.5 壳体直径采用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内径估算。
取管板利用率75.0=η[4],则壳体直径为: 1.05/D t N η==1415.39(mm ) 圆整可取1400(mm )2.4.6 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1415.3=353.825(mm),进挡所以可以取h=350(mm),所取折流板间距B=0.3D=0.3×1400=420(mm )可取B=400(mm)折流板数:(块)折流板间距传热管长161-40070001-===B N2.4.7 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 1=10m/s, 则接管内径为 14q 4171000/(3600527)0.107()3.1410VD m πμ⨯⨯===⨯取整后D 1=110mm管程流体出口接管:取壳内流体流速u 2=1.2m/s,则接管内径为24156670/(3600994.4)0.216(m )3.14 1.2D ⨯⨯==⨯取整后D 2=220mm2.5换热器核算2.5.1.传热面积校核1.管程传热膜系数[4] 0.80.40.023i eriR P d λα=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S i =0.785×0.022×58=0.182m 2管程流体的流速和雷诺数分别为:u i =233.0/(994.4×0.182)=1.197m/sR e =0.02×1.197×994.4/(0.725×10-3)=32835普朗特数P r =4.08×1000×0.725×1000/0.626=4.73 可得=⨯⨯⨯=4.08.073.43283502.0626.6023.0i α5680.23 W /(m 2·k )2.壳程表面传热系数[4]00.1410.551300.36d e r e w R P λμαμ⎛⎫=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传热当量直径为22003424t e P d d d ππ⎛⎫- ⎪⎝⎭==22340.0320.025240.025ππ⎛⎫⨯⨯-⨯ ⎪⎝⎭⨯ =0.02(m )壳程流通截面积00d 1t S BD P ⎛⎫=- ⎪⎝⎭ =0.250×1.150×(1-25/32)=0.06289(m 2)壳程流体流速和雷诺数分别为:sm S q u m /1.206125.05273600/248000000=⨯==ρ23237810525.95271.2020.0Re 5000=⨯⨯⨯==-μρu d普朗特数632.20999.010525.91076.2Pr 53000=⨯⨯⨯==-λμP C黏度校正[4] 0.14()1wμμ≈则壳程传热膜系数9.897632.223237802.00999.036.03/155.00=⨯⨯⨯=α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管外侧污垢热阻:1.718×10-4(m 2 ·℃)/W管内污垢热阻: 3.4395×10-4 (m 2 ·℃)/W 碳钢在此条件下的热导率为[4]:50W/(m·℃) 已知管壁厚度为:0.0025b m =,4.总传热系数K [4]0011iii iims K d d bd R R d d d αλα=++++4410.0250.0250.00250.02513.4394101.718105485.300.020.02500.02251816.2--=⨯+⨯⨯++⨯+⨯⨯=597.6 W/(m 2·℃)5.传热面积校核[4]23'3.56227.286.597108.9506mt K Q S m=⨯⨯=∆=实际传热面积204.659)421242(7025.014.3)(mn N l d S =-⨯⨯⨯=-=π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2.17%100''=⨯-SS S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